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歷史?歷史是留給後世人慨嘆的。當我走進河北省井陘縣城微水鎮於家石頭村裡,看到這個深藏在巍巍太行懷抱中的小村莊不禁發出了這樣的問答。因為,我想不到,這個小小村落竟然與青史留名「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大英雄于謙有直接的關聯。
先說說這個石頭村,這個小村落完全置身於石頭的世界裡。當你走進這個村落,石巷石街,石院石房,石欄石橋,石閣石樓,村路也是石頭鋪就的,映入你眼帘的全部是石頭。房屋大多是四合院,建築規範,東西為街,南北為巷,全村共有六街七巷十八衚衕,街巷全是青石鋪就。這裡完全是一片石頭的天地,村裡人95%以上姓於。於是于謙的於,這裡的人大多是于謙的後代。
大家都知道于謙(1398—1457)是明代民族英雄,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他的後人怎麼從秀麗的江南到這通行無路,消息閉塞,彷彿在塵世之外的北方大山中了呢?
這件事還得從於謙講起。
明朝正統十四年(1449年),奸臣王振出賣明英宗發生「土木之變」,導致明朝50萬大軍全軍覆沒。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得以復辟,編織罪名,誣陷于謙謀立襄王之子,將于謙斬首,棄屍街頭。
於家被抄,家人被充軍邊疆。他的一個兒子為了活下去,一路向北隱居這大山之中,從此隱逸在太行深山的石頭村。生有三子:於有道、於東道、於南道。於家這哥仨「與木石居,與鹿逐游」,以頑強的精神,艱苦創業,用石頭搭房壘屋,開荒種田,繁衍生息,由幾戶人家,發展到一個村落。
于謙後裔至今繁衍24代。他們用天然石頭在深山抒寫頑強的生存史。這個小村莊穿越歲月滄桑走到到今天,這是於家後裔堅韌不拔,代代相傳的奮爭精神的寫照,也是生命頑強不息薪火相傳的偉大價值。
這個村中現存四合樓院、於氏宗祠、清涼閣、觀音閣、真武廟、古戲台及風格多樣的民居建築,是北方保存完整的精華古村落。
村中的三層樓閣清涼閣是于謙後人於喜春個人所建,他用了25年時光。整個樓閣旱地拔起,建築物不打根基,石料也不進行雕琢,注重自然,根據形狀壘砌而成,建築物顯得古拙質樸。經500多年風吹雨打,依然巋然不動,愈發顯得滄桑厚重,是於家石頭村的標誌性建築。
行走在石頭街巷,撫摸著厚厚石牆,感悟著於家後人「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血脈在人間」的頑強生命力。歷史雖如過往煙雲,但留下了讓人思索、回味、借鑒、嘆息太多的故事,總有故事能觸動你內心深處,與你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