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萬人,修了38年的秦始皇陵,2200年後,若打開,會有多少驚喜?

2022年10月05日19:51:53 歷史 1767

原創:麟稀

原創不易,不要吝嗇給個鼓勵~~


秦始皇陵是中國第一位皇帝嬴政的墓,位於陝西臨潼縣城東5公里處,南靠驪山,北臨渭水,是規模最大,保存較完整的帝王陵,高出地面30多米的封土堆,顯示出帝王的奢華與威嚴。

一直以來,人們認為秦陵不過是座大點的墓,1974年兵馬俑出土後,才意識到這座皇陵非同一般,陪葬的竟是龐大軍陣,而軍陣離封土竟有1.5公里,坊間傳言四起,有說,地宮和兵馬俑之間有隧道相連,每當陰雨連綿,厲鬼組成的陰兵軍團呼嘯穿梭,來向秦始皇朝拜。

還有說,地宮用水銀模擬江河大海,秦始皇躺在棺木中,隨水銀遊盪,像生前般巡視國度,也有人說,墓道牆壁上是一盞盞鯨魚做的長明燈,歷經兩千多年亮如白晝,為千古一帝照亮地下宮殿。

種種傳說給秦始皇陵蒙上神秘面紗,讓人對碩大的封土堆,產生無限遐想,秦陵還有哪些稀世珍寶,地宮中是否真的金山銀海,有條水銀做的江河?秦始皇的棺木多大?第一位皇帝的墓中還會有什麼寶物?

72萬人,修了38年的秦始皇陵,2200年後,若打開,會有多少驚喜? - 天天要聞

秦陵早就空了?

要知道,十墓九空,不管埋有多少珍寶,一旦被盜墓賊盯上,絕對一掃而空,秦始皇陵的封土堆如此扎眼,千古一帝的陪葬品絕對誘人,2200年間,盯上它的確實不在少數。

秦陵於公元前209年完工,兩年後,項羽率領起義軍殺入都城,活埋20萬投降秦兵,殺了投降的秦王子嬰,大秦帝國宣告滅亡後,還不解恨,他要報復,燒完阿旁宮,還要挖秦始皇陵。

《史記 高祖本紀》記載:項羽燒秦宮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財物,罪四,《水經注》則說:項羽入關發之,以三十萬人三十日運物不見窮

作為楚國勢力殘餘,項羽和秦始皇有滅國之仇,他燒完宮殿,洗劫完財物,然後用33萬人盜掘陵墓,金銀財物運了30天也沒運完,這是事實,但值得注意的是,他搜刮的是秦陵地面宮殿的奇珍異寶,毀的是兵馬俑坑,18個坑12個明顯被燒過,而兵馬俑距地宮足足1500米

項羽根本沒挖到地宮,秦陵逃過一劫,但《漢書 劉向傳》記載,牧兒亡羊,羊入其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燒起臧槨,火延九十日不滅,《水經注 渭水》記載,關東盜賊消槨取銅,《晉書 石季龍載記》,又使掘秦始皇冢,取銅柱鑄以為器

72萬人,修了38年的秦始皇陵,2200年後,若打開,會有多少驚喜? - 天天要聞

秦陵被牧羊兒燒了?被關東盜賊把銅棺毀了?在五代被挖了,連銅柱都被重鑄了?《宋會要輯稿》顯示,宋朝初年,包括秦始皇陵,唐十七陵在內的28座帝王陵墓都已被盜,而且破壞相當嚴重,以至於宋朝不得不出巨資重葬,這麼多被盜事迹,難道秦始皇陵早就空了?

最大的先秦墓葬,秦公一號大墓有247個盜洞,每個都深入地宮,亞字形帝陵的宣太后墓也被盜掘一空,還放了把火,唐朝18座帝陵只有1座沒被盜,而北宋陵墓,北宋滅國時全被挖了,連棺槨都沒了。

躲得過亡國的報復,難躲溫韜的軍隊,躲得過小股盜墓賊的洛陽鏟,躲不過軍閥的40萬大軍和炸藥,即便是武則天乾陵,也被炸開了墓道口,秦始皇陵若是被盜掘一空,並不稀奇。

2002年,國家863考古計劃啟動,100多位考古界和地質界的頂尖專家,運用最先進的遙感探測設備,在秦陵四周打了5萬多個小孔,對秦始皇陵進行全面觀測,成功找到通向地宮的隧道,但從未被打開,現場發現很多盜洞,但都偏離方向。

最大的兩個盜洞,直徑只有八九十厘米,深約9米,都沒進入地宮,根據形狀判斷,應該是宋代盜墓賊,那些盜洞是史書記載的由來,但迄今為止,沒人進過核心區域。

72萬人,修了38年的秦始皇陵,2200年後,若打開,會有多少驚喜? - 天天要聞

考古專家發現,陵墓內部比較乾燥,通過遙感發現陪葬品和金銀器物擺放整齊,並且勘測出地宮內有大量水銀流動,專家斷定,秦始皇陵歷經2200多年,並未被破壞,這說明,地宮還是秦始皇下葬時的模樣。


72萬人修了38年?

