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仁慈換來救命報答,野人由此登上歷史舞台,秦穆公:真香

2019年12月23日07:20:11 歷史 1993

原標題——

韓原之戰:「野人」打仗就是野

(3)「野人」來嘍!


秦穆公死裡逃生,又反敗為勝,自然大喜過望,估計他連傷口都來不及包紮,就要前來感謝恩公們。哪知那三百勇士卻說:「不,您才是恩公,您是我們所有人的恩公!」

原來這事要一竿子支到三年前。當時秦穆公在岐山遊玩,有匹寶馬不見了,他就親自去找,但等找到的時候,才發現那寶馬已經被當地的「野人」殺了,正在分著吃肉呢。手下官吏深入追查,竟然有三百多人都牽扯到本案。這個案子估計我們後人看了會覺得沒啥大不了的,但在當時卻是死罪。而既然有法令,那官吏肯定要依法執行,但當案子報到秦穆公手上,秦穆公卻說:「君子不能因為頭畜生就殺害小人啊,我聽說吃了馬肉必須得喝酒,不然人會死掉,既然如此,就賞酒給所有吃肉的人吧。」那三百人原本以為必死無疑,沒想到秦穆公不僅不追究,反而還請他們飲酒,實在太仁義了,因此全對秦穆公感恩戴德,發誓報恩。

三年後,他們見秦穆公征伐晉國,就偷偷跟著,韓原之戰時他們就藏在戰場之側,見到秦穆公陷入被圍的危險境地,就立刻沖了出來,人人推鋒爭死,奮勇作戰,以求報答秦穆公的恩德。韓原之戰就這樣因為他們的加入發生了戲劇性的逆轉。秦穆公當初估計也就是偶行一善,其後更是早已忘在腦後,但眼前卻恐怕不禁有「真香!」之感。

偶爾仁慈換來救命報答,野人由此登上歷史舞台,秦穆公:真香 - 天天要聞

這就是「岐下野人」的故事。正如開頭所說,「岐下野人」才是韓原之戰的真正亮點,因為這是中國軍事戰爭的舞台上第一次出現了「野人」的身影。而這個「野人」,不是我們今天常說的神農架野人之類的意思,而是當時社會中人數更為龐大卻又地位低下的一大階層。

《長勺之戰》中我們已經稍微提到過,「野人」是和「國人」相對應的概念,這裡詳細展開說說,在西周以及春秋初期分封制、宗法制盛行的年代裡,「國人」和「野人」無論是血緣關係、居住居所、政治地位、政治待遇等幾乎所有層面都有著嚴格的區別和界限。

血緣關係上,國人和周天子或者所在封國的開國國君有著或遠或近的血緣聯繫,就算國人淪為平民,他們也是本族人,具有貴族血統。分封和宗法制的核心便是血緣,因此國人野人的政治地位也由此分野,前者屬於統治階層,後者屬於被統治階層。從居住居所來說,國人住在國里、鄉里,野人就只能住在野外、遂里。而相關的政治待遇上更是千差萬別。之前提到過受教育情況,國人是有受教育的權利的,即使是曹劌那種已然落魄為平民的「士」,也可以得到相應的教育,但野人就沒有資格了。

又比如國人有參加軍隊服兵役的權利,而野人卻被排除於外。關於這一點,不要以時代觀點盲目認為服兵役就是個苦差事,在當時這可是貴族階級的特權,是一種榮耀。就拿當時軍隊的獨立戰術單位——戰車來說,能站在車上的三個人,至少得是「大夫」這一官僚階層的人物或者子弟,比如魯庄公的御手秦子、車右梁子等人,這個「子」可不是後世的百家諸子,而是「公侯伯子男」爵位中的子,是具有真實地位的貴族。而戰車所附屬步兵的組成人員,雖然地位低於車上的人,但也普遍是由官僚階層或國人中的「士」組成,所謂戰士軍士兵士等等,這個「士」最初便是源自於此。因此不是誰都能成為「戰士」的,首先得身份是個「士」才行。而即使是負責戰車後勤、搬運等苦力工作的非戰鬥人員,在韓原之戰以前,應該也罕有野人的身影(不排除有野人淪為奴隸臨時充當的現象,但肯定是個例),因為即使是這樣低級的「權利」,野人也沒有資格享受。這一點倒是不奇怪,軍隊作為統治暴力機器,當然不能讓被統治階級參與其中。

