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請3000多老人一起吃飯,為何吃完後,那些老人接連去世?

2022年07月04日20:20:34 歷史 1910

乾隆請3000多個70歲以上的老人吃大餐,也就是傳說中最豪華的「千叟宴」。然而老人們吃完回去後,卻一個個接連去世,這是為何呢?他們的死究竟隱藏了哪些真相呢?


乾隆請3000多老人一起吃飯,為何吃完後,那些老人接連去世? - 天天要聞

千叟宴也就是幾千個老人聚合在一起的一個宴會,而第一個舉行千叟宴的,還是乾隆的爺爺康熙皇帝。康熙活到60歲時,感嘆自己已經活到了這麼大歲數,對比以往那些短命的皇帝,不覺感到滿足和慶幸。因此,為了慶祝自己的60大壽,康熙特意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千叟宴。

邀請全國各地上了65歲的老人前來參加,如果是從省外前往北京的,還可以找康熙報銷路費,這就讓天下的老百姓們激動不已了,因為多少人努力一生也見不到皇帝呀,這場宴會不僅能一見龍顏,還能與皇帝共餐,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無疑是莫大的榮耀。


乾隆請3000多老人一起吃飯,為何吃完後,那些老人接連去世? - 天天要聞

於是一大批老百姓踴躍報名,到了宴會之時,65歲以上的老人來了1000多位,其中80歲以上的就有500多人,可見其排場。而康熙也特意為這些老人們,準備了寬敞的座位,從皇宮內一直擺到了皇宮外的暢春園,而且還規定了歲數越高的人,享受的待遇就越高。

比如80歲以上的可以在康熙邊上喝酒,90歲以上的可以進皇宮裡吃飯,其餘的就越坐越遠了。但不管怎樣,參與了這場宴會的都得到了賞賜和錢財。這便是康熙的第一次千叟宴。

康熙的第二次千叟宴發生在他活著的最後一年,這次就沒有再從民間請來老人,而是在一些退休的老官員里,加起來剛好有1000人,千叟宴的名字也是由此而來。每次千叟宴都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但同時也給皇帝增加了不少讚譽,所以見識過這些場面的乾隆,也在很多年後效仿他爺爺舉辦了千叟宴,但他這一舉辦,就出事了。


乾隆請3000多老人一起吃飯,為何吃完後,那些老人接連去世? - 天天要聞

乾隆為了慶祝自己的第五世孫出生,以及效仿自己的爺爺康熙,便舉辦了第一次千叟宴,他規定只要滿60歲的老人就可以去參加宴會。所以他便擺了800多張桌子,從皇親國戚 到民間百姓,一共來了3000多人,可見其繁盛哪。

而且參加宴會的老人,都能得到一根鳩杖和一塊銀牌。但更有意思的是在場一位已經140多歲的老人,他叫郭鍾岳 92歲才考中秀才,99歲時參加舉人考試時,考官看他年齡大便直接賞了他為舉人,100歲時進京趕考時被乾隆賞為了進士。所以宴會上他不斷被推上台,宴會結束後乾隆在民間的讚譽不斷提高,這讓乾隆興奮不已。


乾隆請3000多老人一起吃飯,為何吃完後,那些老人接連去世? - 天天要聞

因此,在乾隆退位當太上皇的那一年,舉辦了第二次千叟宴,這一次乾隆已經85歲,所以乾隆便把參與宴會的年齡資格改為70歲,但即使年齡上調,參加的人數卻是比上一次還要多。史料中記載參加這場宴會的多達3000人,這也讓乾隆無比的自豪,宴會上全國數千位老人對著乾隆跪拜,乾隆興奮之餘對那些老人們大加賞賜。

90歲以上的就賞他七品頂戴,100歲以上的就賞賜他六品頂戴,這就讓那些老人們樂瘋了,畢竟一些官員們可能努力一生也混不到這個,而他們憑著長壽就能享受如此榮譽,因此不少老人樂倒 醉倒在宴會上,這場宴會也讓乾隆的聲望達到了極致,但宴會結束後 那些老人卻接連去世,這是為何呢?


