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沒有經歷過殘酷戰爭的洗禮,所以在面臨生死抉擇上自然性格上就會軟弱。其實司馬懿何嘗不是也在賭一把人生呢。假如他真的看走眼了曹爽,曹爽若是真的發全國之兵討伐司馬懿,司馬懿也是沒戲的。曹爽的問題實在是很有代表性,說明一個道理:靠祖輩打下來的業績,是沒辦法100%被下一代繼承的,尤其下一代只是繼承到了官位而沒有守其位的才能,那也是過不去三代的。所以結論就是,每個人腳下後半生的路,最終還得靠自己、靠自己前半生的積累走,別人還是指望不上的。
當街弒君司馬家族可是獨一份,古代很看重忠孝,曹操對穩定漢末的動亂有功尚且不敢廢漢自立,其後人曹丕更是要通過禪讓的方式來自立,被曹氏重用的司馬家族不思報效竟然當街弒君,不給皇帝留一點顏面,他們的這種行為在古代是很被人看不起的。
司馬家族被後人唾棄,其根本原因司馬家族把國家沒有治理好,國家沒有發展,人民生靈塗炭,導致世代人民對司馬家族的痛恨。而並不是司馬家族篡曹魏的原因。舉個例子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當上皇帝後,如果把國家沒有治理好,那人民會怎麼咒罵他,但是恰恰是貞觀之治證明了李世民的英明。
司馬懿和王莽雖然都是靠威望篡權,但王莽只要按部就班再怎麼說也算是個趙匡胤。他只是思想太天馬行空觸犯利益太多了,私德上還行。司馬懿真的是一言難盡,後來東晉的晉哀帝在聽大臣介紹了司馬家的發家史後驚的目瞪口呆,以袖掩面,說了這樣的話:以卿所言,晉祚豈能久乎?他是晉代少有的有能力的皇帝,但是僅在位3年就病逝了。
司馬家通過那個誓言,最大的問題是把自家的信用體系搞崩潰了,後面作為皇族,卻沒了信用體系,相當於一個國家,沒有了貨幣,大家都只能以物易物了。皇族失去信用體系,大家做出的承諾都得不到信任,這是對整個國家,整個社會最大的破壞,所以看上去就像晉朝歷史詛咒了一樣。
司馬氏得罪的可不是一個人,而是摧毀了儒家思想,如高平嶺政變想穩定曹氏,指洛水誓只要曹氏兄弟交出兵權一定會善待的,結果交出兵權曹氏被滅門。還有曹髦雖然是個傀儡,但好歹人家還是皇帝被當街弒殺,這可在歷史上開了一個極壞的頭,歷代先賢建立的忠孝等儒家思想在這一刻坍塌,破壞力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