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年尼克松離世前,後悔與中國建交:我們可能創造了一個科學怪物

2022年08月20日01:13:21 歷史 1870

1994年4月22日,尼克松在美國病逝,作為美國的第37任總統,他的身上存在很多爭議。尼克松是一個很有野心的政治家,從中美建交的前後過程就能夠看出,他是個很有手腕的人。

當年中國和美國能夠化敵為友,尼克松貢獻不少,中美建交無疑是推動了世界歷史發展進程的大事,然而,彌留之際,尼克松在談起這件事情時,卻表達了非常強烈的後悔。

尼克松說,自己或許不應該促成中美建交,還留下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我們可能創造了一個科學怪物。」

94年尼克松離世前,後悔與中國建交:我們可能創造了一個科學怪物 - 天天要聞

政治博弈

在美國的歷任總統之中,尼克松和中國之間的關係可以說是非常緊密,他曾經多次訪問中國,不遺餘力地推動中美建交的進度。

但為什麼在晚年,尼克松又全盤否定了自己當年的做法呢?

這件事情看上去很奇怪,但尼克松絕對不是在臨死前說胡話,美國和中國建交,考慮最多的從來就不是友情,而是利益。

從尼克松的視角來看,70年代中美建交對美國有極大的好處,但很顯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慢慢的崛起,尼克松感受到,中國將成為美國未來最強勁的對手,所以尼克松才會後悔。

他甚至設想,假如當時中美沒有建交,中國沒有獲得發展空間,一切會不會不同?

94年尼克松離世前,後悔與中國建交:我們可能創造了一個科學怪物 - 天天要聞

尼克松

不過,此時此刻的他已經快要去見上帝,想這些事情也已經全無用處,歷史的車輪並不會因為某個人的想法而改變。

在尼克松執政時期,中美關係從敵對逐漸走向正常,甚至成為親密的盟友,但這並不意味著尼克松本質是個親華派。相反,在他最初進入政壇的時候,對於共產黨以及蘇聯、中國等紅色國家展現出了非常敵視的態度。

在1950年參選議員的時候,尼克松曾經公開表示,聯合國不應該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其中的合法席位。

這種觀點在當時的美國,乃至整個西方世界都是主流。西方恨不得立刻把所有的紅色國家毀滅,從官方到民間,所有人都秉承著這種極端的態度,美國國內在二戰結束後更是盛行沙文主義,對共產主義者進行強烈的抨擊。

在這種情況下,身為政治家當然要順應社會主流才能夠站穩腳跟。

94年尼克松離世前,後悔與中國建交:我們可能創造了一個科學怪物 - 天天要聞

當時恐怕沒有人會想到,尼克松這位表現出極端反華態度的政治家,有一天會成為促成中美建交的最大功臣之一。對普通人來說,要推翻自己過去的觀點或許很困難,但對一個合格的政治家而言,這一點都不難。

進入政府之後,尼克松可謂平步青雲,一路走來,備受支持,雖然也受到了反對黨的不少攻擊,但總體而言,他是一步一步地上升,直到靠近了總統的位置。

外交努力

1969年,尼克松在大選中打敗對手,成為了美國新一任的領導人,大權在握尼克松必須要好好思考自己接下來的路線,因為他的決定關乎美國的命運。

也就是在1969年,成為總統的尼克松對於中國的態度,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

當年,他與法國總統戴高樂針對中國進行了一次談話。

94年尼克松離世前,後悔與中國建交:我們可能創造了一個科學怪物 - 天天要聞

戴高樂

尼克松回憶說:「談話時,我們倆的想法不謀而合,我們對中國認識不多,但不能讓中國處在混亂的狀態中孤立無援,西方應該了解中國,聯繫中國,熟悉中國」。

這種對中國態度友好的話,竟然從一個美國總統嘴裡說出來,這在十年前是不可想像的。

不過,世界形勢風雲突變,身為一國領導者的尼克松比別人更快地認識到現實,此時,美國和中國有了一個共同的敵人,那便是蘇聯。

冷戰依舊在持續,蘇聯對美國的威脅越來越大,與此同時,作為蘇聯的鄰國,中國也不可避免地遭受著這位曾經老大哥的威脅,中蘇交惡對美國而言是個重大的新聞,美國想從這個新聞中為自己博取足夠的利益。

