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奸二代」嚴世蕃,身懷3大絕技,難怪有能力可以娶27個嬌妾

2022年11月01日17:25:10 歷史 1041

明朝嘉靖年間,要說殘害忠良,貪贓枉法,為臣不忠的當屬嚴嵩父子了。尤其是嚴嵩的兒子嚴世蕃。相傳他風流成性,坐擁美女無數,光是他的家中便有27個嬌妾。

明朝「奸二代」嚴世蕃,身懷3大絕技,難怪有能力可以娶27個嬌妾 - 天天要聞

《明史·奸臣傳·嚴世蕃》中記載,嚴世蕃肥頭大耳,脖子粗短,還瞎了一隻眼,在國子監畢業後便直接依靠他父親嚴嵩的關係進入官場。

但就是這樣一個沒有顏值,沒有身材的男人,為何在明目張胆地擁有27房美妾後還能夠得到皇帝的信任和寵愛,要知道一個正兒八經的官員家裡是絕不可能養的起那麼多人口的。

目標明確,投其所好

要說明朝誰是上至官員下到百姓都恨到極致的惡人,非嚴世蕃不可。嚴世蕃的陰狠毒辣有時候讓人恨不得啖其血肉,碎其骨頭。

明朝「奸二代」嚴世蕃,身懷3大絕技,難怪有能力可以娶27個嬌妾 - 天天要聞

可是有一點是大多數人不如他的。那便是他自小便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

嚴世蕃很早便知道嘉靖皇帝喜好青詞,青詞是皇帝在祈福時呈遞的賦文。不僅要求聲律協調一致,更講究華麗和引用典籍。有「青詞宰相」的名稱的嚴嵩在這方面便是佼佼者。

於是還在國子監求學的時候嚴世蕃在父親的影響下便著重研究青詞。嚴世蕃的天賦遠遠超過嚴嵩。靠著過目不忘的本領,大量閱讀經史典籍,最終寫青詞能力無人能比。

明朝「奸二代」嚴世蕃,身懷3大絕技,難怪有能力可以娶27個嬌妾 - 天天要聞

據說當年嚴嵩便是靠著兒子嚴世蕃精通典籍躲過了皇帝的好幾次刁難,也是因為如此,嚴嵩能坐穩首輔的位置長達二十年之久。

嚴世蕃是聰明的,不到二十歲他便明白嘉靖皇帝頭腦聰明,不喜呆板,但也喜歡專制。做臣子的本本分分投其所好順著便好,那些與皇帝唱反調的大臣不就遭到厭棄,日子過得凄慘無比。

也許是他的父親是人人喊打的奸臣,嚴世蕃從小所受的教育並不是什麼良善之語。作為奸臣的兒子,他太清楚地知道自己只要獲得皇上的青睞和賞識才能永保榮華富貴。

明朝「奸二代」嚴世蕃,身懷3大絕技,難怪有能力可以娶27個嬌妾 - 天天要聞

嚴世蕃的聰明機智,讓他在官場上如魚得水。他的投其所好,過目不忘,更得到了嘉靖皇帝的賞識。

這樣的貴公子從小到大,不愁吃穿,享盡世間一切榮華富貴,可謂得天獨厚。但從一開始他想要實現目標的初心便是不正確的。初心不改,哪怕他投其所好實現目標,終究是落得一場鏡花水月一場空的結局。

