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為勤勉,最具悲劇色彩的皇帝,也最有爭議的皇帝-崇禎

2022年12月31日21:58:15 歷史 1939

明朝最為勤勉,最具悲劇色彩的皇帝-崇禎

明朝最為勤勉,最具悲劇色彩的皇帝,也最有爭議的皇帝-崇禎 - 天天要聞

崇禎在位時一直頗有爭議,也被許多人所同情,認為明朝之所以亡於他手並非是他個人的過錯。也有不少人認為,崇禎是一位勵精圖治,頗有作為的國君,只是在崇禎之前的皇帝太不作為,積壓了太多事件。到了崇禎時期又全爆發了,加上各地天災人禍。導致明王朝日薄西山,大廈將傾,無力回天而已。但是這種觀點也讓人很是懷疑。


清軍入關之初,打的可是為崇禎皇帝報仇的旗號,清軍試圖通過百姓對崇禎皇帝尊崇籠絡漢族人心,因此要求史官對崇禎又各種特意的美化。那麼我們也可以看下崇禎是怎麼失國的。

明朝最為勤勉,最具悲劇色彩的皇帝,也最有爭議的皇帝-崇禎 - 天天要聞


在崇禎即位之初,崇禎也確實有過一番作為,那便是兵不血刃地剷除了魏忠賢宦官集團。

明朝最為勤勉,最具悲劇色彩的皇帝,也最有爭議的皇帝-崇禎 - 天天要聞

崇禎的這一番作為在當時,一下子便讓他的威望達到了頂峰,被稱作「聖人出」。但是除這件事之外,崇禎的其他行為就乏善可陳了,崇禎的那些所謂的勵精圖治之舉事實上也都存在著諸多疑問,其實我們往深里看的話,崇禎他只是做了一些表面文章,實質上他並沒有去真正的去治理國家。

崇禎最為人所推崇的便是節儉。據記載,崇禎自登基以來,始終保持著儉樸的美德。當時擔任翰林院編修的吳偉業這樣記載到:後宮每月、每季的禮儀性宴會,以前外戚或者出嫁的公主都要按時送來食品,可是到了崇禎登基掌權以後,專門下旨予以禁止此項行為。

明朝最為勤勉,最具悲劇色彩的皇帝,也最有爭議的皇帝-崇禎 - 天天要聞

並且崇禎在朝堂上穿的衣服,有時也竟然打著補丁,據說有次他在朝堂上穿的內衣袖子破損不堪,露在外面很不雅觀,崇禎只好不時把它塞進去遮掩。有時,連他的襪子也都縫上布襪底。

他時常說:「朕正在號召天下由奢侈回歸樸素,要讓後輩知道艱難,這件事情應該從自身做起。」

明朝最為勤勉,最具悲劇色彩的皇帝,也最有爭議的皇帝-崇禎 - 天天要聞

崇禎十六年,考慮到財政困難,崇禎還宣布他的膳食費用減去一半,后妃等減4/10,宮女太監減去3/10。一個月以後,他再次提倡節儉反對奢侈,自己以身作則,除了堅持以前宣布的「減膳撤樂」之外,規定只有重大節慶典禮才可以使用金銀器皿,日常生活一律改用錫器木器、瓷器,並且要大臣們仿效。並強調,如果今後依然置若罔聞,奢侈靡費,必將嚴懲不貸。崇禎還曾經下令,讓後宮宮女學習紡紗技術賺錢,以增加國家財政收入。

明朝最為勤勉,最具悲劇色彩的皇帝,也最有爭議的皇帝-崇禎 - 天天要聞

這樣一看,作為一個皇帝,所做的這些事情看上去著實令人感動,但是,當我們看到另一部分事實的時候,又要產生一個深深的疑問了。

據史載,當農民起義軍李自成的軍隊開進北京之後,發現這樣一個「節儉」的皇帝,在後宮中竟然養著3萬多名宮女嬪妃。而同時,在崇禎的私人銀庫(區別於屬於國家的國庫)中,竟然藏有白銀 3000餘萬兩 黃金150萬兩。而在當時,國家財政已經到了捉襟見肘的地步,李自成圍困北京時,調山海關的吳三桂進京勤王需要100 萬兩的軍費,國家財政拿不出,在國家大事上「節儉」崇禎竟然都捨不得將自己這些發霉的銀子拿出來。由此,對於他的「節儉」,恐怕我們要打個問號了。

