諾曼王朝、金雀花王朝、蘭加斯特王朝,英國王朝是怎麼更替的?

2023年09月13日18:02:03 歷史 1027

本文素材來自於網路,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繫刪除。

如果您喜歡本篇文章,勞駕點擊右上方的「關注」以增加您的閱讀體驗,同時感謝您的支持與鼓勵!


前言

歐洲國家的古代歷史,向來都是史學界的一個重點研究課題。同時,也有著很多諸如你我這樣的普通人,對歐洲國家的古代歷史同樣有著濃厚的興趣。然而,如果我們想要了解歐洲國家的古代史,那麼古代歐洲的那些王室家族,就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但是,想要真的了解這些內容,其實是有著很大的門檻的。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唯一的原因就是歐洲的王室家族,實在是太亂了。對於這些王室家族,我們往往是只聞其名而不解其意,對其中複雜的糾葛更是知之甚少。

諾曼王朝、金雀花王朝、蘭加斯特王朝,英國王朝是怎麼更替的? - 天天要聞

今天,我們就以諾曼王朝-蘭開斯特王朝英國的數百年三代王朝的更迭為基點,深入的了解一下歐洲古代的繼承機制,以及王朝具體的更迭模式。順便了解一下,那個我們知之甚少的百年戰爭

諾曼王朝-英法百年糾葛開端

在諾曼王朝開啟之前,英國幾乎從未處於實際上的統一狀態。雖然在中世紀的早期,曾經存在過一個所謂的「威塞克斯王朝」曾經統一過英格蘭但是國際史學界,尤其是英國史學界事實上並不認可這種說法。

諾曼王朝、金雀花王朝、蘭加斯特王朝,英國王朝是怎麼更替的? - 天天要聞

因為威塞克斯王國雖然結束了英國的「七國時代」,短暫的將英國從「諸侯割據」的狀態,拉入到了「大一統時代」。但是在同一時期,維京人也開始大規模的入侵英格蘭地區,並且控制從英格蘭中東部一直綿延到蘇格蘭南部的龐大區域,這片地區也被稱之為「丹麥法區」。

威塞克斯王朝自此之後,長期和「丹麥法區」對峙,直到954年,「丹麥法區」才正式和英格蘭合併,加入威塞克斯王朝。但是威塞克斯王室從未在「丹麥法區」建立起有效的統治,反倒是在百年的對峙中長期受到維京人的影響。

諾曼王朝、金雀花王朝、蘭加斯特王朝,英國王朝是怎麼更替的? - 天天要聞

因此,威塞克斯家族相比英國人,更像丹麥人,這也是後世英國史學界並不完全認可威塞克斯王朝的原因。而被英國人普遍接受的「開端」,則是諾曼王朝。

諾曼王朝的確相對來說,更像是中世紀後期的英國人,或者說更像是西歐文化圈的一份子。因為家裡諾曼王朝的諾曼家族,並非是盎格魯撒克遜人,而是來自於諾曼底公爵領的法國人。

諾曼王朝、金雀花王朝、蘭加斯特王朝,英國王朝是怎麼更替的? - 天天要聞

我們前文已經提到過,威塞克斯家族深受維京文化的影響,因此威塞克斯王朝的國王並不和西歐地區其他封建國家的君主一樣,在首都統治自己的國家。而是像維京人一樣,長期在海上活動,對其他國家進行劫掠。

在一次對諾曼底公爵領的劫掠中,威塞克斯王室的國王愛德華,被諾曼底公爵威廉俘虜。當時的愛德華為了讓威廉釋放自己,因此便將自己的王位許諾給了威廉。愛德華被釋放回倫敦之後,也沒將這個承諾當回事,在1066年去世前將王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哈羅德。

諾曼王朝、金雀花王朝、蘭加斯特王朝,英國王朝是怎麼更替的? - 天天要聞

但是威廉確實是把這個許諾當回事了,當時諾曼底公爵領兵強馬壯,很快便擊敗了國王哈羅德,取得了英國的王位。諾曼底公爵領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成為了英國的一部分,因為威廉在取得英王頭銜之後,和法王平級,諾曼底和威廉在法國的其他領地,自然也就跟隨威廉一起成為了英國的一部分。

