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年王光美致信毛主席,稱李訥為「李訥同志」,主席回信:這不妥

2022年10月08日19:37:11 歷史 1048

1963年,上海的一家服裝店裡,一位女性正坐在椅子上,等待店裡的服務員做衣服,雖然這位女性衣著並不奢侈,但是身上卻無形流露出一股溫婉大方的氣質。

少頃,女子拿出一封信,打開來看,第一句話便是:稱李訥為同志,這不妥......這封信,其實是毛主席寄來的,而這位有著雍容氣質的女性,正是王光美。

為何主席會回給王光美這樣一封信?王光美為何稱李訥為同志,而主席又為何認為這樣不妥?

63年王光美致信毛主席,稱李訥為「李訥同志」,主席回信:這不妥 - 天天要聞

王光美與劉少奇

在講述這封信的故事前,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王光美的前半生,看看究竟是一位什麼樣的女性,能夠在日後和毛主席一家人結下深厚的友誼。

昔日崢嶸歲月,革命者們大多是底層百姓出身,也有國內接觸了進步思想的大學生們,亦或是國外留學歸來的覺醒者,而王光美卻是有些不一樣。

1921年,北平城內一家大戶王家,正張燈結綵,據傭人所說,他們家要大宴三日,因為家主王治昌喜得一女,名為王光美。

63年王光美致信毛主席,稱李訥為「李訥同志」,主席回信:這不妥 - 天天要聞

王治昌作為北洋政府農商部高層,其家境不用多說,因此王光美從小便有著無與倫比的家庭條件,可錦衣玉食的王光美,卻沒有養成富人的毛病,多以大家閨秀的形象所為人稱道。

王光美自小時候開始,便有著過人的數學天賦,從小學到中學,她的數學成績一直都名列班級前茅,中學老師便給王光美提了一個建議:專攻物理學。

當時,我國正處於戰亂時期,國內這方面人才不是說很少,是幾乎沒有,倘若王光美能夠在物理學方面有所發展,未來必然會給國家帶來巨大貢獻。

抱著這個念頭,王光美毅然投身物理學的學習,進入了輔仁大學物理系,畢業後又繼續研讀研究生,在物理學的學習進展非常順利,甚至被稱為「最有前途的女物理學家「。

王光美的物理天賦也讓她在畢業後受到了世界許多名校的邀請,深思熟慮後,王光美選擇進入美國密歇根大學。

出國前,王光美在心中為自己打氣,一定要學成歸來,在日後為祖國做出貢獻。誰曾想,之後的一件事情,卻改變了王光美的人生軌跡。

大學時期,王光美認識了好友崔月梨,兩人經常在一起談論馬克思主義,而那時候的崔月梨其實已經成為了中共黨員。

王光美雖然很嚮往成為一名黨員,但是她認為還不是時候,應該先完成自己的學業,到時候有了一技之長,方可加入共產黨為國家做貢獻。

時間來到1945年,隨著抗戰的勝利,我國急需一批外語人才。

63年王光美致信毛主席,稱李訥為「李訥同志」,主席回信:這不妥 - 天天要聞

王光美得知後,自告奮勇回到國內擔任外語翻譯

不久後內戰爆發,王光美在中共和國民黨之間,毅然選擇加入中共,並且前往延安為黨中央翻譯大量馬列主義文獻,為當時傳播馬列思想起到了關鍵作用。

不過,王光美的入黨申請書遲遲沒能通過,這讓她鬱悶不已,就在此時,她遇到了她命中注定的那位如意郎君——劉少奇。

那是在一次宴會上,王光美被劉少奇身上的穩健,成熟所吸引,劉少奇也對這個知性,散發著青春活力的女青年感興趣。

二人很快熟絡起來,王光美疑惑地問:為什麼我的入黨申請書一直沒有通過,請問領導同志能不能幫我通融一下?

