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陳獨秀兒子陳喬年不幸遇害,犧牲時他只有26歲。66年後,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婦人,來到陳喬年墓前,突然雙膝跪地,失聲痛哭:爸,女兒來看你了。
陳喬年在犧牲時,只有一個兒子陳紅五,由於時局動蕩不安,陳紅五出生不久後就不幸夭折了。那麼此刻出現的這位老人是誰,她真的是陳喬年的女兒嗎?那為什麼66年後才來認親?
這一切就要從陳喬年說起。陳喬年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陳獨秀的兒子,他還有哥哥叫陳延年。陳喬年長得比較瘦弱,一副書生模樣,然而在他文弱書生的外表下,卻蘊藏著堅韌的性格和大無畏的犧牲精神。
陳喬年和哥哥陳延年
受父親和哥哥的影響,陳喬年從小就心繫天下,有救國救民的理想信念,並為之努力奮鬥。他勤學苦讀,以優異的成績考進復旦大學,同時在父親陳獨秀創辦的《新青年》雜誌擔任主編,傳播新思想。
1919年,陳喬年去法國求學,尋求救國之道。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隨即又被派去莫斯科學習馬克思主義,他無時不刻都在思考著救國之道。
陳喬年母校
1924年學成歸來的他,迅速投身到革命工作中。創建印刷廠,刊登先進文化理念,並不斷宣傳馬列主義和我黨的思想。
回國不久,陳喬年就認識了妻子史靜儀,兩人情投意合,思想積極,擁有共同的理想和抱負,相識不久後就結婚了。第二年,史靜儀就給陳喬年生了個兒子。然而,一個叛徒的出現打破了陳家的幸福和安寧。
1928年,陳喬年被叛徒出賣,我黨地下組織多方設法營救無果,而此刻,敵人知道了陳喬年的身份,對其嚴刑拷打,逼問我黨的情報。陳喬年咬緊牙關,沒透露半點有價值的信息。敵人失去耐心,於1928年6月6日,將陳喬年殘忍殺害。犧牲時,陳喬年才僅僅26歲。陳喬年被殺害時說道:讓我們的子孫享受前人披荊斬棘換來的幸福吧。
陳喬年赴刑場
陳喬年的犧牲不僅對國家來說是個重大損失,對陳家來說,更是失去了家裡的頂樑柱。得知陳喬年犧牲的消息後,史靜儀受到沉重打擊,為了營救丈夫她每天東奔西跑,無暇顧及年幼的兒子,兒子就在此時不幸夭折。
丈夫和兒子雙雙離去,史靜儀痛不欲生,一度想自盡。就在此時,她發現自己懷孕了,這給史靜儀帶來活下去的希望,十月懷胎之後,遺腹女生下來了,史靜儀給她取名陳鴻,希望她能繼承她父親未完成的心愿。因為身份原因,史靜儀把孩子帶在身邊十分危險,於是把孩子送到上海的互濟會。
陳獨秀
隨後,孩子被安排在一個苗姓人家,隱姓埋名,在新家庭中,孩子被取名苗玉。隨後,史靜儀到蘇聯出任務,等回來時,陳洪卻不知去向。
陳喬年犧牲後66年里,究竟發生了什麼?讓他們久久不能相認?最後,陳鴻又是怎麼找到親人?與他們相認的?
社會動蕩不安,苗玉的童年都是在不斷地遷移中度過的,苗夫不幸重病身亡,苗母撫養不起苗玉,便把她過繼給另一戶人家。互濟會不久也被迫解散,安排陳鴻的工作人員也都失聯了。
苗玉
長大後的陳鴻參加了新四軍,剛開始只是負責後勤,慢慢努力,因表現出色成為班長,之後又參加了解放戰爭,一步步實現父親未完成的心愿。
解放後,陳鴻終於有時間彌補自己心中的遺憾。她憑著回憶,四處打探自己的身世。而她的母親史靜儀也從未停止對女兒的尋找,只是時隔多年,信息不發達加上戰事頻發,線索都弄斷了。
史靜儀
可憐的史靜儀,直到去世時也未能找到自己的女兒,她臨死前囑託妹妹和妹夫楊纖如,一定要幫忙找到她的孩子。
1994年,陳鴻終於在報紙上看到,楊纖如刊登的尋親啟事,所描繪的信息經歷和自己非常相似,於是迅速和楊纖如取得聯繫,經過驗證,她就是史靜儀的孩子,陳喬年的遺腹女。
陳鴻終於找到自己的親人,她來到父親的墓碑前,放聲痛哭,壓抑了66年的感情此刻得到釋放,「爸,女兒來看你了」,此刻的歸屬感安撫了她,飄零半個多世紀的孤寂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