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老兵種地32年,1984年看完報紙回部隊,才知鄧小平在找他

2022年10月14日13:18:13 歷史 1460

在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84年9月,一名警衛員敲響了溫鐵漢辦公室的門。

警衛員進門之後,告訴溫鐵漢:「門外來了個人,據說就是您要找的人。」

溫鐵漢蹭地一下從椅子上站起來,急急忙忙往外跑,跑到門口處卻突然站定。眼前站著一位農民,看樣子50多歲,頭上戴著草帽,身上穿著一件普普通通的褂子,腳下還蹬著一雙草鞋。

四川老兵種地32年,1984年看完報紙回部隊,才知鄧小平在找他 - 天天要聞


溫鐵漢走到他的面前,仔仔細細地打量著他。眼前的農民卻也不著急,慢慢拿出了自己的「信物」。

在此之前,溫鐵漢收到鄧公秦基偉的命令,已經找了一個人好幾年,甚至連公開登報的方法都用上了,可一直還是沒有收到什麼回應。

四川老兵種地32年,1984年看完報紙回部隊,才知鄧小平在找他 - 天天要聞


鄧公等領導人如此重視的人物到底是誰?

溫鐵漢眼前的農民將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證明身份?

擦亮眼睛,我們一起往下看。

生死阻擊,孤身上陣

1951年4月,中國人民志願軍陷入了罕見的低氣壓氛圍當中。

在此之前,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志願軍們都保持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永遠以最積極的態度去迎接戰場上的挑戰。而此次他們的情緒轉變,全是因為一個人的出現。

這個人是美軍將領李奇微,他已經取代麥克阿瑟,成為了美軍總司令,也是聯合國軍實際上的一把手。

他和志願軍已經交手多次,有著「戰場之狐」的稱號,用兵狡詐,戰術靈活。

原本他只是一個普通的美國將軍,但是志願軍在他的手中已經吃了很多次虧,所以此次就連彭老總都有些忌憚。

四川老兵種地32年,1984年看完報紙回部隊,才知鄧小平在找他 - 天天要聞

中美的第五次戰役打響開始,對方就抓住了我們後備資源不足的弱點,拚命延長戰線,拖垮我們的腳步,破壞我們的排兵布陣。

此次戰役,美軍佔據了優勢,志願軍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為了保存戰鬥力量,彭老總下令全軍撤退到三八線以北,不要跟敵人硬碰硬,而是做一個暫時休整。

但是大部隊的轉移勢必伴隨著小部隊的牽制,秦基偉所帶領的15軍就接受了這個艱巨的任務,守住陣地,為戰友拖延時間。

於是5月30日,一場朴達峰的生死阻擊戰正式拉開序幕,蕩氣迴腸的戰歌在此奏響。

秦基偉命令三營作為阻擊戰的主攻,自上而下佔據有利地形,把敵人的進攻打退。於是這一天,三營巧妙地利用地勢與敵人周旋,成功找到了敵人換防間隙的薄弱環節,並且抓住這個弱點狠狠地打。

四川老兵種地32年,1984年看完報紙回部隊,才知鄧小平在找他 - 天天要聞

一天過去,志願軍殲滅了美軍150餘人,而我方軍隊只付出了兩人輕傷的代價,實在是一筆非常划算的「買賣」。不過三營營長也告訴大家,絕對不可以掉以輕心,美軍肯定會捲土重來。

