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宋朝最主要原因是對文人足夠好、有言論自由

2022年12月19日22:06:03 歷史 1921

中國五千年歷史,湧現出了眾多王朝,其中有一統天下的大秦,開疆擴土的兩漢,盛極一時的李唐,老夫卻獨愛宋朝

原因無它,因為宋朝的皇帝、統治,對文人士大夫足夠好。而一個朝代,只要它對文人好,這個朝代就不會壞到哪兒?

翻開中國歷史的浩瀚書篇,人們會看到,在北宋的160餘年間,竟沒有一個士大夫因為觸犯朝廷而被誅殺,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當然,這與最高統治者的基本國策有關。宋太祖趙匡胤的著名言論「宰相須用讀書人」不用多說,他給趙氏後代的指示:「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把誅戮士大夫看作是違背天意,甚至要以天意的名義,來懲罰趙氏自己之成員,這樣的聲音,在中華大地上,真是洪鐘巨響。它在宋代文化中產生了巨大的正面影響力。

有意思的是,宋太祖本人卻是一個赳赳武夫,人稱「一根桿棒,打下四百座軍州」。

喜歡宋朝最主要原因是對文人足夠好、有言論自由 - 天天要聞


例如:范仲淹的慶曆革新運動中,由於觸犯了當時的宰相呂夷簡,引起龍顏不悅,被放到饒州做地方官。此事引起軒然大波,秘書丞余靖,也是歐陽修的好友,上書,請仁宗皇帝「追改前命」——因為皇帝的詔命是錯誤的;另一位太子中允尹洙,竟向仁宗皇帝表明:自己屬於范仲淹一黨,「願從降絀」(願意隨從范仲淹一起被降職)。歐陽修作為范仲淹改革的支持者,本來就堅決站在范氏一邊,當他看到左司諫高若訥,顛倒黑白地宣稱將范仲淹貶黜為正確之舉時,按捺不住心頭的怒火,寫了著名的《與高司諫書》,諷刺他「不知人間有羞恥事」;結果被貶向峽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做縣令。

就在范仲淹與支持他的同僚們紛紛被貶斥時,有一位名叫石介(字守道)的文人寫下了一首震動一時的《慶曆聖德詩》,熱烈讚揚范仲淹、歐陽修等等主持正義、堅持改革的士大夫,他這一支持正氣的聲音,傳播到了全國各地。蘇軾的《范文正公文集》序一篇文章,就生動地傳達了這一消息:

喜歡宋朝最主要原因是對文人足夠好、有言論自由 - 天天要聞


蘇軾我還是孩童時,進入鄉校讀書。有個從京城來的讀書人,拿著魯地人石守道寫的《慶曆聖德詩》給我的老師看。我從旁邊窺視,就能誦讀通曉其中詞句。我問老師文中所讚頌的十一人是什麼樣的人?先生說:「小孩子知道這些幹啥?」我說,「若他們是天人,我就不敢知道了;如果他們也是普通人,我怎麼不可以知道呢!」先生對我的話感到奇特,就把實情都告訴了我,並且說:「韓琦、范仲淹、富弼、歐陽修,這四人,是人中豪傑啊」。當時我雖然沒有完全理解先生的話,卻已經私下記住了他們了。

請看,范仲淹、歐陽修等人在政治鬥爭中雖然處於不利境地,但是他們的名字已經傳遍了全國,就連遠在西南的小小兒童蘇軾都知道了他們的大名。政治上失敗了的范仲淹們的名氣更大,成為了國人的榜樣,成為了人們交口稱讚的明星人物。而這種情況,不正說明皇帝用人不當,皇帝對范仲淹、歐陽修等人的貶謫,是錯誤的嗎?這對於仁宗皇帝的威信,不是一個明顯的威脅嗎?而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仁宗皇帝對於他所放逐的大臣名滿全國的情況,竟未懷任何戒心,更未加以任何迫害。而且不久以後,還是重用了他們。

喜歡宋朝最主要原因是對文人足夠好、有言論自由 - 天天要聞


試想,在一個專制的國度,皇帝任憑與他意見相左的大臣們的威望升高,譽滿全國,這需要何等的情懷與心胸啊!無怪乎史家給他「仁宗」之謚。可以肯定地說,在兩千餘年的中國專制王朝里,沒有哪個朝廷,可以與宋朝的言論自由方面相比;沒有第二個皇帝能在寬容大臣言論與廣納奇才方面,可以與宋仁宗相提並論,「為人君,止於仁」。

