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女送粥斃命案:明朝時期,朱元璋多疑引發的「殺雞儆猴」事件

2022年07月03日13:08:31 歷史 1591

皇帝是封建社會權力的掌握者,他可以隨意定下人的生死,也許只是無意的一句話,一個動作,都有可能給自己帶來禍端。

天高皇帝遠也就罷了,但對於寶貴險中求得皇帝身邊之人來說,伴君如同伴虎,隨時都害怕掉腦袋。

那麼皇帝為何如此的多疑呢?

皇帝之所以會這樣多疑,跟他一步步爬上那個萬人之上的位置脫不了關係。

因為經歷過血雨腥風,所以就很害怕失去來之不易的東西,尤其在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脅時,就會更加地敏感和謹慎。

所謂高處不勝寒,皇帝也就很害怕有人會覬覦這個高高在上的位置。在這樣的心態下,多疑就成了皇帝能坐穩寶座的必備品,也因此會有人無緣無故被這樣的多疑而丟失了性命。

宮女送粥斃命案:明朝時期,朱元璋多疑引發的「殺雞儆猴」事件 - 天天要聞

明太祖朱元璋從小過著貧苦的生活,為了擺脫自己的命運,就跟著一起反抗元朝,一路拼殺才一統天下,建立了明朝。得到權力後的朱元障也同其他的皇帝一樣,開始了多疑。尤其對於草根出身的他來說,這點更是嚴重,因為身份低微,相對地就會很自卑,他最怕的就是跟著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功臣背叛他,進而奪了他好不容易打下來的朱氏江山。

所以,在權力穩固後,他就趁機削弱了功臣們的權力,集中在了自己的手中。為此,他還「大殺功臣」,以此來穩固自己的位置。

權力是集中了,相應地朱元璋就會比別的皇帝要忙碌很多,常常是批閱奏摺到深夜。這樣多疑的性格也給朱元璋明君的後面加上一個殘暴的名頭,有一次就因為心裡產生了疑問,在深夜批閱奏摺時,親手締造了一樁「因粥而杖斃宮女」的事件。

宮女送粥斃命案:明朝時期,朱元璋多疑引發的「殺雞儆猴」事件 - 天天要聞


調查

當時,朱元璋批閱奏摺正有些疲乏時,突然一個宮女未經通傳直接闖進了寢殿中,朱元璋呵斥了宮女了,隨後就拿出了銀針對粥進行的試毒,結果銀針當場變成了黑色,盛怒之下就下令:拖下去杖斃!

宮女被杖斃後,但對事件的調查卻沒有結束。

朱元璋很是憤怒,沒有想到一個小小的宮女也能悄無聲息地進入自己的寢殿,值夜的太監就是第一個被懷疑的對象。

宮女送粥斃命案:明朝時期,朱元璋多疑引發的「殺雞儆猴」事件 - 天天要聞

很快,當晚值夜的太監就被帶到了朱元璋的面前。朱元璋詢問太監當晚去了哪裡?為何宮女進來也不通傳?

還不知道發生什麼事的太監,迷迷糊糊地被扣了起來,正在疑惑自己犯了什麼事時,就聽到朱元璋的問話,他只得戰戰兢兢地把自己的行程交代了一遍。

原來,當晚太監也不知道是不是吃壞了肚子,從晚上值夜開始,肚子就隱隱地有些不舒服。

但為了不耽誤自己的差事,就一直忍了下來。但這樣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到終於無法忍受時,已經來不及讓別的太監來替自己值守,就匆匆地跑去了茅房,誰知等自己剛剛解決了問題出來就被抓了起來。

但這個理由並沒有得到朱元璋的認可,因為他覺得怎麼會無緣無故肚子疼,一定是幕後之人設計好的劇情,就是為了方便宮女無聲無息地進來寢殿。但無論怎麼審問太監,得到的答案都是一樣的,這樣看來太監並沒有說謊,那問題出在哪裡?難道是御膳房的御廚才是幫凶?

想到這裡,朱元璋就命人將御膳房裡當晚值守的人全部叫了過來。一通審問下來發現,那碗粥除了那個宮女和負責熬粥的廚師外,沒有人靠近過。於是,有些微胖的廚師就成了下一個被拷打的對象。

宮女送粥斃命案:明朝時期,朱元璋多疑引發的「殺雞儆猴」事件 - 天天要聞

廚師也很是不解,自己就熬了個粥,怎麼就變成有毒了呢?但他還是一五一十地把自己當晚是如何熬粥的順序說了一遍,並再三保證自己一直都沒有離開粥鍋,直到宮女把粥端走,而且御膳房的人都給他作證說確實沒有任何不妥之處。


原因

朱元璋為了驗證廚師沒有撒謊,當場就讓廚師把那碗有問題的粥喝了下去。過了很久,廚師也沒有其他的反應,也沒有被毒死。

這樣看來廚師熬粥沒有問題,也沒有下藥的時機。那這個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銀針為什麼會變黑呢?

