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良渚老街,與宋代的月重逢

2025年05月21日14:10:31 歷史 3313

潮新聞客戶端 高堅

暮色初垂時,良渚老街悄然披上一層流動的琥珀紗衣。三孔石拱的折桂橋枕著千年良渚港,四尊石獅望柱在暖黃壁燈下褪去日間風霜,輪廓被鍍成溫潤的剪影,彷彿凝望河面的古老守望者。橋洞吞吐著粼粼波光,將天際線漸次亮起的星芒揉碎成粼粼金箔,與遠處霓虹勾勒的現代天際遙相唱和——這裡,歷史與當下正以光為墨,共寫一卷流動的時空經緯。

在良渚老街,與宋代的月重逢 - 天天要聞

折桂橋的夜色總帶著故事的重量。暮風掠過橋欄,雨痕蜿蜒的石紋間似有低語呢喃:南宋康王南渡的驚濤、明代漕運的槳聲、清雍正年間重修的磚石……此刻皆化作橋下綿延的星河。當城市燈火次第綻放,這座明萬曆年間定格的三孔石拱橋,便成了懸在時空褶皺里的鎏金渡口。橋畔水域倒映著「慢生活街區」的朦朧牌匾,木質說明牌上的楷體字與祥雲紋飾,在夜色中洇染出溫潤的玉色,與橋頭浮雕的飛鳥剪影共舞。

在良渚老街,與宋代的月重逢 - 天天要聞

沿著青石板路徐行,兩側白牆黛瓦的店鋪次第蘇醒。懸垂的燈籠串如珠簾輕落,「現鹵」「現撈」的市井招牌在暖光中暈染開煙火氣,與櫥窗里鎏金紋樣的手工藝品形成奇妙對話。老式裁縫機的噠噠聲、書頁翻動的沙沙聲、糖炒栗子的甜香,與石板路下暗涌的千年漕運濤聲交織成奇妙的復調。轉角涼亭亮起朱紅燈籠,光斑墜入漣漪時碎成千萬片金鱗,驚醒了梧桐投在粉牆上的鏤空暗花。

在良渚老街,與宋代的月重逢 - 天天要聞

夜鷺掠過水麵的一瞬,整條河道忽然成為晃動的琉璃盞。石砌駁岸倒映的燈火隨波搖曳,將梧桐婆娑的枝影烙成水墨暗紋。木質長廊的飛檐挑起幾串碎銀般的光塵,廊下長椅的剪影與玻璃櫥窗的暖光構成工整的幾何畫卷。植草磚縫隙逸出的草木清氣里,混著舊書頁的沉香,將老街的歲月沉澱釀成令人微醺的夜曲。當霓虹與星月在天際線相遇,你會看見宋代的木橋筋骨藏在現代石拱里呼吸,明清商鋪的墨香纏繞著鮮食店的蒸汽升騰——這是良渚老街獨有的時空摺疊術。

在良渚老街,與宋代的月重逢 - 天天要聞

子夜漸深,石板路仍淌著未盡的故事。折桂橋的剪影浸在墨色河水裡,將四百年的柵門傳說藏進水紋。而街區深處,手工藝品的鎏金紋樣仍在燈下流轉,宵頭的香氣與舊書頁的墨香在晚風裡廝磨。這裡不需要濾鏡,每盞燈都是時光的顯影劑——當你在某個轉角與馬相公的傳說擦肩,或許會突然懂得:所謂煙火人間,不過是歷史長河裡永不熄滅的星。

「轉載請註明出處」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千古第一賢后:馬秀英——她用大愛溫暖了一個暴戾的王朝 - 天天要聞

千古第一賢后:馬秀英——她用大愛溫暖了一個暴戾的王朝

(一)亂世孤女,遇一生摯愛時間: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 地點:濠州(今安徽鳳陽) 人物:馬秀英、朱元璋、郭子興 宿州富商之女馬秀英,自幼喪母,父親因仇殺逃亡,臨行前將她託付給紅巾軍領袖郭子興。郭子興視她如己出,教她讀書明理,但她拒絕纏足
湛江為什麼叫湛江?這事兒得從頭說起!》 - 天天要聞

湛江為什麼叫湛江?這事兒得從頭說起!》

今天咱來嘮嘮湛江這名字的來歷。別看現在湛江是個濱海大都市,無敵海景刷爆朋友圈,但它的名字居然跟「江」沒啥直接關係!是不是覺得離譜?別急,聽我慢慢給你捋清楚。一、名字的由來先說個冷知識,湛江這個地方,在古代並不叫「湛江」,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裡
武則天墓前61個石人都無頭,千年來難解,1971年2位農民提供線索 - 天天要聞

武則天墓前61個石人都無頭,千年來難解,1971年2位農民提供線索

1971年,陝西乾縣兩位普通村民在田間勞作時無意間挖出一個奇異石像頭像。而這不起眼的一鋤,竟成為破解千年未解之謎的關鍵線索——武則天陵墓前六十一尊無頭石像的秘密。乾陵,一座合葬唐高宗與武則天的皇陵,歷經千年風雨與盜墓者輪番「進攻」,卻始終無
逃台國民黨高級將領:大多晚景凄涼,窮苦潦倒 - 天天要聞

逃台國民黨高級將領:大多晚景凄涼,窮苦潦倒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讓國民黨政權徹底失去了大陸的控制權,隨之而來的,是大批國民黨高級將領跟隨蔣介石撤往台灣。那時候,誰也沒想到,這個島嶼會成為他們後半生的舞台,更沒想到,許多曾經風光無限的將領,到了晚年卻過得那麼艱難。
書香傳家——徐門景孺人的家族傳承故事 - 天天要聞

書香傳家——徐門景孺人的家族傳承故事

根據《大橋徐氏族譜》記載,景孺人生於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是大橋徐氏徐達三的原配妻子。她的父親是雍正元年恩科舉人景麟祥,叔父是康熙五十二年恩科進士景考祥,表兄則是乾隆年間進士、候選知縣景鴻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