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冬 | 梅蘭芳是偽君子,杜月笙才是「真」流氓

2023年08月01日12:16:03 歷史 1081

孟小冬一生兩段婚姻,兩個傳奇男人。一個是梨園泰斗梅蘭芳,一個上海青幫老大杜月笙;一個溫文爾雅,才華橫溢;一個霸氣側漏,有情有義;一個是她愛的人,一個是愛她的人;今天我們來818孟小冬的第二段婚姻——孟小冬與杜月笙的故事。

  • 早生情愫


杜月笙愛聽戲,也愛偶爾唱戲。早在孟小冬剛在大上海走紅時,杜月笙就常到場捧場,每次都要送大花籃,誓要做孟小冬的「榜一大哥」;杜月笙嘗試想和她交往時,均被年輕氣盛的孟小冬婉絕了,後來孟小冬一路北上並嫁給了梅蘭芳,杜月笙不得不將這份愛慕埋藏心底。


孟小冬 | 梅蘭芳是偽君子,杜月笙才是「真」流氓 - 天天要聞

孟小冬

誰曾想到,山不轉水轉,孟小冬後來和梅蘭芳離婚了,杜月笙又重燃希望。杜月笙了解到孟小冬正通過法律手段找梅蘭芳索要4萬元作為離婚補償時,他給梅蘭芳去了一個電話:「梅老闆,夫妻一場,好聚好散,4萬元不是個小數目,我先給你墊上,你也甭著急還我。」


孟小冬 | 梅蘭芳是偽君子,杜月笙才是「真」流氓 - 天天要聞

孟小冬和梅蘭芳


梅蘭芳一聽,頭都大了,誰敢欠這位上海灘大佬的錢?可當年4萬的確不是一個小數目,梅蘭芳不得不變賣了北京的一處房產,湊夠錢後立馬給杜月笙送去。

杜月笙出手幫他徹底斬斷了情絲,挽回了尊嚴。在人生最低谷的時候,有這樣一位大佬出手相助,讓孟小冬對杜月笙感激不盡。

  • 推波助瀾

孟小冬能和杜月笙走到一起,這其中離不姚玉蘭的推波助瀾。

姚玉蘭也是一位出身梨園世家的京劇老生演員,和孟小冬是義結金蘭的好姐妹,同時她也是杜月笙的四姨太。

孟小冬 | 梅蘭芳是偽君子,杜月笙才是「真」流氓 - 天天要聞

孟小冬和杜月笙

姚玉蘭一面看到好姐妹一度為離婚事件陷入低迷而心疼不已,一面她也深知杜月笙對孟小冬的愛意。杜月笙若再找姨太太,自己可能會失寵。索性還不如順水推舟,成全好姐妹孟小冬,也成全了杜月笙,增加她在杜月笙心中的地位,自己也多了抗衡其他姨太的資本。

1937年,孟小冬前往上海為重新開張的上海黃金大戲院剪綵獻。姚玉蘭邀請孟小冬就下榻杜月笙的公館,這樣孟小冬跟杜月笙見面的次數增多,這一住卻改變了孟小冬的命運。

生活上,杜月笙處處獻殷勤,小心照顧著。在心理上,杜月笙也經常勸導她要放下過往,勉勵她重回舞台專註事業。

期間,孟小冬多年的胃病發作,杜月笙動用關係遍尋上海名醫,仍未見明顯好轉。孟小冬說了句「要是孔醫生在就好了。」

杜月笙聽進去,他立馬差人火速到北京不惜花費10萬大洋請這位孔大夫,後來按照孔大夫的藥方子,孟小冬的胃病還真的痊癒了。

孟小冬在上海住了一段時間後,七七事變爆發了。

杜月笙和姚玉蘭決定邀請孟小冬一起去香港避難。卻被孟小冬拒絕,畢竟她還沒有名分。況且,孟小冬也不想有太多的閑話,所以孟小冬就回了北京。在臨走之前,杜月笙給了她很多首飾。不過,孟小冬卻只拿了一塊刻有杜月笙名字的金錶。