俗話說得好,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此刻,面對來自蘇聯的威脅,中國和美國也可以摒棄前嫌,暫時成為朋友,直到這個威脅解除。

94年尼克松離世前,後悔與中國建交:我們可能創造了一個科學怪物 - 天天要聞

而且,尼克松認為,和中國建交的事情要儘快提上日程,中國在不斷地發展,如果等將來中國真的強大起來,美國再去談建交這件事情就會處於被動,現在去,等於美國送中國一個人情,美國可以佔據主動優勢。

戴高樂對於這個想法表示了默認,曾經,所有的西方國家都仇視中國,但如今作為反華先鋒的美國已經展現出了友好的態度,其他的西方國家自然也聽從美國的意見。

但是,兩個曾經針鋒相對的國家想要迅速地重歸於好並不容易。為此,不管是美國和中國都在做出努力,尼克松進行了一次漫長的出國訪問,先後到達了巴基斯坦羅馬尼亞,他希望這兩個國家的領導人替自己傳話。

巴基斯坦雖然是資本主義國家,但是和中國的關係一向很好,而羅馬尼亞屬於社會主義陣營,尼克松相信中國能夠從自己這幾次訪問中看到美國的決心。

同時,尼克松也在通過這樣的行動對蘇聯釋放信號。

94年尼克松離世前,後悔與中國建交:我們可能創造了一個科學怪物 - 天天要聞

中國當然能夠明白美國的意思,此時此刻,中美建交是大勢所趨,毛主席和周總理也正在著手嘗試這件事情,如今尼克松的行動讓周總理感到,機會來了。

於是,周總理同樣委託巴基斯坦的領導人代表中國和美國先接觸。

周總理抱著和尼克松相同的想法,到了這個緊張的時刻,中國面臨的最大的威脅就是來自蘇聯的軍事威脅。而相比之下,美國的威脅反而不是那麼的危險,同時周總理也很擔心軍國主義在日本死灰復燃。

與蘇聯交惡的時候,周總理曾經做了一個最壞的假設,那便是蘇聯、日本、美國、印度等國家同時入侵中國。

當時的外交環境對於中國而言很不利,幾個各懷心思的鄰居都對中國領土虎視眈眈,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尋求一個突破口,美國就是最好的突破口。

94年尼克松離世前,後悔與中國建交:我們可能創造了一個科學怪物 - 天天要聞

在後來與美國高層接觸的時候,周總理的談話表現得十分謹慎,周總理說:

「中國並不是一個超級大國,談不上與美國、蘇聯平起平坐。中國不過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力圖避免成為大國或打亂世界格局,為國際帶來困擾。」

改變局面

中國還不夠強大,這是周總理最擔心的事情,中國想要崛起,需要30年到50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中國需要足夠的和平,周總理要儘力為中國爭取這段時間。

美國表現出來的友好態度讓這件事變得好辦了很多,基辛格受到尼克松的委託開始和中國接觸,他不斷地釋放友好的信號,同時極力修復過去的矛盾。

基辛格在訪華時對毛主席說:

「主席先生,世界格局風雲變幻,中美兩國都在不斷發展壯大。我們以前認為全世界的社會主義國家都一樣,但後來主席先生講述了中國的革命方式與其他國家不一樣後我們才明白其中差異。」

94年尼克松離世前,後悔與中國建交:我們可能創造了一個科學怪物 - 天天要聞

基辛格

毛主席在確定了美國的信號後,與周總理開始安排接待尼克松訪華的各項事宜。

尼克松也最大限度地推出了一些對華友好的政策,比如說解除對中國的貿易限制,放寬對中國的封鎖政策等等。

這一系列的信號讓全世界開始相信,中美兩國之間的關係要產生巨大的變化。

1972年,尼克松終於決定前往中國。

這是中美雙方已經努力了好幾年的事情,雖然在此前的一系列信號之中,全世界對此早有準備,不過,當尼克松真的踏上中國的土地,還是引發了全世界輿論的大地震。

所有人都在見證歷史,尼克松的雙手和周總理的雙手握在一起,意味著一段友誼的開始。

94年尼克松離世前,後悔與中國建交:我們可能創造了一個科學怪物 - 天天要聞

當然,尼克松明白,自己這次來到中國絕不是為了多交幾個朋友,他要儘力地將美國的利益最大化,他們還要談清楚很多問題,中美雙方的合作、台灣、日本、蘇聯……

這些東西才是目前最緊要的,從下了飛機開始,尼克松便陷入了漫長的思索。

而這時,周總理則告訴尼克松:毛主席已經準備好和他見面。

這次和毛主席的見面,讓尼克松銘記了一生,他從基辛格等人的口中已經不止一次聽說過毛主席的大名。他知道,自己要面對的是一個百年難遇的政治家,是一個帶領中國從弱小一步一步走向獨立富強的人。

