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1800萬年前的「死海」,如今正在復活,水是怎樣來的呢?

2022年06月29日19:02:23 歷史 1978

在我國廣袤的新疆大地上,有著一處年紀老邁的「海洋」,或許是由於年紀太大了,難以支持匯入河流沿岸的居民們用水,所以這處海洋在上個世紀70年代,逐漸地失去了生機。

但就在最近這十幾年中,這處幾近死亡的海洋再一次煥發出了新的活力,源源不斷的水流滋養了這一處海洋。

這處「海洋」究竟在哪裡呢?這些水流又是從何而來呢?

新疆1800萬年前的「死海」,如今正在復活,水是怎樣來的呢? - 天天要聞

乾涸再乾涸

在1800萬年前的第三紀之末,第四季之初,新疆大地上或許還是一片汪洋,在地殼新構造運動的影響下,這裡的東南部出現了一處盆地,又經過了多少年的地殼抬升作用,

整個新疆大地的海拔都被提高了起來,這處盆地自然也是「水漲船高」,被帶的越來越高,稱為了一處高原山地上的「海洋」,也就是我們今天的羅布泊

從高空俯視,羅布泊的形狀像一隻耳朵,所以被人們稱為了「地球之耳」,又由於處於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東部,周圍一片慌忙蒼涼的景象,幾乎是寸草不生,猶如生命的禁區,所以這裡又被稱為了「死亡之海」。

新疆1800萬年前的「死海」,如今正在復活,水是怎樣來的呢? - 天天要聞

公元前126年左右,張騫出使西域歸來,這位偉大的漢使向漢武帝彙報了自己這一趟的結果,在張騫的描述中,西域之路上有一個樓蘭古國

樓蘭,師邑有城郭,臨鹽澤。」

這裡的「鹽澤」,就是羅布泊,樓蘭古國,幾乎就是沿著羅布泊建立的第一個古城了,從漢朝張騫發現了樓蘭開始,這裡就一直是絲綢之路上一個重要的據點,幾乎是西去東來的門戶之地。

靠著這「廣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的羅布泊,靠著自身在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地位,樓蘭古國的實力也逐漸壯大。

在東漢末年,樓蘭卻遭到了一次巨大的危機,匯入塔里木河的一條支流注濱河突然「出軌」了, 自行改道去了別地,這讓羅布泊的注水量大減,直接威脅到了樓蘭古國的存亡。

新疆1800萬年前的「死海」,如今正在復活,水是怎樣來的呢? - 天天要聞

樓蘭遺址

敦煌的世家望族「索氏」接到了樓蘭古國的求援,當時的索家家主索勒曾經帶兵去幫助樓蘭古國「攔水」,但是收效甚微,只有一小部分水被重新截回了羅布泊。

到了南北朝時期,曾經一眼望去,波瀾起伏的羅布泊,只剩下了區區幾個一眼就能看到邊的小池塘,而樓蘭古國的日子也是越來越難,最終只能靠著法令限制國中人們的用水,但再怎麼「節流」,也抵不住「源頭」萎縮的速度。

唐初,曾經風光一時的樓蘭古國,終於消失在了這絲綢之路上,而羅布泊也徹底乾涸,露出了白花花的鹽鹼湖底,成了名副其實的「鹽澤」。

新疆1800萬年前的「死海」,如今正在復活,水是怎樣來的呢? - 天天要聞

一直到了清朝末年,原來的河流再次改道,又重新回到了羅布泊,羅布泊才逐漸有了一些積蓄,漸漸地成為了東西長不到百里,南北寬只有二三里的一處小湖泊。

在新中國成立之前,羅布泊的面積曾經一度達到將近3000平方公里,但在我們新中國成立之後,鼓勵內地的人民去新疆開墾,這些人們就聚集在了羅布泊和塔里木河周圍。

人畜飲水、耕地澆水、開礦用水…一系列的人類活動,都要向羅布泊和塔里木河要水,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塔里木河的流域從1300多平方公里銳減到了1000平方公里。

下流更是直接斷流,300多公里的河道滴水不剩,猶如一條條死蛇一般趴在地上,羅布泊的面積更是只剩下了可憐的不到500平方公里。

新疆1800萬年前的「死海」,如今正在復活,水是怎樣來的呢? - 天天要聞

屋漏偏逢連夜雨」,羅布泊周圍的環境在羅布泊再次萎靡之後,也是越來越惡劣,就連最耐旱的「抗沙衛士」胡楊,都倒在了乾旱的攻擊之下,又過了不到二十年,羅布泊再次徹底乾涸,成為了毫無生機的「死亡之海」。

新疆1800萬年前的「死海」,如今正在復活,水是怎樣來的呢? - 天天要聞

起死回生羅布泊

看著沒有絲毫生機的羅布泊,我們萬分痛心,這處湖泊,養育了在他周圍的人近千年,從古到今,多少壯烈的歷史就發生在這裡。

就連我們新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都是在羅布泊這裡試爆成功的,對於羅布泊,每一個了解它的人都對它有深切的感情,我們要救羅布泊。

可是怎麼救呢?河流改道了,中間更是直接斷流了,再從哪裡調水,來滋潤這方土地呢?而且往羅布泊里蓄水,短期內沒有任何收益,花費巨大如同一個無底洞,誰又會甘心干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當這個冤大頭呢?

