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釗犧牲後,他的5個子女後來的命運如何?其長子官至副國級

2022年10月09日17:38:10 歷史 1877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27年4月28日,偉大的革命先驅李大釗先生,在反動派的押送之下,站到了一具絞刑架前方。

李大釗犧牲後,他的5個子女後來的命運如何?其長子官至副國級 - 天天要聞

自從被捕以來,他就一直在等待著這一天。對於走在時代前沿的仁人志士來說,死亡也許是他們最終的解脫。

敵人妄想從他的臉上看到恐懼的神情,他卻自始至終一派坦然。離開了眼鏡的雙眼有些無法聚焦,但眼中的光輝一如從前。

李大釗先生的犧牲,是全國人民的損失,而他留下的五個子女,從此失去護持,艱難地行走在前人開闢的道路上。

他們自小得父親親自教導,在父親偉大風華的耳濡目染之下長大,心中自有一顆為國為民的種子正不斷萌芽。

只是亂世時運多艱,他們的成長並不容易。這五個孩子後來的命運會是如何?他們會如同父親所期待的那樣,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中國人嗎?

家風家訓,潛移默化,一起來看看李大釗先生和他的孩子們的故事。

探索前路,言傳身教

「我是幾個兄弟姐妹中和父親待的時間最長的人,他是怎樣工作的,我至今記憶猶新。」

這是李大釗先生的長子李葆華在接受採訪時所說的話,平淡的話語中,隱藏著一番不足為外人道的思念和情感。

李大釗犧牲後,他的5個子女後來的命運如何?其長子官至副國級 - 天天要聞

他的父親,李大釗先生,不僅是我們如今的歷史課本上那個冷冰冰的名字,還是在風雲激蕩的社會中搖旗吶喊的先鋒。

南陳北李,是中國共產黨的奠基者,亦是中國人民永誌不忘的英豪。

李大釗犧牲後,他的5個子女後來的命運如何?其長子官至副國級 - 天天要聞

出生在河北大黑坨村的李大釗,有一個有趣的外號,黑坨,他的夫人趙紉蘭就常常這樣稱呼他。

二人結婚時,李大釗先生年紀尚小,懵懵懂懂地走進了婚姻的世界。雖心中對自由戀愛有所嚮往,但始終牢記著肩上的責任,所以他即便是接觸了新式思想,也從未負過髮妻。

1913年,李大釗先生東渡日本,想要在一個新的環境中尋找一條新的救國救民的道路。此時,他的夫人已經為他生下了兩個孩子,李葆華和李星華。

雖然心中牽掛著濃濃的不舍,但是「為生民立命」的聲音一直響徹在他的耳邊,讓他不得不狠下心腸,與至親至愛分離。

李大釗犧牲後,他的5個子女後來的命運如何?其長子官至副國級 - 天天要聞

去往日本的早稻田大學留學的經歷,徹底改變了李大釗先生的一生。

就是在這裡,他初步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思想,也跟不少志同道合的夥伴在辯論中得到思想的進步。

那時候大家能看到的書全部都是原文,所以挑燈夜戰、逐字翻譯是常有的事。艱難險阻自不必提,可胸中自有一番激蕩,這也讓平淡的歲月增加了幾分豪邁。

學成歸國後,李大釗先生成為了北京大學的老師,也在新文化運動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當時的他和陳獨秀先生一起,推動著思想和文化的改革發展,將科學和民主的信仰散播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走進工人階級,就是李大釗先生最先做的事情。

他的身邊跟著兩個小跟班,趙世炎和鄧中夏,他帶著兩個學生一起,用最淺顯易懂的話語啟迪民智,解放工人的思想,帶領他們反抗剝削階級。

葛樹貴便是其中的一位典型人物,是最早接受李大釗先生思想熏陶的先進工人。

李大釗犧牲後,他的5個子女後來的命運如何?其長子官至副國級 - 天天要聞

如此大張旗鼓的宣傳和行為,勢必會引來敵人的忌憚。身為北大的老師,他暫時可以受到學校的庇護。

但是學校在警察署面前的話語權始終有限,所以我們可以想像,李大釗先生時刻處在危險的環境當中。

真正的戰士,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1926年發生的那場「三一八慘案」,真正讓大家意識到了反動派和頑固派的可怕之處。

作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軍人物,作為中國共產黨的直接建設者,李大釗先生儼然成為了敵人的眼中釘。

可是英勇的共產主義戰士會因為敵人的阻撓而停下自己的腳步嗎?從來不會。

李大釗犧牲後,他的5個子女後來的命運如何?其長子官至副國級 - 天天要聞

在革命工作中嘔心瀝血的同時,李大釗先生沒有忘記自己作為一個父親的責任。除了最早的一雙兒女之外,他和夫人又陸續生下了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

五個孩子承歡膝下,作為父親,他的內心被填補得滿滿當當。但與此同時,他也意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更重了。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所以他除了要在工作當中取得成績之外,還要給他的五個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能抽出空閑時間回家時,他總是會給孩子們預備一定的親子時光,傾聽孩子們近來的生活困惑,用自己廣博的學識引導著他們看見更廣闊的世界。

