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先看看大隋朝的十關守將都是誰。
第一位:東嶺關守將,紅袍大帥楊義臣;
第二位:潼關守將,花刀大帥魏文通;
第三位:鳳鳴關守將,鳳鳴侯李子通;
第四位:南陽關守將,南陽侯伍雲召;
第五位:山馬關守將,鐵戟大將裴仁基;
第六位:虎牢關守將,四寶大將尚師徒;
第七位:紅泥關守將,八馬將軍新文禮;
第八位:汜水關守將,金刀殿帥左天成;
第九位:金堤關守將,金刀太歲華公吉;
第十位:黃土關守將,黑面煞神孫得龍。
要問這十關守將的武力如何排名,我認為排名如下。
第一名:南陽關守將,南陽侯伍雲召
伍雲召,開隋九老之一忠孝王伍建章之子,隋文帝楊堅御口親封的南陽侯,名列隋唐第五條好漢。
他面如紫玉,相貌俊朗,胯下一匹照夜玉獅子,掌中一條九曲亮銀槍,殺伐果敢,勇冠三軍!
他本是鎮守一座南陽關的南陽侯,上馬管軍,下馬管民,體恤將士,愛民如子。皆因為其父被隋煬帝楊廣所害,伍雲召悲痛欲絕,一怒之下起兵反隋。
大戰南陽關的時候,伍雲召憑著胯下馬掌中槍,日不移影連敗隋軍十八員大將,威震敵膽!後因不敵天寶大將宇文成都,而最終兵敗。
之後,伍雲召投靠了自己的岳父,河北鳳鳴王李子通。
四平山之戰中,伍雲召曾聯手第四條好漢雄闊海、第六條好漢伍天錫,大戰過第二條好漢宇文成都。
那段故事就叫「海雲天三人組,大戰天寶將!」
那一戰,伍雲召三人雖然未能取勝,但也消耗了宇文成都大量體力,為銀錘太保裴元慶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第二名:潼關守將,花刀大帥魏文通
魏文通,金刀將魏成魏公旭之子,名列隋唐第九條好漢。
他胯下一匹九點桃花獸,掌中一口佝僂古月象鼻子大刀,武藝超群,刀法精湛,人稱「花刀大帥」。
再加上他面如重棗,鳳眼蠶眉,相貌和三國年間的蜀漢大將關羽關雲長頗有幾分相似之處,因此還有個綽號叫「賽關爺」。
魏文通這個人雖然處世圓滑,善於心計,但對大隋朝卻是忠心不二,故此大隋朝的兵馬大元帥「靠山王」楊林對他十分器重,要不然也不會讓他鎮守潼關。
魏文通鎮守潼關多年,憑著胯下馬掌中刀,幾乎沒遇到過對手。
想當初潼關城外一場大戰,秦瓊等人和他交了手,結果被魏文通一口大刀殺的是九戰九敗,九敗九逃。
那段故事就叫「九戰魏文通!」
第三名:虎牢關守將,四寶大將尚師徒
尚師徒,四寶大將尚司朗之子,名列隋唐第十條好漢。
可能有朋友要說了,怎麼尚司朗號稱四寶大將,尚師徒也號稱四寶大將啊?
很簡單,因為尚師徒的四寶就是繼承他爹的,誰擁有這四寶誰就是四寶大將唄。
這四寶都是什麼啊?
第一件:馬鳴盔
又叫夜明盔。頭盔之上鑲有一顆雞蛋大的夜明珠,夜晚行軍,亮如白晝,別說道路照的見,就連蟲蟻之物也能看的清清楚楚。相當於現在的探照燈。
第二件:七翎甲
又叫唐猊鎧。據說是用一種罕見的動物皮所制,不僅刀槍難入,而且這鎧甲之上還有七個魚鱗一樣的銅片,一遇危險,銅片就自動豎起。相當於現在的警報器。
第三件:提爐槍
全名叫做八寶吸水提爐槍,又叫虎頭陰風矛。這條槍重達一百二十斤,不僅鋒利無比,而且槍桿上還拴有一個銅砣,關鍵時刻順手一甩,這銅砣能當暗器使用。最令人稱奇的是這槍桿的末端有一個小孔,只要將槍頭插入水中,小孔內就會有水流噴出。相當於現在的抽水泵。
第四件:呼雷豹
一說「虎類豹」。四寶之中,這是尚師徒最喜愛的一件。這匹馬不僅登山涉水,如履平地,更重要的是它還有一種特異功能。它的叫聲猶如龍吟虎嘯,只要它一嘶叫,別的戰馬當時就嚇得癱軟在地。這可太厲害了,馬上作戰,戰馬至關重要,還沒動手,你的戰馬先癱軟了,這仗還怎麼打?
