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9月16日,距中秋節僅3天,在河西走廊歷經九死一生的徐向前,首次回到山西的家鄉。此時距他離革命已有整整13年。當他突然出現在家門口之時,老父一下子驚呆了。原以為久已失聯的兒子早已遭遇不測,沒想到居然活著回來了。
八路軍時期的徐向前
徐向前回來的消息像長了翅膀,迅速在山西省五台縣永安村傳遍,親朋好友紛至沓來。圍觀人群中擠出一個柔弱少女,偷偷地看著一身戎裝的徐向前,欲言又止。徐向前的父親正忙裡忙外應付客人,猛然看見了她,馬上將她從人堆里拉過來,推到徐向前的面前,不停地囑咐她:「松枝,叫爹,快叫爹!這就是你爹!」
松枝只羞羞地叫了聲爹,便紅著臉掙脫著跑開。這把剛進家門還沒坐穩地徐向前整悶了頭,怎麼平白無故冒出個女兒?
父親見他一頭霧水,忙提醒:「香蟬,還記得香蟬嗎?她就是香蟬生的呀!」
經父親提醒,徐向前終於晃然大悟。朱香蟬是父母給他包辦的婚姻,在他離家鬧革命前,兩人雖已成婚,但思想激進的徐向前一心追求光明,沒過多久就離開家鄉,主動匯入革命隊伍行列,從此浪跡天涯,四海為家,兩人在一起的時間並不長。
「香蟬呢,怎不見香蟬?」會過神來的徐向前開始追問父親。「香蟬命苦呀,你走後沒有一點音訊,她心裡不好受呀,生下松枝沒多久,就得病走了。」父親抹著眼淚告訴他。
得知香蟬已死,徐向前心裡很不好受,覺得是自己害了她,眼淚陡然間奔涌而出。過往歷程已電影般閃現眼帘。
1924年,徐向前遠離家鄉,奔向廣州去報考黃埔軍校。在校期間就先後參加東征討伐陳炯明,回師討伐楊希閔、劉震寰等反動軍閥的戰鬥。1925年,他奉派離開廣州回到北方,進入胡景翼、岳維峻先後擔任軍長的國民軍第二軍旗下的第六混成旅,先後擔任過教導營教官、其部參謀和副團長等職。
黃埔軍校時期的徐向前
這支軍隊的前身是陝西陸軍第1師,被改編成國民二軍後,納入到馮玉祥旗下。這支軍隊雖然響應孫中山的號召,在北方舉起了國民軍的旗幟,但實際上仍然脫離不了軍閥部隊的本性。當年底,馮玉祥的國民軍受到張作霖、吳佩孚奉直聯軍的進攻,岳維峻第二軍接連在山東、山西戰場上失利。徐向前所在的第六混成旅第二團被迫從山東德州撤到河北保定,再轉移至山西廣靈、原平等地。但敵人一路追來,部隊又與上級失聯,被敵擊潰後四散潰逃。
徐向前開始厭惡這種沒完沒了的軍閥混戰,被離開了這支部隊,輾轉回到老家。但他僅在家裡住了10來天,就再次告別家人,走上了尋找組織,追求革命真理的道路。按照黨的指示,他先後參加了廣州起義和大別山地區的革命鬥爭,逐步成長為紅四方面軍總指揮。然後率部從大別山打到大巴山,又從大巴山打到祁連山。西路軍失敗後,他歷盡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憑著頑強的毅力,於1937年夏季回到了延安。
此時,恰逢抗日戰爭正式爆發,國共開始第二次合作,紅軍被改編為八路軍,徐向前被任命為129師副師長。不久,他就隨同周恩來、彭德懷等人,經西安至太原與閻錫山開展談判。談判結束後,經周恩來勸說,他才輾轉回到老家探親。此時,距他離開家鄉已過去13年。
13年轉舜即逝,可人的一輩子有幾個13年呀。當他首次回到家鄉,這裡早已物是人非,不僅母親已經病亡,而且曾經的親密愛人也如煙雲隨風而逝,膝下卻多了一個女兒。
儘管父女首次見面,彼此間似乎有點生分,但天然存在的血緣關係,很快就讓他們親近起來。從小既無母愛享受,又缺失父愛,全靠祖父祖母帶大的松枝,不再那麼靦腆,不再那麼害羞,逢人就喜滋滋地講「我有爸爸了,我有爸爸了,我爸爸回來了」。
徐向前故居
由於軍務在身,徐向前此次回家並沒有逗留多長時間,已經打響的抗日戰爭需要他,他的部隊正等著他回去指揮。匆匆看望了家人,匆匆地與親朋故舊吃了一頓團圓飯,他就在當地組織召開了一次抗日救亡運動的宣傳大會,然後跨上戰馬,再次離開朝思夢想的故鄉,義無反顧衝上戰火硝煙的抗日戰場,不久就傳來明陽堡炸日兵機場的喜訊。
自古忠孝難以兩全,徐向前匆匆回鄉,又匆匆離開,他必須回到他的戰鬥崗位。可有一個永遠也無法迴避的現實,他既然已經知道自己有個女兒,怎能不牽腸掛肚,朝思夢想呢?