在他的直接影響下,大兒子李葆華緊跟身後,與父親成為了配合默契的夥伴。

那個時候的李葆華正是意氣風發的少年,他跟在父親身邊學習,並且負責為李大釗先生和黨組織之間傳送情報與信件,在此過程中受益良多。

子承父業,開拓進取

1927年4月6日,李大釗先生在革命工作中不幸被敵人逮捕,他的夫人和四個孩子也跟著遭了殃,只有李葆華因為在外學習工作而逃過一劫。

李大釗犧牲後,他的5個子女後來的命運如何?其長子官至副國級 - 天天要聞

作為社會影響力巨大的領袖人物,李大釗先生入獄的消息傳出,各界人士紛紛展開營救。

可是敵人對於李大釗先生實在嚴防死守,即便諸位朋友將辦法想遍,也只能將夫人和四個孩子救出來。而他們之後的生活也並不平靜,多次受到惡人的打擾。

至於李大釗先生,他在被抓的那一刻起,就已經為自己的歸宿做好了打算。

無論發生任何事情,心志堅定的他都不可能背棄自己的信仰,那麼等待他的便只有死亡一條道路。

從容赴死,並不是誰都能做得到的事,但對於李大釗而言,這並非什麼困難。

不過他心中還是有遺憾,思想解放之路任重道遠,革命任務仍然艱巨,如果他還能走得更遠,是不是就還能做更多貢獻?

22天過去了,敵人用盡各種手段,都沒有辦法從李大釗先生嘴巴里得到任何有用的信息。於是他們喪心病狂,將他拖到了絞刑架前,用最殘忍的方式結束了他的生命。

先生犧牲時,他的五個孩子尚未全部長大成人,萬幸他有個好妻子,秉承著他的遺志,教導著幾個孩子。

李大釗犧牲後,他的5個子女後來的命運如何?其長子官至副國級 - 天天要聞

大兒子李葆華從小就立志走上父親的路,跟隨父親的腳步,實現堅定的理想。

如今引路人已經不在,但支撐前行的精神還在,所以他仍然按照之前所計劃的那樣,前往日本留學。

1931年,李葆華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入黨那天,他回想起了父親的諄諄教誨。

「在選擇這條道路的時候,我和你的叔叔伯伯們誰都沒有辦法看到未來,我們只是在堅持心中認為最正確的道路。不管我們的結局會是如何,在生命的終點回望生命歷程時,我們都可以做到無愧於心,無愧於祖國和人民,這就夠了。」

