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飈將軍拍攝的瑞金紅軍烈士紀念塔(一九三四年)老照片。錢壯飛設計。
紅星照耀中國/(美)埃德加·斯諾著;董樂山譯.—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1
瑞金紅軍烈士紀念塔塔高13米,炮彈形的塔身布滿一粒粒小石塊,象徵著無數革命烈士凝結而成。塔座為五角形體。
四周分別鑲著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博古、項英、洛甫、王稼祥、凱豐、鄧發,張聞天等領導人的題詞和建塔標誌共十塊碑刻。
塔的正前方地面上用煤渣鋪寫著"踏著先烈血跡前進"八個蒼勁大字,與烈士塔形成一幅完整的構圖,表達了蘇區人民對先烈的無比崇敬和懷念。
在這期間,在紅軍非正規部隊的這道不可逾越的防線後面,生活究竟是怎樣的呢?我們這一時代的一個令人驚異的事實是,在華南蘇區的全部歷史中,竟沒有一個「外來的」外國觀察家曾經進入過紅區——世界上除了蘇聯以外唯一的這個由共產黨統治的國家。
因此,外國人所寫的關於華南蘇區的一切材料都是第二手材料。但是,這些記載不論是友好的還是敵意的,現在可以證實幾點重要事實,這些事實清楚地說明了紅軍所取得的人民擁護的基礎是什麼。
土地給重新分配了,捐稅給減輕了。集體企業大規模地成立了;到一九三三年,僅江西一地就有一千多個蘇維埃合作社。
群眾教育在情況穩定的蘇區有了很大的進展。在有些縣裡,紅軍在三四年中掃除文盲所取得的成績,比中國農村任何其他地方几個世紀中所取得的成績還要大,
這甚至包括晏陽初在洛克菲勒的資助下在定縣進行的「豪華」的群眾教育試驗。
在共產黨模範縣興國,據說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有文化的——比那個有名的洛克菲勒資助的縣份還高。
許多不偏不倚的材料現在至少已經證明了這一些。但是,關於這個小小的蘇維埃共和國生活的其他方面雖然越來越多地可以搞到文獻材料,我們仍然只能從理論上來加以探討,而這又不屬本書的範圍。
比如,要是當初紅軍堅守住了南方的根據地,並且得到鞏固,他們會有什麼成就?這馬上使我們進入了純粹臆測的領域,所得結論自然受到主觀因素的制約。
無論如何,關於南方蘇區的猜測,現在主要是具有學術興趣的事了。因為到一九三三年十月,南京已發動了它的第五次,也是最大的一次反共戰爭。
一年之後,紅軍終於被迫實行總退卻。當時幾乎人人都認為完了,認為這是為紅軍送葬出殯。他們這種估計錯誤到多麼嚴重的程度,要到幾乎兩年以後才看得出來,因為那時將要發生一場驚人事件,使蔣介石總司令的性命掌握在共產黨的手中,這樣的捲土重來在歷史上是很少有先例的。而在這以前,蔣介石有一陣子卻真的相信了自己的吹牛——他已經「消滅了共產主義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