若問一個人,秦始皇陵為什麼這麼宏偉,答案多半是:72萬人修了38年,《史記 秦始皇本紀》明確記載:始皇初即位,穿治驪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漢舊儀》有句話是:使丞相李斯將天下刑人徒隸七十二萬人做陵。

秦始皇13歲即位,51歲去世,去世第二年陵墓才算完工,不就是38年?72萬勞工人數清清楚,但事情並非如此。

公元前246年,13歲的嬴政即位,年齡太小,王陵規劃建設等很多國家大事,都委託給呂不韋等人,王陵是一項國家工程,選址、規劃、設計、施工要詳察,一旦確定,很難做大規模改動。

呂不韋眼光獨到,經歷傳奇,他發現並輔佐秦莊襄王,十年時間從巨富成為秦國重臣,預見到統一大帝國的到來,他把秦陵定在驪山北麓。

《水經注》記載,驪山南側有玉,北側有金,秦始皇喜歡黃金美玉,這明顯是後人的猜測,秦始皇是一國之君,喜歡的是天下,何況驪山的金玉微不足道,何況選址是呂不韋拿主意,選址驪山北麓和當時的喪葬制度有關。

72萬人,修了38年的秦始皇陵,2200年後,若打開,會有多少驚喜? - 天天要聞

秦漢時期,尊者在西,卑幼在東。秦始皇的祖父、父親都葬在芷陽陵區,秦始皇應葬在芷陽陵以東,驪山依山帶水,北麓地勢開闊,從王陵的制度、風水來看,都非常合適。

如果沒有意外,秦始皇陵會更宏大,設施更完備,陪葬品更多,會是升級版的秦公一號大墓,可惜,歷史的進城超出常人的預料

嬴政22歲親政,30歲攻打韓國,用10年橫掃六國,此時的他英明神武,務實精明,拿下荊州時,他任用20萬能搞定的李信,嘲笑最少需要60萬大軍的王翦,可見,60萬人已是傾全國之力,客觀上,秦始皇不能抽調人力去修墓,並且,他一心想著統一天下,修陵只是慣例

公元前231年,秦置麗邑,麗邑是為修陵、護陵、奉陵服務,這標誌著秦始皇陵進入建設階段,統一後,北有匈奴侵襲,邊境駐兵30萬,南要進攻百越,50萬大軍直赴嶺南,西南大修棧道還開鑿灕江,軍隊不夠,連罪犯都用上,根本騰不出太多人修陵。

這些事功在千秋,罪在當代,民怨四起,很多人盼著始皇帝死,而日漸衰老的秦始皇最厭惡死,秦始皇28年,即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巡幸天下,追求長生不老,「禱祠名山諸神以延壽命」,直到公元前212年,尋仙不得,加緊陵墓建設,在公元前210年7月病逝。

72萬人,修了38年的秦始皇陵,2200年後,若打開,會有多少驚喜? - 天天要聞

所謂修了38年,真正的建設應該從公元前231年置麗邑,到公元前209年封土,22年左右,胡夫金字塔多用2年,時間確實很長,但並沒長到離譜。

瘋狂建設確實有,從公元前212年,因徙三萬家麗邑,同時,隱宮徒刑者七十餘萬人,乃分作阿房宮,或作麗山。這70多萬人,一部分在修阿房宮,時間大約3年,確實很殘酷,人手不夠,婦女兒童全上陣,一家幾口數年在驪山修陵,累死的隨便埋了。

《漢書 賈山傳》的表述是:吏徒數萬人,曠日十年,更接近於事實,然而,這座透支民力修建的宏大帝陵,並非很完美,反而,從一開始就有個巨大隱患

驪山是秦陵的支脈,山峰陡峭,溝壑遍布,常年有溪水,暴雨過後,山石夾雜洪水直奔秦始皇陵,再宏偉奢華的帝陵,也被淹沒了,不擋住洪水,不疏浚洪水,陵園根本無法施工,而帝陵的位置無法改動。

