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曾國華「尋親」,站在九旬父親與兄嫂面前:我是老十啊

2022年06月28日23:56:19 歷史 1834

在共和國的將領中,很多人少小離家鬧革命,經過戰火廝殺,成長為一名出色的軍事人才。新中國成立後,不少人回到闊別多年的老家,看望親人、看望養育自己的那片土地。

1950年,曾國華「尋親」,站在九旬父親與兄嫂面前:我是老十啊 - 天天要聞

對於曾國華來說,新中國成立後,他要「尋親」,要找到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

1910年,曾國華出生在廣東五華縣,父親曾文山在商會當會計,本是一份安定的職業,可子女眾多,剩下了12個子女。曾國華排行老十,他上面有3個哥哥,6個姐姐,下面有1個弟弟、1個妹妹。

一個人微薄的工資養活14口人,實在艱難。為此,在曾國華3歲時,送給本地姓呂名官臣的人作養子。

這家人一開始沒有男丁,曾國華到來後,生活還算過得去。第二年這家女主人生一子。他的生活狀態就每況愈下,到10歲時,成為家裡的小長工,挑水、打柴、放牛等,食不果腹。

1950年,曾國華「尋親」,站在九旬父親與兄嫂面前:我是老十啊 - 天天要聞

在家受欺負,到外面小夥伴也是嘲笑他,在14歲時背著呂家,參加張發奎率領的國民革命軍。在舊軍隊,遭到訓斥和打罵是家常便飯。1931年,他所在的部隊開往江西,親眼目睹國軍的殘忍,非常嚮往紅軍,最終想盡辦法參加紅軍,走上革命道路。

在革命隊伍中,他逐漸成長為一名出色的指揮員,作戰時多次受到上級的表揚。在紅方面軍舉辦的全運會上,他代表2師,在軍事、文化、體育各項考核比賽中,獲得第一名。

紅軍長征時期,他所在的2師一直是主力,曾國華多次擔任突擊隊長,出色完成任務。

1950年,曾國華「尋親」,站在九旬父親與兄嫂面前:我是老十啊 - 天天要聞

1949年,他擔任兵團參謀長,南下中南作戰,一路打到廣西。

1950年6月,他調任廣州任十五兵團參謀長,在去福建軍區辦事時,順便回家一次。回哪一個家呢?不是曾經的呂家,也不是曾家。他離開故鄉土地26年,離開曾家37年。

他想見見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一路驅車到廣東五華縣岐嶺街頭時,很多老鄉們紛紛來看,真像古人詩中所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他打聽有誰認識父親曾文山,在一群人中,一位年輕人說:那是我爺爺。激動地讓這位年輕人帶著他去看老人。來到家,看到年過九旬的老父親喊他,老人有些不知所措。

1950年,曾國華「尋親」,站在九旬父親與兄嫂面前:我是老十啊 - 天天要聞

自己不曾有當過兵的兒子,這是不是認錯人了。老人一時想不起離家37年的老十、兄嫂也沒有印象。他想眾人說:自己是3歲時到呂家生活的老十。這時候,老父親和哥哥們才恍然大悟,老父親老淚縱橫:老天有眼!

曾國華尋親成功,在家與父親、哥嫂們團聚2天。因為還有任務在身,非常不捨得離開家。這次尋親,他與兄弟姐妹的來往多起來,顯得更加親切。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展集體學習 - 天天要聞

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展集體學習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論述,大力弘揚偉大抗戰精神,7月9日,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部分職能部門負責人、院系黨委書記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參觀學習。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大家認真聆聽解說,參觀了《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
從馬扎然到丘吉爾:首相們的職場生存指南 - 天天要聞

從馬扎然到丘吉爾:首相們的職場生存指南

《首相塔》全八集完結!今年三月到六月,陸大鵬與程衍樑帶我們走近歐洲歷史上的八位首相或總理,在紛繁的歷史中,串聯起他們的故事:從締造「太陽王」的馬扎然,到瓦解拿破崙的梅特涅,再到力挽狂瀾的克列孟梭,直至締結「英美特殊關係」的丘吉爾... 他們在時代的浪潮中抉擇,也親手推動著歷史的進程。光環背後,其實這些首...
1951年,得知古大存緊急彙報,葉劍英焦急致電陶鑄:刀下留人 - 天天要聞

1951年,得知古大存緊急彙報,葉劍英焦急致電陶鑄:刀下留人

1951年3月的一天清晨,電話那頭傳來古大存壓低卻顫抖的聲音:「葉帥,莫雄今晚就要被槍決!」葉劍英愣了不到三秒,隨即抄起另一部機子撥向陶鑄,四個字擲地有聲——刀下留人。廣東省政府大院的走廊里,傳令兵一路小跑,陶鑄收到命令,當場批示暫停執行。
她曾是延安第一美女,卻因推廣交際舞,不得不離開延安 - 天天要聞

她曾是延安第一美女,卻因推廣交際舞,不得不離開延安

1937年延安的夏夜,廢棄教堂里留聲機流淌出《藍色多瑙河》,一群青年男女正隨樂起舞。舞池中央,一位塗著口紅、燙捲髮的女子格外醒目——她輕挽領袖的手臂旋轉,裙擺划過塵土飛揚的地面,彷彿硝煙中綻放的玫瑰。這一幕,讓窯洞外幾名裹綁腿的女紅軍攥緊了
管仲:通過經濟手段消滅一個國家的鼻祖 - 天天要聞

管仲:通過經濟手段消滅一個國家的鼻祖

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句話應該大家都熟悉。他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在物質生活滿足了,才能追求精神層面的東西。簡單說,這句話闡述了最基本的一個人生道理,所謂的修養、禮儀都是吃飽了飯以後的事。你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嗎?出自哪裡?如果你不清