當天晚上,志願軍就已經聽到了美軍陣地上的轟鳴聲。

5月31日凌晨,趁著大家精神最鬆懈的時候,美軍派出了轟炸機對我方進行大範圍掃射,其中還伴隨著炮彈的襲擊。隨著美國正式露出獠牙,這場阻擊戰也邁入了生死階段。

面對比我們強大數倍的火力,志願軍戰士能做什麼呢?死守,與陣地共存亡。這個堅定的信念一向是共產黨戰士的精神內核,無論遇到任何困難,戰士們的字典當中就沒有放棄二字。

大概是這一次的猛攻讓美軍嘗到了甜頭,接下來的幾天,他們不斷加大火力攻勢,並且派出了更多的士兵衝鋒。對於朴達峰,他們展現出了志在必得的態度。

四川老兵種地32年,1984年看完報紙回部隊,才知鄧小平在找他 - 天天要聞

可我方戰士絕不能讓他們如願,因為朴達峰對於大部隊的戰略布置來說實在太過重要。如果美軍翻越山峰,很快就能追上向北撤退的大部隊,他們可以在準備最充分的時候,突襲精疲力盡的我軍戰士。至於最後的結果,那肯定是不堪設想的。

所以三營營長下了死命令,進則攻,退則死!

雖然志願軍的抵抗已經非常頑強,但人力無法彌補火力上的懸殊,所以到了6月4日,七連和九連的陣地已經接連失守。如果任由這個情況發展下去,志願軍危矣。

最緊張的時刻,八連七班的班長柴雲振臨危受命,發起反攻,守衛陣地。接到命令時,他對營長保證:「人與陣地共存亡。」

四川老兵種地32年,1984年看完報紙回部隊,才知鄧小平在找他 - 天天要聞

他帶著全班13名戰士向前衝鋒,依靠對局勢的準確判斷,趁著敵人鬆懈的機會迅速佔領了第一個陣地。可此舉也喚起了敵人的警惕,所以下一波行動會更加艱難。

雙方僵持之時,柴雲振咬咬牙,孤身一人上陣,從側面走小道穿插進了敵人的指揮部。他趁著對方不備,拿出匕首就對著指揮官抹了脖子。鮮血噴洒在他的臉上,為他增添了幾分殺氣。

他扔出手榴彈,甩出炮彈,拿起機關槍,對著屋內一頓掃射,消滅了指揮部的大半敵人。還有人剩下,他便開始了與對方的近身肉搏。

柴雲振招招都是真功夫,全是實打實從戰場上歷練出來的,可畢竟雙拳難敵四手。一個不注意,他的身上就添了許多傷口。一招出錯,他的食指就直接被一個美國佬咬了下來。

四川老兵種地32年,1984年看完報紙回部隊,才知鄧小平在找他 - 天天要聞

疼痛讓他的意識迅速模糊,在他倒在地上陷入昏迷之前,他想,自己可能就要交代在這兒了。

下落不明,堅持找尋

柴雲振單槍匹馬勇挑敵人指揮部,為阻擊戰作出了巨大貢獻,被授予了特等功臣和一級戰鬥英雄的榮譽。可是當大家清掃戰場的時候,卻並沒有發現他的蹤跡。

有人說,他可能是在醫療轉運過程中被別的部隊收編了;也有人說,當時的情況如此危險,英雄很可能已經犧牲在了戰場之上。總之大家找遍了四周,也沒有他的下落,英雄的軍功章也沒有人來認領。

雖然始終沒有找到柴雲振,但是共產黨本著不拋棄不放棄的原則,只要還沒有看到他的屍體,就一直堅持尋找。既然是生是死尚不明朗,那我們就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勝利之後,我國又加大了尋找力度。朝鮮政府的領導人聽說這件事之後,也派出了專人參與尋找,可沒有任何消息。難道一個活生生的戰士,就這樣在天地之間銷聲匿跡了嗎?

四川老兵種地32年,1984年看完報紙回部隊,才知鄧小平在找他 - 天天要聞


鄧公聽說這件事情之後,也告訴秦基偉,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要放棄尋找英雄。秦基偉回答:

「他是我手下的兵,我這個老軍長沒別的本事,但是肯定不會忘記我的兵。領導放心,這些年來,我們十五軍的尋找從未斷絕。」

直到1980年,朝鮮領導人來中國參加活動,都還提起了這個問題。

鄧公很遺憾地說:「快30年了,還是沒有什麼線索,但是只要人還在,我們國家就一定能找到他。到時候,我們一定第一時間通知你們。」

為了這個重大的任務,中央還專門成立了尋人小隊,由溫鐵漢擔任負責人。

他的身上肩負著首長的囑託,肩負著人民對英雄的嚮往,肩負著友國的期待,所以從接到這個任務的那一刻開始,他一刻未敢鬆懈。

當年負責15軍宣傳的李天恩想到了一個人,這個人名叫孫洪法,或許可以成為尋人工作的突破口。

孫洪法是和柴雲振當年一起反攻的戰友,找到他之後,尋人小隊果然得到了更多的線索。孫洪法是第一個在指揮部發現柴雲振的人,當時柴雲振已經身負重傷,昏迷不醒,指頭也斷了一根。

四川老兵種地32年,1984年看完報紙回部隊,才知鄧小平在找他 - 天天要聞

柴雲振

孫洪法趕緊把他背下來,送到醫療擔架那兒。後面他被其他事情絆住了腳步,再轉過身一看,柴雲振就已經下落不知了。

雖然沒有得到更多的信息,但是尋人小隊至少確認了一點,柴雲振並沒有犧牲。只要能確定他還活著,大家就相信一定能夠找到他。

在尋人過程中,秦基偉隔幾天就要詢問一次進度。他比任何人都要迫切,迫切地想找到自己手下的兵,想找到那個承載著十五軍偉岸精神的人。這麼多年來,部隊的番號沒有改變,這份精神也始終沒有改變。

有一次,他問了一句話,「軍人退役後會去哪裡」。就是這句話,給了溫鐵漢新的靈感。

一個傷員接受了治療,傷好之後,如果沒有回到部隊,那會去哪兒呢?

最大的可能就是,他已經回了國,回到了老家。

柴雲振是四川人,所以溫鐵漢第一時間趕到了四川民政廳,查詢戶籍人口。

通過各種條件篩選,最後能找到符合的人就只有一個,柴雲正

四川老兵種地32年,1984年看完報紙回部隊,才知鄧小平在找他 - 天天要聞

兩個名字並不一樣,但是聽起來非常相似,也許柴雲振本就是柴雲正,只是四川人分不清前後鼻音,所以別人才聽錯了他的名字。

有了這樣一個初步消息之後,溫鐵漢又在報紙上公開發表尋人啟事,希望能夠被柴雲正或者他的家人看到。

儘管希望渺茫,但總要儘力一試。

沒想到,尋人啟事發出去一個多月之後,就有人站在了溫鐵漢辦公室的門外。

確認身份,親領獎章

1984年9月,那個站在溫鐵漢門外的人,正是我們文章最開頭提到的人。他拿出的「信物」,並非什麼實實在在的東西,而是他自己已經殘缺的手指

四川老兵種地32年,1984年看完報紙回部隊,才知鄧小平在找他 - 天天要聞

他的食指缺了一根,形狀和位置都與孫洪法的描述相符合。他的包里還有複員證,這也能夠證明他軍人的身份。

接到消息的李天恩匆匆趕來,認下了柴雲正。雖然多年未見,但對方的面容與年輕時的面孔還是有重合之處。

戰友相見,雙方都各有激動之情。可當務之急,溫鐵漢還是要弄清楚柴雲正當年失蹤的真相。

伴隨著柴雲正的講述,大家也知道了當年的故事。

「我隱約記得是被戰友背下山的,但是等我醒來之後就已經躺在醫院裡了。醫生說我的傷勢太嚴重,沒有辦法重回戰場,所以就把我送回了國內。治好傷之後,我就回到了老家,自己找點事情做。」

