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命運能自己選擇,她或許並不想成為張愛玲

2022年07月07日23:41:35 歷史 1176

無數人羨慕她的家境,但了解她的人都知道,她這一生都在為錢奔波!

若命運能自己選擇,她或許不想成為張愛玲……

若命運能自己選擇,她或許並不想成為張愛玲 - 天天要聞

1920年9月30日,一個女嬰在上海公租界一棟豪華的房子里出生,幾乎所有人都羨慕這個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女孩。

畢竟祖父是清末名臣張佩綸,祖母是清朝末年的名臣李鴻章的女兒,外曾祖父是七省水師提督黃翼升……

出生在這樣顯赫的家族中,即便是家族走向沒落,那瘦死的駱駝也比馬大。

不過家族再怎麼顯赫,也只能是在經濟上有支撐,在感情路上靠的還是兩人心意相通。

對於張愛玲父母的婚姻來說,明面上是門當戶對,但兩個人思想差異太大。

行事作風,一個充滿了新思想的個性派,一個是陳舊的保守派,導致的結果就是生兒育女後,兩個人矛盾增多,走向分離。

對於離異家庭來說,傷害最大的是兒女。

張愛玲在母親離開後,最開始只是缺乏母愛,但父親再婚後,她心中的父愛也跟著消失了。

即便繼母還算得上賢良,但在張愛玲眼中,是繼母搶走了父親,所以繼母還未進門,就對這個繼母充滿了敵意。

養育孩子,少不了會有責罵,有時候面對繼母的責罵,張愛玲會反抗,但這種反抗換來的是父親的暴揍,以及關進屋子……

這更讓張愛玲認為自己的想法是對的:父親早已不是自己的父親,繼母是一個心機很深的女人。

若命運能自己選擇,她或許並不想成為張愛玲 - 天天要聞

在這種情況下長大,張愛玲對父親和繼母的厭惡早就已經擺在明面上了!

她曾在散文作品中控訴繼母:「如果那女人就在眼前,伏在鐵欄上,我必定把她從陽台推下去,一了百了!」

她對於父親也曾這樣描述:「我把世界分為兩半,光明和黑暗,美與惡,神與魔,屬於我父親的這一邊必定是不好的!」

在冷漠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性格是極為缺愛和敏感的。

張愛玲一直是精神上的反叛者,在父親家中得不到愛,她想著在母親那裡也許可以得到一絲溫暖。

於是,十六歲的時候,她終於從家裡逃出來,來到了母親黃逸梵的身邊,但結果並未像自己想的那樣能獲得母親的寵愛。

也許母親是愛她的,只不過愛她的方式並不是她想要的。

又或許是十幾年的缺席,她的母親也不知道如何當母親,所以說話做事讓張愛玲逐漸傷透了心。

母親在見到張愛玲的時候必定是開心的,希望能將張愛玲培養成上海淑女,所以她讓張愛玲學習跳舞,學習上流社會的一切,但張愛玲面對周圍的一切,總是顯得格格不入,甚至對此感到痛苦。

看著女兒不能長成自己的期望的樣子,一氣之下說出了讓張愛玲記一生的話:

「我懊悔從前小心看護你的傷寒症,我寧願看你死,不願看你活著使你處處受痛苦。」

其實,這句話對母親黃逸梵來說是三個重點:

一是張愛玲曾經生病時,她曾經悉心照顧;

二是表達培養女兒,女兒不成器的憤怒;

三是看到女兒如此痛苦,與其讓她死,也不想讓她繼續痛苦。

但是,在敏感的張愛玲耳中,只有一個重點:母親對自己的照顧白費,辜負了母親,所以她想讓自己死。

母女原本就十幾年不曾認真相處,肯定沒有很親密的母女關係,彼此也不是了解,在這句話後,兩人開始逐漸有了間隙!

不過,此時的張愛玲還是希望獲得自己母親的愛的,所以她剋制住了自己的脾氣。

雖然面對很多情況自己都手足無措,但她還是極為用心地討好自己的母親。

若命運能自己選擇,她或許並不想成為張愛玲 - 天天要聞

後來,母親黃逸梵深知張愛玲已經不能成為自己期望的樣子了,在培養名媛這條路上幾乎算是放棄了。

但是,母親怎麼可能對孩子沒有半點期望呢?

在對張愛玲有一定了解後,她直接給了張愛玲兩個選擇:要麼嫁人,要麼讀書。

在黃逸梵看來,自己給的這兩個選擇,其實對張愛玲來說,就只有一個選擇:讀書。

本意是希望張愛玲在自己擅長的事情上能夠好好發展,有能力之後,將來也不必仰仗男人生活。

但是正處於青春叛逆期,內心又極度敏感的張愛玲哪聽得懂話外音,她以為母親這麼說,是想甩掉她這個拖油瓶,和她的戀人雙宿雙飛。

所以張愛玲很生氣地選擇了去讀書,此時兩人關係的裂痕已經開始增大了。

若命運能自己選擇,她或許並不想成為張愛玲 - 天天要聞

一個人對某件事的思維一旦固定以後,是很難發生改變的。

張愛玲選擇讀書的時候,也許就在內心深處覺得母親沒那麼愛自己,這是一個自私的母親。

最終讓張愛玲對母愛不抱希望的是:

