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這個地方,在元朝時曾經被納入中國的版圖,可是到明清時期,對於這裡的佔領就沒有了,不能說明清時期不知道努力,只能說明這裡的氣候太過寒冷,不易於人類生存,在逐漸往南遷移了。直到沙俄時代,為了能夠獲取更多的土地,才決定一直向東,也就是從沙俄時代,整個西伯利亞就成為了沙俄的囊中物。
可是有誰注意過,在這個遼闊的寒冷的地方,其實是三塊不同的地方,分別是東西伯利亞山地,中西伯利亞高原,西西伯利亞平原。在古代,甚至現代還有很多人都認為整個西伯利亞就是一個冰窟窿,沒有什麼東西藏在這裡,可是有誰知道,現在俄羅斯一半的能源都在這片我們看起來十分寒冷的地方。
在這片土地上的資源對於現在的俄羅斯來說,香得很,這可是世界上的獨一份啊!整個俄羅斯90%的煤炭在這裡,甚至還有全世界都垂涎欲滴的黑土地埋藏在這片土地之下,可以說在這13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處都是金子。雖然這些資源都是金子,但是也要開發出來才好啊!
可是看看這裡的氣候,真的是讓人望而卻步。從北緯55度往北,幾乎都是常年積雪覆蓋,甚至在緯度更高的地方,冰雪都不會被融化,自然條件要多惡劣就有多惡劣,因此在這個地方几乎沒有什麼文明可言。
16世紀,沙俄開始不斷做大,往西是歐洲強國,實在是打不動,但是沙俄又想擴大自己的地方,怎麼辦呢?只能選擇往東尋找領土,就這樣沙俄一邊打,一邊佔領土地,很快它就輕鬆的佔領了烏拉爾山以東的廣大地區,並且付出的代價是極小的,原因就無須贅述了。
到了17世紀,沙俄的居民就開始在這裡定居了,可是與其說是定居,不如說是流放,因為這個地方,大都是犯了罪的人,剩下的只是在這裡服役的軍人,所以說開發對於沙俄來說幾乎沒有做。
但是蘇聯時期,西伯利亞被開發了,但是效果不是很好,沒有很多人願意來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就算是有人,大多有都在中國,哈薩克,蒙古國的邊界處,可以說,冷的地方沒有人,資源豐富的又在寒冷的地方,這可怎麼辦呢?
在赫魯曉夫時期,赫魯曉夫就動員了100萬人來到西比利亞進行開發,可是由於兩次世界大戰,的人力消耗,讓這個擁有大量土地,卻找不出足夠人力,蘇聯也只能是頭疼了,當時赫魯曉夫也是一時興起,覺得開發西伯利亞十分的容易,可是真正的去幹了才知道,原來一味的蠻幹,不僅沒有增加糧食的產量, 反而把這裡土地的肥力浪費了,很快開發西伯利亞的熱度下去了,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直到勃列日涅夫上台,才開始了大規模的開墾。這次,蘇聯可是下了血本了,動用了上百萬台的農用車具,而且還增加了肥料的投入,這一頓猛操作,1980年之後,蘇聯在西伯利亞地區的農作物種植面積翻了一倍,當時整個國家的糧食有20%都是來自西伯利亞,可見整個西伯利亞如果真的經營好了,真的是蘇聯的大後方。在俄羅斯時期,這個地方,更是俄羅斯與世界上其他國家對戰的重要基礎。
甚至一度有人就認為,西伯利亞就是俄羅斯的戰略大後方,要知道俄羅斯的首都莫斯科幾乎無險可守,如果歐洲有軍隊進入,毫無阻攔。因此俄羅斯的國防部長紹伊古就還曾建議,將首都遷到西伯利亞。其實他的這個建議還是有一定的道理,要知道在歐洲幾次攻打莫斯科的戰爭中,莫斯科都是靠著寒冷的冬天撐下來的,如果那一天沒有了冬天的寒冷,莫斯科還能撐多久。
可是在地理上我們是知道的,俄羅斯是一個地跨歐亞大陸的國家,如果俄羅斯把首都遷到西伯利亞來,那也就是說俄羅斯在歐洲的影響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而此時俄羅斯把開發西伯利亞的重任交給中國了,那麼俄羅斯會不會如鯁在喉呢?
再者說,現在中國的發展方向,特別是在新能源方面,可以說是獨樹一幟,對於化石能源的需求已經在有意無意的降低了,中國本來就不需要去幫助俄羅斯開發西伯利亞,以換取低價的能源,畢竟這種寒冷地區開發的事情成本太高,而且收益很難維持,俄羅斯也不會傻到自己作賠本的買賣,賠了夫人又折兵,中國坐收漁利,俄羅斯恐怕不想看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