考驗秦帝國聰明才智的時刻到了,辦法是人工築起防洪大堤,水過而曲行,東注北轉。西起陳家窯,東延至杜家村,全長3500米,寬40餘米的長堤,把溪水和洪水成功攔住,而2000年後的三峽大壩才長2309米,令人佩服

72萬人,修了38年的秦始皇陵,2200年後,若打開,會有多少驚喜? - 天天要聞

都城般的秦始皇陵

《呂氏春秋》:世之為丘壟也,其高大若山,其樹之若林,其設闕庭、為宮室、造賓阼zuo也,若都邑

呂不韋認為,陵墓的封土堆應高大如山,上面種的樹,要像森林般茂密,墓地要像都城一樣,規劃城闕和庭院,建造宮室和宗廟,並且要突出帝王的威嚴權勢,他按照貴賤等級來確定墳塋規模、喪事規格、棺槨厚薄

施工的李斯被呂不韋器重,兩人思路一致,秦始皇陵遵循事死如生、皇權至上的基本理念,高、大、多、真的表現方式,採用可供操作與實現的方案,彙集歷代王陵的頂級特色,令秦始皇在地下宮殿享受現實生活。

秦始皇稱皇帝後,陵墓還再現中央集權體制下的政體與國體,作為帝國的榮耀和象徵,要體現出秦王朝的政府機能、統治資質、執政水平和管理水準,當然還有個人旨趣,將生前的輝煌和慾望,在地下永久保存

整個驪山北麓夠施展想像,秦始皇陵總面積56平方千米,仿咸陽城格局,內外兩重城垣,呈回字形,用夯土實築,內城垣周長3870米,外城有四道門,內城有六道門,以東西、南北兩條垂直軸線進行布局。

72萬人,修了38年的秦始皇陵,2200年後,若打開,會有多少驚喜? - 天天要聞

陵園內部建有寢殿、便殿和園內里舍,寢殿供奉死者靈魂每日的飲食起居,便殿供墓主靈魂遊樂,地下廣闊的空間可以放置無數個陪葬坑,能想到的,能實現的都可以。

皇陵是帶四道墓道的豎穴土坑墓,平面呈亞字形,秦始皇的祖輩、父輩都是這種規制,之前僅見於殷商王陵,很符合秦始皇的尊貴身份,西漢的帝陵也基本採用此種形制。

先秦時代的地宮在地下,祖父、父親的地宮深度為26米,秦始皇的地宮肯定更深,司馬遷說 穿三泉,《漢舊儀》則言:已深已極,深到無法再挖,那是地下多少米?秦始皇要挖多少米才滿意?

有人推測是地下500-1000米,乍一聽,很符合千古一帝的想像力,但不符合施工條件,這並非秦始皇不願,而是地下水會倒灌,渭河水會把棺槨泡了,幾年也會泡成稀爛,總不能讓皇帝在地下游泳吧?

秦始皇37年,他人生的最後一年,他仍想往下挖,李斯上奏,花了那麼大精力,已挖到極限,快沒法施工了,重新選址重新挖不合適,秦始皇這才同意:旁行三百丈,不能往下挖,就把地宮面積擴大700平米。

72萬人,修了38年的秦始皇陵,2200年後,若打開,會有多少驚喜? - 天天要聞

最終,秦始皇陵的地宮在地下30米處,十層樓的深度,這非常考驗技術。那裡有6層砂層,其中3層是較厚的濾水層,地下水會源源不斷湧上來,也叫三泉,施工的又一巨大挑戰是:如何穿三泉?

如今的防滲水措施,2200年前的秦陵地宮早就用上了,秦朝工匠在地宮周圍築起厚達17米的青膏泥,並在周圍覆蓋21米厚的黃土,相當於在地下30米附近修了條近40米的水泥大壩,把地宮團團圍住

這番操作下來,地宮堪稱固若金湯,但工匠們不敢鬆懈,歷代秦王地宮用木結構,秦始皇陵地宮由超5米厚的青石構成,而地宮長170米,寬145米,高30米,令人費解的是,秦朝工匠如何築起如此大跨度的石頂?並且,歷經兩千多年,既沒進水,也沒坍塌?

要知道,拱劵技術在西漢晚期才成熟!