英法兩國之間的百年糾葛,也從此正式開始,在此後的數百年時間中,「法國」成為了英國歷史中一個繞不開的名詞。

同時,威廉也為英國帶來了當時「先進」的封建制度。威廉取締了此前威塞克斯王朝時期的大量伯爵領,而新封的伯爵頭銜,大多並沒有封地,同時諾曼底貴族也開始成為了英國上層社會的主流。中央集權制在威廉手中得到了極大的鞏固,騎士文化以及其他在中世紀歐洲所盛行的文化與制度,也正式被引入英國。

諾曼王朝、金雀花王朝、蘭加斯特王朝,英國王朝是怎麼更替的? - 天天要聞

金雀花王朝-英法交鋒的頂峰

嚴格來說,金雀花王朝和諾曼王朝之間的更迭,並不像是威廉與哈羅德之間的戰爭那樣的爆裂。事實上,這也涉及到了歐洲王朝更迭的一個特點。那就是歐洲的王朝更迭,往往僅僅只是局限於上層之間的有限流動,而非是你死我活般的鬥爭。

在中國古代史中,一個王朝的結束,往往是由於農民起義,或者是上層軍事貴族暴動,或者乾脆就是外族入侵,而失敗的前皇族,往往難逃一死。然而,在歐洲地區,王朝之間的更迭,往往只是幾個繼承人之間的衝突,新王只要是通過非直接繼承的手段,獲得了王位,那麼就會被視為是開創了一個全新的王朝。

諾曼王朝、金雀花王朝、蘭加斯特王朝,英國王朝是怎麼更替的? - 天天要聞

金雀花王朝的開端就是這樣的,諾曼王朝的倒數第二位國王是亨利一世,他是王朝創始者威廉的孫子。在這個時候,諾曼家族仍然控制著英國和法國的大片領地。但是經過接近百年的時間,文化的割裂已然形成,諾曼王朝也出現了「英國貴族集團」和「法國貴族集團」兩股政治勢力。

當時亨利一世為了擴大國家日後的領地,將自己的長女馬蒂爾達嫁給了當時法國的安茹伯爵,馬蒂爾達與安茹伯爵的兒子亨利二世,也就成為了亨利一世的合法繼承人。這一點在當時是完全符合歷史需求的,英國作為一個孤懸海外的島國,想要足夠的國際地位就必須擴大在法國的影響力。

諾曼王朝、金雀花王朝、蘭加斯特王朝,英國王朝是怎麼更替的? - 天天要聞

然而,對於遠在英國的「本土政治集團」來說,他們都是「諾曼底貴族」,一旦亨利二世繼位,那麼作為亨利二世基本盤的安茹地區,勢必將會出現大量的實權派,勢必將會擠占「諾曼底貴族」手中的權力。

因此,在亨利一世去世後,「英國貴族集團」支持亨利的侄子斯蒂芬加冕為英王。此後,斯蒂芬和馬蒂爾達之間爆發了一場大戰,斯蒂芬失敗被馬蒂爾達生擒。但是由於本地貴族集團的激烈反對,馬蒂爾達無法加冕為英王。於是雙方便達成了一個協議,斯蒂芬可以繼續保留英王頭銜,但是斯蒂芬死後,亨利二世必須繼位。

諾曼王朝、金雀花王朝、蘭加斯特王朝,英國王朝是怎麼更替的? - 天天要聞

十一年後,斯蒂芬於1150年去世,同年亨利二世繼位,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正式走上歷史舞台。因為馬蒂爾達特別喜歡金雀花,因此王朝被稱之為金雀花王朝。

此時的金雀花王朝,幾乎已經控制了整個法國北部地區,在法國境內存在著巨大的影響力。十四世紀初,法國出現了繼承人之爭。由於當時的法王腓力四世突然去世,但是又沒有留有兒子。因此作為腓力四世尚存於世的唯一女兒的伊莎貝拉的兒子,英王愛德華三世對法王頭銜提出聲索。

