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一、紅二、紅四,傻傻分不清楚?淺談我軍建制由來及變遷

2022年07月04日20:41:27 歷史 1440

黨史上,我們經常聽到諸如此類的表述:紅四軍,紅一軍團,一、二、四方面軍勝利會師,四大野戰軍……我軍經歷了最初的草創時期、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一直到解放後基本定型。本文擬簡略介紹我軍建制由來及變遷。

我黨成立初期,主要精力放在城市武裝暴動,對「槍杆子」工作重視不足。八一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是我軍建軍伊始,八月一日也被定為建軍節。隨著各個根據地鬥爭如火如荼地展開,我黨武裝力量迅速壯大,亟需建立專門的軍事委員會。1931年,中共蘇區中央局在江西瑞金成立,下設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中央蘇區主要領導項英、毛澤東、朱德先後任主席。同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朱德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紅軍歷史上的中革軍委即由此開始。

由於左傾錯誤和共產國際等多方面的因素,中革軍委還不能獨立自主地領導根據地的武裝鬥爭。1935年遵義會議後,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軍事三人小組,成為紅軍長征中的最高軍事決策機構。抗戰爆發後,紅軍改編為八路軍,為了確保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中共中央成立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毛澤東為主席,朱德、周恩來為副主席。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也宣告成立,毛澤東任主席。1954年,又恢復了黨的軍事委員會。

建軍伊始:八一南昌起義

八一南昌起義,又稱南昌起義或者八一起義。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聯合國民黨左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

紅一、紅二、紅四,傻傻分不清楚?淺談我軍建制由來及變遷 - 天天要聞

黎冰鴻油畫《八一起義》

第一次大革命期間,國共從合作走向破裂,反動派發動四一二政變、七一五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1927年7月,中共決定集合自己掌握和影響的部分國民革命軍,南下廣東恢復革命根據地,然後舉行新的北伐。周恩來、李立三、惲代英、彭湃組成中共前敵委員會,以周恩來為書記。預定參加起義的部隊有: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第11軍第24、第10師,第20軍全部,第4軍第25師第73、第75團以及朱德為團長的第五方面軍第3軍軍官教育團一部和南昌市公安局保安隊一部,共2萬餘人。

八一起義成功後,起義軍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番號,賀龍兼代方面軍總指揮,葉挺兼代方面軍前敵總指揮。起義軍南下遭遇挫折,一部在朱德、陳毅率領下,轉戰閩粵贛湘邊,最後保存起義軍約800人。於1928年4月到達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同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會合,這是紅四軍的骨幹,史稱井岡山會師、朱毛會師。

起義後的賀龍則創建了紅二軍團和湘鄂西革命根據地。1934年,與任弼時、蕭克、王震等帶領的紅六軍團在黔川邊境會師,後開闢了湘鄂川黔邊革命根據地。1935年11月,紅二、六軍團開始長征。1936年7月,紅二、六軍團在甘孜組成紅二方面軍,賀龍任總指揮。抗日戰爭開始後,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賀龍任八路軍第120師師長。這是後話。

秋收起義:紅四軍的另一支淵源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緊急召開八七會議,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鬥爭的總方針。在這次會議上,毛澤東提出「槍杆子里出政權」的著名論斷。會議決定派毛澤東前往長沙領導湘贛邊界的秋收起義。

紅一、紅二、紅四,傻傻分不清楚?淺談我軍建制由來及變遷 - 天天要聞

何孔德、高泉、冀曉秋、陳玉先油畫《秋收起義》

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第一次在武裝鬥爭中公開打出中國共產黨的旗幟,走上了開展游擊戰爭、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道路。起義軍稱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共5000餘人。盧德銘任總指揮,下轄3個團:第1團,由原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平江工農義勇隊和湖北省崇陽、通城兩縣農民自衛軍組成;第2團,由安源工人糾察隊、安源礦警隊和安福永新蓮花萍鄉醴陵等縣部分農民自衛軍組成;第3團,位於銅鼓,由瀏陽工農義勇隊和警衛團、平江工農義勇隊各一部組成。

