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多次提及王稼祥是對革命有功的人:
在長征中,他是遵義會議的策劃者和倡導者;在黎平會議上,他確立毛澤東軍事思想在黨內領導地位的不斷鞏固,促成遵義會議召開;在遵義會議上,他率先提出撤銷李德軍事上的指揮權,改由毛主席參與軍事指揮。
不久後,王稼祥成為黨中央領導核心的成員之一,繼續擔任總政治部主任等職務。王稼祥一生對革命的貢獻很多,在一些關鍵性的歷史階段里,他都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王稼祥
公開支持毛主席,發起遵義會議
王稼祥1906年出生在安徽省涇縣厚岸村,從小刻苦讀書,勤奮好學。1924年,王稼祥考入中學,當時有很多老師都是共產黨員,因此他在這些老師的影響下思想逐漸進步,也漸漸走上革命的道路。
1925年,王稼祥來到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並於1928年加入共產黨。1930年,王稼祥結束了在莫斯科的學業,順利回國,隨後投入到轟轟烈烈的中國革命運動中。
1931年3月,王稼祥來到中央革命根據地工作,在這裡他見到了毛主席。隨著時間的慢慢流逝,王稼祥逐漸認識到一點,那就是凡是按照毛主席的主張去辦的,都是有效果的;但如果按照王明的主張去辦,結果卻恰恰適得其反。因此,王稼祥不管是在政治,還是在軍事觀點上,他開始逐漸傾向於毛主席。
不過隨著王明等人逐漸掌握中央大權,毛主席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也被他們所排擠。1932年10月初,江西寧都舉行了一次重要會議,在會議上王明要求將毛主席從前方撤離,並撤銷其「紅一方面軍總政委」的職務,讓他專心做政府工作。
王明
有不少人都不同意王明的提議,而王稼祥則在此次會議上提出反對意見,他公開支持毛主席繼續擔任紅一方面軍總政委的職務。王稼祥公開支持毛主席震驚了全場,連毛主席本人也沒有想到。
不過非常可惜的是當時王明等人佔據上風,儘管王稼祥公開支持毛主席,但他的意見還是不被考慮。就這樣,毛主席被迫離開紅軍的領導崗位,這也給紅軍的作戰和建設帶來了不小的損失。
此後,隨著王明、李德等人的錯誤領導,導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我軍損失慘重。對此,王稼祥十分生氣地說:「像李德這樣指揮紅軍,哪能不打敗仗!」
隨著廣昌戰役的失敗,紅軍的處境越來越困難,而博古、李德等人仍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繼續施行錯誤的那一套軍事路線,最終導致紅軍節節敗退,不得不開始二萬五千里長征。
儘管如此,博古、李德仍冥頑不靈,甚至想將王稼祥留在百姓家裡,不讓他隨部隊長征。原來在中央蘇區進行第四次反「圍剿」的時候,王稼祥身負重傷,從此身體一直不太好。所以在長征前夕,博古和李德就用這個借口將王稼祥留下。
毛主席在得知這件事後據理力爭,他說:「王稼祥是軍委副主席和總政治部主任,他身上的擔子很重,必須隨軍行軍,不能把他留在老百姓的家裡養傷!」博古這才同意讓王稼祥隨軍轉移。
毛主席
長征剛開始的時候,毛主席、王稼祥和張聞天被安排在不同的軍團中,這也導致他們三個不能及時溝通,對此毛主席再次提出反對。
為了挽救革命,毛主席認為自己必須堅持正確的主張,但想要堅持主張,必須要獲得大家的支持。最終經過毛主席的不斷堅持,博古同意讓他們三個走在一起。
1934年12月11日,紅一軍團2師5團打下了通道縣城。第二天,中央領導人在這裡舉行了重要會議,主要商討接下來應該去哪裡。李德完全不顧當時的情況,堅持紅軍主力應該北上和紅二、紅六軍團會合。毛主席則提出反對意見,他說: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敵人早已派重病部署在那裡,如果我們這個時候去的話,豈不是羊入虎口?我們只有西進,向敵人兵力薄弱的貴州進軍,才有出路!」
此時,王稼祥不顧身體上的痛苦,堅決支持毛主席的戰略部署。大部分與會人員都贊同毛主席的意見,但博古和李德卻固執己見,否定大家的意見。