秦墓中普遍修建二層台,但秦始皇陵是9層,9為尊,是極數,地下除了地宮,還有個倒金字塔形的巨大夯土建築,底部是500米,正好是九五之尊,最尊貴的人只能是天子,最底部是墓室,長80米,寬50米,高15米,相當於一個足球場。

72萬人,修了38年的秦始皇陵,2200年後,若打開,會有多少驚喜? - 天天要聞

封土讓陵墓顯得高大霸氣,先祖芷陽陵封土不過十幾米,秦陵封土呈覆斗狀,高40多米,14層樓高,上面的草木鬱鬱蔥蔥,和驪山融為一體,秦始皇陵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隨葬品的種類、規模、數量、品質當然令人震驚


秦始皇陪葬了什麼?

作為掌控天下,開創皇帝制度,建立豐功偉績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不會像海昏侯那樣,把墓中塞滿金餅美玉,也不會像辛追夫人一樣,帶入大量美食衣服,當然這些都會有,但不是重點,秦始皇最在意的是天下。

限於技術、空間,秦始皇不可能像地上一樣,指揮千軍萬馬,興建咸陽都城,建造大好山河,但他會通過營建逼真的實物,表達對地下王國的控制、想像和模擬,並且希望永恆不變。

車馬是先秦王陵最重要的內容,其數量、規格代表墓主人的地位等級,按制度,天子隨葬六匹馬,但秦始皇隨葬兩個馬廄坑,上焦村是小型馬廄坑,每坑活埋一匹馬,約有三四百匹,內城垣西部是大型馬廄坑,殺後埋入,三匹馬放入一個木槨,密密麻麻的又有上百匹

古代天子有專門的獵場,秦始皇乾脆把珍禽異獸埋了,外城垣西門南側,80x25米範圍內,有31個坑,每坑置一瓦棺,裝有一具珍貴動物或禽類骨骼,鹿、麂數量最多

72萬人,修了38年的秦始皇陵,2200年後,若打開,會有多少驚喜? - 天天要聞

有玩的當然有吃的,北外城北,秦始皇為動物建了300平方米的墓,有墓道有主室有甬道,可見是真愛,土牆隔開8個小室,裡面是雞、鳥、狗、羊、狗、鱉的骨骸,可能有獾、魚,10多種飛禽走獸海鮮,集於一室,先秦考古從未見過,可見秦始皇口味之駁雜、生猛。

最令人心痛的是99座后妃陪葬墓,骸骨凌亂,甚至散落在通道,遺骨上有致命傷,她們是被武力殺死的,皇帝死了,隸屬於他的女人,沒生育的全要陪葬,殉葬的非常多,並且時間倉促,很多人在墓道處死,就像宰匹馬,殺匹羊。

而百戲俑讓後世見識到秦始皇的另一面,鐵血大帝懂音樂,喜歡音樂,坑中出土260件銀質、銅質和骨質的小器物,那是弦樂器的配件,銀質假指甲是演奏琴、瑟的工具,那是個樂隊

秦漢熱門的競技運動是扛鼎,百戲俑中也有,還有做托物狀,做竿技表演狀,做演出前預備姿勢,還有一件俑赤身赤腳,肥胖高大,像大力士摔跤

72萬人,修了38年的秦始皇陵,2200年後,若打開,會有多少驚喜? - 天天要聞

令人驚訝的是,百戲俑中竟出現一個腰間僅圍一條短裙,全身赤裸的陶俑,還有8具姿態箕踞,甚至有兩腿前伸席地而坐,和上身挺直兩膝著地的,要知道,魏晉之前,褲子沒褲襠,這些姿勢實在危險,秦始皇的愛好有點特別。

有意思的是,百戲俑如真人般大小,煉製的堅硬牢固,能經受歲月滄桑,秦始皇臨終前最渴望永恆,他還用青膏泥做成河道,錯落擺放46件青銅水禽,有天鵝、仙鶴、鴻雁,和真實的別無二致。

同樣真實的還有石鎧甲坑,尺寸和實物一樣大,甲片用銅線纏繞,每件重達15kg,相對於皮製、鐵制與青銅製,石制更費事費工,但秦始皇喜歡。

陪葬坑中令世人驚艷的是兵馬俑坑,春秋晚期的人俑,很多是木頭,秦以後的只有幾十厘米,而秦始皇的兵馬俑高度在1.7-2米,個個高大威猛,強健魁梧,沒一張面孔相同,很可能是以一隊精兵為模子

72萬人,修了38年的秦始皇陵,2200年後,若打開,會有多少驚喜? - 天天要聞

想感受千軍萬馬征戰的激烈與殘酷,一般帝王最多放幾匹馬,做幾十件人偶,而秦始皇放進去一個軍陣,8000多個,高近2米,重達300公斤的兵佣,這更能詮釋出秦軍的雄壯威武,當然,也更奢侈,那時沒有流水線,並且純手工。

