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康有為私吞救國捐款,在瑞典買下一座島,現在屬於誰?

2023年08月26日11:27:09 歷史 1817

100年前,康有為私吞救國捐款,在瑞典買下一座島,現在屬於誰? - 天天要聞

康有為明明是愛國忠君的代表人物,為什麼會私吞救國捐款呢?那座他100多年前買的瑞士島嶼現在又是歸誰所有呢?

且聽我細細道來.......

100年前,康有為私吞救國捐款,在瑞典買下一座島,現在屬於誰? - 天天要聞

變法失敗,流落他國

甲午中日海戰,將清朝封建地主苦心經營幾十年的「洋務運動」徹底摧毀,但是也給沉睡的清王朝給予了重重的一拳。

這一拳讓清王朝徹底認識了危機,想要變法圖強。也就是在這樣的契機下,康有為,梁啟超師徒二人登上了歷史的舞台。

100年前,康有為私吞救國捐款,在瑞典買下一座島,現在屬於誰? - 天天要聞

康有為等維新人士深得光緒的賞識,在未經慈禧太后的允准下,決定要康有為等人全權負責變法事宜。

這樣的舉動,嚴重損害了以慈禧為首的保守派的利益。戊戌變法很快就被慈禧扼殺在萌芽階段,光緒皇帝被軟禁,維新人士遭到抓捕,康有為被迫逃亡海外。

100年前,康有為私吞救國捐款,在瑞典買下一座島,現在屬於誰? - 天天要聞

本性暴露,創立「保皇會」

令人沒想到的是,在國內的康有為是匡扶社稷,胸懷天下的人;但是逃亡國外的康有為卻是一個過著紙醉金迷,生活奢靡的人。

從一開始的追求吃穿住行,到最後竟然產生了購買一個獨屬於自己島嶼的想法。

100年前,康有為私吞救國捐款,在瑞典買下一座島,現在屬於誰? - 天天要聞


於是,康有為假借「變法圖強」的名義,在加拿大創立了「保皇會」打著保護光緒皇帝,挽救大清王朝的名義吸納會員,籌集資金。

不到2年的時間,保皇會就發展了上百萬的會員,其分支機構遍布美國日本歐洲和東南亞諸國。

100年前,康有為私吞救國捐款,在瑞典買下一座島,現在屬於誰? - 天天要聞


各種手段圈錢

在保皇會成員發展壯大之後,康有為就利用海外僑民的愛國之情為自己斂財圈錢!

早在八國聯軍侵佔北京的時候,康有為就在海內外以勤王救駕為名頭直接募集資金。許多愛國華僑不明真相,捐獻了大量的資金。

除了直接募集資金,康有為還通過繳納會費的方式來籌措募集資金,而且保皇會向會員承諾,一旦清朝恢復之後,他們之前所繳納的會費將得到加加倍的返還。

100年前,康有為私吞救國捐款,在瑞典買下一座島,現在屬於誰? - 天天要聞


從現有的資料記載來看,會費的標準有很多個層級,高級會員的會費高達數萬美金,普通會員的會費則是一兩美元。

愛國資金的真實用途

康有為籌集資金時承諾所有資金都將用於清朝和中國的救亡圖存上,而實際用途與承諾的簡直就是相差十萬八千里!

100年前,康有為私吞救國捐款,在瑞典買下一座島,現在屬於誰? - 天天要聞


生活奢靡的偽君子

康有為籌集的資金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用於他個人的日常花銷。康有為身為戊戌變法的發起者,是當時中國最先接受西方先進思想文化的一批人。

變法期間,不管是人前人後,他都是積極倡導「一夫一妻制」。但是在百日維新失敗後,康有為在流亡海外期間,先後迎娶了6位妻妾!