起義軍攻打長沙受挫後,毛澤東及時在文家市召開會議,放棄原定的進攻長沙的計劃,轉而沿羅霄山脈南移,尋求立足點。行至永新縣三灣村,部隊人數不足1000,思想相當混亂,組織很不健全。毛澤東在這裡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將1個師縮編為1個團,稱中國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第1團,把黨的支部建立在連上,開始實行民主制度。

秋收起義部隊上井岡山後,1928年2月,與袁文才、王佐部隊合編, 秋收起義部隊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袁文才和王佐的地方武裝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二團。

井岡山的紅四軍

1928年4月朱毛會師後,合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6月又改稱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因這兩支部隊的主力都來自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而四軍素有鐵軍稱號,所以就一直稱作四軍。也有說法稱,稱為四軍顯得紅軍人多,敵人以為還有一軍、二軍、三軍(後來相繼成立)。

紅一、紅二、紅四,傻傻分不清楚?淺談我軍建制由來及變遷 - 天天要聞

林崗油畫《井岡山會師》

紅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和軍委書記,王爾琢任參謀長,政治部主任陳毅,轄3個師,朱德、毛澤東、陳毅分任第10、第11、第12師師長,共1萬餘人。不久取消師的建制,編為6個團。第30、第33團返回湘南開展游擊戰爭後,在井岡山的部隊為第28團(由南昌起義軍余部組成)、第29團(由湘南宜章農民軍組成)、第31團(原第一團,由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組成)、第32團(原第二團,由袁文才、王佐部隊組成),共6000餘人。

紅一軍團、紅一方面軍、中央紅軍

1930年6月,根據全國紅軍代表會議關於各地紅軍分別集中組建正規軍團的決定,將紅軍第4、第6(後改稱第3軍)、第12軍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1軍團。朱德任總指揮,毛澤東任政治委員,共2萬餘人。不久,在贛西南地區成立的紅軍第20、第22軍也劃歸紅1軍團建制。

而後,紅一、紅三軍團(紅軍第5、第8軍組成,彭德懷任總指揮,滕代遠任政治委員)會合,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1931年11月25日,紅一方面軍總部及所兼紅1軍團總指揮部撤銷,所屬部隊由中革軍委直接領導和指揮,此即中央紅軍。

紅一、紅二、紅四,傻傻分不清楚?淺談我軍建制由來及變遷 - 天天要聞

1932年3月,重編第1、第3、第5軍團,紅一軍團轄第4、第15軍。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1935年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後,改稱第1軍,後又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第1縱隊,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吳起鎮,中央紅軍勝利結束長征。

紅二方面軍

即前述南昌起義後賀龍所部。由紅二軍團、紅六軍團及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二軍組成。賀龍任總指揮,任弼時任政治委員。1935年11月開始長征,1936年10月到達陝甘蘇區。抗日戰爭爆發後改編為八路軍120師。

紅三方面軍

缺編。說法有二:一是因前述紅一、三軍團會合,所以就沒有紅三方面軍了。二是中革軍委後期又打算將七、八、九、十四個軍團組建為紅三方面軍,但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後,一部分組成北上抗日先遣隊,一部分跟隨中央紅軍長征,所以未能實現合編計劃。

紅四方面軍

紅四方面軍以鄂豫皖蘇區部隊為主力組成,1931年在湖北黃安成立,總指揮徐向前、政治委員陳昌浩。1932年,面對敵人圍剿,大部轉戰西進,開闢川陝根據地,力量迅速壯大。

1935年6月,一、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地區會師,決定北上創建川陝甘蘇區。1936年7月,四方面軍與二方面軍在甘孜會師。10月,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紅軍長征勝利結束。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紅四方面軍第4、第31軍和陝北紅軍第29、第30軍等部,改編為八路軍第129師

抗戰時期

抗戰全面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統一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又改稱第十八集團軍)、新四軍陝北紅軍編為八路軍115師、120師、129師。南方游擊戰爭部隊編為新四軍。

紅一、紅二、紅四,傻傻分不清楚?淺談我軍建制由來及變遷 - 天天要聞

紅一方面軍第1、第15軍團及第74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115師,師長林彪,轄第343、第344旅等。

紅二方面軍,陝北紅軍第27、第28軍,獨立第1、第2師和赤水警衛營及紅軍總部直屬隊一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120師,師長賀龍,轄第358、第359旅等。

