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10月23日 · 辛亥革命九江光復記

2022年10月15日04:08:03 歷史 1493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10月23日 · 辛亥革命九江光復記 - 天天要聞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10月23日 · 辛亥革命九江光復記 - 天天要聞

1911年10月23日,九江新軍發動起義。

地點:

九江

類別:

軍事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10月23日 · 辛亥革命九江光復記 - 天天要聞

九江失守 《申報》1911年10月25日

1911 年 10 月 23 日夜,江西九江新軍第五十三標標統馬毓寶率部起義,攻佔道府兩署,並湖口要塞、馬當要塞,九江光復,次日成立中華民國駐潯軍政分府,舉馬毓寶為都督。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10月23日 · 辛亥革命九江光復記 - 天天要聞

​說明:還是因為首發問題,臨時趕出一篇來填坑,​抱歉。

辛亥革命九江光復,是九江近代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這一事件不單獨是九江的,,它改變了江西省,甚至推動了中國的歷史進程。九江的光復就是江西的光復,有了九江革命軍的支持,武昌起義才能保得住革命的成果。九江之於辛亥革命,功莫大焉。

眾所周知,武昌起義有一定的偶然性。1911 年 10 月 10 日夜,湖北新軍在倉促中發動起義,經過一夜苦戰,佔領了武昌的總督署,11日 宣布獨立,成立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10月23日 · 辛亥革命九江光復記 - 天天要聞

《武昌革命真史》 1930年版

武昌起義爆發後,清政府立即派陸軍大臣蔭昌北洋軍南下攻擊漢口漢陽,因作戰不力,後啟用原北洋軍首領袁世凱。在北洋軍的攻擊下,革命軍屢戰屢敗,傷亡慘重,但仍能隔江堅守武昌。在此期間,起義在全國造成了連鎖反應,各省革命黨人紛紛行動起來,至 11 月底,全國宣告獨立、脫離清政府的有 14 個省。12 月 1 日,袁世凱部隊與起義軍停戰談判,後面的故事就不用說了。

10 月中旬到 11 月底,是武昌起義最危急的一個半月。起義軍的力量並不強,為何沒有被撲滅?因素固然很多,但來自長江重鎮九江的支撐起了特別重要的作用,九江掐斷了清廷的長江援助線,使得起義軍可以後顧無憂地與河南方向來的北洋軍隊對陣。九江的革命軍也參加了武昌保衛戰,若沒有九江在國內的率先光復,武昌起義可能被撲滅,九江軍政府的全力支持,更是談判時武昌軍政府手上的一塊特別重要的砝碼。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10月23日 · 辛亥革命九江光復記 - 天天要聞

圖源:artfoxlive.com

九江能夠在辛亥革命中率先響應,是有其社會背景的。在本系列之前的數篇文章中做過介紹,九江人民的革命性很強,這裡商業繁盛,工業先進,思想開放。早在武昌起義之前,就有一批同盟會會員在本地宣傳革命思想,發展革命勢力,甚至創建軍事訓練班,組織商人武裝。

清政府駐守在九江的主要部隊是陸軍第二十七混成協第五十三標,這是一支新軍的部隊,各級軍官多由新式軍事學堂畢業,更容易接受民主革命思想。通過革命黨人的努力工作,新軍的各級軍官大多傾向革命黨,這使得九江具有極好的革命基礎。可以說,辛亥革命如果沒有爆發於武昌,也可能爆發於九江、長沙這種有著革命基礎的城市,這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必然。

10 月 10 日夜,武昌爆發起義時,九江籍同盟會員蔣群正好路過武漢返回九江,他是九江第五十三標標長馬毓寶在保定軍校的同學,私交甚好,與九江新軍的很多軍官都有淵源(見《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辛亥革命元老蔣群小傳》),回到九江後,他及時傳達了武昌暴動的有關訊息,並聯合九江同盟會員,極力鼓動大家響應武昌起義,舉起義旗。

