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有故事】4月21日 幽默大師馬克·吐溫逝世

2023年04月21日19:32:03 歷史 1322

【歷史上的今天有故事】4月21日 幽默大師馬克·吐溫逝世 - 天天要聞


他曾擔任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長達21年,任內成功推動奧運會商業化,讓國際奧委會脫離財政危機。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他親手頒發中國在歷史上獲得的第一枚奧運金牌。

1991年因對奧林匹克運動的貢獻,被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授予薩馬蘭奇侯爵頭銜。

他長期關心和支持中國的體育事業,為中國1979年重返國際奧林匹克大家庭以及中國成功申辦2008年夏季奧運會作出重大幫助。

2010年4月21日,薩馬蘭奇病逝於西班牙巴塞羅那吉隆醫院,享年89歲 。


2、美國作家馬克·吐溫逝世。

還記得我們學過的《競選州長》、《百萬英鎊的鈔票》課文,我當時很驚訝他幽默風趣中,把社會種種面具描述的那麼細緻。由此,我喜歡上了他的文字,專門買了他的很多書。

馬克·吐溫(Mark 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 ),原名薩繆爾·蘭亨·克萊門,美國作家、演說家,"馬克·吐溫"是他的筆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測水的深度的術語。

12歲時,父親去世,他只好停學,到工廠當小工。曾做過密西西比河的領航員、礦工及新聞記者工作。漸漸地手寫一些有趣的小說,開始了自己的寫作生涯。 代表作品有小說《百萬英鎊》《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等。

馬克·吐溫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馬克·吐溫一生寫了大量作品,體裁涉及小說、劇本、散文、詩歌等各方面。從內容上說,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現象或人性的醜惡之處,表達了這位當過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強烈的正義感和對普通人民的關心;

從風格上說,專家們和一般讀者都認為,幽默和諷刺是他的寫作特點。他經歷了美國從初期資本主義到帝國主義的發展過程,其思想和創作也表現為從輕快調笑到辛辣諷刺再到悲觀厭世的發展階段,前期以辛辣的諷刺見長,到了後期語言更為暴露激烈。

【歷史上的今天有故事】4月21日 幽默大師馬克·吐溫逝世 - 天天要聞


3、中國政府取締傳銷。

傳銷(單層次傳銷/多層次傳銷),是一種透過人傳人的方式來達至銷售的市場策略,這在幅員廣闊而人口密度低的地方尤其有效,因此傳銷在北美及大洋洲十分盛行。

【歷史上的今天有故事】4月21日 幽默大師馬克·吐溫逝世 - 天天要聞


「傳銷」一詞在不同的中文地區有著不同的含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傳銷一詞的官方定義目前是多層次直銷和層壓式推銷的合稱,屬於一種經濟犯罪行為。

傳銷和正常的營銷手段有本質區別。傳銷的本質在於通過發展下線實現財務的非法轉移與聚集,並未創造社會價值,這是它與正常營銷的本質區別。

1998年4月21日,中國宣布不再允許任何形式的傳銷經營活動,已批准登記的最遲應於10月31日前辦理變更或註銷手續。

記得第一個進到中國的傳銷品牌是雅芳,後來我接觸到的是安利,然後就亂七八糟啥都有了,什麼螺旋藻,什麼仙妮蕾德等等,我的BP機號碼不知道怎麼被傳銷人員弄到。警察還去我家家訪了。我對傳銷是一點也不感冒。

現在傳銷依舊在很多地方偷偷進行,屢禁不止,擾亂社會經濟秩序、影響社會安定團結、引發社會刑事案件上升、家破人亡等社會騷亂。唉,希望早日根除吧。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藝術呈現中國報人形象 - 天天要聞

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藝術呈現中國報人形象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7月7日電 (記者 應妮)時值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和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7日在京聯合宣布,雙方聯袂打造的原創話劇《一張報紙的抗戰》將於今年底搬上舞台,並在北京和香港
荊漢運河一旦開通,對傳統的長江航運將會有多大的影響呢? - 天天要聞

荊漢運河一旦開通,對傳統的長江航運將會有多大的影響呢?

荊漢運河早在2015年就被湖北省的專家團隊提出來建設的水利工程,湖北省的專家團隊為何要提出建設荊漢運河工程呢?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徹底解決長江中游地區的河道彎道太多的航運瓶頸問題,以提升我國第一大江河長江的運輸效率並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七七」事變88周年祭 - 天天要聞

「七七」事變88周年祭

#端午納福#1937年7月7日,那個被血與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遠無法癒合的傷口,深深刻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卷之上。88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再次回望,盧溝橋的每一塊石板、每一尊石獅,都在靜靜訴說著那段不能忘卻的記憶,「七七」事變,不僅是全面抗戰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 天天要聞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

新華社香港7月7日電 記者手記:夜泊維多利亞灣新華社記者黎雲1942年的一個夜晚,一條小船從維多利亞灣悄然駛出。船上乘坐的,有國民黨左派領袖何香凝、著名詩人柳亞子。
跨越時空的歷史迴響:長沙醫學院學子走進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聞

跨越時空的歷史迴響:長沙醫學院學子走進何叔衡故居

團隊參觀何叔衡故居。紅網時刻新聞7月7日訊(記者 任曄 實習生 周子怡 通訊員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長沙醫學院基礎醫學院「同心振鄉,同心燃夢」團隊來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參觀學習。團隊參觀何叔衡故居。走進何叔衡故居,團隊成員們彷彿穿
(抗戰勝利80周年)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 天天要聞

(抗戰勝利80周年)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電 題:盧溝橋上,「90後」接棒「90後」抗戰親歷者 作者 杜燕 周錦麒 烈日下,盧溝橋上,已不見那位戴著草帽、向世界各地遊客講述抗戰歷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著藍色志願者馬甲的「90後」——鄭然。 接過93歲爺爺鄭福來的「歷史接力棒」,鄭然站在橋頭,向過往遊客講述銘刻於古橋的抗戰歷史與不屈精神...
新聞8點見丨一位敵後劇團老兵的抗戰記憶 - 天天要聞

新聞8點見丨一位敵後劇團老兵的抗戰記憶

新聞8點見,多一點洞見。每天早晚8點與你準時相約,眺望更大的世界。如果人生是一幕戲劇,主人公黃石文的故事仍在上演。98歲,頭髮花白,走路要拄拐杖,但他始終把上身挺得直直的。近兩個月,每天晚上7點到9點,趁著這段最安靜,也是頭腦最清醒的時候,黃石文坐在養老院5樓的房間里,一字一字講出過往人生,面前的電腦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