他的這個自幼就飽償生活苦難的女兒,後來的情況又到底如何呢?是追隨他父親的腳步,也走上了對敵鬥爭的前沿,還是像當地那些千千萬萬的農村女孩一樣,在老家結婚生子、在鄉務農一輩子?
由於史料的缺失,要回答這個問題似乎很難。但是,奇蹟往往在不經意間發生。
2016年,一部名為《跟著信仰走》的書籍開始發行上市。該書以講述「我們家的長征故事」為主題,其中刊載有徐小岩的回憶文章《品格的力量》。徐小岩是新時期共和國中將,徐向前與夫人黃傑的孩子。他在深情回憶父親嚴格要求每一個子女的同時,透露出一個顯為人知的細節。正是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才得以知道徐松枝的些許信息:「大姐徐志明(小名松枝)是在父親到延安後被接到解放區的,後來學醫做了醫生。別人都說,以大姐的資歷,應該安排一個領導職務。但直到退休,大姐也一直是個普通的醫務工作者。父親嚴格要求家人,大姐也從來沒想過借父親的光。」
根據徐小岩的回憶文章,我們驚然發現,徐松枝後來幸運地到了革命聖地延安。哪她到底是在何時抵達延安的,到延安後她又經歷了哪些酸甜苦辣了感情歷程?
隨著本專欄的進一步深度挖掘,徐向前長女徐松枝的人生歷程和婚戀往事,開始漸次清晰起來。
1941年,已長大成人的徐松枝,迎來人生中最高興的時刻。抗戰爆發後,延安已發展成為名附其實的革命聖地,自然吸引了無數先進青年關注的目光。尚在老家務農的徐松枝,也一心想奔赴延安參加革命。其實在此之前,她也已經自覺地參加了家鄉的抗日救亡運動。恰在此時,聶榮臻派專人找到了她,通過秘密交通線,又將她安全地護送到了延安。
晉察翼軍區司令員聶榮臻
可能有人感到奇怪,為何不是徐向前來接自己的女兒,反而是聶榮臻派人來帶徐松枝到延安?
原來,徐向前老家所在地的山西省五台縣,當時已經被納入到共產黨領導的晉察翼邊區這片抗日根據地管轄,聶榮臻就是晉察翼邊區的最高指揮官。徐向前時任八路軍第一縱隊司令員,其領導的部隊主要活動在山東、江蘇一帶。當年,徐向前受中央召喚,從山東戰場回到延安,通過一些渠道知道了女兒想到延安參加革命的信息,便委託聶榮臻辦事此事。就這樣,徐松枝如願以償地實現了自己一心奔赴革命聖地延安的夢想。
來到延安後,徐松枝為了表達自己「立志追求光明和未來」的決心和意志,立即改名為徐志明,在黨的關心和照顧下,開始接受一段時間的正規教育,然後送到專門培養醫護人員的專業學校進修。畢業後,徐志明成了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後來也像她的父親一樣,義無反顧地走上解放戰場的戰場。
1944年是徐志明來到延安的第3年,她迎來人生中最美麗、最幸福時刻。經過組織批准,在父親和同事們真誠祝福中,她與自己最喜歡的人喜結良緣。大家不禁要問,她的丈夫究竟是誰?到底是誰這麼幸運,突然間就娶到了徐向前元帥的女兒?
