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北京承辦了一場國際性的體育賽事,亞運會讓全世界都看到了一個嶄新的中國。
但是從1991年開始,在西方媒體中,「中國崩潰論」就接二連三地出現了。
1991年無疑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當時的世界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兩極格局結束,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堅守社會主義陣營的中國孤立無援。
各種大大小小的危機潛藏在角落伺機而動,而上世紀90年代綜合國力並不強盛的中國,GDP總量才剛剛步入世界前十。
而中國又是一個人口大國,平均到每個人身上,幾乎趕不上發達國家的零頭。
1991年的中國有多艱難呢?中國又是怎樣在艱難的國際背景下,度過了那段苦日子?
蘇聯的社會主義被扼殺,中國的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何又能獨樹一幟?
這就得從當時影響世界格局的大事件蘇聯解體說起了。
蘇聯解體
1991年12月25日,在克林姆靈宮飄揚了幾十年的紅旗緩緩降落。
新一位俄羅斯總統葉利欽上台執政,戈爾巴喬夫無力挽回蘇聯走向盡頭的結局。
在戈爾巴喬夫執政時期,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已經暴露無遺。
所以為了儘快讓蘇聯走出困境,前前後後三位領導人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赫魯曉夫在斯大林去世以後上台,他也看到了農業發展相對工業極其不平衡,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下降。
所以,他決定要改變工農業發展不均衡的現狀,同時調整計劃經濟的體制。
赫魯曉夫也確實實行了幾個有利於農民的措施,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大力推行種植玉米運動,允許農民們飼養一些雞鴨牛羊等家畜。
這些政策讓農民們的收入大幅度增加,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但是,赫魯曉夫在干出一番成績的同時,也做了許多荒唐的事兒,集體農莊便是其中之一。
操之過急的赫魯曉夫,在1960年就要求農民們全部進行大規模的機械化生產。
剛剛日子才好過一些的農民,又必須自己掏錢購買一些他們根本不懂的機械設備。
甚至還有很大一部分農民,買機器的錢都出不起,因此陷入了負債纍纍的境地。
中央委員會為了強硬推行集體農莊,聲稱農民就算傾家蕩產,也必須跟著國家的步子走。
這項決定的後果是,農民們的生活水平不斷下降。
為了購買機器,農莊前期投入過大,打亂了原本計劃的生產項目。
急於求成的赫魯曉夫在看到種植玉米成效顯著之後,竟然又要求農民們將玉米的種植範圍擴大到苦寒的西伯利亞,8年的時間內玉米產量要增加7倍。
所以赫魯曉夫也在倒彩中下台了,勃列日列夫掌管了蘇聯。
勃列日列夫的改革就相對謹慎一些,他甚至不是用「改革」一詞,取而代之的是「完善」。
在10多年的時間內,蘇聯的經濟體制依然沒有擺脫國家過度干預的惡劣影響。
雖然政府鼓吹賦予了企業更多的自主權,但是這些問題並沒有得到實質性的解決。
政府機關經常在一些重大事項的決策上,牢牢地掌握著話語權。
當時蘇聯境內有90%的企業都認為,他們的自主權力過小。
政府時常會發布各種禁令,還會隨意給企業下達各種指標。
一遇到問題,政府的做法不是去從中翰旋,而是發布法律法規,從政策層面上去嚴令禁止。
所以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只是被掩蓋,並未真的解決。
企業發展陷入困局,勞動者也就不太樂意幹活兒了,國家、企業、個人之間的矛盾也就越來越大。
原本企業許諾的獎金慢慢變成了固定的薪資,開始有了平均主義的傾向。
經濟活動的生產動機慢慢消失,大家都沒有了生產積極性。
勃涅日列夫在1982年逝世,在他執政期間,蘇聯的經濟發展已經陷入了停滯的局面。
大家都看不到蘇聯經濟發展的潛力,國民的熱情也慢慢熄滅。
隨後就是戈爾巴喬夫的大力改革,他覺得蘇聯出現這些問題,是社會主義道路有弊端。
所以他便不再將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而是鼓吹西方的資本主義。
戈爾巴喬夫偏離了社會主義道路,註定他的改革是失敗的。
在新思潮和人道民主的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戈爾巴喬夫推行了多黨制,將布爾什維克黨派挪出了執政黨的位置。
他妄想用西方的議會制度來慢慢取代共產黨領導下的蘇維埃制度。
大家都是無產階級出身,無產階級失去了執政地位後,戈爾巴喬夫也沒有了群眾基礎。
而在經濟領域,他同樣想要全面西化,開始推行私有制,想走西方資本主義道路。
這些舉動讓蘇聯境內局勢一片混亂,國民的生活水平不斷衰退,相較於資本主義國家已經有了很大差距。
思想政策上的混亂也讓敵對勢力和西方思想不斷滲透,最後造成了蘇聯解體的結果。
美蘇冷戰也隨之結束,美國一家獨大的局面開始出現。
社會主義陣營在一夜之間全面垮塌,原來屬於蘇聯的一些東歐國家,也開始思考起了未來的道路。
許多加盟國對社會主義逐漸失望,同時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又伸出了橄欖枝。
通過經濟上的援助和思想上的滲透,原本一些蘇聯的加盟國紛紛加入了資本主義陣營。
而中國在這個時刻,卻依然堅持著自己的社會主義道路。
這在西方國家眼中,自然是很特立獨行,中國也開始成為他們的眼中釘。
國際局勢錯綜複雜
引領全球發展的美國,這時候就開始注意起了潛在的威脅,看著改革開放逐步擴大的中國,拉攏不成自然是要全方面的打壓。
在他們眼中,蘇聯這個社會主義的老大都堅持不下去了,中國崩潰也僅僅是時間問題。
美國政府同時也禁止國際上的一些資本進入中國,在中國的外資,很大一部分都因為美國的原因紛紛撤資。
中國在國際上獲得的外資越來越少,當時改革開放還沒有取得多大成效,這對中國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中國的經濟發展在一段時間內幾乎陷入了停滯。
