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婚丈夫與初戀舊情復燃,她哭訴完後,周恩來勸她「以大局為重」

2022年10月31日23:09:22 歷史 1729

「革命」的定義是「變革天命」,可那卻是對多數人而言的,對於紅色女間諜黃慕蘭而言,她的革命卻恰恰是「服從」——

四婚丈夫與初戀舊情復燃,她哭訴完後,周恩來勸她「以大局為重」 - 天天要聞

黃慕蘭

1942年,黃慕蘭在重慶向她的「上線」周恩來哭訴丈夫陳志皋的外遇。原來,他竟在與她結婚的第十年,與自己的大學初戀彭慶修舊情復燃了。此時,他們已經生養了三個子女。

黃慕蘭此時年35歲,因為保養得當,她看起來依舊年輕貌美。這樣的她,怎會甘心守著出軌丈夫度日呢?

不甘心的黃慕蘭曾在知道丈夫出軌後不久,申請調往延安工作:她已不想留在重慶繼續間諜工作,她想徹底離開丈夫。

黃慕蘭哭訴完後,周恩來對她表示了同情。但他接下來的話,卻讓她死了心,他說:

「我們共產黨員度量要放得大一點,眼光要看得高一點、遠一點。民主人即使有過那麼一段羅曼史,有時恐怕也是出於社交工作方面的需要,逢場作戲而已,在這方面對黨外人士不應苛求……你的心胸一定要開闊一些, 一切以大局為重,不要去計較這些生活上的小事情了。」

四婚丈夫與初戀舊情復燃,她哭訴完後,周恩來勸她「以大局為重」 - 天天要聞

周恩來

黃慕蘭擦乾眼淚,不自主地喃喃說出了「大局」二字。她心裡多少是委屈的,過去的十多年裡,她曾為「大局」做出過很多犧牲。

黃慕蘭嫁給陳志皋實際也是犧牲,這個男人並不是她喜歡的類型,她之所以會答應他的求婚,全是為了「服從」。

在嫁給陳志皋之前,黃慕蘭有過三段婚姻,她的第一段婚姻是父母包辦,丈夫是個只知道抽鴉片、打丫環的二世祖。逃離那段婚姻後,參加革命的她嫁給了革命者宛希儼。他們的兒子剛生下後不久,宛希儼就犧牲了。之後,為了革命事業,她忍痛將兒子送回丈夫老家,前往中央機關工作。

黃慕蘭的第三任丈夫也是一位革命者,他們結識於武漢。婚後,兩人伉儷情深,可革命年代的婚姻總是命途多舛。婚後不久,賀昌被調往中央蘇區,兩人被迫生離。

賀昌即將被調走前,黃慕蘭死活要跟著一起去,她已經因為「生離」永遠地失去了第二任丈夫,她怕送走賀昌、送走他們的兒子後,她的悲劇命運會再度重演。

不想忍受生離死別的黃慕蘭哭了整整三天,賀昌勸解無果,只好找來黃慕蘭的好友吳德峰、戚元德夫婦做思想工作。他們勸她「服從」組織安排,留在上海,因為這裡有一個重大的任務正等著她:營救被捕的革命志士。

一邊是情,一邊是義,黃慕蘭最終擦乾眼淚選擇了「義」。而後來的結局如她所料:她和賀昌永遠地分開了。

四婚丈夫與初戀舊情復燃,她哭訴完後,周恩來勸她「以大局為重」 - 天天要聞

賀昌

與賀昌分開後,黃慕蘭接到的第一個任務就是營救中共早期軍事領導人關嚮應。讓她怎麼也沒想到的是,正是在執行這次任務的過程中,她再度「服從」安排,而這次「服從」,她將犧牲的正是她的婚姻。

為了營救關嚮應,年輕貌美的黃慕蘭將自己扮成了貴族名媛。她輾轉找到了在上海法租界做律師的陳志皋,請他出面參與營救。陳志皋的父親陳其壽是上海法租界刑庭庭長,是上海灘法學界的泰斗級人物,還是上海灘大亨黃金榮的救命「恩公」。

黃慕蘭找到陳志皋,幾乎等於打通了任督二脈。果然,在她的要求下,陳志皋很順利就幫助他營救出了關嚮應。

開展營救的過程中,陳志皋對黃慕蘭產生了好感,他開始對她展開追求攻勢。此時的黃慕蘭因為心裡一直掛記第三任丈夫賀昌,並不想與他深交。

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一切,將改變她的想法。

四婚丈夫與初戀舊情復燃,她哭訴完後,周恩來勸她「以大局為重」 - 天天要聞

青年黃慕蘭

就在黃慕蘭營救出關嚮應後不久的六月,她與陳志皋約在大光明電影院看電影,兩人在附近一家咖啡館喝咖啡時,租界當局的一個法語翻譯在閑聊中透露:他們懸賞十萬,抓捕了一個中共的大頭頭,湖北人,鑲一口金牙,酒糟鼻子,只有9個手指頭。