更奢侈的是,兵馬俑用漆上了顏色,漆在古代是奢侈品,漆樹種6年才能採收,1個兵馬俑上漆需要25棵漆樹,8000個兵馬俑全部上色,需要20萬棵漆樹,只有秦始皇敢這麼奢侈

兵馬俑放在陵墓東側,既展現大秦帝國的軍士風采,又是幽冥世界的防禦武裝,1號坑是軍陣,有輕裝與重裝步兵、車兵,和中級軍吏,是戰車、騎兵混編的進攻主力軍,前面三排是弓箭手,後面是38排步兵,左右兩側的士兵負責監控敵情。

2號坑是軍營,最前列是弓弩兵,之後是騎士,右側是64乘戰車方陣,每乘戰車由4匹馬拉著,上面有3名士兵,分別是騎手、弓箭手、近戰兵,最後是多排步兵,3號坑為指揮部,指揮官更是高大威猛,幾千陶俑全部朝東,那是戰鬥的方向。

作戰時,前排弓弩兵率先進攻,隨著一聲令下,千萬根箭齊發,隨後步兵和騎兵一起出動,步兵正面進攻,戰車和騎兵從兩翼包抄,這種陣形在滅六國時所向披靡

72萬人,修了38年的秦始皇陵,2200年後,若打開,會有多少驚喜? - 天天要聞

當然,還有佔地480平的文官俑坑,秦始皇用10年統一天下,其實,治理天下也功績斐然,他並非一味兇殘暴虐,相反能武能文,統帥群臣手腕高超,治理國家的水平也是頂級,就是步子邁的太大,不考慮民眾的生存。


地宮飛出的金雁

比兵馬俑更驚艷的是銅車馬,銅車鑄造更考驗技術,春秋中期隨葬的的青銅車,長13厘米,寬11厘米,高9厘米,底部兩輪在後,足下安有兩個小輪,前門有小人把守,車門、蓋子可啟閉,輪子可轉動,別看小,可是個動力系統

秦始皇陵出土的兩乘彩繪銅車馬,擁有高度完善的動力性能,但長、寬、高是真車馬的1/2,1號車長2.25米,寬1.52米,主體是青銅,一些構件用金銀,不論是材料選擇,還是製作工藝,都遠超人們對秦代車馬的想像。

真車馬微縮一半後,1號車仍重達1061公斤,2號車重1241公斤,2號車用了3462個零部件,大的長260厘米,短的不足1厘米,介面多達3780個,全車無拼接與焊打,一次製作成形,最薄區域1毫米,最厚處4毫米,是冶金史上的奇蹟

但這兩輛車是護衛和妃子的車,並非秦始皇的車馬,秦始皇的車乘大駕為81乘,小駕36乘,座駕規格為6匹馬,地方小官劉邦見到車馬出巡不禁驚呼,可想而知,皇帝車隊的威儀和車馬的精緻程度

72萬人,修了38年的秦始皇陵,2200年後,若打開,會有多少驚喜? - 天天要聞

就連楚國貴族,見過大陣勢的項羽,都被激發出衝天豪氣,而偏居一地的小吏喜,把始皇冬巡特意記下,並帶入墓中陪葬,這讓人對尚未開啟的地宮更加好奇,裡面是否有兩輛更高大,更奢華的帝王級車馬?

當然有,而且至少以青銅為主體,金銀為配件,1:1的尺寸,彙集最精湛的工藝,能走能跑,更可能的是,秦始皇把自己用過的車馬直接帶進墓中,他用過的東西,別人不能碰,連兒子胡亥也不能

驪山僅一座陵墓,地宮中也是唯秦始皇獨尊,別人不配靠近他,4000平方米的地下宮殿是他一個人的疆土,其它君王有的兵器庫、編鐘庫、銅鼎庫、衣服庫、圖書庫、醫藥庫……,秦始皇都會有,並且更多更好。

可以想像,最薄最美的衣服,史上第一件龍袍龍椅,秦帝國的第一枚錢幣,一套大型編鐘,消失的典籍,最鋒利的寶劍,最大的青銅鼎,最靈巧的擺件,所謂的長生不老葯,收繳的各國玉璽,運回的六國珍寶,統一後的地圖……

始皇帝會不會把朝堂搬進地宮呢?有可能。

72萬人,修了38年的秦始皇陵,2200年後,若打開,會有多少驚喜? - 天天要聞

《史記》嘆息:宮觀百官,奇器之怪,徙臧滿之,《漢書》感嘆:珍寶之臧,機械之變,棺槨之麗,宮館之盛,不可勝原。

地宮中有多少奇珍異寶呢,沒有文獻記載,但可以做合理推測。唯一沒被盜的帝陵除了秦始皇陵,就是乾陵,李治去世時,在位時大唐財政的三分之一埋了進去,武則天去世時,大周財政的三分之一,又埋了進去。

