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國將隕落,如彗星落下。」
1453年對於當時的歐洲人來說,日子並沒有與以往有太大不同。法國人忙於給英國人最後一擊,好結束這場長達百年的戰爭。伊比利亞半島的殖民者們,帶著貪婪的黃金夢朝著海洋進軍。鮮有人注意到,來自博斯普魯斯海峽邊一座城市,一個古老帝國的求救聲,它無力的喊著「救救我們吧!歐洲,基督兄弟們!」人們充耳不聞。這微弱的求救聲,淹沒在歐洲宮廷里王公們的談笑之間。淹沒在奧斯曼蘇丹默罕默德二世數十萬的鐵騎之下。沒有人關心它的命運,風雨飄渺的拜占庭帝國,它是如此的孤立無援,獨自面對這一切。
曾經的拜占庭帝國,是何等的遼闊。西起直布羅陀海峽,東至高加索山脈。帝國的子民自豪的將地中海稱為「我們的內海。」一個橫跨歐非亞的龐大帝國。在其黃金時代,沒有任何一位帝國子民會相信自己的國家有朝一日也將迎來終結。它是如此的強盛。——然而無情的是,在其極盛之後,國家就開始不斷的走下坡路了。查士丁尼時代之後,帝國在無休止的內鬥、瘟疫、和對外戰爭中走向衰落。雖然在部分勵精圖治的皇帝統治下曾有過短暫的復興,但在1071年的曼奇科特戰役後,突厥穆斯林入侵者湧入帝國最重要的命脈安納托利亞時,一切都顯得那麼於事無補。1204年的十字軍東征更是給予了帝國致命的打擊,當巴列奧略王朝艱難復國後,昔日虎據三洲五海之地的強盛帝國,如今只剩下它在巴爾幹和小亞細亞沿岸的可憐的一小部分。
千年帝國的劫難並未終止,在13-14世紀,安納托利亞地區的一個突厥部落奧斯曼迅速崛起,並不斷貪婪地蠶食著拜占庭的殘軀。直至15世紀中葉,拜占庭帝國僅剩的國土只有它的都城君士坦丁堡,以及伯羅奔尼撒的一小部分領土——那是在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努力恢復帝國領土的唯一成果。君士坦丁堡這座世界渴望之城,在鼎盛時期有著50萬人口。來自阿拉伯、威尼斯、印度的商人匯聚於此。而在如今只剩下5萬的人口,城內到處是破敗的景象。曾經縱使花上幾個月也難以穿越全境,如今三個小時便可走完整個國家。也只剩下高聳的狄奧多西城牆述說著這個帝國當年是何等的強大、多麼的興盛。
1453年,奧斯曼蘇丹穆罕默德二世親率八萬大軍,兵臨君士坦丁堡城下,他向君士坦丁十一世皇帝下達了通牒:放棄君士坦丁堡,他將可以保持自己的信仰,作為奧斯曼的貴族存活。但作為羅馬皇帝的榮譽和責任讓君士坦丁皇帝斷然拒絕了這一要求,他決心與城市共存亡。1453年4月6日,奧斯曼軍隊開始圍攻君士坦丁堡。
面對蘇丹的軍隊,城內甚至包括了熱那亞水手、西歐僱傭軍在內的數千守軍更本無法招架,但君士坦丁堡的軍民仍然給予了頑強抵抗,他們依託堅固的城牆苦苦堅守了整整五十一天。5月26日,惱羞成怒的穆罕默德二世決定發起最後總攻,為鼓舞士氣,他下令破城後屠城劫掠三日,奧斯曼軍隊在進行了禱告後開始了進攻。當日,君士坦丁堡在瀰漫的硝煙中宣告陷落。
當城牆被攻破,奧斯曼近衛軍湧進來時。雙方展開了激烈的巷戰,在絕望的最後時刻,君士坦丁十一世皇帝拔出佩劍義無反顧的沖向了敵軍,他榮耀的紫袍在奧斯曼近衛軍成片的紅色戰袍中被瞬間湮沒。
當奧斯曼的軍隊攻破了守衛了這座城市千年的狄奧多西城牆、大教堂頂上包容人世間一切苦難的十字架最終無情的倒下了,拜占庭皇帝皇冠上最後一枚寶石,也被無情的扣走了。城市被攻破之後,緊接著的就是野蠻的劫掠和破壞,男人女人被賣為奴隸,沒有勞動力的人則被無情的殺害,一些聖人留下的聖物和藝術品被隨意的破壞,凝結著希臘人智慧的珍貴書籍被焚毀,精美的雕像被砸碎。許許多多寶貴的藝術結晶,從此永遠地消失了。無法估量人類精神財富的損失是多麼的巨大。這個佇立千年的帝國——拜占庭,最終落下了帷幕,這便是它最後的輓歌。
但毋庸置疑的是,這個古老帝國在其最後一刻,迎來了一個蕩氣迴腸,充滿悲劇色彩英雄氣概的結局。末代皇帝君士但丁十一世沒有選擇投降,沒有選擇苟且,而是和自己的臣民們共存亡。當城市被攻破時,這位皇帝最終帶著他的羅馬精神,充滿榮光的與自己的帝國同歸於盡。結束了驕傲的一生。他始終沒有背叛自己的理想,在國家危難之際,他的品行和不屈不撓無愧於羅馬皇帝之名,足以和圖拉真、查士丁尼等皇帝比肩。是最後一位羅馬人。
而當拜占庭滅亡之後,大量的難民湧入西歐,其中的知識分子們為西歐帶來了希臘與羅馬殘留下來精神瑰寶,推動了文藝復興的發展。而帝國的民法法典則構成了後世法典的基礎。1492年哥布倫通過羅馬時代托勒密的《地理學》發現了美洲。拜占庭帝國的滅亡為中世紀與羅馬時代畫上了句號,合上了它厚重的一頁。為一個嶄新時代注入力量,拉開了它的序幕——文藝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