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1912年-1928年)在短短的16年歲月里,政局風雲變幻,國務總理更迭頻繁。先後有31人擔任過國務總理。其中:有人盡皆知的唐紹儀、徐世昌、段祺瑞等;也有為人鮮知的龔心湛、賈德耀、胡惟德等。他們任期長短不一,長者僅僅一年多,短者數月,更有甚者,短短几天而已,如曇花一現(最短的朱啟鈐只幹了兩天,最多的是段祺瑞曾四任總理)。
周自齊(1869年-1923年) ,字子廙, 出生於山東菏澤單縣的官宦世家,書香門第,祖籍浙江秀水。晚清時期創辦清華學堂,歷任駐美公使館領事,山東都督、中國銀行總裁,交通總長,財政總長,代理國務總理。一生矛盾而又複雜,即情系中華,培育英才,又是袁世凱復辟帝制的幫凶。
任職時間:1922.4.8—1922.6.11(代理)
一 駐美多年 創辦清華學堂
周自齊出身官紳之家,其祖父和曾祖父均為進士出身,父親周鎬秀做過廣東候補巡檢。父親給他起名「自齊」,以期「嚴格要求自己,見賢思齊,以成大器」。
周自齊自幼成長於粵。4歲時父親去世,同在廣東的伯父周紹棠可憐其母子度日艱難,便接到家中撫養。周自齊自小天資聰穎,勤奮好學。20歲時考入廣州同文館,主修英語。
周自齊在學校學業優秀,十分出眾。時任兩廣總督的張之洞,對其十分器重,以翻譯生名義把他送到京師同文館就讀,畢業後又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留學。
1894年,周自齊回國後考取光緒甲午順天鄉試副榜。於1896年作為隨員,跟從美國公使伍廷芳出使美洲四國(美國、墨西哥、古巴、秘魯),在美期間,歷任駐美使館書記官、參贊,駐紐約、舊金山領事。
1898年,清廷與美國簽訂了《粵漢鐵路借款合同》,後續訂借款贖約26條。這一舉動引起國人轟轟烈烈的保路運動。周自齊得知消息後,代梁誠草書收回粵漢鐵路主權的奏章,並極力支持國內民眾的贖權行為。在民眾的強大壓力下,清廷不得不將粵漢鐵路的築路權贖回。
1901年至1902年,周自齊在古巴哈瓦那任中國公使館代辦。期間他出面交涉,制定了中古稅則。
在擔任駐美領事期間,周自齊還呼籲國內和駐美華僑一起聯合反對續簽虐待華工的條約,為廢除美國虐待華工條約而積極奔走。舊金山發生強烈地震時,周自齊曾帶頭募捐,賑濟危難華僑,受到駐美華僑的一致讚揚。
1907年,經過周自齊等使館人員的交涉,美國國會正式通過了退還庚子賠款充作中國派遣留美學生費用的提案。在得到清廷同意後,這筆款項被用於設立游美學務處。
正中坐著為周自齊
1908年,周自齊奉召回國,入外務部任參議,旋即擢升為左丞。庚子賠款到賬後,周自齊因追款有功,被任命為游美學務處總辦,總理興辦學校與留美學生事宜。
周自齊在任游美學務處總辦期間,親自主持選拔工作。他以「寧缺毋濫」為原則,經過考試和精心挑選,前後共有三批、180名學生成功留美。這些學生中包括梅貽琦、竺可楨、趙元任、胡適等,他們後來都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留美第二批學生
他主持籌建游美肄業館(後改名清華學堂),擇定擁有30餘公頃的清華園作為校址,聘請教員,清華學堂於1911年4月29日正式開學,首批招收學生460人,周自齊任清華學堂監督(校長)。
1928年,清華學堂正式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因此周自齊也被認為是清華大學的第一任校長。
二 北洋重臣 理財高手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1912年2月12日,清帝在悲情中宣布退位。
1912年3月,袁世凱繼任臨時大總統後,任命周自齊為山東都督兼民政長。周自齊到山東任職期間,確有一番「作為」,主要體現在:(一)成立稽勛局,以「論功行賞,從優敘議」為籠絡手段,極力防範山東革命黨人。(二)強行遣散舊軍隊和為匪者,由北洋軍取而代之。(三)積極執行袁世凱的部署,鎮壓「二次革命」中的反袁勢力。
同時他也利用特權開辦私企,截流福利為己所有。「肥水不流外人田」!他任職一年多時間,就積累了萬貫家財。
1913年8月,熊希齡組織「第一流人才內閣」,周自齊被任命為交通總長。周自齊與梁士詒、朱啟鈐被成為舊交通三巨頭。
1914年2月,周自齊任財政總長兼中國銀行總裁。袁世凱對周自齊十分信任和器重,早就有意讓周自齊當財政總長,只因為平衡各方勢力,繞了幾圈,最後還是就任了財政總長。
1914年5月1日,袁世凱公布《中華民國約法》。同日根據此約法,下令解散政府和議會,改設政事堂和國務卿,徐世昌被任命為首任國務卿,而周自齊仍然蟬聯財政總長兼鹽務署督辦。
周自齊理財有方,面對北洋政府巨額的財政需求,他應付自如,被人們稱為「理財高手」。
據說他理財的妙招之一就是從英國貸款,到美國換成美元,然後再到英國轉換成英鎊,去購買廉價的日貨高價轉賣出去,賺回高額利潤。
還有就是發行公債,為袁世凱獲得了大量的錢財,為其稱帝做足了充分的準備。
看來,周自齊頭腦絕對厲害,不是一般人能轉過來彎彎的!不管公、私兩面,都是非一般的理財高手!