就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周恩來於12月18日在黎平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繼續討論這個問題。經過一番激烈的爭論,周恩來決定採取毛主席的意見,西進渡烏江北上。這次就是著名的黎平會議。
黎平會議可以說是一次關係紅軍命運、中國革命前途的會議了,在這裡會議上否定了李德、博古的錯誤主張,採取了毛主席的戰略戰術思想。
然而儘管會議採取了毛主席的主張,但博古和李德還是不甘心失敗,這也讓王稼祥十分憂愁。於是他連忙找到毛主席,並說:「等到了遵義我們要開一次會議,把他們給『轟』下來。」
毛主席點點頭,說:「好,我同意。」接下來,王稼祥開始行動了。
王稼祥先找到張聞天和周恩來,向他們說自己的想法,兩人都點頭同意了。有了張聞天和周恩來的支持,王稼祥放心多了。
緊接著,王稼祥又找到時任紅軍第一團政委的聶榮臻:「反『圍剿』戰爭能取得那麼大的勝利,主要是毛澤東同志採取誘敵深入的方針,先打弱,後打強,逐個擊破。我們應該讓毛主席出來領導。」聶榮臻說:「我完全贊同你的看法,其實我也是這麼想的。」
隨後,劉伯承、彭德懷、楊尚昆等人也紛紛贊同王稼祥的提議。至此,遵義會議的部署工作基本完成。
博古
確定和鞏固毛主席在黨內軍內的領導地位
1935年1月,紅軍佔領遵義城,獲得了短暫休整的機會,於是遵義會議正式召開。在會議上,博古作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總結報告,他毫不承認自己做錯了,反而一直為自己和李德的錯誤辯解,將失敗原因歸咎在客觀方面。
接下來周恩來進行了軍事問題的補充報告,他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分析了李德、博古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也獲得與會人員的肯定。張聞天作了批判錯誤軍事路線的報告,這個報告是毛主席、王稼祥和張聞天的集體意見。
最後,毛主席站起來對第五次反「圍剿」和長征以來的失敗教訓進行了長篇發言,對博古、李德的錯誤指揮進行透徹的分析和有力的批判,並指明了今後應該往哪裡走,怎麼走。此時,毛主席的思想觀念和方針路線與博古、李德的思想觀念和方針路線完全相反,雙方僵持不下,誰都不肯退讓。
就在這個時候,王稼祥率先站出來支持毛主席的觀點,緊接著大多數參加會議的同志都表示支持毛主席。最終,會議決定增選毛主席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增補王稼祥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不久後又成立了由毛主席、周恩來、王稼祥三人組成的軍事指揮小組,指揮全軍的軍事行動。
從這以後,結束了王明等人在黨中央的統治,確定了毛主席在紅軍中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在如此危急時刻,王稼祥能夠率先站出來支持毛主席,這不僅挽救了紅軍,更是挽救了黨。
在黨的七大期間,毛主席還曾這樣說過:「如果沒有洛浦、王稼祥這兩位同志,就不可能開好遵義會議。如果沒有他們的贊助,遵義會議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1938年9月召開的中共六屆六中全會,又是一次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性會議。如果說遵義會議是糾正黨內的錯誤指導思想,確定了毛主席在全黨全軍中的領導地位的話,那麼六屆六中全會就是鞏固了毛主席在全黨全軍中的領導地位,加強了黨的團結和統一。
而在這次會議上,王稼祥再次發揮作用,全力支持毛主席,維護毛主席的正確路線和領導地位。那麼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1937年7月,王稼祥來到莫斯科治病,當時王明和康生是中共駐共產國際的代表,王明的身份還比較特殊,是共產國際執委會委員和主席團成員。
在此期間,王稼祥的工作卓有成效,他不僅向共產國際的領導人反應當前中國革命的形勢,還極力宣傳以毛主席為代表的中共和國民黨形成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
11月,王明和康生回國,臨走前,季米特洛夫告誡王明:「你回去以後要和中國的同志們搞好關係,你和國內的同志們不熟悉,就算他們要推你當總書記,你也不要答應。」