黃慕蘭聽到這兒後豎起了耳朵了,而接下來的話,更是讓她緊張不已。翻譯說:這個人沒有一點骨氣,還沒用什麼刑,就把什麼都交代了。

黃慕蘭根據法語翻譯提供的資料,很快判定:此人就是中共中央總書記向忠發。

「若此人叛變,包括周恩來等在內的中共地下黨,將被一鍋端!」黃慕蘭腦子裡飛速旋轉,她必須得儘快想辦法。

那位法語翻譯走後,黃慕蘭就假裝頭痛,要求陳志皋送自己回家。回家後,她迅速將這個重特大消息告知了潘漢年。

就在得知消息的當晚,中央的周恩來、李富春、蔡暢和眾多同志迅速完成了轉移。向忠髮帶著巡捕房的人來到周恩來等人的住所時,自然撲了空。

四婚丈夫與初戀舊情復燃,她哭訴完後,周恩來勸她「以大局為重」 - 天天要聞

黃慕蘭立下大功後,中央敏銳地察覺到:陳志皋此人,對於當下的革命意義非凡。於是,得知陳志皋正向黃慕蘭求婚後,中央領導劉伯垂對猶豫不決的她說:

「你和陳志皋結合組成家庭後, 將更有利於掩護自己的身份,極有可能會打開一個新的局面,這絕對是工作需要的。這件事我一定會向中央證明,不是你私自的無組織行為,完全是服從於工作的需要。......對賀昌同志,將來我們都會向他說明個中緣由。賀昌是個很開明的人,他也絕不會埋怨你。」

在劉伯垂的鼓勵下,黃慕蘭終於答應了陳志皋的求婚。結婚時,因為心裡始終惦念著革命和賀昌,她與陳志皋做了三項約定:第一,支持她營救被捕同志;第二,婚後互不干涉個人行動;第三,允許她將來與前夫遺孤相認。

結婚那年,黃慕蘭再次服從組織安排:脫黨,並以民主人士的面目出現和活動。

四婚丈夫與初戀舊情復燃,她哭訴完後,周恩來勸她「以大局為重」 - 天天要聞

黃慕蘭與陳志皋婚禮

如劉伯垂所言,嫁給陳志皋後,她的地下工作被打開了一個全新的局面,她成功依靠丈夫的關係,營救出了很多黨內同志。

婚後不久,黃慕蘭得知了賀昌犧牲的消息,但悲痛欲絕的她,只能將悲傷咽進肚裡。賀昌犧牲後,她將全部感情傾注到了陳志皋身上。可偏偏,在她全心全意對他,並接連為他生兒育女時,他卻出軌了。

昔日對你百依百順、寵你到骨子裡的人突然背叛,這樣的滋味,黃慕蘭怎受得了。一想到他們之間的種種,她就心如刀絞。此時,「逃離」已成了近乎本能的選擇。

可黃慕蘭畢竟不是普通的女子,她是有組織的革命者。所以,她的一舉一動都必須徵得組織同意。

周恩來在聽她哭訴完後,說出的那句「以大局為重」,讓她徹底看清了現實:她不僅不能離婚,還必須好好地繼續充當好「陳志皋妻子」這個角色。

此後的數年裡,黃慕蘭一直將個人感情隱忍於革命需要之下。她和陳志皋一直貌合神離,這樣的日子,對已有新歡的陳志皋而言不算什麼,可對黃慕蘭而言,卻度日如年。

四婚丈夫與初戀舊情復燃,她哭訴完後,周恩來勸她「以大局為重」 - 天天要聞

黃慕蘭與陳志皋

新中國成立後不久,陳志皋因不滿新政權給他的職位:提出申請,希望到海外另創一番事業。考慮到海外發展、為國謀利可以打破西方封鎖,組織有心派黃慕蘭與丈夫一同出國。可這次黃慕蘭終於沒有再服從:她拒絕了。

1950年5月,陳志皋離開上海並與初戀定居香港。也從那時起,黃慕蘭與陳志皋再未相見。

四婚丈夫與初戀舊情復燃,她哭訴完後,周恩來勸她「以大局為重」 - 天天要聞

陳志皋與黃慕蘭和一子三女全家福

送走陳志皋後,黃慕蘭結束了她和陳志皋合辦的通易公司的善後工作,這也算她為他們這段婚姻畫的一個句點。她非常確定:從此後,自己將走進新生活。新生活里的一切,都將由她自己做主。