雖然此前沒有見過面,但尼克松深知,毛主席的能力是常人遠不能及的。

當真正見到毛主席之後,尼克松確信,過去那些人對毛主席的正面評價並不是過度誇張,尼克松和毛主席談起了一些哲學方面的問題,還談起了遠在台灣的蔣介石

94年尼克松離世前,後悔與中國建交:我們可能創造了一個科學怪物 - 天天要聞

毛主席用開玩笑的語氣對尼克松和周總理說:

「他們說我改變了世界,改變了這個國家,照我說,我沒能力改變世界。我頂多改變北京附近的幾個地方。我們共同的老朋友,就是說蔣介石委員長,他不贊成。他說我們是共匪。他最近還發表了一篇講話,你見到啦?」

聽到毛主席這番調侃,尼克松笑了笑,他和蔣介石之間也有過幾次往來,對於此時的美國而言,台灣仍然是一個盟友,也是此次中美建交之間最敏感的問題。

尼克松問毛主席:「蔣介石把主席稱為共匪。主席怎麼稱呼蔣介石?」

周總理則代替毛主席回答說:「我們一般稱他們為蔣介石集團。在報紙上有時也稱他為匪。他們也回敬我們為匪。我們是互相對罵罷了。」

94年尼克松離世前,後悔與中國建交:我們可能創造了一個科學怪物 - 天天要聞

周總理和毛主席都聽出來,尼克松這句問話算不上很友好,儘管是用開玩笑的形式說出來,不過,這句話很有可能挑撥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關係。

儘管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之間已經做了很長時間的敵人,但無論如何,台灣和大陸依舊是一體的,祖國統一是遲早的事情。

假如在美國的挑撥之下鬧得太難看,那可不是我們想要見到的結局,因此,周總理也用開玩笑的方式把這個話題掀過去。

毛主席則又補充到:「其實,我們跟他做朋友的時間比你跟他做朋友的時間長得多。」

於是,這個話題便告一段落。

94年尼克松離世前,後悔與中國建交:我們可能創造了一個科學怪物 - 天天要聞

麻煩不斷

毛主席對尼克松表示,還是應該繼續談論哲學方面的問題,這個話題有意思。

但很顯然,幾位政治家之間的談話不可能只圍繞著簡單的哲學問題,談著談著還是會落到政治上,而且不可避免的就落到了兩方共同的敵人——蘇聯身上。

尼克松對毛主席提到:自己在選舉的時候受到了左派的攻擊。

左派是親近蘇聯的一派,尼克松則是右派共和黨的代表。

毛主席笑著說:假設自己參與美國投票的話,必定要投尼克松一票。

一旁陪同的基辛格則說:從情報上來看,蘇聯正是左派反對尼克松的直接原因。

毛主席聽到「情報」兩字,哈哈大笑,他對尼克松說:「全世界就美國的情報比較準確,其次是日本。至於蘇聯,他們就在那裡挖屍,但什麼都不說。」

94年尼克松離世前,後悔與中國建交:我們可能創造了一個科學怪物 - 天天要聞

尼克松卻吐起了苦水:

「最近在印度—巴基斯坦危機中,我們也碰到了同樣的問題。美國的左派非常嚴厲的批評我不站在印度這一邊。這有兩個原因:一個是他們親印度,另一個他們親蘇聯。我認為,著眼於更大情勢是重要的。不能讓一個國家,無論它多麼強大,去吞併領國。這讓我付出了政治代價。我並不後悔,因為我做的對,歷史會證明我這樣做是對的。」

這份抱怨也並非無緣無故,尼克松引出了接下來美蘇關係之間的問題。

此時此刻,尼克松促成中美建交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國內的反對派聲勢洶洶,國際上也充斥著各種矛盾的聲音。

