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小站營田局
光緒二十一年(1896)冬,王文韶傷派天津道高驂麟為總辦,候補道張振繁等為會辦,又選派了熟悉農政的補用知縣經文,在小站設立營田局。重新核李丈量小站屯田。並籌措資金,修浚橋閘河道。同時,重新開始了以招佃、租種為方法的招民領種工作。按照地畝的肥脊情況,定出不同等級的租價,分春秋兩季交租。其餘沒有人租種的稻田,歸營田局招佃戶承種,三七分收,佃農獲取七成。並勸諭小站稻區附近的農民,把周圍能種的荒田,一律墾種,准予他們增設涵洞引水灌溉,略收取一點水利費。這一年,租出的可耕田已有五萬餘畝。其中有三萬餘畝是種水稻的,其餘的分種葦草、雜糧。附近開墾民田,亦有八千餘畝。東大站有礦務局購存的一萬多畝地,經協商,也由小站營田局買進,或租或佃,成為有收穫的地畝。
這年,營品田獲得了大豐收,當地的農民,爭相向營田局呈請,有租有佃有墾荒,耕地面積大量增加。營田局收上來的租佃費用,用於改進和增添營田的水利設施。因南運河水含有大量泥沙,每年都要疏浚河道,修補閘涵橋樑。農民出工,可以從營田局領取工費。這些開支支出後,仍有餘款,即由天津道台衙門留做存款,專款專用,還把它用於擴充營田事物。第二年,營田較上年又增加六千餘畝。附近改種水田的民田,亦有二百餘頃,比上年增加了一倍。但是,營田局好景不長,小站稻田逐步遭到官僚、軍閥的變相侵奪,攫為私產,官田逐漸民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