三 拒簽《二十一條》 復辟帝制幫凶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日本借口對德宣戰,出兵山東,強佔膠濟鐵路和青島。而袁世凱為復辟帝制,有求於日本的支持,日本於1915年初向袁世凱提出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作為交換條件。
袁世凱稱帝心切,私下滿口應承,擬委派周自齊任總統特使,秘密去日本簽訂《二十一條》。周自齊如坐針氈,又無計可施,無奈之下便稱病閉門於上海外灘周公館。
當美國記者端納去探望他時,他巧妙地通過暗示的方法,將簽訂《二十一條》的消息透露出去。雖然激起了愛國人士的強烈反對,袁世凱仍然逼迫外交部違背民意,簽署了該條例,使中國喪失了山東的多項主權。
周自齊在袁世凱復辟帝制的過程中,積極支持,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袁世凱在1914年7月28日頒布《文官官秩令》中,授予周自齊為中卿,與熊希齡、張謇、朱啟鈐、梁士詒等同列,而授予上卿者,唯徐世昌一人。
他還曾請袁世凱的憲法顧問古德諾起草了一份備忘錄,為中國推行帝制提供「理論依據」。
1915年10月,袁世凱任命周自齊和朱啟鈐、梁士詒等十人,為主持國體決定和選舉事務的負責人,進行國體表決和推戴袁為中華帝國皇帝的政治大騙局。
袁世凱
1915年12月,周自齊被委任為大典籌備處委員。12月13日,袁世凱宣布廢除共和政體,實行帝制,建立所謂「中華帝國」,年號洪憲。
在全國各地的一致反對聲中,僅83天後,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但是,袁世凱依然不願退出總統職位。他起用段祺瑞為國務卿,組織「戰時內閣」,周自齊再次署理財政總長。
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在一片怒罵聲中去世,副總統黎元洪繼任。7月14日,黎元洪以大總統名義下令緝拿懲辦帝制禍首楊度、孫毓筠、顧鰲、梁士詒、夏壽田、朱啟鈐、周自齊、薛大可八人。周自齊得到消息後,急忙逃亡日本。
四 代理總理 病故上海
1918年2月,北洋政府取消了對周自齊等人的通緝令。周自齊結束流亡生涯,從日本回國。
同年8月,周自齊被選為新國會(安福國會)議員。10月,徐世昌被安福國會選舉為總統後,為擺脫安福系控制的外交部,成立外交委員會,以汪大燮為會長,周自齊是這個機構的重要成員。
1919年9月,周自齊出任靳雲鵬內閣財政總長未果後,擔任幣制局總裁。1920年8月,靳雲鵬第二次組閣,周自齊再次被提名出任財政總長。1921年5月內閣改組後,周自齊去職。
1921年11月,華盛頓會議在美國召開,中國派代表出席,周自齊被任命為中國代表團高等顧問。
1922年4月8日,顏惠慶辭去代理國務總理後,徐世昌任命回國不久的周自齊代理內閣總理。
由於周自齊非原班內閣成員,遭到未辭職的前任總理梁士詒反對,認為其違法操作。徐世昌自感理虧,於是又任命周自齊為教育總長兼代理國務總理。
隨著1922年4月29日第一次直奉戰爭的爆發,奉系戰敗,徐世昌自身難保,於6月2日宣布辭職,將總統印信交付國務院。同日,周自齊攝行總統職權。
十天後,直系軍閥推舉黎元洪復任總統,6月11日顏惠慶被任命為國務總理,周自齊即行解職。
周自齊卸任後,由總統黎元洪委以「考察實業專使」的名義,赴歐美各國考察。在考察期間,周自齊對美國的電影工業產生興趣,回國後籌辦了孔雀電影製片公司,用以發行國外影片。
他邀請中國第一部電影年鑒的主編程樹仁擔任譯制工作,譯制了第一部影片《蓮花女》,這是外國影片配上中文字幕的開端,對中國電影業的發展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
1923年10月,周自齊病逝於上海,終年54歲。去世後移葬於北京門頭溝九龍山。
作為一個受過西方教育的舊官僚,他有愛國的一面,做過一些對人民有益的事情;同時他又擁護袁世凱復辟帝制,反對革命力量。正是這種悖行的雙重人格,鑄就了他矛盾而又複雜的傳奇人生。
本作品圖文無侵權意圖,如有雷同,告知刪除。感謝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