熊家林和徐志明夫婦
隨著本專欄進一步的深度挖掘,我們終於捕捉到了徐志明丈夫的準確信息:他就是徐向前曾經的警衛員熊家林。
熊家林,1917年出生在九江市柴桑區(原九江縣)港口鎮劉倉村一個極度貧困家庭。遙想當年的驚戈鐵馬,他那時雖然年紀小,但革命資歷卻相當老。1927年10月贛西北地區突然發生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在中共贛北特委書記林修傑的領導下,那裡的農民突然發動武裝起義,於1927年10月3日攻佔了星子縣城。隨後,起義隊被林修傑拉到岷山金盆寺,創建了以岷山為中心的革命根據地。就是受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影響,年僅10歲的熊家林毅然決然地參加了革命隊伍,有幸成為岷山游擊隊最早的一批戰士。
岷山革命根據地示意圖
隨著革命鬥爭的深入,岷山游擊隊後來發展成為贛北紅軍游擊第九支隊。1930年7月中旬,根據中央「贛西北紅軍,馬上編入第八軍」的指示,贛北紅軍游擊隊開赴中共鄂東特委所在地陽新龍港,與其他一些部隊合編為紅8軍第5縱隊。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後,又開始北渡長江,進入蘄黃廣地區,與先期渡江而來的紅8軍4縱隊勝利會師。然後在蘄黃廣地區大展拳腳,既推動了當地的革命運動,也鞏固和擴大了那裡的紅色革命根據地。
根據中央指示,1930年10月16日,紅8軍4、5縱隊在黃梅境內的考田山,被合編為紅15軍。不久之後就由軍長蔡申熙帶往大別山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域,與軍長許繼慎率領的紅1軍會師。再按中央指示,於次年1月合編為紅4軍,軍長曠繼勛,政委余篤三。
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年僅13歲的熊家林突然離開自己的家鄉,輾轉來到了大別山腹地。那麼小小年紀的他,怎麼突然間就由一名普通的戰士,成為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的警衛員呢?
張國燾來到大別山地區開始組建中共鄂豫皖分局後,對紅軍領導層進行了調整。徐向前接替原任軍長曠繼勛的職務,被提拔為紅4軍軍長。有一次,徐向前下部隊指導作戰,突然發現了個矮年小的熊家林,心裡暗想怎麼會有這麼小的紅軍呢?經過一番了解很快就知道了他的底細,又見他機靈可愛,便將其帶到軍部擔任通信員。當年11月,大別山地區又創建了紅25軍,然後與已有的紅4軍合編而成紅四方面軍,熊家林仍留在總部擔任通信員。不久後,他奉調進入總部警衛部隊,正式成為徐向前的專職警衛員。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熊家林緊緊跟隨徐向前的腳步,先由大別山打到大巴山;再從大巴山西渡嘉陵江,於1935年3月隨部參加了長征。在此期間,熊家林被調到一線戰鬥部隊,開始帶兵打仗。徐向前率部組成西路軍進入河西走廊之時,熊家林所在的部隊被敵人阻隔在了黃河東岸。1936年7月,熊家林隨部抵達陝北,然後被派到紅軍大學接受培訓。沒過多久,在西路軍戰場上曾歷盡九死一生的徐向前,又一路乞討回到了延安。
1937年7月,抗戰正式爆發,熊家林被編入129師385旅。在首長的培養和教育下,他先後擔任過旅部直屬特務連連長、教導隊長、司令部通訊科長等職。在打日寇、除漢奸、轉戰太行山的戰場上,熊家林始終牢記老首長徐向前的教導,屢立功勛。有一次,他帶著部隊在一個山村安營紮寨,突然遭到日軍偷襲。為了率部脫離險境,他身先士卒,帶頭衝鋒,硬是殺出一條血路,將部隊帶出了包圍圈。就是在這次戰鬥中,他右耳被日軍手雷炸傷,留下頑固的後遺症。
徐志明從老家被聶榮臻送到延安後,先是在校接受教育,後又派往醫院從事醫務工作,而熊家林一直在抗日戰場的第一線指揮作戰,這兩個原本天各一方的年青人,到底是如何幸運地走到一起,由相識到相知,進而到相愛的呢?