事後看好像沒什麼,處在當年的環境,這是一條殺頭的路。

筆者在閱讀很多史料後深刻地認識到的,支持革命,不怕殺頭,這是九江各界乃至全中國大多數百姓的共同選擇。我們無法忍受韃子、洋人的欺壓盤剝,我們希望建立一個民主共和的新政府,這是辛亥革命為什麼能成功的根本原因。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10月23日 · 辛亥革命九江光復記 - 天天要聞

支援革命軍的九江紅十字會隊員 圖源:維基百科

武昌起義後,江西方面接到清政府命令,從南昌派兵到達九江,預備坐船前往武漢鎮壓革命,江西巡撫宣稱,到武漢是為了鎮壓暴民。這支部隊到達九江後,革命黨人到部隊進行宣傳,說明情況,江西官兵們於是拒絕登輪前往武漢鎮壓自己的新軍兄弟(南昌新軍的革命基礎也很好),江西巡撫不得不將部隊撤回南昌。

這一段很重要,請設想,只要有個如果,中國近代史將會被改寫。

九江不僅瓦解了距離武漢最近的江西清軍的圍剿行動,在革命黨人的鼓動下,新軍中下級軍官堅定了起義的決心,預備於 10 月22 日晚發動起義,後因故推遲到 23 日晚。雖然推遲了一日,九江亦成為全國最早響應辛亥革命的外省城市之一。

註:辛亥革命後第一個響應的湖北之外的城市是長沙,起義日期為 10 月 22 日,次日響應的是九江和西安。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10月23日 · 辛亥革命九江光復記 - 天天要聞

九江失守 《申報》1911年10月25日

1911 年 10 月 23 日,金雞坡炮台號炮三響,九江革命黨長期醞釀的武裝起義終於爆發。約八時許,五十三標兵士齊聲嘩變,攜槍支彈藥攻打道、府衙門。九江道台保恆逃入租界,搭乘輪船逃往上海。九江知府璞良亦從後門逃走,潛往省城南昌。璞良的衛隊未進行反抗,歸順了起義軍。

起義軍佔領了九江後,沿江而下,首先收復了湖口炮台,接著攻佔了彭澤境內的長江最重要的要塞馬當炮台。至此,清政府在九江的江防、陸防、警防全部瓦解,起義取得了全面勝利。

九江光復,完全徹底地切斷了清政府從長江向武昌派兵的可能,並使得清海軍在九江向革命軍投誠(本系列另文講述)。九江成為了武昌的屏障,也扭轉了武昌革命軍節節敗退的局面。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10月23日 · 辛亥革命九江光復記 - 天天要聞

再紀九江失守情形 《申報》1911年10月28日

作為全國最早光復的城市,九江的革命幾乎沒有流血,它的成功極大地鼓舞了全中國革命黨人的鬥志,也使得更多的人認識到清政府的覆滅無可挽回,從而加速了各省獨立進程。

筆者觀辛亥革命這一段歷史,愈發認識到,武昌起義的歷史價值是無法衡量的。從重要性來說,其次是湖北各省的響應。武昌起義是一把火,它點著了武漢,點著了湖北,然後引燃了相鄰的長沙和九江,接著使得湖南、江西全面光復。在辛亥革命最艱難的時刻,武漢、長沙、九江成為一個鐵三角,它們撐住了,才換來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革命的勝利。

九江之於辛亥革命,功莫大焉。

1911 年 10 月 24 日,九江軍政分府(以武昌為主府)成立,稱新軍起義部隊為國民革命軍,推舉第五十三標標統馬毓寶為都督,並頒布公告通電全國,其布告曰:

大漢光復,百姓歡騰,

義旗所指,首在安民。

胡虜入關,各處屠城,

我軍寬大,不亂殺人。

倘敢抵抗,有死無生,

凡我同胞,勠力同心。

解除束縛,再見光明,

三呼萬歲,革命成功!

