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東吳之始祖,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將領和政治家。他勇猛果斷,善於用兵,為東吳的崛起做出了重要貢獻。然而,他的「忠誠」卻有著不可告人的一面,即他曾經背叛其主袁術。
事實上,孫策在與袁術的關係上,一開始表現得十分忠誠。當時,孫策為了替其父報仇,向袁術求援,並表示願意效忠作為漢室宗親的袁術。袁術答應了孫策的請求,並且讓孫策成為了其部將。在此後的幾年中,孫策與袁術一同征戰,並且贏得了不少勝利。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孫策開始對袁術產生了不滿。他認為袁術的統治手段太過粗暴,而且對部屬的獎懲不分物事,甚至會對聽從他的指揮而不聽從袁術指揮的部屬進行懲罰。這種作風引起了孫策的不滿,使他與袁術逐漸疏遠。
最終,孫策背叛了袁術,並且成為了東吳的立國之君。他將袁術的領地納入了自己的版圖,並且重新規划了政治和軍事資源。這種反水的行為,讓袁術的部屬們感到震驚,但卻讓孫策在吳中地區獲得了廣泛支持。
此外,孫策在與張魯的戰爭中,亦表現出了與袁術類似的背叛行為。張魯是益州的軍閥,與東吳領土相鄰。當孫策準備進攻張魯時,曾向對方發出和平協議,並表示願意為對方的領地做出一定讓步。然而,一旦孫策佔領了對方的重要據點,就毫不猶豫地出兵進攻,並將張魯打敗。
綜上所述,孫策在歷史上雖然被譽為英雄,但其背叛行為卻值得人們批判。他不僅背叛了自己的主公袁術,而且在與張魯的戰爭中也表現出了極端的陰險無恥。這樣的行為,在中國歷史上是被人們所不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