原來,就在徐志明滿心歡喜來到延安的那一年,熊家林正好也在當年8月,從戰場前沿奉調回延安。他先在延安留守兵團所設立的軍政研究班學習,然後又被送到中共中央黨校學習。結業後被派到延安聯防司令部擔任機要秘書。
令人難以想像的是,就在此時,時任八路軍第一縱隊司令員的徐向前,也剛好就在延安。徐向前是奉中共中央之命,於1940年底從戰火硝煙的山東戰場,突然回到延安的。他遠道而來是要參加一個極其重要的會議。但遺憾的是,在延安開會期間,他竟然被一匹烈馬踢成重傷,被迫住院治療很長一段時間。由於身體原因,出院後只好暫時留在延安,與賀龍、高崗等人組建陝甘寧晉綏聯防司令部,並擔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1940年底徐向前從山東戰場回延安
徐向前當時就在延安,兩個與徐向前緊密相關的人,也一前一後來到了延安,一個是徐向前與髮妻所生的女兒,一個是徐向前曾經的警衛員,兩者之間年齡差距也不算太大,總是有許多機會見面的。一來二往就彼此間熟習起來,再加上或許有徐向前有意無間的摻和,兩人之間又逐步發展成為甜蜜的友誼,最終如願以償結合成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根據本欄目的考證,有一點基本上可以確認:1944年,徐志明與熊家林在延安正式結婚。從當時八路軍、新四軍幹部結婚必須具備「285團」的資歷看,熊家林當時已經是團級幹部。如果後來沒有意外,他一定也是共和國的少將之一。
1946年,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主動發起內戰。熊家林攜同妻子徐志明離開延安,緊急奔赴解放戰爭第一線,到劉鄧大軍所屬冀南軍區第五旅十三團擔任副團長、副政委。1947年6月底,劉鄧大軍南渡黃河,揭開千里挺進大別山的序幕。在這支隊伍中,就有熊家林夫妻兩人頻繁戰鬥的身影。此時的熊家林已升任5旅13團團長,先後參加了定陶、羊山集等著名戰役。值得一提的是,在定陶戰役中,敵人的坦克橫衝直撞,對我作戰部隊造成很大殺傷。為了打掉敵人的坦克,身為團長的熊家林赤膊上陣,身先士卒,硬是以手榴彈和血肉之軀,成功炸毀了敵人的坦克,被總部授予戰鬥英雄的稱號。
劉鄧大軍渡過淮河,成功躍進大別山之後,所屬部隊立即按照原定的作戰預案實施戰略展開,熊家林受命擔任霍固地區指揮部指揮長,負責指揮所屬部隊在霍邱、固始一帶戰略展開。他以頑強的意志,過硬的作風,順利地完成了首長交給自己的任務。不久後,又隨劉鄧大軍主力轉出大別山,率部參加了淮海戰役。
1949年9月,湖北省境內已基本解放,但仍有大量的剿匪任務,熊家林調任湖北省軍區獨立團團長,屬於師級建制。不久又改任武漢市警衛團團長,為保衛和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殫精竭力。
如果沒有後來的意外,熊家林和徐志明這對幼年時期都受過苦難,成年後志同道和、相親相愛的夫妻,一定會有更精彩的未來。但令人唏噓和遺憾的是,由於戰爭時代多次負傷,再加上積勞成疾,本已親眼看到了新中國成立的熊家林,因新舊疾病同時迸發,於1950年6月在北京的一所醫院不幸去世,年僅33歲。
不幸之中也有萬幸運,熊家林與徐志明育有一女一子。但是在他去世之時,女兒熊陸豐年僅4歲,兒子徐陸寧則剛剛降世於世,只有不到4個月大。
徐志明與兒子徐陸寧合影照
熊家林英年早逝,徐志明悲痛萬份,哭得肝膽欲裂,但膝下2個年幼的孩子還等著她去撫養成人。從小就經歷諸多苦難,有幸回到徐向前身邊後,又接受了父親偉大品格的熏陶,徐志明早已練就出堅韌頑強的品格和意志,丈夫雖然不幸去世,但生活仍然需要繼續,她以自己的柔弱之軀,為兩個年幼的孩子,努力撐起一片晴朗的天空,最終將他們撫養成人,使之成為社會主義建設大軍中的棟樑之材。
2019年,《紅船編輯部》突然發表一篇專訪文章,一位名叫徐陸寧的老人,首次向媒體批露自己的人世:「我出生於1950年2月,4個月後父親突然去世。我父親就是熊家林,是徐向前的警衛團。我現在雖然隨母親姓徐,實際上應該姓熊,叫熊陸寧。」下面這張照片中的主人公,就是徐陸寧老先生,他就是徐志明的親生兒子。
徐志明的兒子徐陸寧
作為徐向前的長女,徐志明自從來到延安之日起,應該可以說自身帶有光環,但她並不願活在父輩的庇護之中,而是像年青時候的父親一樣,一切都靠自己找拚,即使丈夫因病早逝,即使兩個小孩嗷嗷待哺,她仍然是那麼樂觀堅強;即使生活再苦再困難,也從來不打出父親的招牌伸手向單位或組織提出額外的要求。徐志明是一個平凡的女性,從平凡中來,到平凡中去,但她也是一個偉大的女姓。她那自強不息,堅韌不拔的品質,值得我們永遠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