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4年,南國傳來捷報,嶺南平定,此為秦朝全盛時期,廣東首次併入中國。
始皇設南海、桂林、象郡三郡,以任囂[xiāo]為南海尉(郡尉),總領三郡,首府設在番禺(今廣州)。根據任囂的戰報,嶺南人心不附,還需大軍留駐五嶺(南嶺),鎮壓南蠻。
秦朝軍隊與地方各有一套體系,將軍和軍中將領一般不兼任地方官,將領在外征戰,家眷要留在關中。地方官則可以將家眷帶在身邊,任囂、趙佗、祿等人兼任封疆大吏,這裡埋下了隱患。
始皇本欲留幾萬兵馬,收大軍回中原,無奈嶺南地大,山嶺重重,人心不附。在任囂的請求下,不但沒有收兵,還增派贅婿、小商販入嶺南充軍。
秦末,南軍主將兼南海都尉任囂因病去世,副將兼龍川縣令趙佗深知秦朝已無力派兵南征。嶺南三郡負山面海,東西數千里,趙佗遂打算自成一國。趙佗假作秦二世詔書,命其行南海尉事。趙佗令南海軍北部的橫浦關、陽山關、湟溪關等守將,說盜兵將至,急將道路塞斷,設兵防守。
隨後幾年,趙佗屢次矯詔,陸續誅滅反對之人,用親信接任三郡之縣令。幾年後秦朝滅亡,趙佗遂自立為南越武王。
廣東在秦朝就已經併入中國版圖,不過很快趙佗就自成一國,直到漢朝建立約九十年後,才統一南越。
公元前113年,南越王趙嬰齊病死。外面風傳南越王年紀輕輕就眼神空洞無力,只因著迷太后的姿色,十幾年功夫就虧空身體。
太子趙興即位,尊其母樛氏為王太后。當年樛氏未嫁趙嬰齊時,同時與灞陵人安國少季關係密切。武帝遣使弔喪,使臣中就有安國少季,目的是勸南越王及太后入朝。與此同時,武帝令衛尉路博德領兵南下,屯在桂陽,遙為聲勢。
南越國太后寢宮,樛太后倚靠在秀榻之側,幽幽一嘆,盈盈而起。
安國少季悄然看去,十幾年沒見,樛氏鼻樑微曲,朱唇豐厚,妖媚更勝當初,一對會說話的眼睛,亦在閃閃生輝的打量著安國少季。
樛太后輕移蓮步,走動時雙峰搖顫,旋即已至安國少季胸前,香澤可聞,芳香盈鼻,於是兩人死灰復燃。
樛太后是土生土長的中原人,便欲倚借漢廷威勢,力勸南越王趙興及其近臣,請求內屬。趙興年少,一切聽從母親的,願除去邊關,三年入朝一次。
南越王趙興與樛太后命人整束行裝,滿載許多財物,準備起程北上入長安。然而南越國除了趙氏,第二大族是呂氏,不肯內附。
南越相國呂嘉,相趙胡、趙嬰齊、趙興三王,宗族七十餘人為大官。呂氏所生之子,皆娶王女,女皆嫁南越王子弟宗室。呂嘉又與蒼梧秦王趙光連姻,趙光是蒼梧部落首領,蒼梧算是南越的屬國,趙光的姓氏也是趙佗所賜。總之呂嘉在南越,位高權重,人心所向。
呂嘉數次諫阻南越王,不要歸順漢朝,但趙興只聽母親的。呂嘉也有辦法,稱病不朝,也不見漢使。如此一來,南越王趙興竟然無法動身,因為人心多不歸附,軍民都不配合。
武帝聞之,遣濟北相韓千秋與樛太后弟樛樂,率兵二千人馳入粵境協助南越王北走。
此時呂嘉再坐不住了,與其弟率軍入宮,攻殺南越王、太后、安國少季,並殺死另外兩名使臣終軍、魏臣。遣人通知蒼梧秦王趙光及南越郡縣,立趙嬰齊長子術陽侯趙建德為南越王。
韓千秋與樛樂並驅進兵,南越吏卒殷勤接待,願為嚮導,暢行無阻,誰知來到越都城番禺以北四十里,南越兵忽然四面殺到,重重裹住。
韓千秋只有二千人馬,前無去路,後無救兵,最後全軍覆沒,無一生還。
當然此二人也不會白死,平定南越後,韓千秋之子韓延年封成安侯,食邑1380戶;樛樂之子摎廣德封龍侯,食邑670戶。
天子之怒,伏屍百萬。
公元前112年秋,漢武帝下詔大赦天下,盡發罪人從軍,十餘萬人,兵分五路南下番禺。
第一路衛尉(九卿之一,官職二品)路博德拜伏波將軍,出桂陽,下湟水(連水);第二路主爵都尉(右扶風,官職二品)楊仆拜樓船將軍,出豫章,下湞水;第三路歸義侯鄭嚴,拜戈船將軍,出零陵,下灕水;第四路歸義侯田甲,拜下瀨將軍,出零陵,下蒼梧;第五路馳義侯何遺,率領巴蜀罪人和夜郎兵,下牂牁江。
主將路博德官居衛尉,早在漠北之戰後封為符離侯,食邑1600戶。這種跨越漢朝南方大部分郡的軍事行動,必須有位高權重、戰功赫赫的人物總覽全局。
自從漢朝通往身毒(天竺、印度)的使臣受阻於昆明,武帝便在上林鑿通一池,號為昆明池,以楊仆和韓說為將,率水師操練水戰。楊仆是赤泉侯楊喜的後人,韓說是韓王信的後人,都是豪門大族。楊仆官至主爵都尉(右扶風,官職二品),主管封國各王及其子孫封爵奪爵等事宜。
歸義侯鄭嚴、田甲、馳義侯何遺,都是南越人,曾追隨趙嬰齊、趙次公等入漢,他們熟悉南越國,因此委以重任。這三路軍隊是否能勝任對付從前的主人,真的要打問號?