尼克松此次訪華,蘇聯、印度,日本等國都公然地表示出了敵對情緒,另外還有越南、朝鮮,台灣這幾個處在漩渦中心的國家或地區,更是對此事展現出了超乎尋常的關注。

如果這件事情辦不好,將來引起的國際矛盾會更大。解決問題,恰恰是最困難的事情。

94年尼克松離世前,後悔與中國建交:我們可能創造了一個科學怪物 - 天天要聞

尼克松當時的想法是,他要和中國尋找一個共同的中間支點,在這個支點上,他們要建立一套和平的秩序,一套能夠讓雙方滿意的秩序。簡單來說,雙方依舊各走各的路,但可以合作,可以放下衝突,這也正是毛主席和周總理的想法。

但在尼克松這個構想上,他沒有想到中國崛起這個變數,尼克松知道中國會強大起來,但尼克松此時依然保持著一個美國總統的自信。

他相信,一個國家的崛起沒有那麼快,何況有美國的壓制,美國過去曾經打敗了無數對手,所以尼克松清楚要如何壓制自己的對手。

假如有一天中國出現快速崛起的苗頭,他相信美國也有辦法制止這一切。

94年尼克松離世前,後悔與中國建交:我們可能創造了一個科學怪物 - 天天要聞

此時此刻,尼克松所想的重點,依然是利用中國來維護美國的利益。主席和周總理所想到的30年後的發展,並不在尼克松的考慮範圍之內。

或許尼克松認為,美國壓制中國30年也全然不是問題。

基於這種自信,尼克松用極大的努力促成中美建交,如果他能預料到30年之後的事情,也許會坐上時光機回來阻止自己。

1972年,中美髮布了聯合公報,正式宣布了兩國邦交正常化,對中國而言,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中國暫時從美國的威脅之中擺脫出來,而且兩國還進入了蜜月期。

利益至上

美國為了能夠讓中國具備反擊蘇聯的力量,給予了中國大量支援。當然,這絕不是出於善心,本質上美國想要隔岸觀火。在當時美國人的計劃中,中國弱小,蘇聯強大,如果中國這個弱國能夠起到防禦蘇聯的作用,對美國有百利而無一害。

94年尼克松離世前,後悔與中國建交:我們可能創造了一個科學怪物 - 天天要聞

但是,習慣扶持傀儡的美國想不到,中國絕不是他們過去所遇到的那些國家,這個曾經經歷了無數風刀霜劍的古老國度,絕不會甘心為人傀儡,受人威脅,更不會滿足於美國的施捨,中國要走一條獨立強大的道路。

不過,當尼克松認識到這一點的時候,已經晚了。

1976年的時候,尼克松接受毛主席的邀請,再次訪問中國,此時他已經不是美國總統,由於水門事件的醜聞,尼克松被迫下台,他連任總統的野心提前破滅。

尼克松當時處在人生的最低谷,圍繞在他身上的沒有一件好事,因為水門事件實在是刺激了所有美國人的神經,將美國所宣稱的自由民主的面具打了個粉碎。

這種情況下,尼克松唯一的選擇就是沉默不語,盡量淡化這件事情的影響。

94年尼克松離世前,後悔與中國建交:我們可能創造了一個科學怪物 - 天天要聞

不過,毛主席在這個時候依然邀請尼克松訪華,這對尼克松而言也算是雪中送炭了。當然,毛主席此次邀請尼克松訪華,主要還是為了中美建交的事情。

美國的態度有所轉變,中美建交的進度陷入停滯,在這種情況下邀請尼克松,就是為了讓美國想起,他們還有些事情沒有辦完。

第二次訪華的時候,尼克松的心情依然十分輕鬆,作為一個前總統,一個因醜聞下台的總統,能夠得到中國這樣高規格的接待,恐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當時尼克松對於中美建交這件事情充滿成就感,儘管水門事件讓他的總統生涯永遠蒙上了污點,但中美建交依然是他不可抹殺的功績。

94年尼克松離世前,後悔與中國建交:我們可能創造了一個科學怪物 - 天天要聞

然而,尼克松對中國的友好態度有一個最重要的前提,那便是中國的弱小,一個沒有威脅的朋友,對美國來說才是值得深交的朋友,而當這個朋友變得有威脅,朋友就會成為敵人。

自我懷疑

可不出十年,尼克松再次扭轉了對中國的看法,因為自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發展的速度越來越猛烈,尼克松對於自己當年的決定產生了懷疑。