63年王光美致信毛主席,稱李訥為「李訥同志」,主席回信:這不妥 - 天天要聞

劉少奇則是安慰道:倘若你的入黨申請書遲遲沒能通過,或許要想一想自身有沒有問題,你要始終相信黨,始終把服務人民記在心中。

不久後,兩人也是互生情愫,劉少奇也是直接向王光美表達了愛意,這對相差二十餘歲的有情人,終成眷屬。

結為連理後,王光美始終支持著劉少奇的工作,同時自己也積極為黨中央做出貢獻,兩人可謂是一對模範夫婦了。

毛主席對劉少奇的工作能力十分認可,同時對於王光美認真的態度也表示了肯定,兩家經常相互往來,關係也變得十分緊密。

主席有兩女,一位名叫李敏,一位名叫李訥,兩個女孩小時候便經常受到王光美的照顧,而主席也對劉少奇的女兒劉濤非常關心,兩家人宛如一家人,好不和睦。

63年王光美致信毛主席,稱李訥為「李訥同志」,主席回信:這不妥 - 天天要聞

一次,劉濤在讀書的時候愈發對自己的專業失去興趣,於是請求父母讓自己換專業,但是一向嚴苛的劉少奇表示,多多鍛煉,不要遇到困難就想著放棄。

百般無奈之下,劉濤找到自己好友李訥,讓其轉告毛主席,希望毛主席幫忙。毛主席得知後,果然十分重視,便又寫信給劉少奇王光美夫婦,希望他們讓孩子學自己感興趣的專業。

王光美先是批評了自家孩子劉濤:毛主席平日里關係國家大事,怎麼能拿這些小事去打擾主席?然後自己又寫了封信給主席,裡面就有一句話「劉濤拜託李訥同志找您反映」。

沒想到,就是因為這句話,主席又專門回了王光美一封信。

主席相待,親如家人

對於王光美的這個稱呼,毛主席又是回了一封信,信中有一句話是:這不妥,因為是子侄輩。

63年王光美致信毛主席,稱李訥為「李訥同志」,主席回信:這不妥 - 天天要聞

王光美實在是沒想到,毛主席竟然還會特意因為這個稱呼而給自己寫信,心中不免生出許多感動。

李訥作為毛主席的女兒,那確實是王光美的子侄輩,那麼王光美為何要稱呼她為「李訥同志」呢?

其實,王光美有兩方面的考慮。

首先,王光美從小就養成了禮貌待人的習慣,哪怕對方年紀比自己小,王光美也會用敬語稱之。

再者,王光美深知自己作為一個共產黨員,對所有人都應該用「同志」來稱呼,哪怕對方年紀比自己小,但是李訥是共青團員,未來也將是黨員,相互之間就應該以同志相稱。

毛主席自然是知道王光美和劉少奇一樣,向來都是忠誠於黨,平易對人,稱呼別人都會叫作同志,那麼主席又為什麼要強調李訥是王光美的子侄輩呢?

