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乾物燥,小心火燭」,你以為古代打更僅僅是為了報時?

2022年11月23日23:26:02 歷史 1264

在各種古代題材的影視劇之中,更夫是一個常常會出現的角色,但不少人並不知道古代深夜為何要打更?難道安靜地睡覺不好嗎?事實上,古人的智慧是很多人所意想不到的。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你以為古代打更僅僅是為了報時? - 天天要聞

正所謂「360行,行行出狀元」,在地大物博的中國,為了生存,不少中國人也會做起讓人意想不到的行當。以更夫來說,在古代,這算是一個很重要的職位,相當於是一個「移動鬧鐘」。

在古代,由於科技發展較為遲緩,鐘錶等用來看時間的器具並沒有出現,因此,人們的時間觀念主要是來源於判斷太陽的位置。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你以為古代打更僅僅是為了報時? - 天天要聞

一般來說,根據太陽落在石頭上投影位置的變化,大家就會判斷當下的時刻,然後有針對性地調整自己的生活作息習慣。

從近現代的系列科學實驗之中,不難看出這一點,那就是如果沒有時間這個概念的話,不少人的生活就會變得一團亂,甚至也會讓人體生物鐘變得亂糟糟。長期這樣下去,不僅會讓人體出現各種不適之症,也會讓人不知道活下去的意義。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你以為古代打更僅僅是為了報時? - 天天要聞

通俗來說,在一個人熬夜之後,他們很難再恢復精氣神。如果一連幾天都是這樣通宵的話,他們的注意力也很難集中,甚至會出現耳鳴、頭暈和頭痛的癥狀。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你以為古代打更僅僅是為了報時? - 天天要聞

正因為知道這一點的危害,在古代的時候,每當在晚上7:00的時候,更夫出現在大街小巷,然後一邊敲著鑼,一邊喊著「天乾物燥,小心火燭」之類的提醒語。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你以為古代打更僅僅是為了報時? - 天天要聞

仔細巡邏一翻下來之後,他們就會在晚上9:00的時候再次敲鑼,此舉意在提醒大家可以準備睡覺了。另外,為防止出現各種安全事故,更夫也會著重提醒大家去關好自家的門窗。

在此後的時間之中,每隔兩個小時的話,更夫就會打更一次。也就是說在晚上7點~凌晨3點這個期間,更夫總共用5次鑼聲來提醒大家不同的作息安排。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你以為古代打更僅僅是為了報時? - 天天要聞

一般來說,在完成這項工作之後,他們就會回到家中去補覺。等睡飽喝足之後,他們又會按照家人的提醒去準備接下來的打更工作。

為防止耽誤事,不少更夫在出門前點上三柱特製的細香,等他們回家的時候,一旦香燒完了,這就說明他們掌握的時間恰恰好。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你以為古代打更僅僅是為了報時? - 天天要聞

與此同時,之所以會頻繁重複那句「天乾物燥,小心火燭」,是因為古代的人們常常用蠟燭來照明,因為這是一種明火照明用具,加上古代建築多為木質建築,因此,要是發生大火的話,左鄰右舍可能都會遭殃。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你以為古代打更僅僅是為了報時? - 天天要聞

在古代的時候,小範圍的火災不僅會讓方圓幾里的百姓傾家蕩產,還可能會讓人因此喪生,真的是後患無窮。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你以為古代打更僅僅是為了報時? - 天天要聞

在這種情況之下,更夫們也想用這句話來提醒那些比較馬虎的人家,從而達到降低火災的發生概率。當然,一旦發現有著火的跡象,更夫們就會變換自己的話術,從而用更大的鑼聲來提醒大家起床逃生。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你以為古代打更僅僅是為了報時? - 天天要聞

在古代,「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似乎是一種難得的大同狀態,但事實上,也有不少強盜或者是小偷會特地選擇晚上作案。這時候,更夫們不會遇見這類人嗎?這個問題的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你以為古代打更僅僅是為了報時? - 天天要聞

但古代的更夫相當於是現代有編製的公務員,他們有權將這些可疑人員帶進監獄,甚至是立刻將其關押起來。在不少百姓的心中,更夫不僅僅是一個「移動鬧鐘」,更像是他們的警察朋友。

因此,為防止更夫遇害,一旦聽到更夫大聲呼救,周邊的人民眾就會立刻出動,根本不會對此事置之不理。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你以為古代打更僅僅是為了報時? - 天天要聞

可以說古人的智慧值得後輩們去學習和借鑒,畢竟,古人通過設置打更這一制度可以很好地維護社會治安。試想一下,如果每個人都可以按照這種固定的生活作息去過日子的話,全國的犯罪率也不會逐年上升。雖說在影視劇之中,不少古代更夫常常會被傷害,可在真實的歷史之中,退休後的更夫也可以拿到不菲的退休金,算得上是晚年有保障,因此,這一項職業也算是待遇豐厚和值得人去尊敬的。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歷史地圖咋用?這份調查揭開高中生時空觀念培養現狀 - 天天要聞

歷史地圖咋用?這份調查揭開高中生時空觀念培養現狀

學歷史最讓人頭疼的是什麼?時間線混亂、地點對不上號,明明背了一堆事件,卻像散落的珠子串不起來。不少學生感慨:「翻開地圖腦子就亂,朝代疆域變來變去,根本記不住!」歷史地圖作為培養時空觀念的重要工具,在實際教學中到底用得如何?通過對江西N市第十
阿里於無聲處 - 天天要聞

阿里於無聲處

出品|虎嗅商業消費組作者|苗正卿題圖|視覺中國 虎嗅獲悉,4月開始,阿里內部開啟更換工牌計劃。在2023年阿里「1+6+N」改革後,部分子業務板塊曾推出單獨設計的工牌樣式,此次則將整體更新的統一的設計,所有阿里員工在提報姓名、照片等信息後,將陸續領到最新設計的「阿里巴巴工牌」。 與此同時阿里更新了員工跨組織流動...
不能把苦難深重的歲月與艱苦奮鬥的年代混為一談 - 天天要聞

不能把苦難深重的歲月與艱苦奮鬥的年代混為一談

近來,有人把苦難深重的歲月和艱苦奮鬥的年代混為一談,這種人如果不是智障,就是心懷鬼胎。圖片源於網路苦難深重的歲月指的是解放以前,人民身受三座大山的剝削和壓迫。外遭列強們的侵略和欺凌,內受地主惡霸和大資本家的剝削和壓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