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時期為對付匈奴在邊關種榆樹,這是為何?事實證明手段很高明

2022年12月16日23:18:13 歷史 1230

眾所周知,匈奴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規模巨大的少數民族群體,它融合了許多少數民族部落最終成為一個強大的游牧政權,在我國北方邊境對漢族人造成極大的威脅。

由於他們生活的環境非常惡劣並且常年寒冷且風沙大,不僅生活困苦食物也非常匱乏,這就使得匈奴人拚命想要入侵中原掠奪生產資料、擴大他們的勢力範圍。


秦漢時期為對付匈奴在邊關種榆樹,這是為何?事實證明手段很高明 - 天天要聞


從時間上來看匈奴開始興起戰國時期,當時各國忙於國家之間的爭鬥無暇顧忌匈奴的入侵,趁此機會匈奴慢慢崛起並時常在我國邊境進犯。

各國為了抵禦匈奴分別建立各自的長城,直至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才開始真正的打擊匈奴,當時秦始皇將秦、趙、燕三國的長城連接起來還讓人們搬到那裡居住。

如此一來便可以時刻關注著匈奴的一舉一動,讓他們不再那麼容易對我國邊境進行侵犯。秦朝蒙恬還被派去打擊匈奴,經過長期的觀察和實踐他發現,在邊境種植榆樹可以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對抵擋和打擊匈奴起著重要的作用。


秦漢時期為對付匈奴在邊關種榆樹,這是為何?事實證明手段很高明 - 天天要聞


我國古代樹的種類那麼多,為什麼蒙恬會對榆樹情有獨鍾呢?榆樹有什麼奇特之處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榆樹能抵擋風沙

秦漢時期中原跟匈奴交戰的地方主要位於甘肅和內蒙古一帶的邊境線上,那時候雖然沒有現在環境惡劣,但相對於中原地區也是非常寒冷並且風沙很大。

匈奴的士兵因為長期生活在這樣的地方,早已習慣不會影響他們的行軍打仗,但是秦漢的將士們沒有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過,所以很難適應這樣的生存條件,嚴重的影響了他們的戰鬥力。


秦漢時期為對付匈奴在邊關種榆樹,這是為何?事實證明手段很高明 - 天天要聞


榆樹恰恰能改善環境對士兵的影響,它生長得高大且枝葉茂盛能夠擋住北方的風沙,當榆樹形成規模之後就如同森林一般,條件達到一定程度後還能夠將邊塞的氣候變得溫暖濕潤。

以往當士兵們追擊匈奴的時候遇到大的風沙便被困在原地,不要說打擊敵人了連自己的性命都難保,秦漢時期就有很多的將士在追趕匈奴士兵的途中遇到風沙被掩埋在黃沙之中,從此便留在這片荒漠之中。

現在大部分風沙被樹給阻擋,不僅不會影響士兵們的視線,也不用害怕會迷失方向可以盡情地追趕敵人,更甚至這樣的環境讓士兵們感到比較舒適,提升士氣的同時還能更好地投入到戰鬥中去。



秦漢時期為對付匈奴在邊關種榆樹,這是為何?事實證明手段很高明 - 天天要聞



榆樹降低了匈奴士兵的戰鬥力

匈奴士兵常年在邊疆騎馬征戰,馬上的作戰能力遠遠勝過秦漢士兵,為了在戰爭中取得一定的優勢,榆樹可以做為秦漢士兵對抗敵人的障礙。

以前沒有榆樹林的時候,荒原之中秦朝士兵沒有任何遮擋,匈奴士兵一眼就能看到他們。現在有了榆樹林秦朝的士兵們可以隱藏在樹林之中,待匈奴士兵來到樹林以後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我們都知道榆樹不像楊樹這些樹木一樣軀幹長得筆直,它的身軀龐大且枝幹扭曲長相奇形怪狀,根部比地面還要高出,平時走路都要小心翼翼。


秦漢時期為對付匈奴在邊關種榆樹,這是為何?事實證明手段很高明 - 天天要聞


匈奴士兵一旦進到榆樹林中,他們的戰馬便無法發揮它們的優勢,能夠大大地降低匈奴士兵的戰鬥力。即使匈奴騎兵不僅如此樹林,秦漢的士兵從樹林中殺出時,也會讓匈奴士兵不清楚到底有多少士兵,兩百人的軍隊也能營造出兩千人的感覺。

這一種戰爭策略可以迷惑敵人,讓匈奴騎兵自己先軍心不穩進而喪失了鬥志,如此一來秦漢將士們可以趁機打擊敵人,完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榆樹能提供戰爭所需的物資

現在我們很少在北方種植榆樹,而是大量的種植胡楊,它的防沙耐寒能力比榆樹要強。那秦漢時期為什麼會只選擇種榆樹呢?這就可以看出當時人們的智慧。


秦漢時期為對付匈奴在邊關種榆樹,這是為何?事實證明手段很高明 - 天天要聞


俗話說「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榆樹有一個其它樹木所沒有的重要作用,那就是可以為人們的生活提供各種所必須的物資。