傳奇帝王的想法總是相似,秦始皇自認,功過三皇蓋過五帝,以他的奢華霸氣,可能也會埋入大秦財富的三分之一。

乾陵葬有兩位皇帝,地宮面積是2700-5500立方米,陪葬品按四分之一算,體積應在700立方米,文物至少有500噸,而秦始皇的地宮面積為4000平方米,高15米,裡面的珍寶有多少噸呢?不敢往下想

不說別的,單是一件黃金鳧雁,就令世人編出一串故事,此物《漢書》確有記載,但到了唐朝,就成了項羽掘墓時,金雁飛出,被人捕獲,到了宋朝,一群金雁自己從秦陵地宮飛出,在沙灘上嘻戲,有人網到,發現是真的金鳥

72萬人,修了38年的秦始皇陵,2200年後,若打開,會有多少驚喜? - 天天要聞

後來更神奇,金雁往南飛,過了幾百年,三國時,有人從金雁上的文字判斷出自秦始皇陵,編的越來越離奇、精彩,太多人想知道地宮中有哪些奇珍異寶,它們到底多神奇?


流動的水銀河

金雁是真是假,無從考證,但所有人都知道地宮中有條水銀河,「水銀為江河」,「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史記》、《漢書》、《水經注》都有記載,4000平的地宮,做成河至少10厘米深,難道,地宮中有幾十上百噸水銀?

要知道,1950年,中國汞產量是3噸,宋朝鍊汞效率比秦朝高多了,每年上交朝廷不過3400斤,何況是秦朝,即便秦始皇有巴寡婦清的贊助,也不會得到幾百噸,幾噸都不可能,秦始皇再奢侈,也不會把水銀直接潑地上,難道讓棺槨隨葬品都泡在水銀里嗎?

可權威史料都記載,秦始皇地宮確有條水銀河,模擬江河大海,並且徐徐流動,閃閃發光,而且,2002年的863計劃已證實,封土堆中有明顯的強汞異常,並且是外來汞,而非封土半身的汞,說明,地宮深處真有大量的汞。

多項史料和現代勘測都證實,地宮中確有大量水銀,可秦朝確實弄不來幾噸水銀,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72萬人,修了38年的秦始皇陵,2200年後,若打開,會有多少驚喜? - 天天要聞

以水銀為河海叫下具地理,南唐烈祖李昪的墓後室,地面用彎曲的線刻象徵河流,吳王闔閭齊桓公墓以水銀為池,象徵統治的大好山河,而秦始皇是皇帝,自然要更升一級,他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營造出恢弘的氣勢,量肯定非常大,但帝王奢侈的起。

水銀是銀白色液態金屬,不流動似流動,閃閃發光,看起來非常漂亮,波光粼粼的水銀河不需要多龐雜的設計,也不需要多高的落差,輕微的震動配上巧妙的機械,就能推動水銀流動,只要機械運動周而復始,水銀河就會長流不息

和下具地理對應的是上具天文,文獻記載:始皇冢中,以夜明珠為殿,殿懸日月珠,晝照光明。墓室頂繪畫或線刻日、月、星象圖,鑲嵌夜明珠,宛若一幅群星璀璨圖,這在皇族墓壁畫中出現過,始皇帝的日月星辰圖更大氣,躺在棺槨中,也能仰望星空。

山川湖海在身旁流淌,抬頭是星光耀眼,如此輝煌的場景,自然少不了燈燭,蠟燭入不了秦始皇的眼,他要的是長明燈,以人魚膏為燈燭,鯨魚油做的蠟燭,8克就能燃燒1小時,一根能燒很多年。

72萬人,修了38年的秦始皇陵,2200年後,若打開,會有多少驚喜? - 天天要聞

秦始皇頭戴皇冠,身著龍袍,腳踏祥雲,身旁是皇帝印璽,和許多稀世國寶,躺在玉棺中,西漢皇帝用金縷玉衣,始皇帝用玉棺,玉凝聚天地精氣,能封住人的靈魂,據說還能防腐,玉棺外是石棺,外面用漆描繪圖案,用珠玉、翡翠裝飾,在夜明珠照耀下,流光溢彩