看著經濟發展止步不前的情形,國內的一些政治家又開始評論起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道路的不合時宜。
經濟上短暫的止步逐漸演化到了思想層面上的混亂,加上西方媒體又不斷渲染「中國崩潰論」,這讓中國政府有些不知所措。
美國火力全開,宣揚起了西方思想文化的好處,對中國開始了全面的文化侵略。
美國在西方媒體的描述下,也成為了一個可以安居的天堂,吸引著中國許多留學生前往。
就像著名學者溫鐵軍所說:「年輕人可能不知91年的中國多糟糕,但為何沒崩潰呢?」
這也得從當時的國際形勢來進行分析。
面對蘇聯即將解體,雖然美國對中國在各方面都進行著打壓,但是美國也並非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中國身上。
1991年年初,美國就因為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為理由,對伊拉克進行了武裝打擊,
1991年1月17日,第一次海灣戰爭就拉開了序幕,美國政府向世界人民展示了高科技支持下的、一種未來的戰爭模式。
巡航導彈、戰鬥機的精準打擊,讓二戰中的戰地戰、陸地戰不復存在。
9萬噸的彈藥、288枚導彈都被投放到了伊拉克的土地上,美國國會粗略估計,為了這場戰爭,美國支出的金額為611億美元。
而且除了第一次海灣戰爭以外,在90年代末,美國又相繼參與了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
很顯然,美國是想在全世界的各個地區都插一手,將自己的霸權主義貫徹到底。
軍事力量領先全球其他國家的美國,推測著對中國不使用熱戰,就能將中國完全屈服。
科索沃戰爭還有兩次海灣戰爭,也讓美國無暇顧及中國,將注意力全聚焦在了中東區域。
進入了21世紀之後,911事件更是讓美國的民族自信心遭到了極大的打擊。
紐約的世貿中心大樓轟然倒塌,造成了大約一萬億美元的損失。
美國總統布希隨即又將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打擊國際恐怖主義勢力上。
反恐戰爭讓美國出動了20多萬的軍隊還有幾千架戰鬥機,軍費開支也越來越高,慢慢達到了1.4萬億美元。
當時美國還一度背負上許多外債,再次發動戰爭讓美國的財政不堪重負,僅僅是需要償還的利息,就達到了上千億美元。
而就在美國忙著在全世界各地打仗的時候,中國在夾縫中慢慢發展壯大了。
夾縫中壯大
1992年1月18日到2月21日,國家領導人在視察南方時,發表了一系列的談話。
南方談話讓當時的「中國崩潰論」的消極影響慢慢減小,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南方談話中被宣揚出來。
他也呼籲全國人民擺脫思想上的束縛,再次強調了改革開放的必要性,還總結了前人的經驗。
這些舉動都讓國人的思想境界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還有實踐都得到了極大地突破。
南方談話就像一劑強心針,給中國的發展帶來了春天。
而且中國的社會主義,從一開始就沒有完全照搬蘇聯的城市中心論模式。
中國的農民數量廣大,必須實行農村包圍城市的方針,城市中心論在中國共產黨摸索的道路上,被證明在中國是不適用的。
社會主義的發展也在中國慢慢生根,逐漸符合了中國的國情。
雖然在摸索的過程中確實有過一些挫折,但是到了90年代,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已經趨於成熟。
隨後,黨的十四大召開,南方談話也對十四大有著指導的作用。
改革開放逐步擴大,中國的開放程度越來越高,由於政策的優勢,對外資的吸引力也越來越強。
政府也很清楚中國缺少資金,為了迎接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國的態度更加主動。
除了美國以外,世界上很多國家都看到了中國隱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同時,中國的人口眾多,中國因此也有著廣大的消費者市場。
由於巨大的體量,中國很快就吸引了許多外資入住,成為了經濟全球化下的受益者。
相比起全盤都是計劃經濟佔主導的蘇聯,中國的社會主義明顯具有強大的活力。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也在90年代逐漸建立,為中國的經濟增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所以中國才沒有像蘇聯一樣,走上它的後塵。
雖然在90年代初,社會主義遭到了極大的打擊,一度讓人覺得社會主義道路行不通,但是中國用實際行動證明這個觀點是錯誤的。
而美國這時候則忙著在意識形態上,和其他國家爭奪在中東、東歐地區的勢力。
但是,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了二戰之後的時代主題。
每個國家的外交活動都基於自身的國家利益,大家都不太願意繼續捲入戰爭的硝煙之中。
龐大的市場讓外國先進的生產技術還有生產資料直接來到了中國。
中國也趁此機會開始了睦鄰外交,打破了西方的制裁,還和平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
香港、澳門在90年代末順利回歸,周邊國家也和中國劃分好了國界。
煥發著生機與活力的中國,在21世紀以後,還加入了WTO,在建設全民小康的道路上,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美國人低估了中國人民的強大,認為撒手不管,中國都會自取滅亡。
可沒想到,到了21世紀,世界格局也在進行著悄無聲息的變化。
2008年全球又爆發了經濟危機,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再次陷入了低迷。
而在此時,中國卻申請到了奧運會的承辦資格,2008年的北京奧運,讓全世界都見識到了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的成績。
最後,也祝願祖國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完-
編輯 | 不誤小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