古代交通不發達,將士們跋山涉水來到邊疆作戰期間花費的時間漫長,期間所需的物資數額巨大。

若是朝廷沒有太多的軍費供軍隊使用,邊塞的士兵就必須要自己想辦法,這時榆樹就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榆樹的葉子可以食用士兵們用它能充饑和獲取水份。


秦漢時期為對付匈奴在邊關種榆樹,這是為何?事實證明手段很高明 - 天天要聞


戰馬也需要大量的糧草,榆樹葉對於馬來說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不僅能滿足它們食物的需求,而且還能提高它們的免疫力減少生病的機率。

士兵們追擊匈奴時就算糧草沒有了還能照樣打仗,士兵、戰馬皆可以吃榆錢,匈奴人由於長期的游牧生活主要以肉食為主吃不慣榆樹葉子,所以他們在榆樹林中很難生活下去無法長久作戰。

除了以上的效用之外,榆樹的樹枝可以用來生火,在寒冷的天氣讓士兵們可以驅寒。燃燒的樹枝還可以做飯,士兵們在寒冷的天氣可以吃上熱氣騰騰的飯菜,這對於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都是極大的慰藉。

秦漢時期為對付匈奴在邊關種榆樹,這是為何?事實證明手段很高明 - 天天要聞

榆樹非常堅硬不容易開裂,也不會因為潮濕還腐爛,非常適合做建築材料,士兵們可以用榆樹搭建房屋和帳篷、修建防禦工事,建造戰車等等。

據悉,榆樹的葉子除了可以食用以外還可以將它們入葯,榆樹的葉子搗碎後加入白酒可以塗抹到傷口起到止血和止痛的作用,對於骨折也有加速骨胳生長的作用,榆樹葉煮水可以利尿消,對身體浮腫的病人有緩解的功能。

榆樹的樹枝點燃後有一種特殊的香氣,人們聞過之後會感覺到神經放鬆,這對於長期在外作戰的將士來說是非常實用的,他們可以放鬆神經睡眠好,在第二天能夠精力充沛地投入到戰鬥中。


秦漢時期為對付匈奴在邊關種榆樹,這是為何?事實證明手段很高明 - 天天要聞


我國古代科學技術不發達,人們沒有太多的知識只能靠平時的觀察得出一些結論,然後將他們運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去。

秦朝時期就開始大面積的種植榆樹,主要就是出於戰爭的考慮,如同上述所說榆樹既有利於將士的作戰,又能為朝廷節約了軍事開支。

將士們在邊疆能好好地吃飯生活就能夠持續長久地戰鬥,大家心態穩定戰爭就更容易取得勝利,所以說對於當時的士兵而言生長在邊疆的榆樹可謂渾身都是寶,在野外生存這一方面有時候不得不佩服古代人們的聰明與智慧。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G7爆單何小鵬攤牌,智駕我就是中國第一 - 天天要聞

G7爆單何小鵬攤牌,智駕我就是中國第一

「我對小鵬的智駕很有信心,一定是中國一,行業最強!」7月3日,何小鵬在G7發布會上語驚四座,直接攤牌了。但更重要的一點在於,何小鵬又定了一個「規矩」——2000TOPS算力,以後就是20萬車的標配。通俗一點說,就是以後友商如果沒有2000TOPS,就別再腆著臉吹智駕了。所以G7發布會主題被命名為「跨時代」,而且幾乎全程對標...
巷道里的 「中國脊樑」,原來是他! - 天天要聞

巷道里的 「中國脊樑」,原來是他!

近日一段貴州榕江搶險一線的視頻讓無數網友淚目這個背影被稱為巷道里的「中國脊樑」這名只留下背影的戰士被找到了!他叫馬東昇是武警貴州總隊的一名戰士7月1日武警貴州總隊官兵深入貴州榕江縣城的小區、巷道清淤排障馬東昇所在的任務地點在一處巷道內那裡地勢低洼、空間狹小還有一段長約25米、傾斜近45度的斜坡他回憶當時巷...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 天天要聞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近日,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等國內外多家科研單位合作,通過對甘棠箐遺址發掘出土的遺存進行分析研究,發現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約為距今30萬年的木器,與木器伴生的文化遺
1942年敵軍中將送給粟裕一包香煙,粟裕看後大怒:處決電報科長 - 天天要聞

1942年敵軍中將送給粟裕一包香煙,粟裕看後大怒:處決電報科長

1942年,新四軍指揮部,粟裕看著手中的香煙盒,臉色平靜,接連下達了多道重要命令:全軍保持無線電靜默,派騎兵,火速追上高級幹部,讓他們緊急返程。如果粟裕的命令再晚上半天,整個新四軍的指揮體系,可能就被日軍給一鍋端了。粟裕將軍究竟在香煙盒上看
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 天天要聞

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在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簡稱「四普」)工作中,泉州台商投資區普查隊發現兩座承載著歷史記憶的古橋——梅嶺惠安橋和上侖石塔及水尾橋。它們不僅是古代交通的重要節點,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有趣的民間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