新疆1800萬年前的「死海」,如今正在復活,水是怎樣來的呢? - 天天要聞

一直到了本世紀初,人們從這裡發現了一處巨大的寶藏——鉀鹽

根據相關專家測量,羅布泊地下蘊藏了一個全中國最大的鉀鹽礦藏資源,總儲量在2.5億噸左右。

鉀鹽是工業活動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原料,我們種地時用的鉀肥,平時用的玻璃、陶瓷,甚至紡織行業、染色行業,都離不開鉀鹽。

而在2020年,我國的鉀鹽需求量也不過不到1200多萬噸,我國全國的鉀鹽藏量,也就11億噸,僅僅是在羅布泊這裡,就有2.5億噸。

這哪裡是羅布泊,這哪裡是一片沙地、死亡之海,這簡直就是一座金山。

新疆1800萬年前的「死海」,如今正在復活,水是怎樣來的呢? - 天天要聞

從此,人們在羅布泊周圍建立起來了鉀鹽的開採基地,在開採過程中,竟然還發現了意外之喜。

原來,鉀鹽都是蘊藏在地下的滷水之中的,和滷水混合在了一起,人們把滷水從地下抽上來,進行一系列加工之後分離出了鉀鹽,那麼生下的滷水呢?

人們經過一番思索,終於找到了最適合它們的歸處——直接倒了。

新疆1800萬年前的「死海」,如今正在復活,水是怎樣來的呢? - 天天要聞

經過分離鉀鹽的滷水,其酸鹼度早就沒那麼大了,把他們倒在羅布泊里,不正好是讓這些水重新滋潤羅布泊了嗎?花費少、見效快,幾乎就是一抬手的事情,卻能給羅布泊重新帶來水源,帶來生機。

而且這些滷水滲進了羅布泊里,也有能防止羅布泊的地面因為地下礦藏被開採而下陷的問題,簡直就是一石二鳥、一箭雙鵰。

新疆1800萬年前的「死海」,如今正在復活,水是怎樣來的呢? - 天天要聞

就這樣,隨著一車車的鉀鹽被運走,大量處理之後的滷水也重新回歸了羅布泊,讓羅布泊一點點地有了地面積水。

並且隨著全球變暖,世界大環境內降雨量逐漸增多,很多海洋上空的暖濕空氣,都被帶到了新疆大地的上空。

在2021年,塔克拉瑪干沙漠之中更是遭到了一次強降雨,降水量超過了80毫升,放在以前,這裡或許十年都見不到這種強降雨。

新疆1800萬年前的「死海」,如今正在復活,水是怎樣來的呢? - 天天要聞

並且隨著我們環保意識地加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概念已經深入了我們每個現代人的心裡,對於這片已經存在了1800萬年的羅布泊,

我們自然不會坐視他消亡,隨著時代地發展、科技地進步,我們一定會拿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讓羅布泊復活。

其實現如今的羅布泊,已經有了起死回生之勢,越來越多的「小池塘」逐漸出現了,相信總有一天,這些小池塘會彙集在一起,成為一個個「大池塘」,

這些大池塘再彙集到一起,重現羅布泊曾經波瀾起伏、一望無際的勝景,給這片「死亡大沙漠」中帶來一片生機。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什麼叫「出五服」?「五服」是哪五服? - 天天要聞

什麼叫「出五服」?「五服」是哪五服?

1⃣️小時候聽老人講:五服就是五代人,從孫子、兒子、父親、爺爺、曾祖父排列、2⃣️如果在祭祀祖先活動上,四世同堂的多見,五世同堂的少見,從前的百姓都有族譜,祠堂內擺滿了各代的牌位,五服以內有每年在家中祭祀供奉祖宗的活動,五服以上的祖宗是眾人
探訪福建上杭李氏大宗祠:部分坍塌 正加快搶險和維修 - 天天要聞

探訪福建上杭李氏大宗祠:部分坍塌 正加快搶險和維修

6月16日6時至17日6時,福建省龍岩市上杭縣稔田鎮遇持續性特大暴雨,24小時降雨量突破歷史極值。6月17日凌晨2點40分,有著「客家第一祠」之稱的李氏大宗祠東西兩側兩列橫屋坍塌,受損建築面積約1000平方米,主座無重大損毀,無人員傷亡。圖為6月20日,相關部門和文物專家陸續前往李氏大宗祠查看坍塌情況。中新社記者 張金川...
雲南保山市長陳銳因病逝世  簡歷從官網撤下 - 天天要聞

雲南保山市長陳銳因病逝世 簡歷從官網撤下

大皖新聞訊 6月20日,一則雲南保山市委副書記、市長陳銳已於日前離世的消息引發了關注。大皖新聞記者就此諮詢了保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工作人員證實,消息屬實,並稱陳銳系因病逝世。陳銳的簡歷已從官網撤下6月20日下午,大皖新聞記者注意到,陳銳的簡歷已從保山市人民政府官網撤下,而在該官網搜索關鍵詞「陳銳」,顯示的...
兩尊明代金佛差點流失海外 北京一拍賣行員工因走私文物及多件觀賞石獲刑 - 天天要聞

兩尊明代金佛差點流失海外 北京一拍賣行員工因走私文物及多件觀賞石獲刑

利用拍賣行員工身份,將貨主委託的拍賣品低價僱人夾帶運輸進出境,6月20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四中院獲悉,近日,北京一名拍賣行員工因走私多件拍品獲刑。值得注意的是,該名員工走私的拍品中,有兩尊明代金佛,該案也是北京首例以走私文物罪判決並成功從我國香港地區追迴文物的案件,有力打擊了走私犯罪,保護了國家文...
賴清德叫囂「拒統」,稱首戰即終戰是投降論述 - 天天要聞

賴清德叫囂「拒統」,稱首戰即終戰是投降論述

在意識到自己的「520」演說引起了兩岸巨大震動之後,「台獨」頭子賴清德就開始想盡辦法撇清自己的責任。但這些表面功夫只能用來糊弄不熟悉中文表達的西方媒體,當賴清德面對島內民眾時,露出的則是另外一幅嘴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