自己靠著努力發表了很多文章,學校老師為了鼓勵她再接再厲,獎勵了張愛玲八百塊錢。

可是張愛玲將八百元獎金高興地交給自己母親後,母親的反應不是高興,言語也不是鼓勵,而是沉默。

等到張愛玲洗澡的時候,母親從外面衝進浴室,想要用最古老的方式檢查女兒的身體。

只因為她懷疑是因為張愛玲與老師有特殊的關係,所以老師才給張愛玲這麼多錢。

這件事讓張愛玲覺得很是羞恥,也直接激怒了張愛玲。

更讓張愛玲感到心碎的是母親將她的獎金賭錢輸掉了,似乎並不在乎女兒奉上的愛。

當時的黃逸梵肯定也沒想到,自己過激的行為和隨意的花費,會對女兒造成很大的傷害。

但這件事確實讓張愛玲不再對母愛抱任何希望,她決定努力掙錢,將自己母親的供養自己的錢還清,從此兩不相欠。

為了還母親的錢,張愛玲專心創作掙錢,她的小說,也讓她一度成為上海的熱點話題。

她的稿子出版,從來不管出版社是官辦還是民辦,誰家給錢多,那稿子就是誰家出版。

大家都知道,張愛玲很在意稿費,只以為是這姑娘愛錢如命,但這其實是一個自卑的姑娘希望早日還清「債務」的努力。

在23歲成名後,張愛玲讓姑姑算了母親給自己的花費,以兩根金條抵消母親曾經的花費。

這世間最好還的是錢,最不好還的是情。

當時的張愛玲心中,母親是不愛自己的,所以自己也不必愛她,只需要將錢財還給她,此生就算是兩清了!

若命運能自己選擇,她或許並不想成為張愛玲 - 天天要聞

當她將金條給母親黃逸梵之後,黃逸梵開始慌了,她知道這是自己女兒和自己劃清界限的開始。

以後兩人的世界估計再難有所交集,張愛玲也不會再對她付出感情了。

很多東西都是在擁有的時候不珍惜,在失去時才明白可貴!但已經為時已晚!無論做什麼都彌補不了自己曾經做的事情。

至此,原本就不親近的母女,更是逐漸疏遠,幾乎沒有往來和聯繫。即便是張愛玲去往美國的大事,黃逸梵也是通過別人才知道的。

後來,黃逸梵在倫敦病重,想見張愛玲最後一面,託人將信件寄給張愛玲。

張愛玲看完信後,給母親回了一封信,並在信中附上一百美元,這已經是當時陷入貧困中的張愛玲,所能為母親做的最後的事情。

對此,也許是問心無愧的,也許是有些許愧疚的,但愧疚感不強,因為她認為母親是不愛自己的。

黃逸梵知道女兒身處困境後,她將自己遺囑寫好,將自己手中所有的古董裝進箱子,請別人在她去世後,寄給張愛玲。

這是這位「不懂愛」的母親,為女兒做的最後一件事!

若命運能自己選擇,她或許並不想成為張愛玲 - 天天要聞

張愛玲收到的,也不只是一箱古董,更是母親對她的愛。

張愛玲對母親不愛自己耿耿於懷多年,在收到古董的那一刻,她開始釋懷,開始理解母親特殊的愛。

此時的張愛玲歷經歲月洗禮,早已除去身上的叛逆。

收到母親最後的禮物,她開始回憶過去,反思自己,認真地和過去的母親和解,和過去的自己和解,和過去的一切和解。

但此時,早已是樹欲靜而風不止,一切都有些晚了!

晚年的張愛玲在提起母親時,曾說:「來日,我一定會去找她賠罪,請她為我在那個世界留一條門縫。」

如果真的有那個世界,我想,張愛玲母親一定會為女兒留門,等著女兒到來!

因為沒有母親不愛自己女兒,即便是她曾經不知道如何用正確的方式去愛女兒……

都說張愛玲是在孤獨中去世,但,也許她只是在安靜地等待母親來接她去另一個世界。

若命運能夠由自己選擇,她或許並不想成為名揚中國的張愛玲,她想成為的是從小受到父母寵愛的普通女孩張愛玲……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玻利維亞要加入金磚集團,美國很惱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 天天要聞

玻利維亞要加入金磚集團,美國很惱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玻利維亞的未遂政變,只持續三個小時就失敗。前陸軍總司令蘇尼加被捕,他控犯有恐怖主義和武裝叛亂罪。很明顯,這位老將沒有得到民眾的任何支持。俄羅斯政治家杜金 (Aleksandr Dugin)把這次政變定義為「顏色革命」。他在社交平台寫道,背後
嫪毐,兩個字怎麼讀?什麼意思? - 天天要聞

嫪毐,兩個字怎麼讀?什麼意思?

第一個字嫪字,一個女字旁,一個謬字的一半,有人說這個字是姓。有沒有這種可能性呢?有這種可能性。因為上古姓許多都帶有女字旁,所以不排除嫪是流傳下來的古姓,至少不排除這種可能性。第二個字毐,上面一個士,下面一個毋。
讓文物「活」起來 沉浸式穿越歷史讓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 天天要聞

讓文物「活」起來 沉浸式穿越歷史讓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河南文化底蘊深厚,文物數量位居全國前列。近年來,河南堅持讓文化遺產火起來,讓傳統文化閃亮起來,讓文旅市場豐富起來,打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旅品牌。總台記者 田萌:我現在是在安陽殷墟博物館的新館,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被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而且在這裡發現了我國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從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