孟小冬回北京後,杜月笙非常牽掛。杜月笙派了一個弟兄,專門為孟小冬購置了一處房子。

1948年下半年,北京起了戰事,正當孟小冬不知所措,無處可逃的時候。杜月笙特包了一架飛機接孟小冬。孟小冬到了上海,跟杜月笙、姚玉蘭很自然生活在一起。

  • 終成眷屬

1950年,杜月笙一家準備前往法國,正在計算需要多少護照的時候。孟小冬問道:「我跟著去,算丫頭還是算女朋友?」

孟小冬 | 梅蘭芳是偽君子,杜月笙才是「真」流氓 - 天天要聞

孟小冬和杜月笙

杜月笙一聽愣了,他當即宣布與孟小冬成婚,隨後強忍著虛弱的身子離開病榻,讓人攙扶著完成了拜堂儀式。苦等了25年的杜月笙,終於在他彌留之際,完成了娶最心愛女人的夙願。

一年後,63歲的杜月笙病逝於香港病逝。杜月笙臨死前,留下了兩句遺言,第一句:「杜氏子孫後代以後都不許再干黑幫」;第二句:「我是沒有希望了,你們還有希望,中國還有希望。」

回看孟小冬的兩段婚姻,第一次婚姻嫁給了與他情投意合的梅蘭芳,他為之放棄了自己的事業,只求與愛人白頭偕老,但是丈夫卻不能給他很好的保護,而他也在看清一切後,毅然決然地同他斷絕關係,在第二段婚姻中,雖然在外人看來心狠手辣的杜月笙,卻給了孟小冬無限的柔情,給了他想要的名分和尊重,難怪孟小冬晚年評價:梅蘭芳是偽君子,杜月笙才是「真」流氓。

關於孟小冬與杜月笙的故事,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紀念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一次全俄總動員 - 天天要聞

紀念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一次全俄總動員

俄羅斯將在5月9日迎來「衛國戰爭勝利日」這一全俄最隆重的節日之一。因這場勝利的背後是軍民的巨大犧牲,所以這個節日在俄羅斯地位特殊、意義重大。為了紀念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無論俄羅斯官方還是民間都全面動員起來,以高度的熱情參與到這一重大節慶活動中。七座城市勝利日當天將恢復舊稱近期,俄羅斯多地的地方議會作出...
諸侯割據VS集權稱帝:項羽為何分封不稱帝?改寫歷史或自掘墳墓 - 天天要聞

諸侯割據VS集權稱帝:項羽為何分封不稱帝?改寫歷史或自掘墳墓

《史記 秦始皇本紀》:丞相綰等言: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不為置王,毋以填之。請立諸子,唯上幸許。」始皇下其議於群臣,群臣皆以為便。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也就是剛剛統一天下的那一年,丞相王綰等人建議說:各國諸候剛被消滅,燕、齊、荊地遼遠,不在那裡立王,就沒有人來安定燕、齊、荊。請把皇帝的幾...
苦澀的荒唐 - 天天要聞

苦澀的荒唐

文革後期的73年,小學四年級時一個班級搞了一場隨堂批判會,校長都來參加了,因為校長聽說這個民辦身份的班主任能力挺強的,讓「啞巴」都開口說了話。
中國第一個蒙難的新聞記者 - 天天要聞

中國第一個蒙難的新聞記者

光緒二十九年六月十五日(1903年8月7日),紫禁城飄著細雨。軍機大臣瞿鴻禨捧著一疊奏摺疾步穿過宮門,卻在養心殿前聽見瓷器碎裂的脆響。殿內,慈禧太后正凝視著刑部呈報的"杖斃逆犯沈藎事畢"奏本,指尖深深掐進黃綾錦墊。 這個令帝國最高統治者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