諾曼王朝、金雀花王朝、蘭加斯特王朝,英國王朝是怎麼更替的? - 天天要聞

但是法國方面宣稱,由於薩利克法典規定了女性不存在繼承權,因此愛德華三世的繼承權無效,英法百年戰爭爆發。說白了,英法百年戰爭的本質,其實還是繼承權之戰。

蘭開斯特王朝與約克王朝-百年戰爭下的百年內戰

蘭開斯特王朝的開端,源於金雀花王朝最後一位國王查理二世和他的叔父岡特之間的衝突。由於百年戰爭期間,查理二世的爺爺以及父親全部去世,而查理二世又過於年幼,因此其叔父蘭開斯特家族的岡特便成為了攝政王。經過一系列的複雜鬥爭之後,岡特的兒子亨利在1399年廢黜了查理,蘭開斯特王朝建立。

諾曼王朝、金雀花王朝、蘭加斯特王朝,英國王朝是怎麼更替的? - 天天要聞

十五世紀中,英法百年戰爭已經進入了末尾階段。但是由於英國在百年戰爭中的失利,幾乎完全失去了在法國的領土,國內貴族之間的矛盾一觸即發。1453年,蘭開斯特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亨利六世精神病發。約克公爵查理成為了護國公,在此過程中查理與約克家族萌生了取代蘭開斯特家族的想法。

但是這種行為,遭到了瑪格麗特王后以及蘭開斯特家族的抵制。雙方間爆發了玫瑰戰爭,此後的衝突一直持續到了十五世紀的最後一年,期間約克家族和蘭開斯特家族之間的統治反覆交替。直到1499年,都鐸王朝建立,這場持續不斷的衝突才算是結束。

諾曼王朝、金雀花王朝、蘭加斯特王朝,英國王朝是怎麼更替的? - 天天要聞

如今的溫莎王朝,其前身實際上是漢諾威王朝,王朝更迭沒有發生任何衝突,僅僅只是改掉了德國姓而已。此事的英國王室和法國以及丹麥都已經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中世紀那些風雨也早已遠去。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湖南省岳陽市(古稱巴陵)歷史名人前五位 - 天天要聞

湖南省岳陽市(古稱巴陵)歷史名人前五位

不含近現代歷史名人左宗棠左宗棠(公元1812年—公元1885年),字季高,一字朴存,號湘上農人(今湖南湘陰)。是清末湘軍首領之一,與曾國藩、張之洞、李鴻章並稱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清朝乾隆年間,大貪官和珅,到底貪污了多少錢? - 天天要聞

清朝乾隆年間,大貪官和珅,到底貪污了多少錢?

在閱讀此文前,麻煩各位看官點擊一下「關注」,感謝大家的支持。文丨客觀聽書編輯丨客觀聽書和珅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貪官,在大清如果說誰最有錢,那肯定非他莫屬。乾隆去世,嘉慶繼位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查抄這位「大富豪」的家,沒想到最終得到的數據讓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俄總統競選人:俄應結束戰爭,進行重大的改革,避免和美西方分裂 - 天天要聞

俄總統競選人:俄應結束戰爭,進行重大的改革,避免和美西方分裂

在俄羅斯這個政治舞台上,總有著意想不到的轉折和驚喜。最近,一個名字在俄羅斯政壇上引起了轟動——鄧佐娃。這位前地區電視台的記者,突然宣布將以獨立人士的身份參加俄羅斯總統大選。這一消息,就像一顆深水炸彈,在平靜的水面上激起了巨大的波瀾。鄧佐娃的出現,不僅是對現有政
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只匆忙臨幸一次,她懷上了龍種 - 天天要聞

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只匆忙臨幸一次,她懷上了龍種

朱見深畫像皇帝接班人是這樣誕生的1492年的一天,皇帝朱見深早朝後回到乾清宮。坐定,無意間從鏡中窺見自己不再年輕的面容,長嘆一聲道:「朕已這般年紀,尚無子嗣,急煞人也?」一臉愁容的他,眼角濕潤了。朱見深,明朝第八位皇帝,年號成化,於1464年十六歲時登基。時光荏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