63年王光美致信毛主席,稱李訥為「李訥同志」,主席回信:這不妥 - 天天要聞

主席也有自己的想法,因為兩家關係親密,主席自然是希望王光美把李訥當成自己的親生侄女一樣,而且李訥本就比王光美小這麼多,所以主席希望王光美對李訥直呼其名。

毛主席看待王光美劉少奇夫婦宛如家人,而王光美又對每個人都十分和善,兩個和善的人一來二去便回了兩封信。

事實上,主席確實經常關心劉少奇一家的生活狀況,也經常看望劉少奇的兩個女兒。

王光美有一個小女兒劉瀟瀟,才一歲多的時候,主席就經常關心這個小女孩的成長,一次,劉瀟瀟跑到主席面前,一動不動地盯著主席的眼睛。

王光美見狀,趕緊說:瀟瀟,叫伯伯!劉瀟瀟卻沒有反映,只是盯著主席的眼睛看,主席和藹地笑了笑,然後說:不要打擾她,娃娃在觀察世界。

主席的為人處世,令王光美十分敬佩,她也一直將毛主席當作自己的榜樣,時刻不停地向毛主席學習,因此王光美也從毛主席身上學到了不少的道理。

63年王光美致信毛主席,稱李訥為「李訥同志」,主席回信:這不妥 - 天天要聞

1969年,劉少奇去世,王光美傷心欲絕;1976年,毛主席去世,舉國悲痛,得知這個消息的王光美更是傷心無比。

自那以後,昔日密切來往的毛劉兩家似乎冷清了不少,但是王光美卻依舊經常和李訥李敏聯繫,維繫著兩家的友好關係。

1983年,彼時已經六十二歲的王光美身體已經非常虛弱,但是她還是做了一個決定:去毛主席故居看一看。

主席過世多年,王光美卻沒能忘記毛主席在國家和人民之間的地位,同樣地,在她的心中,主席也永遠是偉大的革命戰士,這一次去毛主席故居,就是為了緬懷一下毛主席。

其實,在1961年的時候,王光美也曾和丈夫劉少奇一同去過毛主席故居。

63年王光美致信毛主席,稱李訥為「李訥同志」,主席回信:這不妥 - 天天要聞

那時,劉少奇攜王光美來到毛主席昔日房屋的門口,看見屋子上面的牌匾寫著「毛澤東同志故居」,劉少奇深思了一陣,然後表示:這有些不妥。

「故」一般是指人已經不在了的意思,但是毛主席還健在,所以劉少奇建議把牌匾改為「毛澤東同志舊居」,這樣,就顯得更合理,更嚴謹。

二十二年後,王光美再次來到韶山,來到毛主席故居前,不過這一次,她的丈夫劉少奇已經不在,她的榜樣毛主席也早已離去多年。

韶山的鄉親們非常熱情,王光美到來後受到了熱烈的歡迎,這也不禁讓王光美感慨:主席故鄉的鄉親們,就和主席一樣熱情。

走進毛主席的舊居,王光美的眼神掠過牆壁上的一幅幅相片,腦海中也湧現出當年的一縷縷回憶,從戰爭年代,到建設年代,無數畫面浮現在王光美的心頭。

看了許久,王光美心中的情緒久久不能平復,在躊躇了許久後,王光美才戀戀不捨地離開這間屋子。

63年王光美致信毛主席,稱李訥為「李訥同志」,主席回信:這不妥 - 天天要聞

離開前,王光美深情地留下了一句話:深切緬懷毛主席,您永遠的學生王光美!

兩家友誼,世代和睦

王光美不僅僅是把毛主席當作自己的老師和榜樣,對待毛主席的女兒,王光美更是如同對待親人一般。

毛主席的大女兒李敏,在1963年和丈夫孔令華結婚,並在這之後選擇搬出中南海,去別的地方居住。

雖然李敏遠離了中南海,但是王光美依舊經常給王光美寫信,了解她的生活情況,有時候,也會親自前去看望。

時間來到1979年,當時的王光美年老力衰,在得知離婚多年的李訥生活並不順利後,王光美毅然決定親自前去看望。

當時的李訥不僅生活苦,她自己也生了病,年僅七歲的兒子王效芝也沒人照顧。王光美到來後,李訥非常感動,畢竟當時王光美自己的身體也不好,還大老遠跑來看望。

63年王光美致信毛主席,稱李訥為「李訥同志」,主席回信:這不妥 - 天天要聞

王光美不僅照顧卧病在床的李訥,還經常帶著沒人照顧的王效芝學習游泳,讓小孩子快樂地度過了那段艱難的時光,也讓李訥感激萬分。

那段時間,王光美還特地給李訥帶去了家裡的趙姥姥,讓她替李訥做一些家務,減輕了李訥的壓力。

同時,王光美還考慮到李訥一個人帶孩子會很辛苦,而且生活也沒有一個男人來依靠,於是便向她提出建議:要不考慮一下再婚?