尚師徒本身能耐就大,再加上這四寶傍身,更如同猛虎生翼一般。
第四名:紅泥關守將,八馬將軍新文禮
新文禮,新永豐之子,名列隋唐第十一條好漢。
他身高丈二,高大異常,據說雙臂一晃,有「橫推八馬倒、倒拽九牛回」之神力,故此人稱八馬將軍。
他胯下一匹金睛白毛大駱駝,掌中一條四棱鐵方朔,力猛槊沉,悍勇絕倫。
紅泥關前一場大戰,他一人獨佔瓦崗軍二十多員戰將,兀自越戰越勇。
不過這些都不算什麼,新文禮最露臉的戰績就是誘殺裴元慶。
那銀錘太保裴元慶名列隋唐第三條好漢,是何等的英雄,何等的厲害?只因為中了新文禮的誘敵之計,誤入慶墜山烈火陣,結果被活活燒死在裡面。
第五名:汜水關守將,金刀殿帥左天成
左天成,左都茂之子,名列隋唐第十三條好漢。
他胯下一匹虎頭映日駒,掌中一口金背七星砍山刀,馬快刀急,英勇過人,人稱「快馬金刀無敵將」。
他縱橫疆場多年,東討遼東,北御突厥,為大隋朝立下汗馬功勞,是靠山王楊林的得力愛將,是隋文帝楊堅御口親封的「金刀殿帥」。
後來汜水關缺少大將,靠山王楊林就把他調來了。
左天成這個人不僅能耐大,而且品行端正。他領兵多年,一向是大公無私,賞罰分明,從不剋扣軍餉,從不打罵將士,因此深受手下軍兵的擁戴。
瓦崗軍攻打汜水關之時,左天成憑著掌中一口金刀,連敗王伯當、謝映登、尤俊達、王君可、單雄信五人,這瓦崗軍五虎將無不心服口服。
瓦崗軍五虎上將不行,身為瓦崗軍兵馬大元帥的秦瓊上去也照樣不行,他的絕技撒手鐧在人家左天成面前根本就玩兒不轉。
第六名:東嶺關守將,紅袍大帥楊義臣
楊芳,字義臣,靠山王楊林的結義兄弟,爵位是穎州王,名列隋唐第十四條好漢。
他胯下一匹賽風五斑駒,掌中一口金龍滾月刀,不僅驍勇善戰,而且善於排兵布陣,大名鼎鼎的四門銅旗陣就是由他擺下的。
楊義臣不僅能耐大,而且權力也很大。在大隋朝這十關守將之中,他是地位最高的一位,同時也是擁兵最多的一位。
別的關口基本上都是十來萬兵馬,有的小關口甚至只有兩三萬,而楊義臣的東嶺關則有大兵二十多萬。
這麼說吧,在大隋朝所有的統兵將領之中,除了靠山王楊林之外,就得屬他的兵威最盛。
楊義臣為什麼這麼大的權力呢?因為他也是大隋朝的一位開國功臣,功勞顯赫,僅次於「開隋九老」。
開隋九老是:忠孝王,太師伍建章;齊平王,大丞相高熲;靠山王,大元帥楊林;鎮南王,上柱國賀若弼;徽州王,大都督魚俱羅;昌平王,兵部尚書邱瑞;平南王,上柱國韓擒虎;定南王,大將軍定彥平;越王,大司徒楊素。
楊義臣與這九老都有交情,而且和好幾位還是結義兄弟。
大隋朝也就是「開隋九老」罷了,要是「開隋十老」的話,第十位估計就得是楊義臣。
第七名:金堤關守將,金刀太歲華公吉
華公吉,金堤關的正總兵,掌中一口金背砍山刀,人稱「金刀太歲」。
他還有個弟弟叫華公義,是金堤關的副總兵,掌中一口銀背砍山刀,人稱「銀刀太歲」。
這哥倆兒鎮守一座金堤關多年,也是大隋朝赫赫有名的上將。
另外他們手下還有四位偏將,分別是:馬三保、劉洪基、段志賢、殷開山。這四位也是每人掌中一口大刀。
正副二總兵再加上四位偏將,號稱「六口大刀鎮金堤」。
後來山東義軍大戰金堤關的時候,程咬金三斧子砍死了花公義,秦瓊熟銅鐧打死了花公吉,四偏將逃走,金堤關失守。
那段故事就叫「走馬取金堤!」
第八名:山馬關守將,鐵戟大將裴仁基
裴仁基,大隋朝開國將領之一,銀錘太保裴元慶的父親,混世魔王程咬金的岳父老泰山。
想當初他跟著隋文帝楊堅打天下,憑著胯下一匹千里渾天獸,掌中一條鑌鐵盤龍戟,也曾馳騁疆場,屢立戰功。
大隋朝平定天下之後,裴仁基被封為十二位輔國將軍之一,奉命鎮守一座山馬關。
後來他奉命攻打瓦崗寨,由於遭到奸臣的陷害,不得已投靠了瓦崗軍。
第九名:鳳鳴關守將,鳳鳴侯李子通
李子通,大隋朝開國將領之一,南陽侯伍雲召的岳父。
當初隋文帝楊堅打天下,李子通功勞甚大,雖然比不了「開隋九老」,但也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
大隋朝平定天下之後,李子通被隋文帝楊堅封為鳳鳴侯,奉命鎮守一座鳳鳴關。
後來隋煬帝楊廣繼位,害死了親家伍建章,逼反了女婿伍雲召,李子通知道不能獨善其身,於是也興兵反隋,自立鳳鳴王。
在女婿伍雲召的大力相助之下,李子通在十八路反王之中可以說是佼佼者。
第十名:黃土關守將,黑面煞神孫得龍
孫得龍,黃土關的正總兵,人稱「黑面煞神」。
他還有個兄弟叫孫得虎,是黃土關的副總兵,人稱「花面煞神」。
這孫氏弟兄每人掌中一條長槍,雖然也有幾合勇戰,但對付普通士兵還行,在能征善戰的上將面前就不值一提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這哥倆兒的武藝雖然不咋地,但挺會動心眼兒,善於耍陰謀。
當初瓦崗軍攻打黃土關的時候,這哥倆兒就曾使用詐降之計,害死了瓦崗軍五百士兵。
後來徐茂公用計,齊國遠和李如圭出馬,逼死了孫得龍和孫得虎,奪取了黃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