為了進一步證實,朱元璋讓御醫做實驗,親自看著廚師又熬了一碗一模一樣的粥,拿出銀針一試,結果還是變成了黑色。這就奇怪了,食材沒有問題,廚師也沒有問題,那銀針怎麼會變成黑色呢?

宮女送粥斃命案:明朝時期,朱元璋多疑引發的「殺雞儆猴」事件 - 天天要聞

這時,一位御醫站了出來,分別對熬粥用的水、米、白蘿蔔和鍋子進行檢驗,結果發現只有白蘿蔔會讓銀針變成黑色,好好的白蘿蔔為什麼會讓銀針變成黑色呢?御醫也對白蘿蔔進行了檢查,沒有發現如同砒霜一樣的毒物。

這時大家才意識到這次可能錯怪宮女了,朱元璋為此也有些臉色不好看,但對杖斃宮女之事卻沒有後悔,因為他要以此來震懾那些心懷鬼胎的人。

既然粥沒有毒,那為什麼銀針插進去後會變成黑色呢?

其實,在比較落後的古代,銀針是用來檢測一切有毒物質的唯一手段,但它卻並不能檢測出所有的有毒物資,而且銀針只要遇到「硫化物」就會發生化學反應,變成黑色。

宮女送粥斃命案:明朝時期,朱元璋多疑引發的「殺雞儆猴」事件 - 天天要聞

白蘿蔔中就含有少量的硫化物,如果很多的白蘿蔔放在一起就會讓銀針變成黑色,這樣就會讓人誤以為粥里有毒。

當晚已經是深夜,廚師看著天氣太晚,想著朱元璋這麼晚沒有休息,身體已經很疲累了,加上還是深夜,濕氣比較重,所以熬粥的時候就多放了些白蘿蔔,既能排毒又能驅散些寒氣,沒有想到本來是好事一樁,結果卻讓宮女無辜枉死。


真相

但宮女真的是枉死的嗎?其實不然,當晚朱元璋之所以要立即下令把宮女杖斃,並不是因為一碗粥,而是另有原因。

宮女是個末等宮女,也確實在馬皇后宮中當差,但並不常在馬皇后身邊侍候。她很想要成為上等宮女,但卻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

當天夜裡,馬皇后在聽說朱元璋深夜還在批閱奏摺,就命令御膳房給熬了一鍋粥,準備等到朱元璋奏摺批閱完時可以喝一碗暖暖身子。

當時身邊的宮女都有別的安排,馬皇后就隨便叫了一個宮女。而這個宮女就是這位已經想上位卻不得法的,這是一次露臉的大好機會,於是就樂顛顛地跑去御膳房端粥了。

宮女送粥斃命案:明朝時期,朱元璋多疑引發的「殺雞儆猴」事件 - 天天要聞

在路上,得意忘形的宮女心裡就冒出了其他的想法,現在正是深夜,如果侍候完朱元璋喝粥,是不是就需要人侍候著就寢呢?那自己是不是就有機會更上一層樓,皇后身邊的大宮女又算得了什麼呢?

心裡有了計較的宮女一邊盤算著接下來的動作,一邊朝著朱元璋的寢殿走去。也不知道是她的運氣好呢,還是真的比較倒霉,本來隨時都不離人的寢殿外,竟然一個值守的太監也沒有。她還以為自己會很難進入寢殿,還在心裡合計著怎麼進去,結果就如天助,竟然沒有人攔著她。

宮女心裡一陣竊喜,慢慢地走進了寢殿。看著正在埋頭批閱奏摺的朱元璋,她的一顆心都要跳到嗓子眼了,心裡是既害怕又緊張,但一想到如果自己成功了就會不一樣,就把害怕狠狠地壓在了心底。

她來到朱元璋的桌案前,輕輕地放下粥碗,抬頭含情脈脈地看了朱元璋一眼,結果就對上了朱元璋冷冷地眸子,嚇得她頓時不敢再出聲,並迅速低下了頭。

宮女送粥斃命案:明朝時期,朱元璋多疑引發的「殺雞儆猴」事件 - 天天要聞

朱元璋在她進來之後就已經抬起了頭,心想這個宮女是怎麼進來的,怎麼都沒有人進來通傳?正要呵斥,就看到宮女那不一樣的眼神,頓時明白了過來。

冷眼瞪著宮女,問她是誰讓她來的,宮女嚇得立馬跪在地上說自己是奉皇后的命令給他送粥的。朱元璋並不認識這個宮女,再說皇后宮中的宮女他多多少少都面熟,而這位宮女瞧著這樣面生,再加上之前看自己的眼神,心裡頓時起了厭惡。