現實並沒有如黃慕蘭想的那樣,政治風波沒有放過她,經歷複雜的她,因受「潘漢年案」牽連幾度入獄。出獄後,她一直努力為自己平反。沒錯,她要拿回本應屬於自己的一切。她的努力沒有白費,1980年,她得到了平反……

平反後的黃慕蘭將全部心思放在了兒孫身上,她最大的快樂,就是常常扳著手指算『今年家中 有多少好事』,而這些『好事』,大多是兒孫們的成功或晚輩們哪怕是一點小小的長進。

偶爾,黃慕蘭也會和子孫說起自己的婚姻,她的後人都知道,她視為真愛的是賀昌。她的孫輩們總想:若非因為革命,她和賀昌定會是最幸福的一對。

2017年2月7日,黃慕蘭在浙江杭州辭世,享年110歲。離開時,她的臉上沒有悲喜。

四婚丈夫與初戀舊情復燃,她哭訴完後,周恩來勸她「以大局為重」 - 天天要聞

後世研究者,曾將黃慕蘭的一生總結為「服從人生」。他們認為:黃慕蘭的服從性,幾乎是骨子裡的。

然而,真正了解她一生的人都知道:「服從」並不是她的天性,她和同時代的進步女子一樣,內心始終有「叛逆」,她也並非一直在「服從」,她的「服從」僅僅限於革命年代。

所以,她的服從,實際是犧牲,而非本性,她早期的服從,和後來的反抗,都在證明:她是一個真正的革命者。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只是下了個館子,高洪波的政治風險卻被拉滿了 - 天天要聞

只是下了個館子,高洪波的政治風險卻被拉滿了

重慶榮昌區委書記高洪波請吃飯這件事,在網上渲染了兩天,仍然熱度不減。吃飯的地方是個正經餐館。高洪波請了兩桌人,一共20人左右。最後把菜單一曬,有青椒魚,有豬腳,有芋兒雞,有蔥香腰花。合計一桌554,兩桌1108。抹了零頭,1100元整。視頻
崔康熙想美事,態度強硬要1000萬違約金走人,濟南文旅如何應對 - 天天要聞

崔康熙想美事,態度強硬要1000萬違約金走人,濟南文旅如何應對

中超聯賽已經是進入到了一段短暫間歇期,對於泰山隊來說,這段間歇期的任務還是非常艱巨的,球隊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是非常多的,其中首要任務無疑就是解決主教練崔康熙的問題了,本賽季球迷要求下課的呼聲也是越來越高,就在最近,崔康熙則是返回了韓國,而在球迷看來,崔康熙可能是不會回來了。就在近日,資深足球記者陳永爆...
蔣介石敗退台灣後,最痛恨三個人:中美蘇三國各有一人 - 天天要聞

蔣介石敗退台灣後,最痛恨三個人:中美蘇三國各有一人

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在細雨中低垂,蔣介石凝視窗外,突然將手杖砸向地圖:「沒有這三個人,我豈會至此!」地圖上大陸山河猶在眼前,而敗退台灣的痛楚灼燒著他——李宗仁的逼宮、馬歇爾的背棄、斯大林的欺騙,如同三把利刃刺入他晚年的沉思。
他是屠殺紅軍的劊子手,攜重金逃亡中東,如今公館成笑談 - 天天要聞

他是屠殺紅軍的劊子手,攜重金逃亡中東,如今公館成笑談

2016年冬,青海西寧的馬步芳公館前,一塊「國家4A級景區」的牌匾被悄然卸下。這座耗資3000萬大洋建造的「馨廬」,曾以精美玉石壘砌的宅院和精心美化的歷史解說詞吸引遊客,將它的主人——民國「青海王」馬步芳塑造成「興辦教育、綠化西北」的聖人。
大漠孤幣:一枚大曆元寶背後的血色堅守 - 天天要聞

大漠孤幣:一枚大曆元寶背後的血色堅守

西域的風沙裹著駝鈴聲,悄然掠過龜茲古城那殘破的城牆。狂風捲起砂礫,如同細針般打在郭元禮的臉上,卻比不上心底泛起的寒意。營寨的角落裡,郭元禮蹲在地上,用他那被兵器磨出層層老繭、布滿傷痕的粗糲手指,反覆摩挲著剛剛領到的軍餉 —— 一枚泛著青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