王明回到延安後,中共中央希望他能和其他中央領導一起工作。但非常可惜的是,王明卻以國際代表和領袖自居,說:「我是奉共產國際的命令回國的,國內搞得不太行,需要有一個新的方針!」
12月,王明召開了一次會議,在會上他批判了洛川會議的決定和毛主席在11月的講話,並提出完全不同的主張:「一切通過統一戰線,一切服從統一戰線。」不過由於毛主席等人強烈反對,王明的錯誤意見沒能成功。
12月會議是遵義會議後黨的歷史上發生的波折,如果不儘快解決的話,那麼情況將十分危險,於是中央決定派任弼時去莫斯科,請示共產國際的意見。
1938年4月,任弼時來到莫斯科,並向共產國際彙報了這件事,當時王稼祥也參加了此次會議,還進行了補充發言。在這次會議上,王稼祥強調說:「現在的中國共產黨不會重複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陳獨秀所犯的錯誤,因為毛澤東同志堅持共產黨的獨立性!」
在這次會議上,還通過了一個支持中國抗戰的公開文件和一個內部文件,在公開文件中,號召全世界大力支持中國革命戰爭;在內部文件中,不僅肯定了我黨的政治路線是正確的,還說我黨在複雜和艱難的環境下,能夠建立起和國民黨的新合作,團結兩黨力量,去反對入侵的日軍,這是非常難得的。
會議結束後不久,王稼祥準備回國,他在莫斯科的工作則由任弼時接替。臨走前,季米特洛夫對王稼祥說:「你回去後應該告訴全黨,支持毛澤東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他是在實際鬥爭中鍛鍊出來的領袖。其他人,比如說王明等,他們就不要爭領袖的位置了。」
除此之外,季米特洛夫還拜託王稼祥將共產國際通過的兩個文件交給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同時讓王稼祥將自己所說的話向中共中央的領導同志們轉達。
8月,王稼祥順利回到延安,並將這些情況向毛主席和其他同志作了彙報。王稼祥帶著共產國際的支持,特別是季米特洛夫交代的話,第一次明確肯定了毛主席的思想路線,也正是承認了毛主席在中共的領導地位,令王明失去了他和毛主席爭奪的主要資本——共產國際的支持。
1938年9月29日,六屆六中全會在延安召開,王稼祥在會議上傳達了共產國際的指示和季米特洛夫的意見,並說:「季米特洛夫在我臨走前,讓我告訴大家,領導機關中要在毛澤東為首的領導下解決,領導機關中更要有親密團結的空氣……」
王稼祥這一番話不僅澄清了王明打著共產國際的旗號對黨中央正確路線的無端指責,更糾正了王明的錯誤主張,維護了毛主席的統一領導和正確路線。
後來在七大期間,毛主席還說過:「六中全會是決定中國命運的,如果沒有共產國際的指示,六中全會還是很難解決的。而共產國際的指示就是王稼祥同志從蘇聯帶回來的,並由他傳達的!」
王稼祥請求出來工作,毛主席如何回復?
王稼祥不僅和毛主席關係好,和周恩來也是一樣的。抗日戰爭時期,周恩來長期在國民黨統治的區域工作,儘管兩人相隔千里,但他始終記掛著王稼祥的病情。
那個時候王稼祥是中央軍委副主席,除此之外身上還兼任著總政治部主任的職務,工作繁重,導致本就不好的身體越來越差。周恩來遠在巴山蜀水,他經常詢問王稼祥的病情,還囑咐他一定要好好休息。
1944年6月,美國副總統華萊士訪華,曾帶來一批罕見的藥品盤尼西林送給重慶國民政府。盤尼西林不僅罕見,最重要的是價格昂貴,很難弄到。回到延安開會的周恩來知道這件事後,於8月6日給南方局外事組組長王炳南發去電報:
「華萊士訪華,我聽說他送了一批名叫盤尼西林的特效藥,你們有辦法弄到一些嗎?王稼祥同志很需要這些葯治病。」
8月14日,周恩來再次給王炳南寫信,提及這件事:「治療王稼祥的病情,需要盤尼西林。據《大美晚報》記載,已經有九萬萬粒盤尼西林被送到中國,還請你打聽下,可否想辦法弄到一點。」
抗戰勝利後,王稼祥的病情還沒能好轉,最終在毛主席、周恩來等人的關心下,王稼祥再次去蘇聯治病。在蘇聯,經過治療後,王稼祥的病情明顯得到好轉,並於1947年5月回到東北工作。
1949年初,王稼祥來到西柏坡參加七屆二中全會,他和妻子朱仲麗去看望了周恩來夫婦,久別重逢,雙方十分激動。周恩來和鄧穎超關心地詢問王稼祥的病情,並為他的身體得到恢復感到開心。
新中國成立後,王稼祥擔任外交部第一副部長兼首任駐蘇大使。在出發前,周恩來為王稼祥送行,還特別囑咐道:「建立國家間的外交關係,我們的經驗實在是太少了。稼祥同志,你去蘇聯以後要多多總結經驗,推動兩國關係的發展!」
