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女子成功尋回失聯的江蘇親人:姑姑,我是娟娟啊

2022年10月14日15:35:39 歷史 1734

8月9日,叢慧娟的母親廖嬌以97歲的高齡壽終正寢,她知道母親這是要去天上找父親了。

叢慧娟的父母一個是江蘇人,一個是台灣人,相濡以沫多年。

父親於1993年在台灣離世時,叢慧娟就寫信通知了江蘇的親屬。時隔近三十年,她也想把母親離世的消息告訴在中國大陸的姑姑。

台灣女子成功尋回失聯的江蘇親人:姑姑,我是娟娟啊 - 天天要聞

叢慧娟與母親廖嬌

「免費讀書」

叢慧娟的父親名叫叢繼康,出生於江蘇沛縣(今隸屬於徐州市),家中兄弟姐妹六人,生活過得十分清苦。

上個世紀40年代末,叢家大哥聽說外面有免費讀書的機會,但考慮自己是長子,需幫忙操持家計,於是讓時年19歲的二弟叢繼康前去報到學習。

豈料,對方只不過是打著免費讀書的幌子,暗地裡徵兵打仗。叢繼康就這樣被迫踏上了從軍的道路。

在部隊里,叢繼康學到不少醫學知識,以軍醫身份跟隨部隊南征北戰,1949年跨越海峽遠赴台灣,從此與江蘇親人天各一方。

台灣女子成功尋回失聯的江蘇親人:姑姑,我是娟娟啊 - 天天要聞

江蘇籍赴台老兵叢繼康

「芋仔番薯」

1949年5月20日零時起,包含金門、馬祖等離島在內的台灣地區開始實施「戒嚴令」,切斷了與中國大陸的往來聯繫。

叢繼康沒有辦法回家,自軍中退伍後,他也沒有繼續從事醫護工作,只是偶爾替街坊鄰居看看小病、開開藥方,自己若是身體不適,也能給自己扎兩針。

後來,在他人的介紹下,叢繼康認識了台灣本省籍的妻子廖嬌,兩人在台北定居下來,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叢繼康靠開計程車為生,妻子在家裡帶孩子。

在過去的台灣社會,這樣的「兩岸婚姻」並不罕見。台灣島的形狀形似一片番薯葉,台灣人自稱「番土豆」,叢繼康這樣來自中國大陸的外省人士被台灣人稱為「芋仔」。在這樣的「芋仔番薯」家庭里,夫妻倆生活習慣、方言母語都不相同,但多年來的恩愛與默契,衝破了一切阻礙。

叢繼康雖然籍貫在江蘇,但沛縣所在的徐州地區,飲食習慣更偏向於北方,好麵食。叢繼康很會包餃子,獨生女叢慧娟對父親包的水餃和特製蘸醬至今念念不忘。

叢慧娟還記得一個有意思的場景,「我父親講國語(普通話),母親說台語(閩南話),外人聽起來是雞同鴨講,他倆卻可以很輕易理解彼此。」

台灣女子成功尋回失聯的江蘇親人:姑姑,我是娟娟啊 - 天天要聞

叢繼康一家三口

「娟娟」

1987年台灣地區解除「戒嚴令」,並開放來台老兵回大陸探親。

由於身體健康狀況不佳,叢繼康沒能返回大陸探親,只是通過寫信與江蘇親人聯繫。

時隔幾十年再得音訊,老家妹妹叢繼蘭收到哥哥的台灣來信時,激動大哭。

在信中,叢繼蘭得知了哥哥在台灣已經成家,晚年身患中風,腿腳不便。叢繼康還隨信寄錢回老家,給親人用於修繕房屋。

後來,叢繼康中風越來越嚴重,自己無法寫信,只能請女兒叢慧娟代筆,「姑姑在信里都叫我『娟娟』。」

1993年,叢繼康在台灣離世。

千禧年前後,兩岸親人由於忙於生計,互相聯絡的次數逐漸減少,許久的無聯絡也造成了再度失聯。

台灣女子成功尋回失聯的江蘇親人:姑姑,我是娟娟啊 - 天天要聞

台灣叢家人寄回江蘇老家的書信和照片

「姑姑,您安好嗎」

2022年8月16日,台灣叢家人聯繫上頭條尋人·兩岸尋親公益項目,委託尋找失聯的江蘇親人。

尋親組在了解情況、收集資料後,發布了一篇題為《台灣女子成功尋回失聯的江蘇親人:姑姑,我是娟娟啊 - 天天要聞

台灣女子成功尋回失聯的江蘇親人:姑姑,我是娟娟啊 - 天天要聞

江蘇老家人一直珍藏著台灣親人的來信和照片

「姑姑,我是娟娟,您一切安好嗎?」叢慧娟與姑姑聯繫上後,就像遠航船隻回到港口,得到溫暖的庇佑。儘管這次是為告知母親的死訊,但能和大陸長輩、親人聯繫上,她相信父母在天之靈一定會倍感欣慰。