乾隆請3000多老人一起吃飯,為何吃完後,那些老人接連去世? - 天天要聞

首先啊便是年齡問題,參加宴會的這些老人最小的也已經70歲了,別說在古代,就是放現代這個年紀也是長壽了,人越老身體的抵抗力會越來越差。而參加這場宴會要從住處趕到京城,來回奔波也給老人的身體,帶來了不可承受的傷害。所以身體本就虛弱的他們,便避免不了的接連去世。

其次便是過多的繁瑣程序,讓老人們承受不住,在舉行宴會時,要舉行一道又一道繁文禮節,行一遍又一遍的禮,再加上作詩等腦力活動,這些哪怕是精力旺盛的年輕小夥子都受不了,何況是那些已經七八十歲的老人呢?


乾隆請3000多老人一起吃飯,為何吃完後,那些老人接連去世? - 天天要聞

而且在進行完這些禮節之後才能吃飯,這時飯菜早已涼了,再加上當時的季節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所以那麼多老人就在這樣寒冷的環境,哆哆嗦嗦的吃完了已經冰涼的菜。所以一些身體素質不大好的老人,可能就會因這場宴會受涼得病,所以便等不到回去就去世了。

即使挺過了宴會,在回去的過程中還要經受車馬的奔波,老人在宴會中本就勞累不堪,還要經受這些奔波,所以便有不少老人承受不住接連去世了。不管怎樣 造成老人去世的罪魁禍首都是乾隆,由於他舉辦的宴會過於繁瑣,才造成了這麼多的老人去世,但對於那些老人而言,他們得到了賞賜,見到了皇帝,再加上本就年事已高,也許他們早就預料到結果了。

本文由老譚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我們現在是否急需一場變法 - 天天要聞

我們現在是否急需一場變法

關於變法,這是一種較為古老的說法,其實我們離最近的一次變法也就一百多年。 到了近現代,變法一詞逐漸被「改革」二字所代替。那麼我們現在是否急需一場變法呢,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我們現在正逐漸擺脫房地產經濟,而所謂的「舊法」已經不適用於當下的新環境
【檢察護企】瑞麗檢察:以「檢」之力 護「企」前行 - 天天要聞

【檢察護企】瑞麗檢察:以「檢」之力 護「企」前行

檢察護企      為有效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保障民營經濟高質量健康發展」常態化長效機制,深入推動「檢察護企」專項行動走深走實。6月26日上午,瑞麗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邵曰生到雅戈爾(瑞麗)服裝有限公司、瑞麗市音皇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實地走訪調研,深入了解企業生產狀況和法治需求。      走訪...
一袋饅頭換狀元,貧寒學子的逆襲人生 - 天天要聞

一袋饅頭換狀元,貧寒學子的逆襲人生

前言在清朝,有一位出身貧寒的學子,他的人生故事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傳奇。徐州小子,志存高遠清朝年間,江蘇徐州的一戶貧寒農家裡,誕生了一個名叫李蟠的男孩。他的家族曾有過書香門第的輝煌,但到了他這一代,已是家道中落,生活拮据。然而,貧寒並未磨滅李
1855年,黃河決堤改道,百萬人喪命,南方人理解不了的恐怖 - 天天要聞

1855年,黃河決堤改道,百萬人喪命,南方人理解不了的恐怖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文|袁公博編輯|t引言黃河素有「銅頭鐵尾豆腐腰」之稱,自孟津以西的流域,由於多流經山谷,自古以來改變不大,而孟津
故事中的威海丨文登營的故事 - 天天要聞

故事中的威海丨文登營的故事

史料記載:文登營「在文登縣東十里。明宣德二年建。初在縣西門內,十年遷此。有土城周三里,東、西、南三里。營當東面之險。今移縣城中」。據老人們傳說,文登營以前廟宇眾多,像毗盧庵、三元殿、旗纛廟、老爺廟等。經世事變遷,如今已經蕩然無存,只存於人們
「產業園區的腐敗典型」,湖南省永州市原副市長劉衛華被公訴! - 天天要聞

「產業園區的腐敗典型」,湖南省永州市原副市長劉衛華被公訴!

正義網記者6月27日從最高人民檢察院獲悉,日前,湖南省永州市人民政府原黨組成員、副市長劉衛華(副廳級)涉嫌受賄罪一案,經湖南省人民檢察院指定管轄,由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檢察院依法向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檢察機關在審查起訴階段,依法告知了被告人劉衛華享有的訴訟權利,並依法訊問了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