李葆華的眼中含著淚水,從父親手中接過了那根火炬,帶著它奮力奔跑。

中國人的精神一代代傳承,不正是這樣嗎?後人的崛起,往往是從把先輩埋進墳墓開始的。

在日本的學業結束之後,他回到了祖國,開始了革命戰線之上的鬥爭。

受父親的影響,李葆華的身上也有著文人的風骨,所以他從自己最熟悉和擅長的領域做起,開始了文化宣傳工作。

李大釗犧牲後,他的5個子女後來的命運如何?其長子官至副國級 - 天天要聞

一本《戰線》,就是李葆華創造出來的成績。他的筆和文字都可以變成武器,直指反動派的狼子野心。

在革命工作遇到困難時,他總會想像父親英勇就義前的大義凜然。雖然他沒有親眼見證那個畫面,但是這個情節卻深深紮根在了他的心底。

後來的李葆華愈加成熟,牽頭建設了晉察冀革命根據地,一手主持政治、軍事、文化等各項相關工作的開展。

弟弟妹妹們都說,從大哥的身上看到了父親的身影。

他是李大釗先生一手教出來的,所以先生優良的工作和生活作風,也被他傳承了下來。

即使是根據地領導,他在工作中也親力親為,經常走到工人和農民中間,傾聽最廣大人民的聲音。

李大釗犧牲後,他的5個子女後來的命運如何?其長子官至副國級 - 天天要聞

他的生活同樣也十分簡樸,一碗素菜,一份稀粥,填飽肚子就已經足夠,口舌之欲他並不看重。李大釗先生的朋友們看到李葆華的成長速度之快,也常常感嘆後生可畏。

晉察冀根據地是他投入情感最多的一個地方,但卻不是他革命事業的終點。

不管是抗日戰爭還是解放戰爭,他都秉持著一個優秀的共產黨員和中國人的態度,積極投身一線工作。

新中國成立以後,周總理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李葆華深以為然。

一個新的想法,在他的心中萌芽。

新中國的水利水電事業目前還是一片空白,正好他在這個方向上又有一定的研究,於是便積極投身到了相關領域當中。

當年同志們一起吃苦受累,誰也不知道李葆華是李大釗先生的兒子,是碩果累累的革命黨人。

李大釗犧牲後,他的5個子女後來的命運如何?其長子官至副國級 - 天天要聞

一切從零開始,李葆華成為了中國水利水電事業的奠基者之一。但是他探索人生的腳步還沒有停止,未知的領域同樣有著無限的趣味。

他又一腳邁入了金融界,成為了中國人民銀行的行長,還擔任過安徽省和貴州省的省委書記。多年來輾轉各地,他收穫頗豐,氣質也逐漸沉澱,更加沉穩大氣。

一年清明,他來到父親的墓前,喃喃地說:「兒子用雙眼幫您見證了,您和您的同志們選擇的道路是最正確的,如今我們的國家日新月異,相信未來會更加繁榮強大。」

前赴後繼,傳承不息

如果說父親是孩子們印象中的精神支柱,那麼大哥就是現實生活中真正的榜樣。從李葆華的身上,四個弟弟妹妹們學到了很多。

李大釗犧牲後,他的5個子女後來的命運如何?其長子官至副國級 - 天天要聞

李大釗先生的大女兒李星華想必大家是最熟悉的,小學課本上必修的《回憶我的父親李大釗》,其作者就是李星華。

這篇文章當中的點點滴滴,都是李星華和父親相處時寶貴的回憶。

她像父親和兄長學習,在1932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開啟了屬於她的革命征程。

李星華屬於在文字上很有天賦的姑娘,所以便一直工作在祖國的文化戰線上,她字裡行間流露出來的充沛情感和堅強品質,讓無數讀者印象深刻。

關於父親的回憶錄,其實這是李星華卧病在床時,通過口述的方式寫成的。

原以為過了這麼多年,某些記憶碎片應該已經褪色,可是當她對著編輯回憶過往時,才發現有的東西會永遠鐫刻在心間。

李大釗犧牲後,他的5個子女後來的命運如何?其長子官至副國級 - 天天要聞

在她的描述中,李大釗先生是一位非常慈祥和藹的父親。他會陪著孩子們讀書,會手把手教孩子們寫字,會在閑暇時帶著孩子們親近大自然……

李大釗先生的模樣,就是李星華所能想像的父親最好的模樣。

其他幾個孩子,同樣長成了利國利民的社會棟樑。

李大釗犧牲後,他的5個子女後來的命運如何?其長子官至副國級 - 天天要聞

二女兒李炎華,畢生致力於國學文化的傳播,紮根在國學院當中,將教育事業視為永恆的追求。她沉靜嫻雅,志趣高潔,將生活品出了一番獨特的滋味。

李大釗先生的次子李光華,從上學時候起就是個不折不扣的理工男。

他後來進入了科學院的電子研究所,並且憑藉自己的努力和先進的研究成果成為了所長。

他走向了一個與父親的事業完全不同的領域,但他同父親一樣,在為偉大的祖國付出自己的心血。

李大釗犧牲後,他的5個子女後來的命運如何?其長子官至副國級 - 天天要聞

而最小的兒子李欣華,則更是與眾不同。

他選擇了紮根在大山深處,致力於支教事業的發展,關注鄉村教育,關注貧困地區兒童身心健康。

在成為學校校長之後,他身上背負著更加重大的責任,要讓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走向光明的未來。

這五位子女分別走在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每一步都堅定踏實。父親雖然不能陪在他們身邊,但其精神與他們同在。

結語

李大釗先生對五個子女的影響,直接體現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風家訓一向是中華文明當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極受關注的社會熱點話題。

長輩以身作則,小輩傳承意志,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往往會讓孩子受益終身。繼往開來,傳承不絕,每一個中國家庭,都會在傳承中延續我們偉大的民族精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除了周總理,還有哪些名人出自於南開大學? - 天天要聞

除了周總理,還有哪些名人出自於南開大學?

南開大學作為中國知名高等學府,培養了許多在政治、經濟、科學、外交、數學、教育、歷史等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傑出校友,像周恩來、楊振寧、梁啟超、竺可楨等世紀名人,就出自於該校。
1949 年9月18 日《沙市日報》發刊詞:建設人民的新沙市 - 天天要聞

1949 年9月18 日《沙市日報》發刊詞:建設人民的新沙市

1949 年 9 月 18 日《沙市日報》發刊詞:建設人民的新沙市沙市解放已兩個月了。一段充滿苦難與黑暗的舊沙市歷史已然終結,一個自由且光明的人民新沙市歷史正式開啟。我們不會忘記,國民黨匪幫在沙市橫徵暴斂,瘋狂搶掠拆遷,致使沙市遭受嚴重破壞
《通往奴役之路》七大核心 - 天天要聞

《通往奴役之路》七大核心

5月8日哈耶克誕辰126周年紀念日1899年5月8日-1992年3月23日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七大核心觀點一文整理·深度閱讀第一,市場經濟是人類迄今所能發現的最有效率且較為理想的一種資源配置體制。
黃裕生:天空下,每一個人的苦難都是所有人的不幸 - 天天要聞

黃裕生:天空下,每一個人的苦難都是所有人的不幸

黃裕生,哲學家,現任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1愚蠢的人在苦難降臨自己頭上之前,永遠都認為那是不幸者自己的問題,而永遠看不到苦難的製造者,甚至還站在製造苦難的人一邊,對那些批評苦難的製造者的人冷嘲熱諷,惡語相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