最外面是黃腸題湊,那是秦漢時期天子的特權,秦始皇肯定會用,並且是最頂級的,上等黃芯柏木拼成一個巨大棺槨,不用一根釘子但牢固異常,秦景公那套用了680根百年柏木,長度為5米多和7米多,注入鉛、鐵、錫打造的合金,宛如銅牆鐵壁

秦始皇的會不會用5米和9米,暗合九五至尊之意,打造出更大更豪華的黃腸題湊呢?有可能

這般傳奇帝王,如此多的珍寶,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但萬曆帝明定陵教訓在前,國家不主張發掘帝陵,碩大的封土堆挖平大煞風景,難建跨500米的考古大棚,眾多文物保護不及時,會化煙化灰,機關暗器防不勝防,很難進入地宮,即便進入水銀有劇毒,沒準鬧出人命

72萬人,修了38年的秦始皇陵,2200年後,若打開,會有多少驚喜? - 天天要聞

設想一下發掘,40米高的封土堆挖平,需要多少年?挖到地下30米,地宮深處,又需要多少年?挖別的墓按天算時間,秦始皇陵按年,誰也不知道封土堆中有什麼奧秘,只能一點點清理,終於清理到地宮,現在的技術很容易找到墓道口,但打開絕對是個難題。

防盜墓的第一個重點就是墓道口,文獻沒有記載,但可參照乾陵,乾陵地宮不在山頂,也不是山下,而在半山腰,沒想到這麼不按常理出牌。東西南北四個方位,武則天選在北峰南面,一般盜墓賊絕難找到,軍隊都打不開。


打開秦陵會是什麼場景

唐朝末年,黃巢殺入長安城,派40萬大軍盜掘乾陵,認為主峰西側是墓道口,挖出一條40多米的深溝,也沒找到入口,到了五代十國,乾陵被史上臭名昭著的盜墓賊溫韜盯上,乾陵有難度,於是他把唐朝17座帝陵挖遍後,再向乾陵下手。

不可思議的是,溫韜帶領幾萬大軍,浩浩蕩蕩去盜墓,結果,雲淡風輕的天空,頓時烏雲密布,妖風四起,一連三次都這樣,這或許是上天的警示,真把乾陵挖了沒準命都沒了。轉眼到了民國,軍閥孫殿英炸開慈禧墓,帶走幾十車金銀寶物,讓孫連仲很眼紅,他盯上了乾陵,想用一個師靠炸藥轟開

72萬人,修了38年的秦始皇陵,2200年後,若打開,會有多少驚喜? - 天天要聞

這次,墓道口找到了,乾陵墓道長63.1米,寬3.9米,用4000多塊長石條順著斜坡一層層填起,一共39層,每塊石條上都鑿出凹槽,用鐵栓板鑲嵌,縫隙間澆築鐵水,石條和大山焊為一體,可謂固若金湯

但在轟炸下,石條被炸飛,缺口處冒濃煙,天一下子黑了,而且飛沙走石,7名放炸藥的士兵,突然口吐鮮血倒地身亡,盜墓再次失敗。

秦始皇陵墓道入口會用幾噸巨石封住?要知道,為防滲水,在地下修了寬40米的水泥大壩。即便移開巨石,後面可能是毒煙、毒火、毒箭,沒人能和始皇帝比肩,觸犯龍顏都罪該萬死,何況膽敢盜他墓,最具殺傷力的武器應有盡有。

漢代皇陵:先閉劍戶,戶設夜龍、莫邪劍、伏弩,設伏火,秦陵都有,其中還有水銀毒氣,根本無法進入,具體情況參照齊桓公墓:

人發之,初得版,次得水銀池,有氣不得入,經數日,乃牽犬入中,得金蠶數十薄,珠襦,玉匣,繒彩,軍器不可勝數,又以人殉葬,骸骨狼藉也

72萬人,修了38年的秦始皇陵,2200年後,若打開,會有多少驚喜? - 天天要聞

水銀池的威力,要數日後才能進入,何況是水銀海,除了金銀、玉石、青銅、夜明珠之類,其它的突然暴露在空氣中,幾天時間早朽爛了,而人們連一眼都見不到,只能在墓外乾等。

封陵時,胡亥下令「閉中羨,下外羨門,」說明至少有三道門,外門類似捲簾門,中門是兩扇活動門,門很難打開,後面又是一道攻勢,費力打開後,不是金碧輝煌,而是一堆骸骨,秦二世擔心珍寶和機關外泄,把參與的工匠全活埋,人數是幾百,幾千,或是幾萬?不敢想

突破重重阻礙,進到地宮最深處,龍袍被氧化的慘不忍睹,典籍根本捏不起來,長生不老葯成了粉末,地圖什麼都看不清楚……夢寐以求的水銀海全揮發完,只留下雕鑿的痕迹,神之又神的人魚膏也所剩無幾,鯨魚油混上石蠟有什麼稀奇?