明朝最為勤勉,最具悲劇色彩的皇帝,也最有爭議的皇帝-崇禎 - 天天要聞

此外,不少人認為崇禎是個勤政的皇帝,所謂「勤於政務,事必躬親」。但在事必躬親的背後則是他的剛愎自用,急躁多疑。在他剷除了魏忠賢宦官集團之後,因為不信任大臣,他又重用另一批宦官,讓他們行使監軍和提督京營的大權。大批宦官被派往各地,凌駕於地方督撫之上。更有甚者,他還派宦官去管理戶、工二部,這下就將戶,工部尚書擱置到一旁,他的這樣一番操作,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使宦官權力日益膨脹,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日益加劇。

明朝最為勤勉,最具悲劇色彩的皇帝,也最有爭議的皇帝-崇禎 - 天天要聞

而崇禎的另一個重大失誤便是中了滿族人的反間計,冤殺名將袁崇煥。之所以會如此,這可能與崇禎性格上的急躁多疑有關。在崇禎登基後,發現明朝最大的敵人乃是東北的後金,即後來的清政權。

明朝最為勤勉,最具悲劇色彩的皇帝,也最有爭議的皇帝-崇禎 - 天天要聞

其時,清太祖努爾哈赤已經去世,皇太極在位。雙方常年拉鋸戰,明軍敗多勝少,其主要原因便是缺乏一個有才幹的軍事統帥。而袁崇煥是明末時期不可多得的帥才,也被百姓稱為「袁長城」。他曾在寧遠城用大炮打傷清太祖努爾哈赤,後來由於閹黨的迫害,袁崇煥被迫離職。危難之際,崇禎皇帝重新起用袁崇煥。袁崇煥一經上任,就把東北的防務布置得井井有條,使後金不敢窺視寧錦一線。面對袁崇煥的嚴防死守,皇太極也沒有太好的辦法,便繞過山海關,從京畿的北面越過長城,威脅北京,袁崇煥率部回京勤王。在燕京城下,袁崇煥與清軍展開激戰,儘管千里奔襲,將士十分疲敝,仍然打敗了清軍的進攻。

明朝最為勤勉,最具悲劇色彩的皇帝,也最有爭議的皇帝-崇禎 - 天天要聞

正面進攻不行,於是皇太極使出了一招反間計,他故意在明軍俘虜面前暗示袁崇煥勾結了清軍,然後又暗放俘虜逃走。俘虜「逃回」燕京,將這個「消息」報告給崇禎。這一下崇禎坐不住了。

明朝最為勤勉,最具悲劇色彩的皇帝,也最有爭議的皇帝-崇禎 - 天天要聞

對於袁崇煥和清軍的幾乎同時出現在燕京,崇禎對這事本就有所懷疑,這下俘虜一告狀,使崇禎就更確信袁崇煥為姦細。於是,他以「議餉」的名義將袁崇煥誘騙至京城中,不做任何核查,竟然下令將袁崇煥殘忍地處死,並將他的家人流放至福建。如此一來,大明王朝的頂樑柱轟然倒塌,明朝的東北屏障瞬間蕩然無存,八旗軍隊得以馳騁東北大地,如人無人之境。

明朝最為勤勉,最具悲劇色彩的皇帝,也最有爭議的皇帝-崇禎 - 天天要聞

在外患加劇的同時,內憂也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闖王李自成所率領的農民起義軍勢力也越加龐大,大明軍對「剿匪」也屢屢失利。雖然李自成的農民軍開始逼進京城,但是崇禎也還有是希望的,但到了這時候崇禎卻跟大臣們玩弄「小聰明」,這一下徹底斷送了這最後的希望。

為了對抗李自成武裝,崇禎想到了能征善戰的吳三桂。吳三桂繼袁崇煥之後鎮守了山海關多年,一樣將皇太極擋在關外,實戰經驗和能力都十分了得。調此人來指揮軍隊對抗李自成,也不失為一計良策。

明朝最為勤勉,最具悲劇色彩的皇帝,也最有爭議的皇帝-崇禎 - 天天要聞

但就在這性命攸關的時刻,崇禎竟然又打起了小算盤:把吳三桂調進關,就等於把寧遠放棄給清兵,他不願擔當這個喪失國土的罪名,便和兵部尚書陳新甲秘密商議與清軍議和,然後再調吳三桂和李自成作戰。但是,沒承想這件事走漏了風聲,崇禎姦猾,又不想擔當「媚外」的罪名,竟然立即將陳新甲處死了。