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二十九日,宋仁宗趙禎於汴梁皇宮駕崩,享年五十四歲。據《宋史》記載,趙禎駕崩的消息傳出後,「京師(汴梁)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於大內之前」。趙禎駕崩的訃告送到遼國後,「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遼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驚,衝上來抓住宋朝使者的手號啕痛哭,說:「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又說:「我要給他建一個衣冠冢,寄託哀思。」此後,遼國歷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 由此可以說,仁宗的寬容不但未減殺他的威信,反而給他加了分。人們如喪考妣般地懷念他,決非偶然。

可以得出結論:

喜歡宋朝最主要原因是對文人足夠好、有言論自由 - 天天要聞


宋代文化的輝煌燦爛,首先是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文人群體。在自由發表意見方面有了較前廣闊的空間,更可貴的是,統治者承諾、堅持了不殺大臣和言事人這一方針(南宋岳飛陳東,晚節未保,但畢竟是個別事件),這才使人才輩出,文化巨人一代接一代,成為中國文化史上的奇觀。如果宋政權翻雲覆雨,諾而不允,那麼,蔚為大觀的文化高峰景象就只能是黃粱一夢了。文採的絢爛是與誠信的堅守同時並進的。而這種誠信的堅持孕育了幾十年之久時,才終於出現了范仲淹、歐陽修這樣以天下為己任、敢說敢言的文化巨人來的。

宋代文化之核心,是以誠信待人,以寬容對待不同意見,因而,無論行文,還是做事,都出現大批磊落大方、不搞陰謀詭計之士。有此誠信之風,才形成了宋代文化的平易多採的魅力。

中國歷史告訴我們,若任不講誠信的風氣暢行無阻,那些機巧之人,善走捷徑之輩,定有大展身手的機會,至於濁浪滔天,波及整個民族,其結果不堪設想。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聽到岳飛遇害,李清照做了什麼? - 天天要聞

聽到岳飛遇害,李清照做了什麼?

紹興十一年,岳飛在一天之內被十二道金牌緊急召回至臨安。隨即解除兵權,任樞密副使。但這只是一個幌子,是個緩兵之計,不久就被誣陷謀反,下了大獄。一時間朝野大駭!韓世忠當面質問秦檜 :「你們誣告岳鵬舉謀反,究竟有何真憑實據?」秦檜奸笑一聲:「其事
統一後,台灣叫什麼名?台84歲老將王建煊給出答案 - 天天要聞

統一後,台灣叫什麼名?台84歲老將王建煊給出答案

兩岸關係一直是個敏感話題,尤其是「統一」這事兒一提起來,大家的耳朵都豎得老高。對此,台灣省84歲的前「監察院長」王建煊跳出來,拋出了一些關於統一後台灣叫啥名的看法,搞得網上網下議論紛紛。歷史咋回事兒?台灣跟中國大陸的關係,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
董小姐們最憎恨的人,是他 - 天天要聞

董小姐們最憎恨的人,是他

改革開放後,商鞅、秦國遭到了全方位的抹黑,好事者甚至發明了「秦制」這個概念。在他們看來,中國落後的根源就是商鞅,就是秦制。秦制反民主、反自由,所以導致了落後,商鞅罪大惡極,竟然還寫了個《商君書》,提出「馭民術」,教君主們怎麼進行愚民,簡直十
世界最長壽老人去世!百歲長壽老人往往有這些特點 - 天天要聞

世界最長壽老人去世!百歲長壽老人往往有這些特點

據法新社5月1日報道,世界上最長壽的人、巴西的伊娜·卡納巴羅·盧卡斯4月30日去世,享年116歲。美國老年醫學研究組織和「追求長壽」組織稱,現在世界上最長壽的人是115歲的英國薩里居民埃塞爾·卡特勒姆。「活到100歲,健康又長壽」,這是許多人嚮往的目標。長壽不僅取決於基因,更與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大量研究已...
曹縣莘冢集村 - 天天要聞

曹縣莘冢集村

宣統二年地圖莘冢集村位於曹縣城西北8.2公里處。聚落呈正方形,東西、南北長約500米。全村總面積約為1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3公頃,總人口6000餘人。屬青菏辦事處。莘冢集村有夏莘國莘仲君墓,明朝初年,名為伊尹耕莘太平寨。明朝中期成集,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