100年前,康有為私吞救國捐款,在瑞典買下一座島,現在屬於誰? - 天天要聞


由此可見,康有為也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偽君子。

花巨資買下瑞典小島

在日本流亡一段時間後的康有為,又來到了「童話王國」——瑞典。

這裡的靜謐讓奔波多年的康有為心動不已,也讓他產生了定居於此的想法。於是康有為決定花費36000瑞典幣,摺合150多萬兩白銀購買在距離瑞士首都15公里處的小島——沙丘巴登。

100年前,康有為私吞救國捐款,在瑞典買下一座島,現在屬於誰? - 天天要聞

為了緩解自己的思鄉之情,島上的所有建築布局都是按照清朝的傳統建築布局,此後了兩三年時間裡,康有為都沉溺於自己打造的「理想世界」中。直到1907年,國內外局勢的變化,康有為被迫離開小島。

100年前,康有為私吞救國捐款,在瑞典買下一座島,現在屬於誰? - 天天要聞

小島的歸屬權屬於誰?

康有為離開後,島上的僕從傭人們也先後離開了這裡。沒過多久,這裡就成為了一座荒島。瑞典政府也在租賃到期後的第一時間將小島的主權收回了。

瑞典收回小島的主權之後,在這裡大力經營,把它打造成了一個旅遊聖地,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來此觀光旅遊。

100年前,康有為私吞救國捐款,在瑞典買下一座島,現在屬於誰? - 天天要聞

當人們遊覽這座千里之外的北歐小島時,絕對不會想到,一百多年前它的主人竟然是一位中國人!

結語:

康有為的一生,功過是非,有過貢獻,也有過不足,你認為康有為是一個怎樣的人呢?評論區說說你的看法

100年前,康有為私吞救國捐款,在瑞典買下一座島,現在屬於誰?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藝術呈現中國報人形象 - 天天要聞

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藝術呈現中國報人形象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7月7日電 (記者 應妮)時值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和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7日在京聯合宣布,雙方聯袂打造的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於今年底搬上舞台,並在北京和香港
荊漢運河一旦開通,對傳統的長江航運將會有多大的影響呢? - 天天要聞

荊漢運河一旦開通,對傳統的長江航運將會有多大的影響呢?

荊漢運河早在2015年就被湖北省的專家團隊提出來建設的水利工程,湖北省的專家團隊為何要提出建設荊漢運河工程呢?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徹底解決長江中游地區的河道彎道太多的航運瓶頸問題,以提升我國第一大江河長江的運輸效率並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七七」事變88周年祭 - 天天要聞

「七七」事變88周年祭

#端午納福#1937年7月7日,那個被血與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遠無法癒合的傷口,深深刻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卷之上。88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再次回望,盧溝橋的每一塊石板、每一尊石獅,都在靜靜訴說著那段不能忘卻的記憶,「七七」事變,不僅是全面抗戰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 天天要聞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新華社香港7月7日電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新華社記者黎雲1942年的一個夜晚,一條小船從維多利亞灣悄然駛出。船上乘坐的,有國民黨左派領袖何香凝、著名詩人柳亞子。
跨越時空的歷史迴響:長沙醫學院學子走進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聞

跨越時空的歷史迴響:長沙醫學院學子走進何叔衡故居

團隊參觀何叔衡故居。紅網時刻新聞7月7日訊(記者 任曄 實習生 周子怡 通訊員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長沙醫學院基礎醫學院「同心振鄉,同心燃夢」團隊來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參觀學習。團隊參觀何叔衡故居。走進何叔衡故居,團隊成員們彷彿穿
(抗戰勝利80周年)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 天天要聞

(抗戰勝利80周年)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電 題: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作者 杜燕 周錦麒 烈日下,盧溝橋上,已不見那位戴著草帽、向世界各地遊客講述抗戰歷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著藍色志願者馬甲的「90後」——鄭然。 接過93歲爺爺鄭福來的「歷史接力棒」,鄭然站在橋頭,向過往遊客講述銘刻於古橋的抗戰歷史與不屈精神...
新聞8點見丨一位敵後劇團老兵的抗戰記憶 - 天天要聞

新聞8點見丨一位敵後劇團老兵的抗戰記憶

新聞8點見,多一點洞見。每天早晚8點與你準時相約,眺望更大的世界。如果人生是一幕戲劇,主人公黃石文的故事仍在上演。98歲,頭髮花白,走路要拄拐杖,但他始終把上身挺得直直的。近兩個月,每天晚上7點到9點,趁著這段最安靜,也是頭腦最清醒的時候,黃石文坐在養老院5樓的房間里,一字一字講出過往人生,面前的電腦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