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毛主席逝世,李敏校對守靈名冊,忽覺不對:你們忘了我哥哥

2022年10月08日16:43:28 歷史 1361

1976年毛主席逝世,李敏校對守靈名冊,忽覺不對:你們忘了我哥哥 - 天天要聞

文 | 文史檔案局

編輯 | 文史檔案局

1976年毛主席逝世,李敏校對守靈名冊,忽覺不對:你們忘了我哥哥 - 天天要聞

1976年,一代偉人毛主席病逝,舉國上下頓時陷入悲痛之中。

為安排好主席的身後事,相關部門迅速派人為其制定守靈名冊。在核對時,主席的女兒李敏頓時發現不對。

「我還有一個哥哥呢?他怎麼不在上面?」

聽到她的話,所有人都一頭霧水,除了毛岸青,李敏又哪來的哥哥?

對於此事,工作人員也不敢馬虎,在請示過後,這才明白李敏口中的哥哥是誰,那是在某單位工作的賀麓成。

可讓人奇怪的是,為何多年來從來沒有人提起他的存在?他又為何姓「賀」不姓「毛」?

01

素未謀面的「哥哥」

1976年毛主席逝世,李敏校對守靈名冊,忽覺不對:你們忘了我哥哥 - 天天要聞

在1959年廬山會議之後,毛主席匆匆忙忙趕回北京,要親自主持的女兒的婚禮。

在他去廬山之前,就告訴女兒在北京等他回來。而且,他在廬山已經跟賀子珍商議並同意了女兒的婚事,並且決定回去不久就進行操辦。

李敏得知後十分高興,他還告訴女兒,這次的婚禮上有三人應當請來。

對於鄧穎超和王季范,李敏並不陌生。

一位在自己剛出生時便陪伴在身邊,感情甚好。一位則是父親的湖南老鄉,兩人一起在北京工作,相互照應多年,於情於理也該請來。

對於第三位,李敏出乎意料,因為父親居然告訴她還有個哥哥!到底是怎麼回事?她對於這個素不相識,也未曾謀面的「哥哥」有著很多疑問。

在李敏的詢問下,她從父親的口中得知了這位「哥哥」的事迹。


02

「哥哥」究竟是誰

1976年毛主席逝世,李敏校對守靈名冊,忽覺不對:你們忘了我哥哥 - 天天要聞

1949年,我軍一路南下,沿途的許多地區都被解放,其中也包括江西。

有一天,江西永新來了一個婦女,自稱來此地尋找自己的兒子,她說自己是個老紅軍,說著就走進了住戶賀調元的院子。

賀麓成的爺爺聽到婦女的聲音就走了出來,看到婦女一瞬間眼淚就掉了下來,他抹了抹淚告訴正在院子里的麓成,這就是他日夜盼望回來的媽媽!

麓成一下子呆住了,父母這麼多年杳無音訊,父親為國犧牲,卻從未聽聞過母親的消息。現在母親終於回來了。他一下子撲到這個女人的懷裡,眼淚奪眶而出。

她就是賀怡,賀麓成心心念念的媽媽。

不過,一位母親怎麼捨得和孩子分別這麼久?而賀麓成為什麼不隨毛家的姓呢?

原來當時,賀怡的丈夫毛澤覃收到組織上下派的任務,要率領部隊遠離此地進行游擊戰。賀怡當時因為懷有身孕,便沒有跟去前線。

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1935年,也就是在賀怡懷孕兩三個月的時候,毛澤覃因為作戰而死在了戰場上。當消息傳來,賀怡受到了打擊,倒在了地上。

1976年毛主席逝世,李敏校對守靈名冊,忽覺不對:你們忘了我哥哥 - 天天要聞

毛澤覃犧牲前,就瞞著妻子把「小毛毛」轉移到了別處。

而賀怡在生下孩子後,也做出了同樣的選擇,將孩子拜託給老鄉,自己則走上了前線,為國家而奮鬥。

賀怡將兒子的名字改成了「賀麓成」。二字皆改,唯獨「成」字未改:「成」,寄託著希望革命成功之意。多麼有意義的一個字!

做好了這一切,賀怡就義無反顧到延安參加革命。

而這邊賀麓成也漸漸長大,他經常問爺爺,自己的父母在哪兒。可是爺爺只告訴他,爸爸媽媽都去參加革命啦,等到勝利的時候,就是爸爸媽媽回來的時候。

賀麓成每天都盼望著,晚飯後會在門口寫作業。他希望爸爸媽媽的身影能出現。

1949年,新中國正式成立,賀怡母子也終於團聚。

1976年毛主席逝世,李敏校對守靈名冊,忽覺不對:你們忘了我哥哥 - 天天要聞

這些年,賀怡過得很苦,甚至因為一次意外差點和兒子陰陽兩隔。

1940年,賀怡意外落到敵人手上,經歷敵人的種種折磨,她始終不發一言,不肯泄露一絲情報,因為她知道,不能說,這是機密!

