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陸地接壤的國家之中,有一個國家始終在躁動,不斷挑釁著中國,那就是印度。
在數次的交鋒中,印度始終處於下風。而且在歷史上印度有一個大國被一個中原王朝來的漢人滅了國。
唐太宗年間,玄奘法師(唐三藏)遊歷天竺(印度)歸來,向皇帝講述了異域的風采以及印度中部大國戒日國對中原王朝的友好。於是唐太宗派人出使印度,好在沿途向各國展現大唐實力。
在廣西當縣令的王玄策因為善於處理各民族關係被選為副使,代表大唐第一次出使印度。一行人來回兩次走過千里無人煙的沙漠,翻越滴水成冰的帕米爾高原,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完成使命。
為了幫助玄奘翻譯梵文版佛經,唐太宗決定以王玄策為正使第二次出使印度。王玄策以為和上次一樣會受到沿途各國及戒日王的歡迎。誰知差點喪命。
戒日王在恆河洗澡時不幸淹死。他又沒有子嗣,所以國內大亂。權臣阿羅那順最終勝出,當上了國王。因為以前目睹過大唐豐厚禮物,在聽說唐使第二次出使,就打起了歪主意。派軍隊在半道上把唐朝30多人的使團綁架了。只有王玄策和副使蔣師仁逃了出來。
在古代碰到這樣的情況,要麼自生自滅,要麼回國復命。王玄策不想無功而返,再次憑藉驚人的毅力翻越帕米爾高原來到吐蕃求援。在文成公主的斡旋下,小氣的松贊干布一口答應借給王玄策1200士兵。好在泥婆羅(今尼泊爾)國王慷慨派出7000勇士,周邊其餘各小國也出兵相助。
一個從沒打過仗的文官王玄策,帶領著從來都不認識的,由萬餘人組成的多國部隊,在沒有補給和後勤的情況下孤軍深入中部印度。居然一路所向披靡,不到三天就擊敗了5萬多印度軍隊,其中還有象兵。在最後一次戰鬥中活捉了阿羅那順一家,將他們押往長安。
王玄策的豐功偉績照理來說應該彪炳史冊,為什麼後人卻很少有人知道呢。
一、唐朝認為印度不重要,沒有想佔領或者殖民它,甚至將它作為藩屬國的意思都沒有。二、王玄策從印度帶來了一個自稱活了200歲的人。唐太宗吃了這個老人煉的丹藥後突然死亡,導致王玄策受到牽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