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逝世,「日落」的還有一個時代

2022年09月18日02:44:15 歷史 1527
女王逝世,「日落」的還有一個時代 - 天天要聞

英國倫敦民眾瞻仰英女王靈柩

向長河(國際問題學者)

9月8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蘇格蘭巴爾莫勒爾堡平靜逝世,終年96歲。她的長子、現年73歲的王儲查爾斯繼承王位。這幾天,一場全國性哀悼活動正在英國進行。女王的橡木靈柩從巴爾莫勒爾堡莊嚴肅穆地運往愛丁堡,而後被移送至倫敦威斯敏斯特宮供人們瞻仰。許多民眾在途經的街道旁目送,很多人從全國各地趕往倫敦,在威斯敏斯特宮外排隊等待進入瞻仰女王。9月19日,英國將為女王舉行國葬,眾多國家領導人將出席女王的葬禮。

伊麗莎白二世1926年4月21日出生,1936年成為王儲,1952年繼承王位,是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歷史學家凱特·威廉姆斯認為,女王是「20世紀歷史的化身」。伊麗莎白二世一生,經歷了大英帝國的風風雨雨,見證了曾經的「日不落帝國」一步步走向「日落」的進程。

16世紀的伊麗莎白一世在位50年,開創了英國歷史上的「黃金時代」,她治下的大英帝國一步步發展成為「日不落」帝國。伊麗莎白二世在位70年,在她任內,維多利亞時代綿延全球的「日不落」大英帝國已縮減無幾,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不列顛尼亞」號黯然離開維多利亞灣,成為帝國黃昏的最後背影。

在21世紀的今天,儘管英國依然靠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身份在國際舞台上發聲,但就國力而言已衰落成為一個區域性大國。就在伊麗莎白二世逝世前不久,作為英國曾經的殖民地,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兒子」大過「老子」,令人噓唏。

最近,有歐美媒體總結了女王在位70年的五個重要時刻,頗有代表性意義,成為伊麗莎白二世這個時代英國王室的典型標籤。

一是意外登基:1936年,伊麗莎白的伯父愛德華八世國王宣布退位,這使她的父親喬治六世直接登上了英國王位。伊麗莎白的命運也因此而徹底改變。1953年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正式加冕,其加冕儀式首次進行了電視直播,全球有2.77億人觀看。

二是北愛衝突:伊麗莎白二世目睹了北愛爾蘭「動亂」時期———在長達30年里,愛爾蘭民族主義者與親英國統一派之間爆發激烈衝突。 2012年女王訪問愛爾蘭,與前愛爾蘭共和軍高級將領馬丁·麥吉尼斯會面並握手,成為英愛和解的標誌性場面。

三是戴妃去世: 1997年黛安娜王妃去世是女王在位期間經歷的最重大危機之一。悲劇發生後,女王仍駐留於蘇格蘭的鄉間官邸,五天後才前往倫敦向致哀民眾表示感謝,這一延誤最初引發了許多英國民眾的強烈不滿。女王從這場悲劇中記取了教訓。其後幾年裡,英國王室重塑了公眾形象。後來,威廉王子迎娶了平民出身的凱特·米德爾頓,這都有助於塑造更為現代化的王室形象。

四是英國脫歐:女王在位期間,目睹了歐洲一體化從「煤鋼聯營」起步的進程以及英國加入其中的歷程,但後來也親歷了2020年英國脫歐的歷史性時刻。女王和英國王室竭力不插手政治事務,不公開對脫歐的看法,她只是呼籲各方「尊重不同的觀點」並「團結起來尋找共同點」。

五是家族問題:女王在位末期,英國王室出現了多起上世紀90年代以來從未見過的戲劇性事件,導致許多人擔心如果沒有她,王室的未來將何去何從。女王自己曾說,1992年是她人生中「可怕的一年」,那一年她有三個孩子(查爾斯王子、安妮公主安德魯王子)離婚。近年來,安德魯王子與名聲不佳的美國金融家傑弗里·愛潑斯坦的交往,飽受外界詬病;哈里王子和妻子2020年決定退出王室,這也對英國王室的聲譽造成了極大影響。