偶爾仁慈換來救命報答,野人由此登上歷史舞台,秦穆公:真香 - 天天要聞

至於參與國政的政治權利,區別就更大了。《長勺之戰》中我們曾經質疑過,已然淪為平民的曹劌怎麼會那麼輕易地就見到了魯庄公,然而無論是親自求見也好,他人推薦也罷,這只是方式上的區別,有一點無可置疑,那就是國人是具有參與國政的天然權利和資格的,對國人來說,國家大事和自身密切相關,他們參與或者說摻和,雖然有些「不合時宜」(畢竟身份地位已然有差),但絕不是「多管閑事」。但顯然,即使是這種國人幾乎「忘卻」使用的權利,也都是野人可望而不可即的。

甚至在日常的言行中,我們都能看到這種差異,比如秦穆公饒恕「岐下野人」時說:「君子不因畜生殺害小人」,這裡的「君子」和「小人」不是道德意義上的意思,「岐下野人」不是因為偷吃了馬而有了道德瑕疵,從而成為小人。這個「小人」是指地位,實質是渺小的人、地位低下的人,當時也就是指野人以及奴隸了。而「君子」自然就是上等人的代指,不是因為秦穆公「仁義」,比如晉惠公肯定不仁義,但他也是無可置疑的「君子」,大人物。

正是社會制度、發展階段等諸多因素的限制,使得「野人」一直苦苦匍匐於社會的底層。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是時代的變革,「野人」終於開始登上歷史前台,「國人」和「野人」也開始相互融合,可以說,到戰國中後期,二者之間的界限就已經基本消失,「野人」都普遍變成了「國人」。只是這個「國人」,已再不是之前的那個單純的「國人」了。

考察二者之間界限的消失,無外乎幾個主要原因。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血緣關係的崩潰,畢竟這是分封宗法制的根基,只有將它徹底打破,整個社會才會開啟人員流動和錯落雜居的大趨勢。而春秋初期以來,各諸侯國內部普遍上演的爭權、分裂鬥爭以及外部的持續兼并戰爭,都使得社會頂層的眾多貴族大家族開始逐漸走向衰落甚至解體,這一從上而下的變革自然會打破舊有的社會格局,加速國野間以及不同國家間人員的流動和融合。

其次便是經濟的發展。春秋戰國時期,鐵制工具開啟鐵耕時代,農業經濟的進步自然會帶動商業和手工業的崛起,從而加強整個社會尤其國野之間的聯繫,國和野從經濟上逐漸趨向於同一整體。在此大背景下,個人的獨自生存能力和獨立性也逐漸增強,已能逐漸脫離家族而獨自行動,這自然更加劇了人員流動的局面,尤其是野人的流動。

第三是軍事擴張的需要以及時代對「野人」階層的呼喚。可以想見,出於兼并戰爭的需要,各諸侯國無論是為了自保還是擴張,都需要大力發展軍備,而隨著戰爭規模的逐漸擴大,兵源不足便成了可以想見的難題。相比於數量有限且尊貴的國人,人數更多且潛力更大的野人自然就成為了時代呼喚的力量,各諸侯國由此全面改革徵兵制度,「野人不當兵」的傳統就此打破,這也使得國野界限逐漸泯滅,國人和野人(庶人)逐漸融為一體。