尤其是進入90年代,尼克松對於中國的偏見變得越來越深。

因為他注意到,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都在以一種恐怖的速度發展,尤其是科學技術方面,過去的中國連一架像樣的戰鬥機都拿不出來,而現在中國的各項技術已經隱隱有了趕超美國的架勢。

94年尼克松離世前,後悔與中國建交:我們可能創造了一個科學怪物 - 天天要聞

這是尼克松從未想到過的,而中國的科學技術之所以能夠如此迅猛地發展,與當年的中美建交也不無關係。

如果美國繼續保持著那種嚴密的封鎖,中國的科學環境發展必然會十分艱難,發展速度也必將放緩,這正是尼克松臨死之前後悔的原因。

他懷疑,是否當年的自己換一種政策,就能夠阻止中國的發展?

但這當然只是幻想,歷史的走向就是如此,即便美國和中國在1972年不建交,那也遲早有一天會因為國際形勢的變化走到建交這一步,這並不是尼克松一個人就能夠改變的。

即便沒有尼克松,其他的美國總統也會邁出這一步,中國也不會放棄和美國建交的機會,歷史的有趣之處,就是偶然之中帶有必然。

94年尼克松離世前,後悔與中國建交:我們可能創造了一個科學怪物 - 天天要聞

尼克松對中國,從反華到親華,再到反華,看起來左右搖擺,但那無非是跟隨國際潮流而變。

不過,從某種角度上來,中國被尼克松評價為「科學怪物」也並非壞事,因為,對手感到害怕的時候,那正是我們強大起來的時候。

尼克松帶著幾分遺憾離開了這個世界,而中國依然沿著歷史的方向繼續向前走,書寫新一頁的篇章。

不知道尼克松臨死之前對中國的真實看法究竟如何,人們在不斷地猜測,假如尼克松沒有促成中美建交,歷史會走向何處?

但也許一切並不會改變,因為中國想要崛起,想要強大的心手不會變的,無論對手做出怎樣的選擇,中國都一定會義無反顧地沿著這條復興之路走下去!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特朗普:中國突然改變主意,但不要緊,能讓中國15分鐘內同意交易 - 天天要聞

特朗普:中國突然改變主意,但不要緊,能讓中國15分鐘內同意交易

儘管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引發了全美民眾的反對浪潮,但他依舊認為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在空軍一號上,特朗普更是聲稱「原本Tik Tok的協議已經很接近達成了,但由於在關稅政策中國突然改變了主意,但這並不要緊,自己能夠在15分鐘內讓中國同意這筆交易,只要自己降稅的話」。
特朗普對其他國家暫緩90天執行新關稅,說明關稅戰就是兒戲 - 天天要聞

特朗普對其他國家暫緩90天執行新關稅,說明關稅戰就是兒戲

兄弟們,就在中國對美國加了 50% 的關稅之後,特朗普再次對我們加了 21% 的關稅,現在整體關稅已經達到 125%。同時,特朗普暫停了對除中國之外其他所有國家的加征關稅政策,而且要把對其他國家加征關稅的稅點降到 10%。這進一步證明我昨天視頻里的分析完全正確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 天天要聞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最近韓國政壇那可是熱鬧非凡,就像一場大戲,一出接著一出。當地時間 4 月 4 日上午 11 時 22 分,韓國憲法法院代理院長文炯培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總統尹錫悅被罷免,判決立即生效。這一下子,尹錫悅可就從高高在上的總統寶座上跌落下來了,不僅失去了總統權力,各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 天天要聞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最近這國際局勢啊,那真叫一個風雲變幻,熱鬧得很。特朗普這老兄又不消停,第三次對中國發起了關稅大戰,這一來可就攪得全球經濟的池水是波濤洶湧。可讓人意外的是,這次咱中國一改之前相對溫和的反制策略,直接 「亮劍」,那反擊力度,可把全世界都給震住了。與此同時,在美國國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 天天要聞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最近這國際局勢,因為美國的關稅戰那是鬧得沸沸揚揚。特朗普大手一揮,對全球發動關稅戰,這一回,咱們中國可不再像以前那樣小打小鬧地反擊,直接「手術刀」變「利劍」,給美國來了個狠狠的回擊。更讓美國沒想到的是,歐盟 27 國也緊跟其後,準備對美國反制,這可把特朗普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