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奇人把夢境寫成一本書,當年遭人嘲笑,如今為什麼被狂贊?

2022年10月12日07:24:03 歷史 1462

清末奇人把夢境寫成一本書,當年遭人嘲笑,如今為什麼被狂贊? - 天天要聞

清末奇人陸士諤

這個奇人名叫陸士諤,名守先,字雲翔,號士諤,出生於1878年,於1944年逝世。

陸士諤是江蘇青浦珠溪鎮人,這個地方現在屬於上海市青浦區,珠溪鎮就是現在‬的‬千年古鎮朱家角。

陸士諤早年跟隨名醫唐純齋學醫,後來,陸士諤一邊在上海行醫,一邊以驚人的速度寫小說。

陸士諤為什麼挨罵、被嘲笑?

《新中國》是陸士諤32歲時寫作的小說,這本小說以第一人稱寫作,寫的是陸士諤在夢裡的所見所聞。

小說的主角名叫「陸雲翔」,雲翔就是陸士諤的「字」,《新中國‬》是一部以夢為載體的幻想之作。

陸士諤在書里寫到了上海‬的幾十年‬之後‬才‬有‬的地鐵、輕軌、黃浦江大橋,還有在浦東舉辦的「萬國博覽會」。

令後人驚嘆不已的是,陸士諤居然神奇地預言了舉辦「萬國博覽會」的場所-上海浦東

清末奇人把夢境寫成一本書,當年遭人嘲笑,如今為什麼被狂贊? - 天天要聞

浦東召開「萬國博覽會」

陸士諤在書里寫道,為了在浦東開「萬國博覽會」,上海專門修建了一座跨越黃浦江的大鐵橋,一條貫通浦東、浦西的過江隧道,甚至還造了一條地下鐵路。

除此之外,陸士諤的夢境還涉及到了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大到國家地位、中外關係,重大工程、重大事件,小到大街小巷、市井生活,以及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總而言之,陸士諤把夢裡看到的東西(事情)說得有模有樣、活靈活現,而當時的讀者對陸士諤寫的這些東西(事情)聞所未聞,或者覺得匪夷所思、荒誕不經。

由此,《新中國》發行上市之後,大部分讀者都以為「陸士諤瘋了」,就連寫過《狂人日記》的魯迅先生也罵道:「真是狗屁不通,胡說八道,在夢裡罷了。」

清末奇人把夢境寫成一本書,當年遭人嘲笑,如今為什麼被狂贊? - 天天要聞

油畫 魯迅先生

陸士諤究竟做了一個什麼樣的夢?

陸士諤的《新中國》全篇共有2萬多個字,小說一開頭就寫道:

「陸雲翔」在大年初一獨自喝「悶酒」,百無聊賴中,「陸雲翔」不知不覺就喝下了好友李友琴送給他的兩斤花雕酒

有意思的是,陸士諤還清清楚楚地寫道,「陸雲翔」喝的是「20年陳釀」的花雕酒。

喝酒喝高了以後,「陸雲翔」便昏昏沉沉進入夢鄉,並做了一個妙不可言的「百年奇夢」。

在夢裡,「陸雲翔」穿越到了宣統43年(也就是公元1951)的上海灘,在好友李友琴的「導遊」下,「陸雲翔」遊覽了上海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

「陸雲翔」發現,這個時候的上海與他「穿越」前看到的上海完全不一樣,上海變得既文明、發達,又陌生和新奇。

以下就是「陸雲翔」穿越到1951年,在上海灘看到、聽到的「稀奇事情」、「新鮮事情」:

在‬夢境‬里,中國已經收回了西方國家設在上海的「租界」,什麼「法租界」、「英租界」、「日租界」、「公共租界」都沒了蹤影,中國取消了外國人在上海的「治外法權」等特殊權力;

在夢中的上海灘,外國人必須遵守中國的法律,外國人‬再也不敢像以往那樣無法無天;

裁判所(法院)里,中國人正在控告幾個違反中國法律的外國人;

清末奇人把夢境寫成一本書,當年遭人嘲笑,如今為什麼被狂贊? - 天天要聞

舊上海 外灘

在上海的商店裡,中國人自己生產的「國貨」完全取代了「洋貨」,而且,中國人已經開始喜歡「國貨」了;

吳淞口江面上停泊了不少艘中國自己製造的各式兵艦,這些國產兵艦不但堅固結實,而且輕巧靈便,中國海軍的實力已經「全球第一」;

跑馬場(就是現在的人民廣場)建了一座大劇場,這個劇場擁有12萬個座位,劇場的名稱叫「新上海舞台」;

上海商業區的馬路上空蓋了個「透光琉璃瓦」頂棚,夏天可以遮陽,雨天可以擋雨,人們雨天逛街不用打傘;

大馬路(也就是現在的南京路)地下修了一條鐵路,修這條地下鐵路的時候,各方面的想法不一致,有人希望造在地下,有人希望架在地面上空,爭論到最後,才決定把鐵路建在地下;

