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歷史|將軍衙署

2022年10月14日05:19:12 歷史 1817


呼和浩特歷史|將軍衙署 - 天天要聞

清雍正末年,為進一步加強北部軍事駐防,清廷決定在大青山以南有「京畿之鎖鑰,晉垣之襟帶,烏伊諸盟之屏蔽」之稱的歸化城左近增建一座新城,作為右衛城北移屯兵之用。此城於乾隆二年二月初七興工,至四年六月告竣,御賜城名「綏遠」。

綏遠城建在歸化城東北5里處,兩城之間由一條大路相連,城內最重要的建築,便是這座按一品封疆大吏官邸規格建造的將軍衙署。

將軍衙署是綏遠城內最高軍政指揮部,也是清代14處常設八旗駐防將軍衙署之一;主體建築沿中軸線按照前朝後寢的順序排列,總體布局按功能分左、中、右三路,房屋計132間,傳統磚木結構,房頂為懸山五脊飛甍,黑色府門和廊柱更顯衙署的莊重威嚴。

呼和浩特歷史|將軍衙署 - 天天要聞

府門正南有大型照壁,門前有清代石獅一對,左雄右雌,莊嚴威武。

五進院落,自南向北依次為府門、儀門、大堂、二堂、三堂及四堂。

儀門即禮儀之門,當年,綏遠城的每一任將軍都在這裡迎送貴客。

按規定,只有和將軍品級相當的官員才有資格走儀門,其他官員只能走兩邊的旁門;文官走東門,武官走西門。

儀門正北的大堂為整座衙署的議事決策中心,節日慶典,迎接聖旨,重要的政務活動,都在這裡進行。新官到任行「忘闕叩恩」之禮也在大堂前的月台之上。

呼和浩特歷史|將軍衙署 - 天天要聞

按辦公需求,大堂、二堂兩邊分別設有折房、回事處、官房、印房、客廳和箭亭。垂花門內的三堂為將軍與家人的生活區。

位於新城區鼓樓立交橋西北處的將軍衙署博物院,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地位等級最高的清代駐防將軍府邸。對研究清代八旗駐防制度具有重要意義。

呼和浩特歷史|將軍衙署 - 天天要聞

將軍衙署博物院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院藏文物眾多,二堂院內東側高大的御賜記功碑為一級文物,是同治皇帝為表彰綏遠城第六十三任將軍德勒克多爾濟安定邊塞的功績所立。

德勒克多爾濟是固倫恪靖公主額駙敦多布多爾濟第八世孫,爵位固山貝子,1868年2月臨危受命,第二次上任綏遠城將軍,此時歸綏地區防務極為緊張,7月在任上去世,葬於今賽罕區黑沙圖村。

呼和浩特歷史|將軍衙署 - 天天要聞

綏遠城將軍權傾一方、責任重大,不僅可以彈劾廢止山西省歸綏道及所屬諸廳的人事任免,對歸綏兩城乃北疆邊貿也有一定的掌控權。

歷史的長河中,作為萬里茶道重要節點城市和草原絲綢之路上的樞紐城市,各地商旅把呼和浩特作為大本營,東去西往,南來北達,不僅發展了經濟,也極大地促進了地區文化的繁榮。

將軍衙署內廳堂高大雄偉,古樹參天而立,幾棵有故事的丁香在此已花開花落近200年。

呼和浩特歷史|將軍衙署 - 天天要聞

相傳某任綏遠城將軍的夫人在此久病不愈、悶悶寡歡,尋醫訪葯中一鄉間醫生告知,院內缺花少樹、可植丁香一試。得到恩准後,將軍派人從頤和園移植丁香到此,夫人病體果然得以康復,從此歸綏人家開始遍植丁香。因花期長、花姿美、花香怡人且易繁育、生命力旺盛,丁香後來被選定為呼和浩特市花,塞外青城也有了丁香節。

歷史的進程中,隨著區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多,同為清代呼和浩特地區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的歸化城和綏遠城最終合而為一,1928年成為新建綏遠省省會,名曰歸綏市;1954年,歸綏市更名為呼和浩特市,正式成為內蒙古自治區首府,今天的美麗青城

呼和浩特歷史|將軍衙署 - 天天要聞

柳營春試馬,虎帳夜談兵。

一座將軍府,半部青城史。

從乾隆二年第一任將軍王昌到1913年最後一任將軍張紹曾,174年間先後有79位將軍在此辦公和居住。其中第71任將軍克蒙額任期最長,府門前照壁上「屏藩朔漠」四字便由他題寫。此石碑為綏遠城遺存三件珍貴石刻文物之一,其它兩件城門石匾均為乾隆皇帝御筆,一曰「承熏門」,一曰「鎮寧門」。

綏遠城將軍衙署也曾是商震李培基、董其武、徐永昌、傅作義、烏蘭夫等近代重要歷史人物的辦公場所。有漠南第一府之稱。

綿長的記憶延續著真實的情感。將軍衙署不僅見證了1739年之後呼和浩特的發展演變,如今又以一種嶄新的身份,繼續著追古述今的文化使命。

呼和浩特歷史|將軍衙署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千古第一賢后:馬秀英——她用大愛溫暖了一個暴戾的王朝 - 天天要聞

千古第一賢后:馬秀英——她用大愛溫暖了一個暴戾的王朝

(一)亂世孤女,遇一生摯愛時間: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 地點:濠州(今安徽鳳陽) 人物:馬秀英、朱元璋、郭子興 宿州富商之女馬秀英,自幼喪母,父親因仇殺逃亡,臨行前將她託付給紅巾軍領袖郭子興。郭子興視她如己出,教她讀書明理,但她拒絕纏足
湛江為什麼叫湛江?這事兒得從頭說起!》 - 天天要聞

湛江為什麼叫湛江?這事兒得從頭說起!》

今天咱來嘮嘮湛江這名字的來歷。別看現在湛江是個濱海大都市,無敵海景刷爆朋友圈,但它的名字居然跟「江」沒啥直接關係!是不是覺得離譜?別急,聽我慢慢給你捋清楚。一、名字的由來先說個冷知識,湛江這個地方,在古代並不叫「湛江」,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裡
武則天墓前61個石人都無頭,千年來難解,1971年2位農民提供線索 - 天天要聞

武則天墓前61個石人都無頭,千年來難解,1971年2位農民提供線索

1971年,陝西乾縣兩位普通村民在田間勞作時無意間挖出一個奇異石像頭像。而這不起眼的一鋤,竟成為破解千年未解之謎的關鍵線索——武則天陵墓前六十一尊無頭石像的秘密。乾陵,一座合葬唐高宗與武則天的皇陵,歷經千年風雨與盜墓者輪番「進攻」,卻始終無
逃台國民黨高級將領:大多晚景凄涼,窮苦潦倒 - 天天要聞

逃台國民黨高級將領:大多晚景凄涼,窮苦潦倒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讓國民黨政權徹底失去了大陸的控制權,隨之而來的,是大批國民黨高級將領跟隨蔣介石撤往台灣。那時候,誰也沒想到,這個島嶼會成為他們後半生的舞台,更沒想到,許多曾經風光無限的將領,到了晚年卻過得那麼艱難。
書香傳家——徐門景孺人的家族傳承故事 - 天天要聞

書香傳家——徐門景孺人的家族傳承故事

根據《大橋徐氏族譜》記載,景孺人生於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是大橋徐氏徐達三的原配妻子。她的父親是雍正元年恩科舉人景麟祥,叔父是康熙五十二年恩科進士景考祥,表兄則是乾隆年間進士、候選知縣景鴻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