揣摩人心,愚弄世人

嚴世蕃成為明朝有名的奸臣,最大原因就是他很會揣摩別人的心思,尤其是思維跳脫的嘉靖皇帝。

明朝「奸二代」嚴世蕃,身懷3大絕技,難怪有能力可以娶27個嬌妾 - 天天要聞

而嘉靖皇帝不僅是個思維跳脫的人,他還總喜歡下一些稀奇古怪的命令。有一次他想要為內閣提拔一名官員,隨口便說了一句:把那個貞字補進來。

所有官員一臉茫然,不知皇帝用意。因為朝廷里名字中帶有貞的官員一共有兩個,一個是胡汝貞,另一個則是趙貞吉。而只有了解嘉靖皇帝的嚴世蕃總是能精準看出來。

還有一次是嘉靖皇帝找戶部要錢,然而在場官員,都知道沉迷於道法的嘉靖皇帝,要錢做什麼,於是要麼裝聾作啞,要麼打哈哈。

明朝「奸二代」嚴世蕃,身懷3大絕技,難怪有能力可以娶27個嬌妾 - 天天要聞

只有奸臣嚴嵩和嚴世蕃只需要皇帝抬下眼皮給個眼神,就能立馬將錢備足,還能給皇帝的縱情享樂找個正大光明的理由,讓所有人覺得皇帝憂國憂民。

後來大概是皇帝意識到嚴嵩父子的權利實在太大了。便恢復夏言內閣首輔的位置來牽制嚴嵩父子。

夏言本是個剛正不阿的人,但他有一個弱點就是容易心軟。他上位後,搜集了嚴嵩父子所有的犯罪證據。

明朝「奸二代」嚴世蕃,身懷3大絕技,難怪有能力可以娶27個嬌妾 - 天天要聞

嚴世蕃清楚地知道夏言是個吃軟不吃硬的人。經過一番考慮後他帶著父親跪在夏府痛哭流涕來換取出路。而被戳中軟肋的夏言最終還是忍不住放過了他。

有人說這世界上有兩樣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人心最不能被濫用,嚴世蕃作為嘉靖時期第一鬼才,揣摩人心是他周旋於朝堂的根本,這本是為官之道的最佳助力。

明朝「奸二代」嚴世蕃,身懷3大絕技,難怪有能力可以娶27個嬌妾 - 天天要聞

可是他卻肆意妄為,用他的陰狠狡詐成為他愚弄世人的手段。最終敗在了暗自揣摩他十幾年的徐階手上。

善於謀算,好玩弄陰謀

因為在京城外修建城牆有功,他被遷升工部左侍郎,兼管尚寶司事務。

明朝「奸二代」嚴世蕃,身懷3大絕技,難怪有能力可以娶27個嬌妾 - 天天要聞

身兼重要公務,本應該先天下憂,後天下樂。但嚴世蕃從來不是什麼憂國憂民之人。他的貪婪腐敗,惡貫滿盈已然已經刻在了骨子裡。

他在朝堂排除異己,勾結大臣宦官,利用自己的職務倒賣官階,收斂錢財。他房中能養得起27房嬌妾便是最好的證明。

這些自然會被那些剛正不阿的忠臣唾棄和彈劾。直諫之臣楊繼盛便是其中之一。嘉靖三十二年,他呈上請誅賊臣疏,上書中言辭懇切,句句控訴嚴世蕃的罪行。可是他太魯莽了。哪裡是在陰謀場浸淫許久的嚴世蕃的對手。

明朝「奸二代」嚴世蕃,身懷3大絕技,難怪有能力可以娶27個嬌妾 - 天天要聞

果然嚴世蕃死死抓住楊繼盛文中提到的兩位皇子大做文章。歷朝歷代的皇帝最忌諱皇子與大臣交往過深,哪怕是沉迷道修不利朝政的嘉靖帝也不例外。嚴世蕃抓住這點便輕而易舉將禍水引到了楊繼盛身上,最終這場彈劾以楊繼盛被殺收場。

後來即使被揭發流放途,依然縱情享樂,囂張跋扈。更是憑藉皇帝錯殺楊繼盛一案毫無畏懼。

嚴世蕃機智過人,善於謀算,這本不是什麼壞事。為臣者,需要制衡朝臣和皇帝之間的關係。

明朝「奸二代」嚴世蕃,身懷3大絕技,難怪有能力可以娶27個嬌妾 - 天天要聞

心中有謀算,這是成大事者最重要的條件。可是謀算和玩弄並不能兼得,謀算過度,越過了道德底線便成了玩弄。

紅樓夢》里有句詩: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嚴世蕃機關算盡,玩弄計謀,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被徐階算計得失去了性命。

小結:

嚴世蕃的人生其實是悲慘的,像他這樣的貴公子,有著過目不忘的記憶,善於揣摩人心的手段,足智多謀。

明朝「奸二代」嚴世蕃,身懷3大絕技,難怪有能力可以娶27個嬌妾 - 天天要聞

如果他生在家風清正的人家,從小受到良好的引導和教養,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結局,大明朝的百姓也許會好過很多。