在王稼祥擔任駐蘇大使期間,毛主席和周恩來剛好去蘇聯訪問。於是在毛主席和周恩來的領導下,為出訪的圓滿成功做了大量的工作。後來王稼祥奉命回國,擔任中聯部部長。
針對這一新工作,周恩來一再關照王稼祥:「稼祥同志,這個工作可是非常辛苦的,你身上的擔子也越來越重啊!」在中聯部擔任部長期間,王稼祥和周恩來一起多次出國參加國際會議,並和兄弟党進行多次交談。
每次出國前,周恩來都對王稼祥說:「你把仲麗也帶上吧,你的身體不好,她是個醫生,可以隨時隨地照顧你。」但令人意外的是,周恩來每次出國都是獨自一人,從不會讓鄧穎超跟著他。
有一次,朱仲麗耐不住心中的好奇,問周恩來:「小超大姐不跟著一起去嗎?」周恩來笑著說:「我的身體很好,不需要有人照顧我。更何況,有你這個醫生在,我還能生病嗎?」周恩來風趣的話語令朱仲麗笑了起來。
毛主席、王稼祥
1966年10月24日,毛主席在中央工作會議上講話時提到了王稼祥,再次肯定了王稼祥在黨的歷史上的重要作用。會議期間,周恩來還特意找中聯部的副部長伍俢權談話:
「毛主席曾說過,王稼祥同志是對革命有功的人,他現在身體不好,你們不要找他的麻煩。伍俢權同志,我相信你也了解王稼祥同志,也了解中央對他的態度,你應該出來講講話才是。」
伍俢權連忙點頭說:「王稼祥同志是怎樣的人,我是十分清楚了解的。總理您就放心吧,我知道怎麼做。」
會議結束後,伍俢權回到中聯部,他先是在幹部會議上向大家介紹了王稼祥之前的事迹和對革命有功的事情,隨後說:「王稼祥同志在很多時候都是堅持站在毛主席那邊的,毛主席也多次讚揚過他。」
不過非常可惜的是,隨著伍俢權職務的降低,王稼祥也被派去河南信陽工作。直到1970年10月,他才在毛主席和周恩來的關心下回到北京治病。
朱德
1972年6月,王稼祥夫婦和王震夫婦來到朱德家看望他。朱德時隔多年再次見到王稼祥,十分高興,他激動地說:「毛主席並沒有忘記你,我們都知道你是有功勞的,是在關鍵時刻立了大功的!你很快就會分配工作了!」
王稼祥聽了朱德的話也是萬分激動的,剛回家就進書房給周恩來寫了一封信,信中除了有王稼祥的自我批評外,還表達想要重新出來工作的想法。周恩來表示同意,隨後將這封信拿給毛主席看。
毛主席看了信後,對周恩來說:「王稼祥同志這樣的老幹部只講過,不講功,是很難得的,應該儘快讓他出來工作。他是有功之人,是當初第一個站出來支持我的。在遵義會議上,也是王稼祥同志投出關鍵性的一票……」
除此之外,毛主席還批示讓王稼祥參加老中央委員學習班,請周恩來辦理這件事,並讓他在中共九屆三中全會上傳達他的意思。在中共十大會議上,王稼祥被選為中央委員。十大結束後,王稼祥被安排去做十大文件的俄文翻譯工作。工作結束後,周恩來又安排他進入剛剛成立的負責外事工作的領導班子,協助自己搞外事工作。
10月1日,王稼祥出席北京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4周年的遊園活動。但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王稼祥會在1974年1月25日去世,享年68歲。
1月30日下午,王稼祥的追悼會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舉行,毛主席和中共其他領導人送了花圈。當時周恩來的病情也十分嚴重,但他還是強忍身體帶來的不適,毅然決然地參加王稼祥的追悼會。
在追悼大廳,面帶悲傷的周恩來快步走到朱仲麗的身旁,他緊緊地握住對方的雙手,然後說:「真是沒想到會這麼突然,真是沒想到。你一定要保重身體,好好照顧自己,千萬不能累垮了!」
朱仲麗看著周恩來那蒼白的面容,無神的眼睛,一時間感慨萬千,既激動又擔心。她連忙說:「總理,您也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我會照顧好自己的。」
鄧小平在悼詞中是這樣說的:
「王稼祥同志幾十年來,在毛主席和黨中央的領導下,積極工作,認真負責,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共產主義事業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這是對王稼祥一生最為客觀、公平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