大聲呵斥宮女不經通傳擅自進入寢殿,宮女解釋外面沒有值守的太監。朱元障根本不聽她說什麼,從一旁的盒子里拿出一支銀針,當著宮女的面就檢驗起這碗白蘿蔔粥來,結果銀針變成了黑色。這就更加確定了自己的猜測,這個宮女對自己圖謀不軌,於是就下令把宮女拉出去杖斃了。


結語

雖然證實了粥里沒有毒,但宮女確實存在了想要藉機上位的心思,即使還沒來得及實施。但多疑的朱元璋卻並不會這樣認為,如果只是單純想藉機上位,那他也不至於會直接把宮女杖斃,正好銀針又變成了黑色,這就會讓他認為宮女是以上位為借口,以便來謀害自己。

為了自己的生命著想,他怎麼會放心這樣的隱患存在,而且也可以借宮女來震懾想要對自己圖謀不軌的人,這樣就達到了「殺雞儆猴」的效果。

在那個封建社會裡,宮女只是端了一碗粥,御廚只是為皇帝熬了一鍋葯膳粥,而太監只是因為肚子疼上了趟茅房,結果宮女丟了性命,御廚和太監挨了打。

這樣的結果並不是某一個人導致的,而是那個社會環境造就的。皇帝的多疑,驗毒技術的落後,人命如草芥的年代,皇帝的一句話就能讓你生,讓你死。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巷道里的 「中國脊樑」,原來是他! - 天天要聞

巷道里的 「中國脊樑」,原來是他!

近日一段貴州榕江搶險一線的視頻讓無數網友淚目這個背影被稱為巷道里的「中國脊樑」這名只留下背影的戰士被找到了!他叫馬東昇是武警貴州總隊的一名戰士7月1日武警貴州總隊官兵深入貴州榕江縣城的小區、巷道清淤排障馬東昇所在的任務地點在一處巷道內那裡地勢低洼、空間狹小還有一段長約25米、傾斜近45度的斜坡他回憶當時巷...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 天天要聞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近日,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等國內外多家科研單位合作,通過對甘棠箐遺址發掘出土的遺存進行分析研究,發現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約為距今30萬年的木器,與木器伴生的文化遺
1942年敵軍中將送給粟裕一包香煙,粟裕看後大怒:處決電報科長 - 天天要聞

1942年敵軍中將送給粟裕一包香煙,粟裕看後大怒:處決電報科長

1942年,新四軍指揮部,粟裕看著手中的香煙盒,臉色平靜,接連下達了多道重要命令:全軍保持無線電靜默,派騎兵,火速追上高級幹部,讓他們緊急返程。如果粟裕的命令再晚上半天,整個新四軍的指揮體系,可能就被日軍給一鍋端了。粟裕將軍究竟在香煙盒上看
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 天天要聞

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在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簡稱「四普」)工作中,泉州台商投資區普查隊發現兩座承載著歷史記憶的古橋——梅嶺惠安橋和上侖石塔及水尾橋。它們不僅是古代交通的重要節點,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有趣的民間傳說。
85年前大學畢業證書成「傳家寶」,無償捐贈入藏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 - 天天要聞

85年前大學畢業證書成「傳家寶」,無償捐贈入藏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

7月3日,一場承載著歷史記憶與家國情懷的捐贈儀式在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舉行。捐贈人王曉思先生將其父親——老戰士、老黨員、著名文藝工作者王雲同志生前珍藏的一批珍貴抗戰文物及史料,無償捐贈給該館永久收藏。把個人記憶、家庭記憶變為社會記憶王雲同志(1920-1980)是一位經歷豐富、貢獻卓著的老戰士和文藝工作者。...
香港培僑中學喜迎北京天安門國旗 - 天天要聞

香港培僑中學喜迎北京天安門國旗

7月4日,香港培僑中學在校內舉行活動,喜迎2023年7月24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升起的國旗。據了解,培僑中學在2025年7月1日組織60名師生代表團到北京參加天安門升旗儀式,並獲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會贈予2023年7月24日在天安門廣場升起的國旗(編號2023-0205號)。圖為迎國旗儀式。中新社記者 陳永諾 攝7月4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