可惜的是他有個奸臣之首的父親,從小耳濡目染,並沒有教授他與人為善,行事有度。

讓他從小便走在了與別人相悖的道路上,讓他乾乾淨淨來到這人世一趟,走的時候卻掛著滿身的污點離去。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太平天國失敗後,殘餘逃亡到此國,現有20萬華人,還講著廣東話 - 天天要聞

太平天國失敗後,殘餘逃亡到此國,現有20萬華人,還講著廣東話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路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他們說,那些太平軍最後去了南美,聽起來像傳說,但人還在,說粵語,過春節,幾十萬人,真真切切地活著。天京破了,城牆塌得連塊整磚都找不到。湘軍圍了三年,餓得城裡人啃樹皮,喝髒水,死人都沒
前蘇聯加盟國里,又冒出了一個烏克蘭?亞塞拜然為何要和俄撕破臉 - 天天要聞

前蘇聯加盟國里,又冒出了一個烏克蘭?亞塞拜然為何要和俄撕破臉

這些日子,亞塞拜然和俄羅斯之間的矛盾,直接擺到了檯面上。起因是俄方抓了境內的亞塞拜然人,甚至還造成了2人喪生的結果。俄方面表示,這些亞塞拜然族人,是俄國國籍,且涉嫌謀殺案件。亞塞拜然方面則表示,這是俄在針對亞塞拜然人的暴行,因為他們有被打過的痕迹。因此,亞塞拜然方面,也開始抓境內的俄羅斯人,同樣給他...
大罷免忍受侮辱迫害!連勝文轟民進黨:放任「黑熊」攻擊國民黨 - 天天要聞

大罷免忍受侮辱迫害!連勝文轟民進黨:放任「黑熊」攻擊國民黨

國民黨5日下午在台北市政府前,舉辦首場反罷造勢。國民黨副主席連勝文表示,台灣不準有皇帝,民進黨不要想著當皇帝。他也轟民進黨放任自己的禽獸攻擊國民黨,世上沒有後悔葯,如果不想後悔就出來投票。連勝文宣講反罷,他說,颱風來的前一天特別悶熱,感謝大家願意為了捍衛台灣的監督與制衡站出來,防止絕對權力絕對腐化,...
民進黨發動的大罷免就是大惡罷!戴錫欽批:他們與惡的距離是零 - 天天要聞

民進黨發動的大罷免就是大惡罷!戴錫欽批:他們與惡的距離是零

國民黨一系列反罷免大型造勢活動中的首場宣講,5日下午在台北市政府前廣場登場。台北市黨部代理主委、議長戴錫欽上台助講表示,這次民進黨所發起的大罷免,是台灣自由法治推動三四十年來面對的最大人禍,還批所謂的大惡罷「民進黨與惡的距離是零」,他們就是惡的代表!戴錫欽指出,7月5日沒有發生大地震,也希望剛形成的台...
馬達Ⅱ感知·感恩·感奮 - 天天要聞

馬達Ⅱ感知·感恩·感奮

104年,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或許只是短暫的一瞬。然而,對於中國共產黨而言,卻是從苦難到輝煌的一部奮鬥史。在這不平凡的104年里,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書寫了一部波瀾壯闊、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
不止是 「縣委書記榜樣」:焦裕祿的鐵血敵後歲月 - 天天要聞

不止是 「縣委書記榜樣」:焦裕祿的鐵血敵後歲月

提到焦裕祿,你腦海里浮現的,是不是那個拄著拐杖、在蘭考沙丘上奔波的身影?是他捧著麥穗、望著泡桐的慈祥面容?沒錯,他是「縣委書記的榜樣」,是在和平年代裡為百姓謀生計、與風沙較勁的「老黃牛」。但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他人生中另一段少有人知的傳奇—
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鬆綁」問題 - 天天要聞

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鬆綁」問題

來源:解放軍報●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關鍵要抓黨性、嚴黨紀習主席在紀念陳雲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強調,「要學習陳雲同志的豐富領導經驗」。陳雲同志關於改革開放條件下加強執政黨建設的許多前瞻性、戰略性思想,尤其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當年,陳雲同志針對「不吃不喝,經濟不活」「經濟要搞活,紀律要鬆綁」等錯誤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