地下鐵路是怎麼建造的呢?陸士諤寫道,「在‬地底下掘一個隧道,安放上鐵軌,不管白天黑夜都開著電燈,電車就可以在隧道裡面快速行駛」;

為了方便人們過江,黃浦江上修建了「一座很大很大的鐵橋」,鐵橋跨過黃浦江,直接從浦西築到對岸的浦東;

清末奇人把夢境寫成一本書,當年遭人嘲笑,如今為什麼被狂贊? - 天天要聞

「架在黃浦江上的鐵橋」

黃浦江水下還挖掘了一條隧道,人們可以從黃浦江底下來往於浦西、浦東;

南洋公學(上海交通大學)變成了一所綜合性大學,不但在南洋公學,在中國不少高級學堂里,都有不少前來中國留學的外國人;

中國的漢語已經成為「全世界文字勢力最大」的語言文字,英語等外國語言已經沒有那麼「吃香」;

中國的工人差不多都過上了「小康」的日子,中國的女人們也開始走出家門,她們大都做的是「總賬房」(會計)工作;

中國已經全面禁止嫖娼、賭博,煙館、妓院、賭館已經全部關張;

中國自己生產出了「式樣極其靈巧,用油也極其省儉」的新式汽車,人們出門辦事可以乘坐「計程車」;

中國人新發明的煙火特別漂亮,發射到空中之後,煙火可以變幻出各式各樣漂亮的圖畫;

中國人發明了「西洋各國從不曾有過」的飛艇,中國人發明了一種「水行鞋」,穿著這種鞋子,人們可以輕輕鬆鬆地在水面上行走;

中國社會安定,中國人文明守法,以至於不得不開始裁減「偵探」(警察、治安管理人員);

中國人發明了一種「除惡葯」,幾乎可以治癒所有的惡病和頑症;

因為全國已經非常富裕,以至於「尋不出一個窮人」,所以,一些富人不得不「把錢運到外國去做一番事業」(到海外投資);

「萬國裁判衙門」(相當於現在的「聯合國」)把總部設到了中國,所有的國際爭端都歸「萬國裁判衙門」裁判……

以上都是「陸雲翔」穿越‬到‬1951年,在上海的所見所聞。

清末奇人把夢境寫成一本書,當年遭人嘲笑,如今為什麼被狂贊? - 天天要聞

再版的《新中國》

陸士諤的「百年奇夢」,不如說是那個時代中國人的「夢想或幻想」。

陸士諤寫作《新中國》這本書的時候,中國正處在積貧積弱的年代,1910年的舊中國貧困落後,即使當時在中國最時髦、最洋氣的上海也是如此。

陸士諤對未來的「奇思妙想」從何而來?

首先,這跟陸士諤睿智的頭腦、淵博的知識和豐富的想像力有必然的關係,這些「基本功」加上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最後才構想出這個「百年奇夢」。

其次,陸士諤弟弟、妹妹等好幾個親屬都是同盟會南社的成員,在他們的影響之下,陸士諤很早就接觸了一些進步讀物,因此,陸士諤預言,中國的進步人士必將建立起一個獨立自主、偉大富強的 「新中國」。

第三,在上海這個西學、新學薈萃之地,「治病救人」的同時,陸士諤結交了許多見多識廣的有識之士,見識過西方國家不少稀奇古怪的「西洋鏡」。

由此,陸士諤在書中所寫的許多「新奇」事物憑空臆造,不少東西(比如地鐵)在當時已經存在了,只不過當時的上海還沒有這種‬「稀奇‬事物‬」。

當時,因為閉關鎖國,更多的中國人對「外面的世界」知道得很‬少,或者一無所知。

就說輕軌、地鐵吧,早在1876年,就有中國人在美國紐約看到了汽車在高架橋上行駛的景象。

在英國倫敦,中國人李圭這樣描述倫敦的地鐵:「英國的鐵路修在地底下的隧道里,間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站點,乘客根據自己的需要購票,然後走過四、五十級石台階到達地下乘車處搭車。」