青銅鼎、大編鐘、金雁、玉璧、寶劍、玉璽……還是令人眼界大開,但總感覺差點什麼,這不就是升級版的明定陵,完好版的秦公一號大墓,規格確實高,但皇陵、王陵發掘那麼多座,有什麼稀奇,值得耗費那麼大力氣?!

72萬人,修了38年的秦始皇陵,2200年後,若打開,會有多少驚喜? - 天天要聞

秦公一號大墓用了十年才發掘完畢,秦始皇陵只會更長更長,而看到的千古一帝肯定會失望,51歲的秦始皇死在巡遊路上,7月盛夏酷熱難當,2個月後才回到咸陽安葬,途中屍臭熏人,放一石(120斤)鮑魚,以亂其臭。

若是對這一幕沒直觀感受,參照齊桓公,桓公死後,遺體整整停放67天無人收斂,和秦始皇的2個月沒差幾天,屍體腐爛臭氣熏天,綠頭蒼蠅滿宮飛,蛆蟲一直爬到宮外,凄慘無比。

秦始皇的遺體在下葬時都慘不忍睹,2200年後恐怕只剩下骸骨,但又會令人大吃一驚,看到的會是漆黑入骨,秦始皇晚年想長生不老,「仙藥」中有水銀,他吃了很久。

秦始皇的三重棺槨肯定很難打開,最後,看到的不過是具黑骨,肯定會想,這就是千古一帝的陵墓?不過如此嘛!還是一座陵墓!

72萬人,修了38年的秦始皇陵,2200年後,若打開,會有多少驚喜? - 天天要聞

別玷辱了秦始皇!

#秦始皇##秦國#

采鈺通過閱讀,換個角度看世界和生活

關注→_→@采鈺的書影流年發現更多精彩

廢井出土36000枚秦簡,糾正一處《史記》錯誤,秦始皇能平反嗎?

2400年,22次盜墓,也沒攻破的積沙積石墓,到底厲害在哪兒?

一文破解太平天國寶藏的一切傳言:找了156年的珍寶,到底在哪?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特朗普:中國突然改變主意,但不要緊,能讓中國15分鐘內同意交易 - 天天要聞

特朗普:中國突然改變主意,但不要緊,能讓中國15分鐘內同意交易

儘管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引發了全美民眾的反對浪潮,但他依舊認為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在空軍一號上,特朗普更是聲稱「原本Tik Tok的協議已經很接近達成了,但由於在關稅政策中國突然改變了主意,但這並不要緊,自己能夠在15分鐘內讓中國同意這筆交易,只要自己降稅的話」。
特朗普對其他國家暫緩90天執行新關稅,說明關稅戰就是兒戲 - 天天要聞

特朗普對其他國家暫緩90天執行新關稅,說明關稅戰就是兒戲

兄弟們,就在中國對美國加了 50% 的關稅之後,特朗普再次對我們加了 21% 的關稅,現在整體關稅已經達到 125%。同時,特朗普暫停了對除中國之外其他所有國家的加征關稅政策,而且要把對其他國家加征關稅的稅點降到 10%。這進一步證明我昨天視頻里的分析完全正確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 天天要聞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最近韓國政壇那可是熱鬧非凡,就像一場大戲,一出接著一出。當地時間 4 月 4 日上午 11 時 22 分,韓國憲法法院代理院長文炯培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總統尹錫悅被罷免,判決立即生效。這一下子,尹錫悅可就從高高在上的總統寶座上跌落下來了,不僅失去了總統權力,各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 天天要聞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最近這國際局勢啊,那真叫一個風雲變幻,熱鬧得很。特朗普這老兄又不消停,第三次對中國發起了關稅大戰,這一來可就攪得全球經濟的池水是波濤洶湧。可讓人意外的是,這次咱中國一改之前相對溫和的反制策略,直接 「亮劍」,那反擊力度,可把全世界都給震住了。與此同時,在美國國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 天天要聞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最近這國際局勢,因為美國的關稅戰那是鬧得沸沸揚揚。特朗普大手一揮,對全球發動關稅戰,這一回,咱們中國可不再像以前那樣小打小鬧地反擊,直接「手術刀」變「利劍」,給美國來了個狠狠的回擊。更讓美國沒想到的是,歐盟 27 國也緊跟其後,準備對美國反制,這可把特朗普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