台灣女子成功尋回失聯的江蘇親人:姑姑,我是娟娟啊 - 天天要聞

兩岸親人重逢

這是頭條尋人成立兩岸尋親項目以來,成功找到的第383個案例,同時也是頭條尋人與志願者合作後,聯手幫助找到的第1116個案例。今日頭條兩岸尋親服務,由頭條尋人與台灣ETtoday新聞雲作為媒體合作方一同發布。如果您家裡也有親人失散在台灣,或者您身在台灣,想幫助台灣的老兵尋找大陸親人,也可以通過臉書粉絲專頁(名稱:頭條尋人)、郵箱([email protected])、抖音(名稱:抖音尋人)、微信公眾號(名稱:頭條尋人)、微博(@頭條尋人)聯繫我們。

台灣女子成功尋回失聯的江蘇親人:姑姑,我是娟娟啊 - 天天要聞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新民一周 | 殲10為何一鳴驚人 - 天天要聞

新民一周 | 殲10為何一鳴驚人

這是一次偶發的戰果,也是一次必然的勝利。文 | 朱國順歷史的必然性,常常是以偶然的方式表達出來的。1982年2月,航空工業部召開評審會,研究確定中國新一代殲擊機方案。參加競標的分別是瀋陽601所的殲13方案和南昌650所的強6改方案。討論時氣氛有些沉悶。會議間隙,航空部軍機局副局長問參加評審的成都611所專家宋文驄:你...
北京市僑界捐贈華僑抗戰實物資料 - 天天要聞

北京市僑界捐贈華僑抗戰實物資料

中新網北京5月22日電 21日,北京市僑聯、丰台區僑聯、王穎女士向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捐贈抗戰相關實物資料。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匯款給美國歸僑飛行員馬鴻安的信匯委託書和匯款副收條。(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供圖) 此次捐贈的實物包括:古巴「旅古華僑抗日後援總會」代銷的民國26年救國公債伍圓券、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匯款給美...
一棍三用!馮玉祥「打軍棍」里藏著怎樣的治軍奇招 - 天天要聞

一棍三用!馮玉祥「打軍棍」里藏著怎樣的治軍奇招

馮玉祥(1882—1948),字煥章,人稱「布衣將軍」。生於直隸青縣(今河北滄州滄縣),後隨父到保定(今河北保定),因父親是下層舊軍官,馮玉祥實際上是在軍營中長大,未滿十六歲就入了伍。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參加起義,勢力逐漸壯大,直至後來
如果蘇聯晚解體幾年,俄羅斯對於中亞的同化,可能就成功了 - 天天要聞

如果蘇聯晚解體幾年,俄羅斯對於中亞的同化,可能就成功了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網路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他差點成了蘇聯的「副總統」,卻悄悄把哈薩克從「俄語帝國」里抽了出來有個細節,很多人沒注意。1991年夏天,蘇聯還沒散,莫斯科那邊在考慮設個「副總統」職位。圈裡人都知道,那個位置本來是
匈奴的「生物戰」有沒有可能才是霍去病暴卒的原因? - 天天要聞

匈奴的「生物戰」有沒有可能才是霍去病暴卒的原因?

公元前二世紀中葉,在亞歐大陸上,漢匈兩大帝國的戰爭進入到白熱化階段。漢武帝元狩年間,一位年輕將領的迅速崛起和突然隕落,深刻影響著這場百年戰爭的走向。當我們把《史記》《漢書》和出土的漢簡相互印證,便能揭開霍去病暴卒背後的一些蛛絲馬跡。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中國、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遺產地 - 天天要聞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中國、巴西、墨西哥和西班牙新增遺產地

近日,中國德清珍珠複合養殖系統、福鼎白茶文化系統和什川古梨園系統以及巴西馬黛茶傳統農林兼作體系、墨西哥重要糧食作物和生物多樣性祖傳保護體系、西班牙蘭薩羅特島獨特火山景觀農業體系正式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系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及環境辦公室主任卡維·扎赫迪指出:「目...
緬懷!袁隆平逝世四周年,家人在墓前種下22株向日葵 - 天天要聞

緬懷!袁隆平逝世四周年,家人在墓前種下22株向日葵

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從此,春種秋收都和懷念有關。「袁院士生前是一個很陽光、很快樂的人,常常說,做人要向陽而生。」5月21日,湖南唐人萬壽園袁隆平院士墓前,其家人種下了22株向日葵以示懷念。袁隆平的侄兒袁景輝告訴記者,5月22日是袁隆平院士逝世四周...
「美女書記」林虹被逮捕! - 天天要聞

「美女書記」林虹被逮捕!

5月21日,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消息,浙江省台州市政協原黨組成員、副主席林虹(副廳級)涉嫌受賄一案,由浙江省監察委員會調查終結,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日前,浙江省人民檢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賄罪對林虹作出逮捕決定。公開簡歷顯示,1967年6月出生的林虹是浙江溫嶺人,參加工作後長期在浙江台州任職。林虹2011年7月起任浙江...
如果梁鄉是反派,將會是納蘭元述、閻孝國之後的另一個經典角色 - 天天要聞

如果梁鄉是反派,將會是納蘭元述、閻孝國之後的另一個經典角色

最近電視劇《人生若如初見》經歷種種風波後在今年重新開播,講述了在晚清動蕩時期,幾位中國青年在時代的背景下代表不同的群體在革命浪潮中經歷的成長與犧牲。電視劇主角梁鄉,皇族宗室、父親早亡、留學日本、主張立憲,種種經歷都在說明此人的歷史原型是清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