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的中國是怎樣的一種狀態呢?這一定是我們非常好奇的。在外國人眼中,當時的中國又是怎樣的狀態呢?他們怎樣看待當時是中國呢?這樣的想法又讓我們的好奇心成倍增加。
在100多年前,中國處於最為動亂、落後的狀態,也確實有著外國人記錄著關於中國日的故事。現在這些故事再現在我們面前,也讓我們可以滿足這樣的雙重好奇心。
瑞典人安特生,對於國人並不陌生,在提到我們考古重大發明的時候,他的名字經常會被提到的。我國很多重要考古現場有很多是在上個世紀被發現,而發現他們的人員之中就有著很多外國人。也就讓瑞典考古學家安特生這樣一個名字與北京猿人、仰韶文化等等考古現場掛鉤,成了中國歷史的一部分。
安特生,在中國生活了十多年,除了他的考古發掘之外,更是與中國當時的學者有著進一步的交流,對於中國政治、經濟、文化、民俗,等都有著更深層次的理解。他本人就已經走進了中國人的生活之中,親身體會著當時中國人的生存現狀。
讓他回到歐洲的時候,他也有慾望把中國的現實展現在西方人面前,也就有了他寫的這樣一部反映當時中國現狀的著作《龍與洋鬼子》。在這本書中,安特生深入到了當時中國的各個方面,把他所聽到的、所看到的關於中國一切都介紹給了西方,更是配有著大量的圖片,讓這樣的一種認識更加直觀。
現在這本書得以與我們現代讀者見面,我們就可以通過他的文字和圖片再次走入那個時代,走進那個時代一個外國人對於當時中國人的認知。
那麼,安特生對於中國人的認識是否準確呢?是否帶有著當時西方人對於中國的偏見的?其實安特生在這部作品對於中國的觀察還是精準的,比如對於中國人的了解,對於中國思想的認識就很有見地。他承認中國有著連續4000年的文明,這在整個世界之中都是絕無僅有的,但他也了解中國人的「天下」觀念,阻礙著認識世界的步伐。而在當時,正是這樣一種觀念受到衝擊最為嚴重的時候,也是中國精英人士最為迷茫的時候,所以在他介紹的中國政治以及思想之中,也有著這方面的探索。
安特生更是講述的很多故事,更是深入到了中國當時的人民。他描寫了非常多具體人物的生活,旅途中的老婦人、中國農民,甚至包括一個叫做「曹哥」的小人物,對於他們生活的發掘,準確而恰當的反映著中國人生存的現狀。
中國人的反抗和鬥爭,也在他的文章之中有所體現,比如他就系統的論述了西方人給中國帶來的「白禍」,他也討論了發生在上海的「五卅慘案」,介紹了中國的民族主義和國民革命。這也是中國當時現實的一部分,而安特生也持有著一種對於中國人的理解和信任,並對於中國必然崛起和成為未來世界的主人持有的信心。
當然,作為一個外國人對於當時中國的理解,一定會有一些偏頗之處,但這是時代的局限性,也是我們可以理解的。現在我們再次閱讀這樣一部100年前的作品,再次體會當時中國的現狀,再次看到一位外國有志之士對於中國的理解,也讓我們能夠對於自己生存的現實有所深思,也更加理解中西文化碰撞所產生的火花。#中國##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