回望伊麗莎白二世這個時代,女王的聲望在全世界範圍內還是得到廣泛尊崇,尤其是在英聯邦國家。正是由於女王的凝聚力,許多前英國殖民地國家仍然團結在英聯邦中,這是一個由56個國家組成的鬆散自願聯盟。這些成員因為有著共同的歷史而聯繫在一起,有著相似的法律和政治制度。雖然英聯邦沒有正式的貿易協議,但成員間的貿易往來相對頻繁。英聯邦成員國與英國王室沒有正式關係,但其中有14個國家仍把英國君主當作國家元首,一些國家的貨幣上還印有女王圖像。

然而,女王逝世後,14個國家中要求實現完全獨立的呼聲日漸強烈。從加勒比海到太平洋,人們都在問:為什麼我們要向在倫敦的君主宣誓效忠?悉尼大學歷史學家馬克·麥肯納說:「從某種意義上說,只要女王在,整個拼圖就會連在一起。但我不確定它是否會繼續維持下去。」

一個時代結束了。隨著女王仙逝,白金漢宮的主人能否繼續被當作一些英聯邦國家的國家元首,甚至英聯邦是否能繼續保持,世人在等待歷史謎底最終揭曉。

供圖/視覺中國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 天天要聞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個瓷盤賣了六十萬,三年後,發現在鄰居家裡

鄰居的瓷盤"六十萬啊,這瓷盤怎麼又回到了李老頭家裡?"我望著鄰居家牆上那熟悉的花紋,心裡五味雜陳。我叫周建國,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這小縣城生活了大半輩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國,多少人的命運都在那場改革浪潮中被重新書寫。我們這些"國企大軍",轉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 天天要聞

這個時代最後的「擔擔軍」

上周,我和來自上海的好兄弟盧博士相約,一起探訪了位於廣東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鎮,近距離接觸與了解每天上午挑著水果坐火車去廣西、下午乘火車返回村裡的「擔擔軍」。前一天下午四點,我們抵達河唇鎮北部的HW村,滿眼都是番石榴,一條鐵軌就在村子旁邊,不時有呼嘯而過的綠皮火車。這一帶盛產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條件,...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聞

明朝藩王列傳之英宗篇(二)

蔣志格 英宗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廢景泰帝仍為郕王,尋崩,葬祭如親王禮。免襄王親來朝賀。 按《明大政紀》:天順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誥諭廢景泰帝仍為郕王,歸西宮。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吳氏復為宣廟賢妃,廢皇后汪氏復為郕王妃。癸丑,郕王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 天天要聞

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前有市民宣傳電影《731》,女童自發留言「愛我中國」

極目新聞記者 王柳欽5月4日,極目新聞記者在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現場看到,雖然天空飄起了小雨,但門口還是排起了近百米的長隊,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銘記歷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遊客在雨中排起長隊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遺址入口處,有市民攜帶電影《731》海報進行自發宣傳。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龔...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 天天要聞

探秘秦皇陵百戲俑與青銅水禽

考古實證,秦始皇帝陵根據「若都邑」的理念來營建,都邑里有政治、軍事,也有宮廷生活、文化娛樂。秦朝的休閑生活會是怎樣的景象?5月4日,總台央視綜合頻道(CCTV-1)22:30檔,《尋古中國·探秘秦始皇陵》第四集《百戲水禽》帶你通過考古研究新成果,對秦朝文化娛樂生活一探究竟。半裸陶俑究竟是什麼人?秦始皇帝陵東南部...
一查嚇一跳,李嘉誠資產大揭秘:英國才是他的「金庫」 - 天天要聞

一查嚇一跳,李嘉誠資產大揭秘:英國才是他的「金庫」

如果說全世界最會賺錢的人是誰?李嘉誠絕對排得上號。最近,他又一次把自己送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前陣子那樁港口交易鬧得人盡皆知,一邊是國家利益,一邊是家族資產,李嘉誠站哪邊,大家其實心裡都有點數。港口本來要賣給美國財團,還好有關部門及時叫停。
琉璃河考古隊節日在崗:當「90後」遇上「3000後」 - 天天要聞

琉璃河考古隊節日在崗:當「90後」遇上「3000後」

房山區琉璃河鎮,開滿野花的草叢上,挖開了深淺不一的坑,每個都有專屬的數字加字母編號。這處小型發掘現場,是3000多年前「北京城」的外城壕東段一部分。五四青年節,北京市考古研究院一群「90後」考古人員面朝黃土背朝天,小心翼翼地颳去層層覆土,專心致志地在「護城河」底搜尋古人留下的蛛絲馬跡。安妮娜在發掘現場複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