明朝最為勤勉,最具悲劇色彩的皇帝,也最有爭議的皇帝-崇禎 - 天天要聞

這麼一來,誰還願意跟崇禎戮力同心?本來就和崇禎離心的大臣們對政事更不上心了。最後終於決定下來調吳三桂進京勤王,朝廷卻拿不出那一百萬兩餉銀,崇禎捨不得拿出他那些發霉的私房錢,竟然要大臣們捐錢。一眾大臣們也都不願買賬,攀扯拖拉幾個月,等吳三桂率軍出發時,北京已經陷落了。

崇禎皇帝在絕望之下,砍殺了皇后嬪妃公主之後,就在煤山上吊自縊而亡。

明朝最為勤勉,最具悲劇色彩的皇帝,也最有爭議的皇帝-崇禎 - 天天要聞

有意思的是,他在臨死前咬破手指給李自成留下了一封血書,稱自己並非亡國之君,之所以有今天,都是臣下所誤。但是考慮到前面所說的崇禎行為,在表面上看,這說法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仔細分析的話,卻並非如此。崇禎的節儉、勤政只不過是一些表面文章罷了。真正關鍵的地方顯示他並不是一個明君。他的後宮嬪妃眾多,乃是一種「多欲」;其性情多疑,猜忌別人又急於求成;剛愎自用,又不辨忠奸,顯然不具備最後,他想要跟清軍和談又不想擔當壞名聲,在密約泄漏後又殺兵部尚書以保全自己的名聲,完全是一種「以智治國」的策略,導致臣下也都跟他耍心眼,朝廷完全失去了凝聚力等等。

明朝最為勤勉,最具悲劇色彩的皇帝,也最有爭議的皇帝-崇禎 - 天天要聞

關於崇禎亡國之因是其時運不佳,大臣無能,而其本人則無力回天的說法,這個是要持保留意見的。

實際上,明朝亡國之因有我們所說的大勢所趨,崇禎無力回天等等因素,但是很大程度上也要歸因於這位擁有著「儉樸」「勤政」的「好」名聲的皇帝本人。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戰犯的新生之路Ⅱ(391):董益三的變化 - 天天要聞

戰犯的新生之路Ⅱ(391):董益三的變化

邱行湘的木工技術不是吹出來的,三天時間,竟然神奇地將一些廢棄的鐵杴把、舊拖把把兒和前些時候為了擴大小菜園而砍掉的雜樹條子,全部給鏇成了嶄新的拖把把兒,足足八十多根,送到了縫紉組質檢組長董益三、黃維手中,二人認真地把關之後,給了邱行湘一個滿分
知名相聲演員在18時30分逝世!享年68歲 - 天天要聞

知名相聲演員在18時30分逝世!享年68歲

7月1日,記者從貴林社工作人員獲悉,江西省著名笑星、相聲表演藝術家原江西省曲藝家協會主席萬新明先生(藝名「小筱貴林」)於2025年7月1日18時30分在南昌逝世,享年六十八歲。
日本企圖吞併琉球的歷史事件 - 天天要聞

日本企圖吞併琉球的歷史事件

《中國研究文摘》由浙江大學劉東教授主編,10位海內外高校學者任編委,定期掃描海外中國研究前沿學術成果。本輯從數十種海外頂尖學術期刊精選論文32篇、書評12篇,所涉學科廣闊,涵蓋人文學科各細分領域,探討了諸如青銅時代的政治經濟學、唐代宦官世族政治、宋代的藝術史藝術、明清時期的白銀供應、清代邸報的發行與流通、...
歷史上的今天京師大學堂建立 - 天天要聞

歷史上的今天京師大學堂建立

京師大學堂(Imperial University of Peking10),是北京大學在1898至1912年間的曾用名。作為戊戌變法的「新政」之一,學校創辦於1898年7月3日,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11,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國批國辦
南京:為離世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舉行熄燈悼念儀式 - 天天要聞

南京:為離世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舉行熄燈悼念儀式

當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為2025年離世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劉貴祥、謝桂英舉行熄燈悼念儀式,兩盞燈箱逐漸熄滅,兩位倖存者的照片從彩色變為黑白。截至目前,南京市侵華日軍受害者援助與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協會登記在冊的在世倖存者僅剩26人。7月2日,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後代代表和社會各界代表參加熄燈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