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經國和蔣方良生有三子一女,即長子蔣孝文、次子蔣孝武、三子蔣孝勇,以及長女蔣孝章。蔣介石曾有遺願將位子傳給蔣氏子孫,因此,蔣經國對長子有一種特殊的期許和眷顧,但是,蔣孝文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典型。
雖然蔣經國在他身上傾注了大量的心力,要求也極為嚴格,但是,出身於「天下第一家」的優越感,讓他無法像正常人一樣成長,學業不精,四處惹事,結婚後,還染上了酗酒的惡習。
為此,蔣經國痛心之餘,轉而把希望寄托在次子蔣孝武身上。在蔣家的第三代中,蔣孝武被認為是最有政治前途的。蔣經國對他的培養路數,與父親當年對他的培養如出一轍。在台灣,最「通天」的就是國民黨情治系統(台民眾對台灣特務機構的統稱),控制了情治系統,就能給「最高領袖」提供機要情報,同時還可參與重大政治決策。
1976年,蔣孝武在父親的安排下進入情治部門,之後還擔任了黨務、軍情、宣傳等部門的要職。為了避免兄弟頑牆,蔣經國還煞費苦心,安排三子蔣孝勇進入商界,經營實業。但是「江南案」的發生,徹底打亂了蔣經國的政治部署。1984年10月,加入美籍的《台灣日報》特派員江南,因為撰寫《蔣經國傳》時透露了不少蔣家的「秘辛」,在三藩市遭到槍殺。
美國聯邦調查局迅速查出了暗殺江南的三個兇手,同時向新聞界披露,有台灣情治人員介入江南命案,蔣孝武難逃干係。蔣經國和蔣孝武頓時成為千夫所指。
雖然蔣經國立即下令逮捕涉案相關人員,要求「徹查此案」,並由「中央社」發布消息,承認「情報局」官員介入「江南命案」,但是輿論仍然揪住蔣孝武不放。蔣經國被迫無奈,在媒體上做了這樣的宣布:「下一任總統,必然會依據憲法產生。」「經國的家人中有沒有人會競選下一任總統?我的答覆是:不能也不會。
我們有沒有可能以實施軍政府的方式來統治國家?我的答覆是:不能也不會。執政黨所走的是民主、自由、平等的康庄大道,絕不會變更憲法。同時,也絕不可能有任何違背憲法的統治方式產生。」與此同時,蔣孝武被「流放」到新加坡任商務代表,以平息民憤。
「江南命案」讓蔣家子弟名譽掃地,蔣經國傳位於子的構想成為泡影。但與此同時,他也開始反思。從傳位於子到還權於民,蔣經國顯然經過了一個思考和變化的艱難過程。這個過程雖然曲折,但最終的結局讓人不得不對他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