李圭還描述了英國倫敦地鐵站的商業配套情況。「地下乘車處旁邊有售貨攤或購物店鋪,乘客可以方便地買到一些急需的東西。」

陸士諤不但知道這些「西洋鏡」,還知道這些新鮮事物負面的東西。

比如,在提到南京路下建地鐵的時候,陸士諤就寫到了高架鐵路(輕軌)的弊端。

「在架高的鐵橋上行駛,電車開動時產生的噪音會非常大,巨大的響聲鬧得沿路的店鋪和街上的行人頭都暈了」。

清末奇人把夢境寫成一本書,當年遭人嘲笑,如今為什麼被狂贊? - 天天要聞

「建在地下的鐵路」

當然,在《新中國》中,陸士諤也有一些現在看起來仍然「不靠譜」的描寫。

比如,中國人自己製造的軍艦上蒙覆了一層「橡皮包甲」,按照陸士諤的描寫,這種「橡皮包甲」可以「制服炮彈」。

還有,陸士諤想像中國人發明了一種「水行鞋」,穿上這種「水行鞋」,人就可以在水面上行走。

總的來說,陸士諤的幻想(或夢想)表露出他的一種希望,他看到了中國當時的落後和貧困,他強烈地渴望改變現實,卻又看不到改變的希望。

於是,陸士諤通過這種方式來自我安慰,或者說是「寄希望於夢境中」。

在陸士諤的夢境里,他表露了「外國人有的東西,中國人總有一天也會擁有」的期望和幻想。

陸士諤相信,中國將來一定會像西方一樣發達、富強,甚至在許多方面超越西方。

可以這麼說,這不僅是陸士諤一個人的幻想和期望,也是那個時代許多中國人的「夢想或幻想」。

饒有意味、令人感到興奮的是,陸士諤夢境里的許多事物如今變成了事實。

比如,南京路下有地鐵、高架路上跑汽車、黃浦江上架鐵橋、黃浦江底通隧道,這些「預言」在今天都已經一一實現。

再比如,中國收回「租界」,在中國的外國人必須遵守中國法律等等,這些也都在新中國成為事實。

如今,當我們再讀陸士諤的《新中國》時,我們會發現,陸士諤描寫的「稀奇事物」大都沒有那麼稀奇,因為它跟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看到的相差無幾。

但是,那些「稀奇事物」畢竟是陸士諤在100多年前幻想,100多年前的幻想與現實竟然如此相像,我們不得不佩服陸士諤先生超乎尋常的想像力。

結語

《新中國》在結尾處這樣寫道,「陸雲翔被門檻絆了一跤,才知是一場夢」。

妻子說:「你這是痴心妄想久了,所以才做這麼奇怪的夢。」

清末奇人把夢境寫成一本書,當年遭人嘲笑,如今為什麼被狂贊? - 天天要聞

陸士諤(後排左二)

「陸雲翔」卻說:「休說是夢,到那是真有這景象也未知。」

在我看來,這是陸士諤先生在《新中國》這本書里最想表達的意思:誰說這是「痴人說夢,到那個時候,中國真的會變得那樣強大和先進。

時至今日,陸士諤先生在《新中國》中幻想的許多事物早已成真,如今的上海比他「夢境里的上海」更加繁華、先進,如今的中國也比他想像中的中國更加強大。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為什麼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講究 - 天天要聞

為什麼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講究

與今天我們的名字不同,古人在起名字時,名是名,字是字。《顏氏家訓》有言:名以正體,字以表德,就是說「名」是用來區別彼此的,「字」則是體現一個人的德行。在古代,嬰兒出生三個月之後便有父親給孩子取名,「三月之末……父執子之右手,咳而名之」。
陳谷嘉同志逝世 - 天天要聞

陳谷嘉同志逝世

5月14日,湖南大學嶽麓書院發布訃告稱,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思想史家、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陳谷嘉先生,於2025年5月14日上午8時逝世,享年91歲。陳谷嘉陳谷嘉先生1934年5月出生於湖南寧鄉,1959年8月畢業於武漢大學歷史系,並執教於湖南大學。1959年11月赴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師從著名史學家侯外廬先生。嗣後回湖...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詩,結果被一首詩懟得下不來台 - 天天要聞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詩,結果被一首詩懟得下不來台

曹操死後,他大兒子曹丕當了皇帝。這曹丕一直看自己弟弟曹植不順眼,為啥呢?因為曹植太有才了,以前老爹曹操最喜歡他,差點讓他接班。現在曹丕當了皇帝,越想越氣:這小子留著遲早是個禍害!這天上朝,有個大臣打小報告:"陛下,您弟弟曹植整天寫詩發牢騷,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 - 天天要聞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

日本國立公文書館14日公開展示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1644部隊、8604部隊和8609部隊的留守名簿。5月14日,在日本東京,日本細菌戰研究專家、滋賀醫科大學名譽教授西山勝夫召開說明會。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 攝5月14日,在位於日本東京的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工作人員展示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1644部隊的留守名簿。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 攝...
民國人物張宗昌 - 天天要聞

民國人物張宗昌

給了我們所知道的很多負面形象,如荒淫好色、迎娶大批姨太太或殘暴冷血,鎮壓勞工,,扼殺新聞自由、橫徵暴斂等等。
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何要堅持「第二個結合」? - 天天要聞

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何要堅持「第二個結合」?

「兩個結合」是我們黨在深刻總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百年奮鬥歷史經驗、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發展規律基礎上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與原創性貢獻。其中「第二個結合」,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僅為新時代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築牢了深厚文化根基、注入了磅礴精神偉力,更為我們黨以徹底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