辛亥革命九江光復記,本篇只是個開始。這段近代九江對中國歷史影響最大的事件,絕非幾千字的短篇所能記錄。本系列將選擇光復後的幾個重要事件,繼續講述這段波瀾壯闊而又神采飛揚的歷史,九江百餘年來最光輝燦爛的歷史。

敬請期待。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10月23日 · 辛亥革命九江光復記 - 天天要聞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是介紹本地歷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選取有明確史料記載的發生在當日或當月的一個事件,配以相關的照片、新聞圖片和文獻書籍等影像資料,並對事件緣由及產生的影響作出適當的評述。由於筆者水平有限,資料殘缺,必有謬誤及取捨失當之處,誠請批評指正。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跨越時空 AI讓81歲老人和她19歲的哥哥「重逢」 - 天天要聞

跨越時空 AI讓81歲老人和她19歲的哥哥「重逢」

在安徽蕪湖市南陵縣有個家發鎮,是以志願軍特等功臣李家發烈士的名字命名的。1953年,李家發在朝鮮戰場上英勇犧牲時,年僅19歲。如今,70多年過去了,李家發最小的妹妹李家英,希望再走進李家發烈士曾經所在的部隊,在哥哥的營房裡,與記憶中那個保家衛國的身影,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前段時間,總台記者陪同老人完成了...
四川雅安漢闕百年歷史老照片合集更新 - 天天要聞

四川雅安漢闕百年歷史老照片合集更新

沙畹1907年的高頤闕拓印上部分沙畹1907年的高頤闕拓印下部分沙畹1907年的高頤闕拓印1914年謝閣蘭拍攝的高頤闕照片部分截圖高君頌碑 1914年網路圖 碑拓印目前國內歷史上對雅安漢闕拍攝(研究)較為出名的人物,一位是1914年第二次來
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內蒙古一副市長任上被查! - 天天要聞

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內蒙古一副市長任上被查!

內蒙古紀委監委5月23日消息,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孟曉冰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內蒙古自治區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公開信息顯示,孟曉冰,男,蒙古族,1971年10月生,大學,公共管理碩士,中共黨員。1991年以來,孟曉冰一直在赤峰市工作,曾任共青團紅山區委書記,共青團赤峰市委副書記,...
山河印記·尋訪抗戰足跡|探訪阜新萬人坑死難礦工紀念館 - 天天要聞

山河印記·尋訪抗戰足跡|探訪阜新萬人坑死難礦工紀念館

在遼寧省阜新市太平區孫家灣街道,三座深灰色粗糲質感的建築依山而建,這便是阜新萬人坑死難礦工紀念館。 建館至今,這裡已累計接待645萬人次參觀,已成為激發愛國熱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場所。 記者:楊青、姜兆臣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
痛悼!新中國第一位女大法官,因病去世,致力於推動男女平等 - 天天要聞

痛悼!新中國第一位女大法官,因病去世,致力於推動男女平等

據新華社消息,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長、黨組成員馬原同志,因病於2025年5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馬原 資料圖 圖源:中國婦女報馬原同志病重期間和逝世後,中央有關領導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問和哀悼。馬原,女,1930年6月生,遼寧新民人。1951年1月參加工作,1953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9月至1963年1月任北京大...
滂沱大雨中,工運舞台劇《大雨將至》首演開啟紅色工運精神穿越之旅 - 天天要聞

滂沱大雨中,工運舞台劇《大雨將至》首演開啟紅色工運精神穿越之旅

本報訊(記者 孫雲)昨天的申城,滂沱大雨幾乎整日未斷。在這樣應景的天氣中,一場反映第三次上海工人武裝起義等工人運動的原創舞台劇《大雨將至》在徐匯區工人文化體育中心首演成功,為觀眾帶來了一場震撼心靈的紅色文化盛宴。今年是中華全國總工會和上海總工會成立100周年,也是五卅運動100周年。徐匯區總工會歷時一年時...
血海洗劍:日軍殘暴大屠殺系列6-蕭壠大屠殺 - 天天要聞

血海洗劍:日軍殘暴大屠殺系列6-蕭壠大屠殺

一、時間1895年10月20日(陽曆),發生於乙未戰爭期間日本侵台的關鍵階段。二、地點台灣台南縣佳里鎮(舊稱「蕭壠村」),位於布袋嘴港通往台南城的戰略要地,今屬台南市佳里區。三、遇難人數約7000人:多數史料記載為藏身於蕭壠村壕溝及樹林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