賀怡決心不叛變組織,在被逼迫的緊要關頭,賀怡寧死不屈,決定吞金戒指自殺,好在被及時營救,組織上派人通過交換戰俘的方法把賀怡換了出來。

儘管把賀怡救了出來,可是傷勢很嚴重,只能做手術。可就在手術時出現意外,沒有人能來簽字,她的親人都不在。

賀怡的情況十分危急,在手術台上的她隨時都面臨著生命危險。最終,還是毛主席及時為她簽字,手術才得以圓滿成功。

每每想起這一切,賀怡就十分悲痛,不過相隔十幾年,這對分別已久的母子終於再次見面。

03

賀怡不幸遇難

1976年毛主席逝世,李敏校對守靈名冊,忽覺不對:你們忘了我哥哥 - 天天要聞

當母子倆熟識後,賀怡就將兒子帶回上海,準備在那裡生活。

剛從國外回到上海的賀子珍看到妹妹母子團聚,十分羨慕,也非常想念自己的「小毛毛」。於是拜託妹妹也一起在江西幫忙尋找。

1934年紅軍長征時,為了確保孩子們的安全,組織上安排,所有的孩子不能隨同出征,但是可由當地老鄉照看。

毛主席當時有一個兩歲多的孩子,人稱「小毛毛」,可當時組織規定不允許攜帶孩子,無奈之下便將「小毛毛」被交給了正留在打游擊的毛澤覃。

毛澤覃當時正在部隊擔任軍官,對於戰事和革命工作推脫不開,和他的戰友陳毅等人歷經了艱難險阻。賀怡當即便同意了,她希望能幫到姐姐。

從這之後,賀怡經常在外奔波,收集各種資料來尋找「小毛毛」,可最終都是一無所獲。

終於,在1949年底,工作人員告訴她,好像有了「小毛毛」的消息。得知這個事情,賀怡迫不及待地準備前去查看。

可是當時天色已晚,加上路途陡峭,不幸發生車禍。賀怡當場死亡,而賀麓成在母親的保護下,雖然沒有生命危險,可他的腿部卻也遭受了嚴重撞擊。

與他們一起乘車的戰友,險些逃出來,緊急趕往北京將事情報告給毛主席,他得知後悲痛欲絕,當即表明不要再找下去了。

賀子珍聽說這個消息後,悲痛欲絕,又十分自責。妹妹因為自己而出了車禍,她把賀麓成帶在身邊,像對待親生兒子一樣,作為姨媽替妹妹好好照顧他。

1976年毛主席逝世,李敏校對守靈名冊,忽覺不對:你們忘了我哥哥 - 天天要聞

賀子珍把他送到上海的最好的醫院,精心照料他的腿傷,並委託當時的上海市市長陳毅,請他叫來最好的醫生進行治療。很快,賀麓成的腿傷痊癒了。

賀子珍教育他,要好好隱藏自己的身世,不要想著憑藉家世來走捷徑。這也是他母親的心愿。

於是,帶著對母親的思念,聽從姨媽的話,謹記囑託。在上海讀書,這對他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

對於童年一直待在江西農村的賀麓成來說,上海是個大城市。但是賀麓成覺得,在這裡是一個新的開始。可是真實的情況卻比想像中的糟糕許多。

他在這裡沒有朋友,十分孤獨。不僅如此,班級里不知道他身世的同學,還經常以他的童年生活和他的農村口音來嘲笑他。可是賀麓成並不在意,他一心只努力學習,並且始終保持著名列前茅的成績。

他也始終記得姨媽和舅舅的期望,也暗自下決心要闖出一番事業。終於,他憑藉自己的實力進入了上海交通大學

因為舅舅在上海的部隊中擔任軍官,所以,他在報考專業的時候,詢問了里舅舅的建議。

1976年毛主席逝世,李敏校對守靈名冊,忽覺不對:你們忘了我哥哥 - 天天要聞

作為上海當時空中部隊中的軍官,當賀敏學知道賀麓成的疑問後,面對這個外甥,賀敏學曾問過他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賀麓成告訴他,自己的願望就是能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為國家作出貢獻,和爸爸一樣,死也要死在戰場上。