李訥又何嘗沒有這種想法,可是她沒有幾個認識的人,找不到可靠的男性,所以不敢輕易再婚。

後來,王光美便多方為李訥尋找合適的人選,曾經擔任毛主席衛士多年的李銀橋得知後,立馬把王景清介紹了過去。

63年王光美致信毛主席,稱李訥為「李訥同志」,主席回信:這不妥 - 天天要聞

王景清也曾做過主席的衛士,而且還參加過抗戰和抗美援朝戰爭,為人可靠老實,還非常有能力,一定適合李訥。

後來,在多人的牽線搭橋之下,王景清和李訥二人終於是結為連理,一同度過了之後幾十年的生活。

王光美對待李訥李敏一家如此,她的兒子劉源也和她們關係很好,從小就是好的玩伴,長大之後雖然各奔東西,但是依舊相互挂念。

1996年的時候,李訥正在三峽大壩參觀,聽別人說劉源也在三峽,心中大喜,立馬託人聯繫劉源。

劉源得到消息後,立馬趕到李訥處,二人一見面,臉上都是流露出感動的表情,王效芝扶著自己的母親走過去,下一秒,劉源和李訥深情擁抱。

這一抱,既是他們兩人友誼的表達,也是父輩之間情誼的體現。

李訥激動地對劉源說:小時候的小源源,現在都已經是國家的將軍了!劉源也是開心地說:李訥姐姐現在也還是這麼漂亮。

63年王光美致信毛主席,稱李訥為「李訥同志」,主席回信:這不妥 - 天天要聞

聊了一會兒,劉源提議,背靠長江大橋拍一張合影,李訥欣然答應,攝影師杜修賢立刻過來,拿起相機為二人拍了一張珍貴的合影。

光陰似箭,時間很快到了2004年,一天晚上,王光美突然叫來兒子劉源,囑咐道:明天請毛主席的兩個女兒來我們家吃飯,我們做一次家庭聚會。

收到邀請的李訥和李敏兩人自然是高興地前來赴約,此次宴會,只有毛劉兩家的人,就連工作上的秘書也沒能參與。

看著宴會上和睦的幾人,王光美充滿褶皺的眼角浸出了幾滴淚水,淚光中映射的是多年前毛主席和劉少奇夫婦的美好回憶。

看見王光美在女兒的攙扶下到來,李訥和李敏二人趕緊上前,握住了這位親愛的老人的手,這一握,將兩家的親密感情展露無遺。

會上,大家開心地聊著天,一會兒聊著家常,一會兒聊著國家的發展,一會兒又共同回憶往昔的美好,幾人其樂融融,組成了一個溫馨的家庭景象。

63年王光美致信毛主席,稱李訥為「李訥同志」,主席回信:這不妥 - 天天要聞

結語

王光美出生於富裕的家庭,可始終不忘民間疾苦。

到了延安以後,她不僅成為了一個黨員,成為了毛主席的崇拜者,更是遇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劉少奇。

建國後,毛劉兩家更是相處融洽,兩代人都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為後世留下一段佳話。


參考文獻:

王光美.王光美:我與少奇相戀[J].華聲文萃,2019,(第8期).

黃崢.王光美:風雨人生路(上)[J].共產黨員,2006,(第3期).

訥與王景清:風雨攜手,樸素人生[J].今古傳奇(人物版),2021,(第4期).

唐若雨,華麗.李敏和李訥[J].檔案時空,2007,(第11期).

劉伯強,龍文陽,吳力斌,余陽,邵家聲,陸旻,艾振華.奇美人生——王光美[J].連環畫報,2017,(第9期).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青島雙星名人家族內鬥 84歲創始人被兒子和孫子逼宮? - 天天要聞

青島雙星名人家族內鬥 84歲創始人被兒子和孫子逼宮?