鄭嚴、田甲從湘江進入灕江後,無法突破南越蒼梧秦王的封鎖,他們到戰爭結束都未能趕到番禺。何遺率領巴蜀罪人,還沒到夜郎,在且蘭國就受阻,且蘭君不願出兵,何遺就陷在貴州高原上,等南越平定後漢朝再分兵去救他,真是貽笑大方。
五路大軍攻南越,實際上重任落在路博德和楊仆這兩路。但路博德屬衛霍集團,楊仆屬門閥集團,兩大陣營互相鄙夷不屑,兩位將軍自視甚高,恐怕很難齊心戮力合作。
樓船將軍楊仆率領水師,由豫章郡贛江的支流南下,然後走一小段陸路,進入大庚嶺南方的湞江,攻破橫浦關,駛入南越國境,再入北江南下,攻破湟溪關。這些關卡都在今廣東韶關附近,作為廣東的北大門,韶關歷來是我國南部門戶區域的一道天險之關。
圖-韶關
楊仆率水師大軍沿北江而下,在一個叫尋峽的峽谷,才遇到第一波較大的抵抗。
尋峽江面甚窄,水流衝激,浪聲如雷,兩岸皆是峻岭,壁立千仞。南越有一萬人鎮守峽谷兩側,投石車和滾木隱藏在林木間,專門攻擊大型艦隊。楊仆先將船隻泊定,自率精兵,攀藤附葛登上河岸,水戰變野戰,殺得越軍措手不及。
楊仆破了尋峽,沿途無阻。將近番禺,遙見兩岸山勢對峙如門,此為番禺城北最後一道關卡石門。楊仆揮師攻擊石門,南越王趙建德、相國呂嘉派軍出城迎敵。越軍不敵漢軍的強弩,丟失石門,大敗奔入城中,不敢再和漢軍野戰。楊仆的兵力不足以圍困番禺城,便駐兵休整,等候路博德軍到來。
伏波將軍路博德由長沙國桂陽進兵,所部士卒可不是什麼昆明湖水師,大部分是罪人,沿途逃散一空。路博德從九嶷山進入連水,攻克陽山關,然後沿北江南下,還好楊仆已經攻克沿途關卡。路博德率先鋒千餘人趕到番禺以北的石門,比楊仆晚了一個月。
路博德戰功赫赫,七年前的漠北之戰就已封邳離侯,食邑1600戶。從軍職來說,伏波將軍與樓船將軍平級,從官職來說,衛尉與主爵都尉平級,但衛尉是九卿,排位在主爵都尉前面。這場戰爭的主將應該是路博德,兩路人馬應該合併,但兩大陣營對立,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楊仆想立首功,見路博德人少,後續可能也沒多少兵增援,便堅持各自領本部兵馬攻城,楊仆攻東南,路博德攻西北。
楊仆自出兵以來,連勝數仗,兵勢正銳,下令架起雲梯,儘力攻打。又令軍士多備引火之物,縛在箭頭,射入城中,放火燒城。然而番禺乃是南越國都,城高濠深,城上遍插旌旗,滿布守軍,一時難下。
圖-珠三角
路博德駐紮在番禺西北,卻無力攻城,便安營紮寨,多築壁壘,虛插旌旗,遙張聲勢,遣人入城,遍告守將速來歸降。
番禺城中四處火起,燒毀民居無數,煙焰衝天,又聽得城外漢兵殺聲震天,守將和百姓愈加慌亂。尤其一些富商小販,東奔西竄,各想逃生,滿城鼎沸。守城將領亦各顧家室,無心拒敵。
南越人素聞邳離侯路博德威名,漠北之戰,俘虜斬首匈奴一萬二千七百人。於是南海郡太守和將軍畢取率軍民打開西北城門,向路博德軍營納款投降。南海太守在南越國中,位高權重,他出城投降,成為此戰的重要轉折點。平定南越國後不久,南海太守病逝,其子封涉都侯,食邑2040戶。南越將軍畢取封膫侯,食邑510戶。
南越王趙建德及呂嘉得知南海太守出降,面如死灰,遂各率心腹數百人,突圍出城,意欲逃入海中小島。
楊仆率數萬大軍入城,將趙氏和呂氏一網打盡,就是沒找到最重要的南越王和相國。
圖-珠江口八門
路博德自己入城和楊仆會師,卻令麾下一千多人追擊。結果軍司馬蘇弘俘南越王趙建德,封海常侯,食邑不詳。南越降將孫都俘南越相國呂嘉,封臨蔡侯,食邑1000戶。
楊仆前後忙活幾個月,不想卻被路博德坐享其成,鬥力不如鬥智也。
南越各郡縣聞說番禺已破,南越王和相皆被擒,便望風歸附。蒼梧秦王趙光見漢兵到來,即出迎降,封隨桃侯,食邑3000戶。桂林監居翁,率甌駱民四十餘萬降,封湘成侯,食邑830戶。揭陽縣令史定率軍民出降,封安道侯,食邑600戶。
符離侯路博德,酎金案與戰功並存,將功折罪,不益封也不懲罰。楊仆推鋒陷堅,封將梁侯,食邑不詳。
長安未央宮城周長二十八里,正門向北,稱為北闕。南越王趙建德被斬,頭顱懸掛於長安北闕。南越國滅亡,自尉趙佗稱王傳五世,九十三年而亡。
武帝將南越之地設九郡: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奎、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