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一生只寫了一首詩,卻被編入小學教材,其中一句大家耳熟能詳

2022年10月12日19:26:15 歷史 1811

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王朝中,也有不少女性執政者,慈禧太后就是其中之一。她是近代中國最有權勢的女人,統治中國長達四十八年。她登上權力頂峰的時候,大清國已經千瘡百孔。在她的統治下,中國更加內憂外患,民生凋敝。因此,慈禧在歷史上留下的是一片罵聲。

慈禧一生只寫了一首詩,卻被編入小學教材,其中一句大家耳熟能詳 - 天天要聞

那麼,拋開政治家身份的慈禧又是一個怎樣的女人呢?她聰明叛逆、貪圖享樂,她還擅長繪畫,愛好唐詩宋詞。她還寫過一首詩,這是她一生中寫過的唯一的一首詩,這首詩中的一句大家耳熟能詳,還被編入小學教材。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做為女人的慈禧是什麼樣的。

慈禧一生只寫了一首詩,卻被編入小學教材,其中一句大家耳熟能詳 - 天天要聞

慈禧原名葉赫那拉蘭兒,生於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十一月,她的家族是滿洲鑲藍旗的官宦世家。咸豐元年(1851年),16歲的葉赫那拉參加皇家選秀,被封為「蘭貴人」。六年後,慈禧生下大阿哥載淳(後來的同治皇帝),又被晉陞為懿貴妃。彼時中國內憂外患,國內外形勢非常嚴峻,面對一團亂麻的內政外交,咸豐帝選擇了逃避,他連奏章都懶得看,終日沉迷於酒色,最終突發疾病而亡。咸豐死後,同治繼位,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

慈禧雖然走入了最高權力中心,但她本質上還是一個貪圖享樂的貴族女子,而非政治家。她更關注的是自己的私人生活。她熱衷於研製化妝品,給自己建園林,和宮裡的女人們談論如何養寵物。她對巴黎的時裝、華爾茲舞特別感興趣。她把大量的時間用於化妝、遊玩、宴飲、看戲。

慈禧一生只寫了一首詩,卻被編入小學教材,其中一句大家耳熟能詳 - 天天要聞

慈禧雖然二十五歲就成了寡婦,但她特別愛美,非常注重保養和打扮自己,把自己活成了一個精緻的女人。她有一句名言:「一個女人沒心腸打扮自己,那還活什麼勁呢?」宮女回憶說:「太后雖然每天有很多政務要處理,但她還有那麼多時間講究吃,講究穿,講究修飾和玩樂。」四十多年裡,慈禧每天都要在梳妝鏡前消磨好幾個小時,出門前把自己打扮得光彩照人,臨睡前還要換上全新的粉紅綢緞睡衣,上面綉滿了牡丹。每件睡衣慈禧只穿一次,第二天就換一件新的睡衣。

慈禧還特別注重保養,她用珍珠粉和人蔘美容護膚,她使用的胭脂口紅都是宮廷御制,從進貢的幾百斤玫瑰花瓣中,挑出最好的用石杵搗成原漿,製成胭脂花汁。這樣製成的胭脂口紅,純天然無污染,對皮膚有非常好的滋養作用。她還特別喜歡喝奶,甚至有時用奶泡澡。她堅持每天早上熨臉,晚上泡腳,每天散步。

慈禧一生只寫了一首詩,卻被編入小學教材,其中一句大家耳熟能詳 - 天天要聞

慈禧非常聰明,她剛進宮的時候識字不多,可是她通過自學也略通文墨,能看懂奏章。她有很高的藝術鑒賞力,對於園林建築頗有造詣。她還擅長繪畫,喜歡唐詩宋詞。有一年,慈禧母親過六十大壽,那天正好趕上有外國使節到宮裡拜會,慈禧不能去給母親祝壽,就準備了一些壽禮,還寫了一個大大的「壽」字,並且在「壽」字的下方,用滿、漢雙語寫了四句詩:

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

這首詩淺顯易懂,沒有華麗的辭藻,表達了她作為女兒對父母的感恩思念之情,最後一句「可憐天下父母心」流傳至今,還被編入了小學教材。從這首詩可以看出,慈禧的文化程度不高,所以,她只能用管理家庭的方式來治理國家。有一次,曾國藩進京面見慈禧,回來後他在日記中寫道:「沒想到太后跟他談的都是家常,家裡幾口人啊,出京多少年了,完全沒有談論朝政。」

慈禧一生只寫了一首詩,卻被編入小學教材,其中一句大家耳熟能詳 - 天天要聞

慈禧就是這樣一個聰明又愚昧、大膽又保守、熱愛權力又貪圖享樂的女人,她缺少為國家和民族奮發圖強的責任感。她臨終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是:「以後勿使婦人干政。此與本朝家法有違,須嚴加限制。」她似乎有一些後悔,承認了自己執政失敗,她希望其他的女人不要效仿她。的確,如果慈禧能夠把國家和民族危亡放到第一位,更多地觀察世界,接觸西方文明,就會更清楚當時中國的處境,也許能找到適合中國發展的出路,她也不會落得千古罵名。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你知道盜墓的祖師爺是三國中的誰嗎? - 天天要聞

你知道盜墓的祖師爺是三國中的誰嗎?

《三國志·魏書》明確記載,曹操為籌措軍餉「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曹操並不是第一個盜墓的,但是他是第一個將盜墓軍事化的。曹操曾組建軍隊專門盜墓,以補充軍餉,因此說曹操是盜墓者的祖師爺。後期的盜墓者都會先拜曹操。
「兩彈一星」精神永放光芒——中國原子城歷史圖片展在煙台舉辦 - 天天要聞

「兩彈一星」精神永放光芒——中國原子城歷史圖片展在煙台舉辦

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17日訊 為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迎接第九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5月16日,在煙台市萊山區圖書館,煙台市科協聯合市委宣傳部、市直機關工委共同舉辦「兩彈一星」精神永放光芒——中國原子城歷史圖片展。記者了解到,「兩彈一星」精神永放光芒——中國原子城歷史圖片展通過百餘張珍貴歷史圖片,輔以翔實...
海上絲路爭霸:托勒密埃及的開拓壯舉 - 天天要聞

海上絲路爭霸:托勒密埃及的開拓壯舉

相比於除傳內陸貿易,今人對海上絲綢之路始終知之甚少。這可能是因為中國的歷史記載脈絡,往往採用遠離大洋的華北視角。以至於很少有人注意到,紅海-阿拉伯半島-印度西部的眾多港灣,孕育過絲毫不輸農本帝國的天量財富。
時隔3年 持續近2小時 俄烏在土耳其談成了什麼? - 天天要聞

時隔3年 持續近2小時 俄烏在土耳其談成了什麼?

俄羅斯和烏克蘭代表團16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關於和平解決烏克蘭危機的會談,當天的雙方直接談判持續近2個小時。此次會談是2022年3月以來,時隔三年,俄烏雙方首次直接會談。 當天,首先舉行了土美烏三方會談,然後在土耳其的主持下舉行了俄烏直接談判。談判以閉門形式展開,地點都在土耳其總統府伊斯坦布爾辦公區,即...
為「小人物」寫史,普通鄉民從歷史塵煙中走來 - 天天要聞

為「小人物」寫史,普通鄉民從歷史塵煙中走來

19年前,如果不是意外邂逅一組「排日賬」,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劉永華不會想到,之後的近20年,他會一點點勾勒出19世紀徽州一戶農家三代人長達60年的生活,並為這樣的「小人物」寫史。日前出版的《程允亨的十九世紀:一個徽州鄉民的生活世界及其變遷》一書,講述了發生於19世紀徽州一個普通鄉民生活世界的故事。通過鄉民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