舅舅賀敏學看到自家的後輩竟有這樣的抱負,十分欣慰,便建議他學電氣專業。

帶著對大學的憧憬和家人的囑託,賀麓成正式步入了大學的學習生活。

在大學裡,他刻苦努力,圖書館成了他的常去之處。這一切都讓他的老師看在眼裡,忍不住多次對他進行誇讚。除了學習,他也積极參加活動,團結同學,真正做到了全面發展。

憑藉自己的努力,他成了優秀幹部,成績也更加優異。這使得舅舅賀敏學也更加高興,屢屢誇讚。

04

為國做貢獻

1976年毛主席逝世,李敏校對守靈名冊,忽覺不對:你們忘了我哥哥 - 天天要聞

1956年他大學順利畢業之後,並沒有去蘇聯,儘管他當時已經考取了研究生。

於是他為了迎合國家需要,被分配到了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在單位中擔任技術人員,而主要的任務就是研究導彈製作。

於是,他就在這一專業扎了根,兢兢業業地工作。 因為他當時正在西北工作,任務十分機密。

所以,即使李敏搜集多方資料,廣泛打聽,仍沒有找到他的下落,以至於這是李敏後來的一個終身遺憾。

但是在毛主席去世的這一天,他也如願被請到了現場,並被安排在了守靈名單中。他說:「我是多麼想念我的伯父,多麼想再和他見一面。」

1983年,他的身世才被人知曉。民政部門要給毛澤覃追加證書,於是千方百計找到了他的兒子賀麓成。直到這時,他的同事們才知道他的真實身份!

在這其間,他與同事一直堅守在科研前線,參與諸多科研建設與發展。例如,我國第一個人造衛星的方案,就有他的研究成果。

他一直為國奉獻。據他的妻子說,在他70歲高齡時,還在不停為鑽研科研項目,精心研究各種技術,甚至堅持為國家發展而屢次出國奔波。

到了後來,身體逐漸抱恙的他雖然退出科研,但是他為了能給人民謀福利,繼續進行綠色工程建設。這些都讓他更加堅定自己一切為人民和國家的信念。

1976年毛主席逝世,李敏校對守靈名冊,忽覺不對:你們忘了我哥哥 - 天天要聞

在少年時期,姨媽和舅舅的影響下,賀麓成逐漸養成了勤勞節儉的習慣,得到的獎金並沒有亂花,而是捐贈給了一所學校。

他還多次前往紅色老區,悼念親人,銘記歷史。

最終,賀麓成做了一個偉大的決定,他把「賀」字改為「毛」字,更好的懷念父親與伯父。

當別人問起他是否還有遺憾時,賀麓成回答說,自己沒有遺憾。在這個偉大的革命大家族中,自己成了一個導彈專家,為新中國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沒有辜負父親和伯父的期望。

隱姓埋名數十載,一朝聞名驚天下。賀麓成認為,父輩是父輩,自己是自己,不能沾父輩的光。

他的一生,低調簡樸,卻真正做到了為國為民,將家族精神延續下去!

毛賀兩家的貢獻,乃至整個中國偉人的貢獻,都將是我們必須謹記的。

公者千古,偉人永遠活在我們心中。作為後輩,我們更應該牢記使命,向偉人學習,為國家和人民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苦澀的荒唐 - 天天要聞

苦澀的荒唐

文革後期的73年,小學四年級時一個班級搞了一場隨堂批判會,校長都來參加了,因為校長聽說這個民辦身份的班主任能力挺強的,讓「啞巴」都開口說了話。
中國第一個蒙難的新聞記者 - 天天要聞

中國第一個蒙難的新聞記者

光緒二十九年六月十五日(1903年8月7日),紫禁城飄著細雨。軍機大臣瞿鴻禨捧著一疊奏摺疾步穿過宮門,卻在養心殿前聽見瓷器碎裂的脆響。殿內,慈禧太后正凝視著刑部呈報的"杖斃逆犯沈藎事畢"奏本,指尖深深掐進黃綾錦墊。 這個令帝國最高統治者震
送別!楊林德教授逝世 - 天天要聞

送別!楊林德教授逝世

據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消息:中國共產黨黨員、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我會第四屆第五屆理事會副理事長、同濟大學楊林德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3日11時37分在上海逝世,享年86歲。楊林德教授在岩石力學與地下工程研究方面作出了開創性貢獻,並為推動我國岩石力學學科發展、促進國際學術交流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
五萬孫劉聯軍如何燒穿八十萬曹軍? - 天天要聞

五萬孫劉聯軍如何燒穿八十萬曹軍?

公元 208 年冬,長江赤壁的江面上飄著細雪。周瑜站在樓船甲板上,望著西岸曹軍連綿百里的營寨,手中的令旗被江風吹得獵獵作響。 曹操號稱八十萬大軍已陳兵江北,而孫劉聯軍僅有五萬,且內部主戰主和之聲吵得他太陽穴突突直跳。更讓他心驚的是,曹軍戰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