紅四方面軍第4、第31軍,西北紅軍第29、第30軍和獨立第1至第4團以及第15軍團的騎兵團等,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129師,師長劉伯承,轄第385、第386旅等。

八路軍新四軍開展敵後抗日武裝鬥爭,開闢敵後抗日根據地,發展各邊區、軍區及縱隊武裝,到抗戰勝利時兵力已發展到100多萬。

野戰軍時期

一野,抗日戰爭末期晉綏解放區和陝甘寧解放區的八路軍和地方武裝發展而來。1945年8月11日,中央軍委成立晉綏野戰軍,賀龍兼司令員。1946年成立晉綏軍區,1947年組成陝甘寧野戰集團軍,張宗遜任司令員。又成立西北野戰兵團,彭德懷兼司令員和政治委員。後改稱西北野戰軍、第一野戰軍

二野,抗日戰爭時期的晉冀魯豫邊區八路軍和地方武裝組建和發展而來。抗戰期間,129師師部與八路軍總部合併,成立晉冀魯豫軍區,下轄太行太岳、冀南、冀魯豫四個軍區,129師從形式上改組為晉冀魯豫軍區。1947年,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改稱中原野戰軍,劉伯承、鄧小平為司令員和政治委員。1949年,組建第二野戰軍。

三野,抗日戰爭時期的新四軍八路軍山東軍區部隊一部改編擴建而成。1945年,新四軍主力挺進山東,組建山東野戰軍;留在蘇皖兩省的新四軍部隊組成華中野戰軍。1947年,山東野戰軍、華中野戰軍和山東軍區部隊合編為華東野戰軍。陳毅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粟裕任副司令員。1949年,改稱第三野戰軍。後為華東軍區南京軍區

四野抗戰後期進軍東北的八路軍、新四軍主力各一部及東北抗日聯軍逐步發展而來。1948年,東北民主聯軍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林彪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後改稱第四野戰軍。1949年,第四野戰軍中原軍區合併,組成第四野戰軍兼華中軍區領導機關,後改稱中南軍區。1955年改稱廣州軍區。

紅一、紅二、紅四,傻傻分不清楚?淺談我軍建制由來及變遷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清朝花木蘭:潛規則清秀下屬,懷孕後偷換身份,終遭拋棄 - 天天要聞

清朝花木蘭:潛規則清秀下屬,懷孕後偷換身份,終遭拋棄

在《清朝野記》中,我叫陳統領,世人皆稱我為清代花木蘭。然而,我女扮男裝從軍後,因作戰英勇一路榮升將軍,用刀逼下屬侍寢,懷孕後互換身份,最終卻被負心漢無情拋棄。故事始於同治初年,清廷大將多隆阿從湖南揮軍進軍陝西平叛。
玻利維亞要加入金磚集團,美國很惱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 天天要聞

玻利維亞要加入金磚集團,美國很惱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玻利維亞的未遂政變,只持續三個小時就失敗。前陸軍總司令蘇尼加被捕,他控犯有恐怖主義和武裝叛亂罪。很明顯,這位老將沒有得到民眾的任何支持。俄羅斯政治家杜金 (Aleksandr Dugin)把這次政變定義為「顏色革命」。他在社交平台寫道,背後
嫪毐,兩個字怎麼讀?什麼意思? - 天天要聞

嫪毐,兩個字怎麼讀?什麼意思?

第一個字嫪字,一個女字旁,一個謬字的一半,有人說這個字是姓。有沒有這種可能性呢?有這種可能性。因為上古姓許多都帶有女字旁,所以不排除嫪是流傳下來的古姓,至少不排除這種可能性。第二個字毐,上面一個士,下面一個毋。
讓文物「活」起來 沉浸式穿越歷史讓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 天天要聞

讓文物「活」起來 沉浸式穿越歷史讓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河南文化底蘊深厚,文物數量位居全國前列。近年來,河南堅持讓文化遺產火起來,讓傳統文化閃亮起來,讓文旅市場豐富起來,打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旅品牌。總台記者 田萌:我現在是在安陽殷墟博物館的新館,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被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而且在這裡發現了我國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從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