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百年·天天讀」10月2日

2022年10月03日20:31:44 歷史 1465

【黨史百年·天天讀】10月2日

科大醫視界 2022-10-02 20:07 發表於河南

重要論述

1953年10月2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擴大會議,聽取陳雲關於糧食問題的報告。報告指出:在糧食問題上必須處理好四種關係,即國家與農民的關係,國家與消費者的關係,國家與商人的關係,中央與地方、地方與地方的關係。處理好這些關係最好的辦法是在農村實行徵購、在城市實行配售,嚴格管制私商,在堅持統一管理的前提下調整內部關係。會上,鄧小平建議將農業稅秋征推遲一個月,征與購同時進行。  毛澤東在會上作結論,表示贊成陳雲的報告和鄧小平的建議。結論指出:農民有自發性、盲目性的一面。他們正處在由個體經濟到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過渡時期。我們經濟的主體是國營經濟,有兩個翅膀,一翼是國家資本主義(對私人資本主義的改造),一翼是互助合作、糧食徵購(對農民的改造)。有人要摸農村的底,農村的底有六條:(一)小農經濟。(二)百分之十左右的缺糧戶。(三)每年兩千萬到四千萬災民。(四)百分之十左右的落後鄉。(五)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農民歡欣鼓舞、擁護政府。(六)互助合作。我國農村將來進一步的發展,基本上是靠第六條。對農民實行糧食徵購制,主要依靠黨員,他們是鄉村幹部和農民中的積極分子。關於配售問題。不叫配售也可以,可叫計劃供應。徵購、搞私商、統一管理勢在必行,配售問題看來也勢在必行。他還委託鄧小平到全國糧食會議上講話,囑咐講糧食徵購一定要聯繫過渡時期總路線去講。毛澤東在會上所作結論收入《毛澤東文集》第六卷。

1984年10月2日

鄧小平會見參加國慶活動的楊振寧等六十多位外籍華人科學家時談到城市改革問題指出:不久要開十二屆三中全會,會議的主題是城市改革。如果說開拓新局面是從農業開始,這次則是全面改革,包括工業、商業、科技、教育等,範圍很廣。改革是很迫切的。因為農村政策見效,農民好起來了,如果城市不進行改革,就會妨礙農村繼續前進,城市也滿足不了占我國總人口百分之八十的農民的需要。城市改革要有更大的勇氣。農村改革說明,城市改革不但必要,而且相信會成功。這就可以保證我國到本世紀末實現翻兩番的目標。這篇談話以《希望海外親人和朋友提供更多的知識和勞動》為題,收入《鄧小平論統一戰線》。

黨史回眸

1949年

10月2日 蘇聯政府決定同新中國建立外交關係。3日,周恩來複電錶示,歡迎立即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聯之間的外交關係,並互派大使。到2021年6月,中國已同180個國家建立外交關係。

1964年

10月2日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5周年,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在人民大會堂隆重首演,3500多名專業和業餘文藝工作者參加演出。

歷史瞬間

「黨史百年·天天讀」10月2日 - 天天要聞

1949年10月2日,蘇聯政府首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10月3日,中蘇正式建交。圖為蘇聯第一任駐中國大使向毛澤東主席呈遞國書。

「黨史百年·天天讀」10月2日 - 天天要聞

編輯:郝欣雨審核:郝欣雨監製:鄭珂馨來源:共產黨員網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重任」在肩又折騰不止的宋希濂兵團 - 天天要聞

「重任」在肩又折騰不止的宋希濂兵團

1、宋希濂的十四兵團在48年8月正式成立,與其同時成立的還有杜聿明的二兵團和黃維的十二兵團,二兵團十二兵團是基於5軍和18軍為基礎組建的,且作為國軍在南線的兩大主力,一直到處馳援,十四兵團的組建則有點意外,一是缺乏一支核心隊伍,二是連兵團司
灞上風云:劉邦入關的權謀之路 - 天天要聞

灞上風云:劉邦入關的權謀之路

公元前207年11月,當項羽在巨鹿與秦軍主力展開生死搏殺時,劉邦正率軍悄然逼近關中平原。這場看似輕鬆的西征之旅,實則充滿了政治智慧與戰略考量,為這位泗水亭長最終登上九五之尊埋下了關鍵伏筆。一、戰略棋盤上的布局 楚義帝熊心在分封諸侯時,精心設
這種劇毒蛇15年後再次現身安徽! - 天天要聞

這種劇毒蛇15年後再次現身安徽!

安徽商報、元新聞記者了解到,受黃山市徽州區生態環境分局委託,安徽大學陳眾調查團隊在黃山市徽州區開展縣域兩棲爬行動物調查時,記錄到極罕見的毒蛇——福建華珊瑚蛇。這是自2010年以來,時隔15年安徽再次記錄到該物種,也是省內目前僅有的兩筆確鑿分布記錄,具有重要的科研與保護價值。劇毒「美貌殺手」福建華珊瑚蛇屬有...
光宗耀祖的方式有很多種,希特勒卻選擇了違背母親遺願的方式 - 天天要聞

光宗耀祖的方式有很多種,希特勒卻選擇了違背母親遺願的方式

光宗耀祖似乎怎麼著都不能夠與希特勒牽扯到一起,可當1938年3月13日,希特勒站在母親的墓前禱告的時候,他的確做到了。這一天希特勒剛剛完成了吞併奧地利,實現了德國與奧地利人萬年不變的夢想。此時希特勒是兩國的英雄,可站在母親面前,他卻食言了。
碧血丹心:文天祥的千年絕唱 - 天天要聞

碧血丹心:文天祥的千年絕唱

南宋祥興二年(1279年)的伶仃洋上,一葉孤舟載著南宋最後的宰相文天祥,在元軍戰船的包圍中起伏。這位四十四歲的文士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時,長江以南的天空正飄著血色的殘陽。八百年後的今天,當我們翻開《正氣歌》泛黃的紙頁,依然
少林寺監院釋延琳逝世 - 天天要聞

少林寺監院釋延琳逝世

據悉,中國葯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少林寺監院,原少林書局、少林藥局負責人,少林禪醫文化傳承人釋延琳法師,因病於2025年5月27日上午在杭州逝世,享年63歲。公開資料顯示,釋延琳法師,俗名錢三吉,1962年1月出生,浙江杭州人,1988年皈依少林寺釋永信方丈。2002年創設「少林書局」,編輯整理出版了《少林武功醫宗秘笈》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