「 知名鞋服企業青島雙星名人集團陷入內鬥傳聞之中,有媒體報道稱84歲的雙星鞋服集團董事長汪海聲稱遭兒子、兒媳以及孫子『逼宮』。」5月5日,一封署名是青島雙星名人創始人汪海的公開信在網上流傳。雙星名人鞋業正是80、90後耳熟能詳的雙星運動鞋生產商,汪海是創始人、總裁,今年84歲。網上流傳的公開信稱,汪海被兒子汪...
春申君傳奇隻身的趕赴 兇險的咸陽近在眼前 - 天天要聞

春申君傳奇隻身的趕赴 兇險的咸陽近在眼前

隻身的趕赴 兇險的咸陽近在眼前——《春申君傳奇》沈國冰1按照楚國王室傳統,太子傅不僅要教授太子詩書禮樂,還要教導太子騎射武藝。一般,太子傅很難文武兼備。但是頃襄王為太子熊完所選定的太子傅黃歇,卻是文武雙全。楚人尚武,作為楚國王室的傳人,每一個被立為太子的王子都要文武兼修。翻身上馬,可以馳騁戰場。立於...
噩耗傳來:他不幸犧牲,年僅42歲 - 天天要聞

噩耗傳來:他不幸犧牲,年僅42歲

5月1日上午,退役軍人高武不顧個人安危,跳入水中救起落水者,自己卻不幸犧牲,生命定格在42歲。高武,男,漢族,1983年1月出生,武警退役,中共黨員,溫州鄱陽商會副會長,中保恆傑保安集團法人代表。他養育有一兒一女,兒子今年16歲,女兒今年8歲,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5月1日,高武攜帶妻女出發去浙江省溫州市楠溪江阿...
我的姓怎麼來的?姓王真是王,姓鐘不撞鐘…… - 天天要聞

我的姓怎麼來的?姓王真是王,姓鐘不撞鐘……

先來假設一段對話——好問題,一問一個不吱聲。你的姓氏是怎麼來的?和祖先之間有什麼關係?如果姓「王」,祖上是不是國王?如果姓「鍾」,祖上是不是撞鐘的?如果姓「龍」,祖上總不會是真龍吧?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得將目光轉回上古時期。祖宗在上,當
【日本文史漫筆386】日本室町時代茶室里的「影子武士」能阿彌 - 天天要聞

【日本文史漫筆386】日本室町時代茶室里的「影子武士」能阿彌

◆《日本華僑報》總主筆 蔣豐每當提到能阿彌,我總感覺這個名字在日本茶道史上猶如一抹淡影,既清晰,又模糊。他生於1397年,卒於1471年,我把他看做是「足利幕府的藝術顧問」。其實,更準確地說,他是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的近侍。在《蔭涼軒日錄》中,有這樣一段記載:「能阿彌者,將軍之茶事奉行也,凡茶器之選,茶室之設...
湖南日軍性奴隸制度受害者小瑞奶奶逝世 - 天天要聞

湖南日軍性奴隸制度受害者小瑞奶奶逝世

據上師大「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微信公眾號,2025年5月7日凌晨1時許,原二戰時期日軍「慰安婦」制度受害倖存者小瑞奶奶(化名,根據老人及其家屬的意願,研究中心暫不公開老人的個人信息)在湖南華容縣去世,享年96歲。1930年,小瑞奶奶出生於湖南華容。1943年3月10日,日軍侵佔華容縣,並在城關、南山、沙口等地設立軍事據...
她是毛主席兩個兒子的救命恩人! - 天天要聞

她是毛主席兩個兒子的救命恩人!

2011年,毛澤東嫡孫毛新宇攜家屬探望了一位96歲高齡的老人,正是在這次探視後:一個關於毛岸英兄弟的秘密被揭開了。這位96歲的老人叫李雲,她之所以一直被毛家後人惦記著,乃是因為:她曾是毛岸英、毛岸青兄弟的救命恩人。也是隨著她的敘述,毛新宇才清楚了自己父親和伯父流浪上海多年,被組織找到的背後故事。這一切,都得...
特朗普1987年就想打關稅戰,中國硬剛是對的! - 天天要聞

特朗普1987年就想打關稅戰,中國硬剛是對的!

當地時間5月3日,巴菲特在股東大會上對上萬名股東表示,美國不應像總統特朗普那樣「將貿易當作武器」,通過加征關稅激怒全球。巴菲特此番表態被外界認為是對特朗普關稅政策最直接的批評。 但這樣的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