春秋時期最先這麼做的國家便是「作州兵」的晉國。所謂「作州兵」,就是開始在野人中徵兵,讓野人進入軍隊,成為正式士兵。而這個「州」,最靠譜的解釋應該是:「王國百里為郊,二百里為州,三百里為野。」結合「諸侯三郊三遂」的說法,效是國和野、鄉和遂的分界線,那州就應該是遂的組成部分,實質屬於野,「作州兵」正是改變國人兵役制,開始實行國人、野人共同兵役制。

其後,諸侯各國也都相繼模仿晉國,改革傳統兵役制度,從而使「野人」全面登場。這可是中國軍事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進步,一方面不僅擴大了兵源,解決了歷史發展的難題,使得各諸侯國兵力猛增,同時也直接拉升了戰爭的規模,將戰爭向更高難度和維度的複雜局面漸次推進。一個直接例證就是,春秋時期戰爭規模一般不過是數千、小几萬人,然而到了戰國時期,戰爭已動輒以數十萬計,這便是野人這一群體的數量優勢和戰爭潛力所在。

更深遠的影響是,隨著「野人」的加入,車兵中步卒的數量明顯增加,大幅調整了車兵和步兵的比例關係,從而帶來軍事上的系列連鎖變化,最終使得車兵逐漸喪失作為戰爭頭號兵種的地位,由步兵取而代之,從而為後續步騎兵種成為戰爭主導奠定了基礎。

偶爾仁慈換來救命報答,野人由此登上歷史舞台,秦穆公:真香 - 天天要聞

而晉國「作州兵」的時間,正是韓原之戰發生的同一年。雖然我們不能確定地說,晉國就是受到了韓原之戰的影響和啟發,這才開始「作州兵」,但這應該是大概率事件。畢竟韓原之戰中三百「岐下野人」的勇猛表現,勢必會給戰爭雙方乃至當時的整個世界都留下深刻印象和啟示。

「岐下野人」的出場,雖然不過是歷史中一次極為偶然的事件,也富有戲劇性,但「野人」這一階層登上歷史和軍事舞台,卻無疑已成為不可避免的大趨勢,這恐怕才是韓原之戰的最大意義。

最後交代一下戰後的情況。晉惠公被俘後又被帶到了秦國,秦穆公對他自然不會客氣,決定殺了他祭天兼出氣。然而秦穆公不拿他當小舅子,穆姬卻不能不拿他當弟弟,雖然她也討厭這個弟弟,但畢竟是親姐弟,不能不救。於是穆姬一哭二鬧三上吊,據說連四個子女都帶上了,威脅秦穆公說:「你早上殺掉夷吾(即晉惠公),我們五個晚上就死給你看,不信你試試。」秦穆公拿她沒辦法,更擔心絕後,而此時周天子(周襄王)也來信求情,大意是說晉侯是我的同宗,多少給點面子。當時晉國國內也因國君被俘的恥辱而仇恨秦國,不排除有攻打秦國的可能。因此秦穆公權衡利弊,最後還是決定放了晉惠公。

死裡逃生、吃一塹長一智的晉惠公終於學乖了些,回國後將河西地區割給了秦國,兩年後又派太子質於秦,終其餘生都沒敢再得罪他姐夫。

然而對於韓原之戰中展現出「神級操作」以致他被俘的大夫慶鄭,晉惠公可就不會再忍耐了,回國後立馬下令殺了慶鄭。在此之前,有人勸說慶鄭趕緊逃跑,然而慶鄭卻沒有採納,他說:「因為我的原因導致國君戰敗,這是嚴重的罪責,我必須要負責。怎麼負責呢?如果國君死在秦人手中,我作為大臣必須要自殺。但現在國君還沒死,我就得等著他回來處罰我,我不能讓國君喪失處罰我的機會。如果我跑了,那不是有失大臣的職責么?」因此安心等待晉惠公回國,然後從容赴死。

