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耕夫
老哈河流經寧城縣區域約80公里後,由西南向東北進入喀喇沁旗乃林鎮境內,河流經過總長28公里。
乃林鎮地處赤峰市東南部,喀喇沁旗東部,東與遼寧省建平縣以老哈河為界,南與寧城縣以坤都倫河為界,西與西橋鎮接,北與元寶山區毗鄰。乃林鎮行政區域面積137平方公里2018年末,乃林鎮戶籍人口36287人。乃林鎮位於喀喇沁旗東部,距喀喇沁旗政府所在地錦山鎮62公里。
乃林原名十二馬架子。仿康德2年(1935年)修葉(柏壽)——赤(峰)鐵路時,改為乃林。
乃林鎮具有光榮的革命歷史,鎮內立有革命英雄紀念碑。解放戰爭時期,1946年5月和9月冀熱遼軍區部隊兩次收復乃林,戰鬥十分激烈,地方幹部群眾積極參戰,犧牲62人,其中縣區級幹部11人。
乃林戰鬥的經過:
一、大背景:全國內戰開始
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反動派不顧中國共產黨停止內戰的建議和全國人民要求和平的呼聲,悍然撕毀國共《停戰協議》,向中原解放區大舉進攻,全面內戰由此爆發。1946年8月,國民黨軍隊向熱河解放區猖狂進攻。為此, 冀熱遼 中央分局發出了《關於保衛承德、 赤峰 緊急動員的指示》,號召全體軍民要「誓死保衛承德、赤峰,誓死保衛熱河,誓死保衛冀熱遼」。
二、國民黨軍隊企圖搶先佔領赤峰
這時,國民黨軍第11戰區和華北保安司令部集中3個軍8個師,即 13軍 、93軍、71軍91師分東、西、南3路向熱河解放區承德、赤峰地區發動進攻,企圖佔領赤峰。敵93軍暫18師經錦西、興城在葉伯壽集結部隊後,終佔領建平、寧城。其後,國民黨軍隊步步緊逼,繼續向熱河戰略重地赤峰攻擊前進。一時間昭烏達盟、卓索圖盟烏雲密布,各路反共匪幫相互勾結,蠢蠢欲動,形勢異常複雜嚴重。
三、我軍作出反擊部署
為阻止敵人進攻的速度,為保證後方黨政機關轉移及人民群眾的安全,我冀熱遼軍區所屬各部隊,接照中央「讓開大路、佔領兩廂」的總方針,主動放棄中心城市,實行戰略後退,有計劃地阻擊消滅來犯之敵,先後圍繞拱衛赤峰,組織了著名的古山戰鬥、華石里溝戰鬥、乃林戰鬥、寧城戰鬥、四道溝梁戰鬥等,為我軍由戰略防禦轉向戰略進攻贏得了時間,也牽制了敵人。
四、 乃林戰鬥取得了顯著戰果。1946年9月10日,國民黨93軍暫18師的兩個團在副師長李長雄率領下攻佔乃林。此時,我主力部隊退守集結於天庄、黑水一線。熱河軍區獨1旅、17旅、18旅奉命消滅這股敵人。10日夜,獨1旅47團在強大火力掩護下,從乃林東北方向突入乃林,佔領大半個村莊,殲敵數十人,俘敵一個排。後因通信聯絡不暢,無法判明態勢,指揮部下令天明撤岀戰鬥。次日,47團、48團、49團再次發動進攻,圍殲乃林守敵。一度進入縱深,進行近距離戰鬥,異常激烈。最終,我軍取得勝利,剩餘殘敵向天義方向逃竄。整個戰鬥共殲敵500人,俘50人,取得了顯著戰果。為實現阻止國民黨軍隊佔領赤峰的戰略意圖起到重要作用。
乃林戰鬥的功績永載史冊!永遠緬懷為解放事業而犧牲的烈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