四川老兵種地32年,1984年看完報紙回部隊,才知鄧小平在找他 - 天天要聞

他干回了老本行,拿起鋤頭謀生計,種了32年的地。在這期間,他從未主動向別人提起過自己的身份,更沒有說過那巨大的貢獻。

被問到為什麼不聯繫部隊時,他的回答和其他老革命一模一樣:「我都沒辦法打仗了,還聯繫部隊幹什麼?給組織上增加負擔嗎?我自己能夠照顧好生活,沒有必要給大家添麻煩。」

簡簡單單幾句話,讓溫鐵漢和李天恩聽得紅了眼眶。如果不是一個月前柴家兒子在報紙上看到了尋人消息,他們還沒有辦法真正見到這位一身功勛的老英雄、老戰友。

其實他們不知道,即便是兒子告訴了柴雲正部隊在找他,他也不願意回去。

老一輩人的想法都非常樸實,他總覺得這個時候回去,是去領功的,是去享受的,但他並不認為自己幹了多麼了不起的事。真正了不起的那些人,已經長眠在了朝鮮的土地之上。

而打動他的,其實是兒子最簡單的一句話:「你難道不想他們嗎?不想你的隊伍,不想你的戰友嗎?他們一直在想念你。」

四川老兵種地32年,1984年看完報紙回部隊,才知鄧小平在找他 - 天天要聞

就這樣,英雄歸位,多年來的尋找終於有了結果。鄧公和秦基偉都來和柴雲正見面,彼此訴說著心中的挂念,訴說著難忘的崢嶸歲月。

10月份,一場遲到了30多年的慶功會正式召開。值得一提的是,朝鮮也專門派出了代表,來親眼看看這位替他們守護了家園的英雄。

慶功會上,老英雄終於穿起了久違的軍裝,佩戴上了本該屬於他的軍功章。他用顫抖的雙手撫摸著胸前的獎章,眼裡含著淚水,心中想念的是那些已經犧牲的戰友們。

「這枚軍功章,我愧領了。今天它戴在我的身上,就當是我替犧牲的老戰友們一起來領的了。」

結語

捍衛祖國,不懼犧牲,隱姓埋名,默默無聞,這幾乎是以柴雲正為代表的老一輩革命者們的共同寫照。他們為祖國大地揮灑著青春和熱血,乃至生命,當任務完成之後,他們又揮一揮衣袖,不留戀一點榮光。他們,是中國最穩固的基石。

四川老兵種地32年,1984年看完報紙回部隊,才知鄧小平在找他 - 天天要聞


您對戰鬥英雄柴雲振有什麼想說的嗎?可以在評論區發表您的感想,讓更多的人知道老一輩革命者們對祖國的貢獻!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賴清德:戰爭沒贏家,樂意跟大陸交流合作 - 天天要聞

賴清德:戰爭沒贏家,樂意跟大陸交流合作

風向變了?賴清德發表520演講,涉及兩岸說法發生大變化,高呼「避戰要交流」。據聯合早報報道,近日,賴清德在就職滿一周年之際,在台北召開記者會。當日本媒體問及兩岸關係的問題時,賴清德回應:島內社會與人為善,並表示他也是堅定地追求和平,「因為和平無價,戰爭沒有贏家」。賴清德進一步表示,將實施所謂的「和平四...
莫斯科國立體育學院校長在巨型雕像內死亡,年近70歲 - 天天要聞

莫斯科國立體育學院校長在巨型雕像內死亡,年近70歲

據環球網援引「今日俄羅斯」(RT)、英國《鏡報》等媒體22日報道,俄羅斯聯邦偵查委員會表示,在伏爾加格勒的標誌性巨型雕像「祖國母親在召喚」頭部內發現了一具男性遺體。據了解,死者為莫斯科國立體育學院校長尼古拉·切斯諾科夫。「祖國母親在召喚」巨型雕像(圖源:環球網)當天晚些時候,莫斯科國立體育學院在其網站上...
2025年緬甸內戰局勢5個月來的簡評 - 天天要聞

2025年緬甸內戰局勢5個月來的簡評

轉眼2025年已經過了5個月,緬甸的激烈內戰打了兩年半,目前又陷入新的僵局,也就是幾十年來那種不死不活的狀態。所謂「激烈內戰」是指2023年1027行動,這一仗確實差點徹底改變了緬甸局勢,也就是變天,最後因為多種因素,緬政府的基本盤又穩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