偶爾仁慈換來救命報答,野人由此登上歷史舞台,秦穆公:真香 - 天天要聞

慶鄭的心態和抉擇,估計現代人不僅不能理解,反而會覺得他腦子是不是不正常。而綜合其前後的「無厘頭」表現,甚至不排除得出他有私通秦國、是秦國卧底的可能。然而實情絕非如此,這都是時代發生根本性改變以後,不同社會規則和道德標準之間所產生的巨大隔閡和誤會。畢竟西周和春秋這一建立在貴族統治基礎上的社會,已經過去了兩千多年,那些曾經的「貴族風流」已經距離我們太遠太遠,以致後人都已經有些理解不能。關於這一點,我將在下一篇《泓水之戰》中詳細分析。

(全文完)


請關注公眾號【微存在】,獲取更多文章資訊。

前文鏈接——

最富戲劇性的戰爭,戰局在最後一刻徹底逆轉,竟只因一群「野人」

春秋品行最渣的君主,史上最「坑」的小舅子,韓原之戰因他爆發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劉備表明自已是中山靖王之後,會有人質疑他嗎? - 天天要聞

劉備表明自已是中山靖王之後,會有人質疑他嗎?

其實造假的成分不高,雖然這樣可以提高劉備的身份地位,可能代表什麼呢,畢竟當時的漢王朝已經日落西山了。那劉備表明自已是中山靖王之後,會有人質疑他嗎?我覺得不會,下面我講幾點,大家探討一下。第一點,中山靖王是誰,在歷史上有什麼貢獻。
清中期的清軍——從乾隆朝對外戰爭看清軍精銳戰鬥力 - 天天要聞

清中期的清軍——從乾隆朝對外戰爭看清軍精銳戰鬥力

首先,要明確一點,本文分析的是外戰,而非內戰(鎮壓農民軍起義、鎮壓土司叛亂等)。因為只有對外戰爭,才能看出清軍與當時東亞範圍的一流外軍之間的戰鬥力對比。我們拿乾隆朝最難打、最硬核的兩場關鍵對外戰爭看清軍的真實戰鬥力。
歷史上有哪些張姓建立的王朝 - 天天要聞

歷史上有哪些張姓建立的王朝

#歷史上有哪些張姓建立的王朝?#​這是頭條君發給我的一個問題,可能是因為我今天發了一篇「張姓的由來」文章的緣故吧。那我就再就這個題目寫一篇文章。張姓,曾經是我國的第一大姓氏,2023年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是我國人口的第三大姓,僅次於李姓與王姓。
張姓的由來 - 天天要聞

張姓的由來

姓張的朋友和家人有姓張的朋友,對張姓的由來可能會有興趣。據說,古代張姓有三個來源:相傳少吳有個兒子叫揮,他通過觀察弧矢星得到啟發,從而發明了弓,因此被封為弓王,專管製造弓箭,並被賜姓為張。另一支源於春秋時期。晉國大夫解侯,字張,他的子孫們以
魏晉南北朝真的很黑暗么? - 天天要聞

魏晉南北朝真的很黑暗么?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橫跨了東漢末年到隋朝建立前夕。實際上,魏晉南北朝時期既有黑暗的一面,也有輝煌和進步的一面。
太平天國重要歷史遺迹,因曾是英王陳玉成府邸而得名,就在安慶 - 天天要聞

太平天國重要歷史遺迹,因曾是英王陳玉成府邸而得名,就在安慶

眾所周知,古城安慶作為長江中下游的沿岸城市,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素有「千年古城、百年省會」之美譽,有「萬里長江此封喉,吳楚分疆第一州」之稱。作為我國唯一由國務院單獨特批通過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古城境內至今保留有大量的歷史文化遺存,其中不乏一些特色古建築。今天打卡的安慶英王府,就是安慶最具代表性的...
日本攝影師鏡頭裡30年代中國景象 - 天天要聞

日本攝影師鏡頭裡30年代中國景象

一張照片,一段個人物,一段故事。挖掘老照片背後的故事,展現老照片的魅力,讓塵封在時間塵土裡的老照片重新煥發光彩。大家好,我是歷史君。今天這組老照片選自《亞東印畫輯》是一位日本攝影師拍的,拍攝時間大概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初期。反映了當時中國的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