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時,秦國加快了兼并六國的戰爭步伐。
垂沙之戰,大敗楚軍 。
伊闕之戰,戰勝韓、魏兩國,掃平秦軍東進之路 。
鄢郢之戰,獲得了楚國大量國土 。
華陽之戰,大敗趙、魏聯軍,攻取了魏國的幾座城池和趙國的觀津。
公元前262年,秦國攻打併佔領了韓國野王(今河南沁陽),把韓國的上黨郡與本土的聯繫完全截斷。同時太行徑又在秦軍手中,可直接攻擊韓國的上黨郡。
於是,韓國的國君韓桓惠王讓上黨郡郡守馮亭把上黨郡獻給秦國,以求秦國息兵 。
馮亭不願降秦,同上黨郡的百姓謀劃之後決定利用趙國力量抗秦,把上黨郡的十七座城池獻給趙國。
於是,馮亭便派遣使者通報趙國。
一旦上黨郡被趙國掌控,那麼趙國就可以攻打秦國的河東郡。如果上黨郡歸秦國,那麼秦國就可以兵出上黨直接攻擊到趙國的國都邯鄲。
趙國的國君趙孝成王只看到接受上黨郡的淺層好處,卻忽視一旦接受上黨郡,趙國將直面秦國的軍事威脅,趙國必須派軍駐守上黨,與秦軍在上党進行軍事對抗。但中間隔著太行山,後勤補給困難,難以持久。
但是如果不接受上黨郡,那麼秦軍要想攻打趙國,就得跨過太行山,與趙國在邯鄲附近大戰,但是這個時候的趙國的軍力沒有經歷長平之戰,所以沒有保存完整。再加上補給路線短,就有能力與秦軍一戰,就像之後的邯鄲保衛戰,秦軍照樣被長平之戰後的趙軍給打退。
可惜歷史沒有如果,趙王還是派廉頗進駐長平,接受上黨郡。
趙國接受上黨,引起秦國的不滿,秦國決定出兵攻趙。
公元前260年初,秦昭王又命令左庶長王齕率領軍隊攻打併佔領了上黨。上黨的百姓紛紛逃亡到趙國境內,趙國的軍隊在長平(今山西省晉城高平市西北)接應上黨的百姓。
同年四月份,王齕與廉頗終於正式交上火了。這第一仗是場遭遇戰,當時,司馬梗率領的秦軍前哨部隊和趙茄率領的趙軍偵察部隊同時在空倉嶺(今沁水、高平界)附近偵查敵情,兩邊遠遠的看到,就開打了。趙軍沒有後援,被秦軍圍殲,趙茄戰死。
秦軍趁勝對趙空倉嶺防線發動了猛烈的進攻,六月,該防線中最重要的東鄣西鄣兩處城堡陸續被秦軍攻破,趙四名都尉(都尉領一個「部」的編製,一共一萬人)陣亡。
在秦軍晝夜不停的攻擊下,廉頗的空倉嶺防線失守,趙軍退守第二道防線-丹水防線。
這一道防線,其實是一個河谷,東西兩座山夾著一條丹河,正是一道極難逾越的天險。
廉頗就在丹河的東邊山上接著修壁壘,如此,他不但有水寬谷深的丹河可憑,更有大糧山、韓王山兩大制高點,可鳥瞰數十里丹河兩岸,敵我動靜,如指囊中。
同時王齕在突破了趙的天險空倉嶺及其防衛集群後,接著攻佔了其接應和補給基地——四山環衛、三水匯流的完固要塞光狼城,東進丹河的障礙掃除殆盡,遂一鼓作氣進抵丹河西岸一線,形成隔河與趙相峙的態勢。
、
可是當面對到廉頗的丹河防線時,王齕卻沒一點兒轍了,趙韓二十五萬大軍全集中在這丹東山上,像老鼠一般日夜不停的修壘打洞。
秦軍主將王齕長期求戰不得,秦軍所面臨的高山夜寒,糧草不繼,士卒病傷等不利條件,都使他為久困長平而深深憂慮。
不但他們急,他們背後的老大也急啊。在這樣相持下去,你們崩不崩潰,不知道,但是秦趙兩國肯定先撐不住,因為這場戰打的就是後勤糧草。
秦國可能還有糧食,但是趙國的糧食就要見地了,想其他諸侯國借糧又借不到。
燕國是秦國盟友,趁著秦趙長平大戰的時候還偷襲了趙國的城池,所以燕國不可能借糧給趙國。
韓魏自顧不暇,直面秦國的威脅,沒有梁敢借。
楚國是想看秦趙兩敗俱傷,隔山觀虎鬥。
齊國與趙國有仇,就是因為趙國才有的五國攻齊,後來又再一次打斷了齊國的復興之路。所以齊國沒有背後捅刀子已經不錯了,還借糧。
趙國沒糧,又借不到糧。秦國又想擊敗趙軍,怎麼辦?
那麼秦國只有讓廉頗回家。
趙國也想換掉廉頗。
這個時候,秦國又剛好用了個反間計,正和趙王心意,連忙臨陣換將,用趙括代替廉頗指揮長平之戰。
故長平之戰第一階段結束,在雙方各自換了主將,就馬上進入慘烈的第二階段。
白起先派出了一支25000人的輕車部隊,由司馬梗率領,沿河北上,然後折向東南,迂迴到趙軍大營的背後,佔領百里石長城,以截斷趙軍與邯鄲大本營的聯繫。
另外,白起還派了五千騎兵,由小將蒙驁、王翦率領,避開丹河河谷內的四十五萬趙軍,迅速的強行渡過丹河,從正面中穿馮亭所防守的東壘。以截斷馮亭五萬大軍與趙括四十五萬大軍之間的聯繫。
完成上述包圍圈後,白起先派出一支千人挑戰部隊,渡過丹河,前去誘敵送死!
同時在上述兩支奇兵站穩腳跟後,白起又不斷在兩條線上增兵,最終奪下了丹河東面大批趙軍陣地,正式完成了對趙軍的分割合圍。這下子可糟糕了,趙括是有兵無糧,馮亭是有糧無兵。
這個時候,趙括只能憑藉剩餘糧食,猛攻丹河西岸的秦軍主力,然後回師與馮亭夾擊秦軍的這兩支奇兵,方可挽回頹勢。
這個戰術本身是沒有問題的,秦軍一直在增兵東岸去抄趙軍後路,其丹河西面防守一定空虛,趙括四十五萬大軍全力猛攻,也不是沒有翻盤的機會。
可惜,白起沒有給趙括這個機會,他竟然學起了廉頗的龜縮戰術,日夜不停的增修壁壘,將丹西防守的無懈可擊,甚至比從前的廉頗還能守。
不久,馮亭的五萬上黨部隊也被司馬梗的25000輕車部隊及秦昭襄王派來的援兵全數殲滅,馮亭本人戰死,大糧山的所有輜重與糧草全歸了秦軍。至此,趙括外援盡斷,所有雄心壯志化作烏有,剩下的好像也只有等死而已。
於是,趙括親帥精銳部隊強行突圍,結果被秦軍亂箭射死。
在長平之戰勝利後,白起又分秦軍為三路,擴張戰果:命王齕率一軍攻佔趙國的皮牢(地名);命司馬梗率一軍北上,奪取太原(今山西中部地區);白起親帥大軍準備攻打趙國首都邯鄲,想一舉滅亡趙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